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刺激丘脑和苍白球治疗偏身性肌张力障碍
【Ref: Slotty PJ, et al.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15 Nov; 138: 16-9. doi: 10. 1016/j. clineuro. 2015. 07. 012. Epub 2015 Jul 29.】
内侧苍白球(GPi)是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最常选用的脑深部电刺激(DBS)靶点,绝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继发性肌张力障碍,GPi-DBS的疗效不佳。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的Slotty等在1例继发性偏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对侧GPi和丘脑分别植入电极,分析单靶点或多靶点电刺激对偏身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结果发表于2015年11月的《Clin Neurol Neurosurg》。
该继发性偏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在6岁时因心室壁瘤引发左侧壳核卒中,随后出现右侧偏身性肌张力障碍,经药物和肉毒杆菌治疗无明显改善。22岁时行DBS手术,在左侧大脑半球的苍白球和丘脑分别植入电极。术后影像学证实一枚电极植入GPi,另一枚电极的多个触点位于丘脑的腹中间核(Vim)和腹嘴后核(Vop)(图1)。术后一个月启动不同刺激模式的临床试验。对于患者和疗效判断者,每一种刺激模式,如单靶点GPi、单靶点Vim或Vop、多靶点GPi+Vim或GPi+Vop均为随机双盲。
图1. 术后CT与术前MRI-T1增强相影像片融合图上显示电极的位置。A. AC-PC线下4mm轴位片,电极位于GPi(长箭头);B. AC-PC线层面轴位片,电极位于Vim(短箭头所指)。AC:前联合,PC:后联合。
研究者采用肌张力障碍运动评分量表(BFMDR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肌张力障碍和生活质量,观察症状改善程度。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前3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联合靶点(GPi+Vim或GPi+Vop)DBS的疗效优于单靶点(GPi或Vim或Vop)DBS;后3个月随访表明联合靶点DBS的疗效更持续可靠(表1)。此外,患者还感觉到右侧肢体的疼痛和抽搐显著缓解,头痛和右踝僵硬也有不同程度改善。
表1. 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不同靶点刺激下患者BFMDRS和SF-36的改善情况。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丘脑-苍白球联合DBS是改善继发性偏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式,疗效显著优于GPi、Vim或Vop的单靶点DBS。原因可能在于GPi-DBS调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而Vim或Vop-DBS调节小脑-丘脑-皮质通路,多个靶点的联合刺激具有协同作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陈禹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丁兴华副教授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