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电极植入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大脑浅表静脉
意大利米兰IRCCS Istituto Ortopedico Galeazzi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Edvin Zekaj等报告1例DBS后继发静脉性梗死出血的病例,发表于2018年10-12月《Asian J Neurosurg》杂志。
——摘自文章章节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Zekaj E, et al. Asian J Neurosurg. 2018 Oct-Dec;13(4):1276-1278. doi: 10.4103/ajns.AJNS_126_18.】
研究背景
自1987年以来,脑深部电刺激(DBS)应用于药物难治性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病(PD)、原发性震颤(ET)和肌张力障碍。相对来说,DBS是一种安全的手术,但也可发生脑出血(ICH)并发症,发病率0.5%~5%。其中,1.1%患者呈永久性伤残或死亡。DBS后发生静脉性梗死较为罕见。意大利米兰IRCCS Istituto Ortopedico Galeazzi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的Edvin Zekaj等报告1例DBS后继发静脉性梗死出血的病例,发表于2018年10-12月《Asian J Neurosurg》杂志。
研究方法
75岁女性患者,右侧手臂和腿部僵硬、右侧Pisa综合征和尿急5年。经多巴胺和多巴胺能药物治疗3年后,出现夜间运动迟缓、运动障碍及进行性精神症状恶化。给予作丘脑底核(STN)DBS手术治疗。在植入DBS电极过程中,患者处清醒状态;手术者见左侧额部浅静脉位于钻孔边缘(图1),因出血予以电凝处理。患者术中无不适症状,术后头颅CT检查显示,电极植入位置正确。术后8小时,患者出现失语和右侧偏瘫,复查CT示左额叶静脉性梗死伴出血(图2)。心肺功能稳定,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第二天早晨,病情恶化,GCS评分从12分下降至7分,即刻复查CT,显示出血进一步扩大,占位效应明显和中线移位(图3)。急诊行血肿清除手术,并取出左额DBS电极。术后CT扫描示血肿完全清除,占位效应减轻(图4);仍有右侧偏瘫和失语症。随后经康复治疗,下肢功能改善,失语持续存在。
图1. 左额浅静脉在钻孔边缘。
图2. 电极植入后8小时的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额叶肿胀伴高密度灶,提示脑梗死出血。
图3. 病情恶化时CT扫描显示左额叶血肿增大;占位效应显著和中线向右移位。
图4. 血肿清除术后CT显示血肿消失,占位效应减轻。
DBS术可能发生脑出血并发症。脑深部出血通常继发于微小血管的损伤,因此很难避免;微电极植入的穿刺次数多,增加此类出血的风险。浅表脑皮质出血可发生于动脉性出血,如脑沟动脉损伤,也可继发于大脑浅静脉电凝后的静脉性梗死出血。为降低DBS电极植入的脑出血发生率,电极植入轨迹必须避开脑沟、大脑浅静脉和脑室。大部分情况下,皮质浅静脉侧枝代偿充分,即使小浅静脉电凝阻断也可以无后遗症。但是该患者在浅表静脉电凝后发生严重的静脉梗死性出血,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需要急诊手术清除血肿。
分析该患者术前MRI图像,发现被电凝的静脉起源于额叶前部,向后进入上矢状窦中部,同时左侧大脑浅静脉数量较少,当单根浅静脉电凝后则继发严重的静脉性梗死出血。
结论
作者认为,功能神经外科医师应该意识到,在植入DBS电极时必须尽量避免损伤皮质浅静脉,尤其是静脉侧支循环不良的情况下,否则术后可能出现静脉性梗死出血的严重并发症。
组稿
李楠 副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编译
胡柯嘉 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
审校
寿佳俊 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