查看原文
其他

低级别弥漫性胶质瘤的相关性癫痫

HY 神外资讯 2022-04-17

癫痫发作是脑胶质瘤的常见症状,其发病机制和发病率与肿瘤类型、级别和部位及瘤旁皮质改变等均有关。低级别胶质瘤引发癫痫比高级别胶质瘤更多见。低级别弥漫性胶质瘤(DLGG)癫痫发作在成人中最常见。

——摘自文章章节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Pallud J & McKhann GM . Neurosurg Clin N Am. 2019 Jan;30(1):43-54. doi: 10.1016/j.nec.2018.09.001. Epub 2018 Nov 1.】



研究背景


癫痫发作是脑胶质瘤的常见症状,其发病机制和发病率与肿瘤类型、级别和部位及瘤旁皮质改变等均有关。低级别胶质瘤引发癫痫比高级别胶质瘤更多见。低级别弥漫性胶质瘤(DLGG)癫痫发作在成人中最常见。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物使用均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影响患者长期的生活质量以及肿瘤治疗效果。难以控制的DLGG癫痫发作,需要针对肿瘤进行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改善抗癫痫效果。法国Sainte-Anne医院神经外科的Johan Pallud等复习文献,总结成人与DLGG相关癫痫的发病率、发病机制、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的因素等。文章发表在2018年11月的《Neurosurg Clin N Am》在线。




研究方法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对肿瘤相关性癫痫的定义是,在大脑存在持久的肿瘤病变,如DLGG,引起发作1次以上的癫痫。80%以上DLGG患者可出现癫痫,超过90%患者由此引起重视,就诊检查和确定诊断。癫痫发作的风险随着患者年龄的提升而降低;男性患者风险高于女性。位于额叶、颞叶、岛叶和顶叶等皮质DLGG的癫痫发生率高于深部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和生物分子标志物对癫痫风险的影响,还无一致认识。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对未控制癫痫(uncontrolled seizures)或难治性癫痫的定义是,经合理选择、正确服用至少2种耐受性好的单种抗癫痫药或联合使用后,仍难以控制的癫痫。在DLGG治疗前,难治性癫痫发病率约为15%-50%;其与癫痫首次发作到肿瘤治疗之间的时长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何种胶质瘤的生长都在刺激皮质发生癫痫,癫痫反过来促进胶质瘤生长增大。DLGG患者的游离肿瘤细胞浸润肿瘤周围皮质,在瘤周皮质内形成多个致痫灶。通过术前电生理学,包括脑磁图、表面脑电图和立体脑电图的研究以及术中电生理学,包括直接脑电图和经皮脑电图研究,已明确癫痫活动主要出现在肿瘤周围皮质。


手术切除DLGG可使36%-100%的DLGG癫痫得到控制,肿瘤切除程度是术后癫痫控制的重要预测因素(图1)。然而,致痫灶可能位于瘤周无肿瘤的脑组织内,即使影像学显示肿瘤全切除,术后仍有患者癫痫未能满意控制。DLGG的切除范围必须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癫痫治疗的要求。


图1. 手术切除对DLGG相关癫痫发作的影响。1例33岁女性右利手患者,部分运动发作和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服用一种抗癫痫药物(AED)可以控制癫痫。MRI示右侧额叶肿块(图A)。在全身麻醉下行次全切除(图B),确诊为WHO Ⅱ级IDH1突变型少突胶质瘤。手术后5个月,癫痫复发,加服第二种AED,癫痫发作仍未得到控制。MRI示残余肿瘤继续生长(图C)。在清醒状态下,经功能定位,使用术中皮质和皮质下直接电刺激行第2次手术,切除范围超出MRI所示异常组织的边界。第二次手术后,癫痫发作得以控制。术后6个月停用第一种AED;术后30个月停用第二种AED。术后6年随访,患者无癫痫发作,未观察到胶质瘤复发(图D)。认知功能评估与术前相比有所改善。



研究结果


烷化剂替莫唑胺化学疗法使50%-60%的DLGG相关癫痫得以缓解,20%-40%患者停止发作。结合化疗对癫痫的控制优于单独使用抗癫痫药物(图2)。替莫唑胺缓解癫痫发作的效益早于影像学所见肿瘤缩小。有报道PCV化疗也对DLGG相关癫痫有效。


图2. 替莫唑胺对DLGG相关癫痫发作的影响。1例37岁女性右利手患者,在怀孕5个月时出现全身性强直性癫痫发作,MRI示左侧颞叶肿块(图A)。服用一种AED,癫痫仍未控制。顺利分娩后3个月,行立体定向活检(图B),确诊为WHO Ⅱ级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 分娩后7个月接受替莫唑胺化疗(12个周期,1年),服药3个周期后,癫痫得以控制和MRI示胶质瘤无进展(图C)。化疗结束后7个月,停服AED。术后随访3.5年,患者无癫痫发作,MRI扫描未观察到胶质瘤进展(图D)。


放射疗法控制DLGG相关癫痫的研究不多。有报道认为,放疗可使75%癫痫未控制的DLGG患者得以缓解(图3)。放疗早期就可能出现癫痫好转,甚至早于影像学显示的肿瘤缩小。也有报道称早期放疗后,难治性癫痫患者占25%;而后期放疗患者中,难治性癫痫占41%,认为早期放疗的效果较好。目前没有发现大剂量(54.9Gy)与小剂量(45Gy)放疗对癫痫控制的差异。


图3. 放疗对DLGG相关癫痫发作的影响。1例26岁女性右利手患者,有单纯部分运动性发作,服用2种AED后仍无法控制癫痫。MRI示左前额肿块(图A)。术中功能定位后,在清醒状态下使用皮质和皮质下直接电刺激术进行肿瘤部分切除(图B),确诊为WHO Ⅱ级IDH突变型混合性胶质瘤。手术后5个月,癫痫复发,服用第三种AED。MRI示残瘤生长(图C)。术后1年,服用三种AED,癫痫仍复发,不受控制。进行适形放射治疗(50.4Gy),9个月后癫痫发作得到控制,放疗后约1年,停服第二种AED;放疗后2年,停服第三种AED。术后随访5年,患者无癫痫发作,MRI扫描未观察到胶质瘤进展(图D)。



结论


临床实践表明,经治疗的DLGG患者如果初始无癫痫发作而以后新发癫痫,或癫痫发作频率增加,预示着肿瘤进展,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癫痫的发生往往早于影像学可见的肿瘤进展。胶质瘤相关的电生理异常几乎见于所有胶质瘤进展期。在DLGG患者中,有癫痫发作者比无癫痫发作者的预后更好。有研究发现,有和无癫痫的DLGG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90个月和50个月。同时,有癫痫的DLGG更少出现肿瘤向恶性转化,即所谓的无恶性进展生存(malignant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总之,存在癫痫发作是有利于DLGG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


组稿

邱天明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编译

HY


审校

王知秋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弥漫性脑干胶质瘤的脑室室管膜下播散
分子标志物在弥漫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PRMT2对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