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是药神》:市场是怎样拯救病人的?

齐亮 齐亮说 2019-11-21

人们对医保投入了大量感情,以至于很难把它仅仅看作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在哪呢?人们若不自掏腰包,资源便通常不会得到有效利用。

——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魔鬼经济学》

 

它(药品管理局的管制)实际上妨碍了那些可能非常有效的新药品的研制和销售,这绝不是偶然的。

——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某些领域是特殊的,必须被政府控制、监管或者干预。三百年前的重农主义者们认为农业是特殊的,政府不应该向农民征收苛捐杂税;四百年前的重商主义者们认为黄金白银是特殊的,政府应该竭力遏制它们流向国外;两千年前的柏拉图则认为孩子是特殊的,应该由社会而非家庭来抚养和教育。

 

到了今天,大多数人则认为医疗、教育这些领域是特殊的,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持“特殊论”者认为在这些“特殊领域“”,市场是失灵的,政府才是唯一可以依赖的力量。就像英国首相卡梅伦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评价:“当你的家人日日夜夜、分分秒秒依赖这个系统时,你便能真正感受到他的宝贵。”

 

这也是《我不是药神》这个悲怆的故事在它光明的结尾中给出的药方。“市场失灵”的地方,另一种非市场的力量力挽狂澜拯救众生,如阳光照亮黑暗。

 

这样的结尾堪称大团圆。唯一的不足在于有悖故事本身。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一样,《我不是药神》讲述的是一帮人在管制之下,冒着风险不屈不挠自我拯救的励志故事。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顽强。是这样顽强的基因,让人类熬过百万年艰难岁月,没有被残酷的大自然淘汰、灭绝,而是有了今天的文明。这是生命的力量。人的力量。

 

面对律法的管制,这些普通人利用市场的力量,组织、协助、交易、互利。这是关于市场的一堂生动的经济学课,讲述了市场的力量如何拯救无数病人的生命于危难之中,这比监狱里经济学还要震撼人心。它让我们看到市场不仅仅是人们发展自我的方式,更是保存、拯救自我的最重要的方式。市场就是生命,对于人而言。

 

没有市场,会有那么多的新药不断涌现吗?会有人在千里之外建厂仿制山寨药吗?会有人冒着风险跨国走私吗?计划经济下的窒息更能让人理解自由市场的可贵,面对绝症的无能为力同样让人思考市场的珍贵。电影里戴着口罩密密麻麻排队买药的人们,他们的艰难与希望,足以令人泪下。

 

但是市场的珍贵并非完全可以靠直觉来感知。我们抚摸过火焰,就知道不能玩火;我们体验过刀尖,就知道要格外小心。但是我们生活在市场之中,却未必能充分理解市场的可贵。相反,直觉常常告诉人们一些错误的答案。比如电影里病人们买不起高价的正版药,就举着牌子抗议辱骂生产正版药的“黑心商人”。其实不是商人黑,而是人们因为对经济学的无知而被愚昧遮蔽,两眼一抹黑。

 

电影里的反派是正版药的制造商。他们有什么错呢?制药救人却要背黑锅。高价竟然成了一种原罪。难道他妈的研发新药不用投入巨大的成本吗?病人服药万一出事不用支付昂贵的赔偿吗?抹黑制造商是电影的瑕疵与浅薄,导演能理解走私犯,却未必能理解国际制药公司。这和反对自由市场的白左文化一直以来主导娱乐业的传统有关。徐峥的上一部电影《幕后玩家》,就是一部抹黑金融家的浅薄之作。

 

当然,一点细节的瑕疵无损于整部电影的难能可贵。电影让我们看到最自然的人心与人性的蓬勃与光辉,无论是深陷贫穷的小店主,还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他们都没有在没有在不合情理的律法面前束手待毙,而是为生存而战,为希望而奔走。这是真实的人生,其间的痛楚令观者同生受,比超级英雄电影里那些宏大的战争更动人心。

 

这些卑微如草的人们,这些命如鸿毛的人们,面对律法,他们没有画地为牢;面对威权,他们勇敢的为自己辩护。不需要如知识分子般痛苦纠结于各种狗屁悖论,动不动迷失于各种所谓的复杂性。他们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这种自然,是一个人应有的正常状态。它提醒我们一些平凡如废话的真理: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有在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谋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

 

从来不需要怀疑,没什么能够阻挡。

 

推荐阅读:

教育变成了生意?不要再侮辱生意了!

幼儿园教育应该免费吗?

为什么电影里的企业家都是坏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