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学期编排座位有讲究:多数家长误读教室“黄金座位”

刘璇 郑文富董超 校长传媒 2021-09-22

多数家长误读教室“黄金座位”

文|武汉晚报记者刘璇 制图董超


传说中的“黄金座位”


孩子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座位很重要。近日,天涯论坛有网友发帖称:坐前排,不行,担心近视;坐旁边,不好,孩子斜着眼睛看不舒服;坐后面,这个最怕了,老师看不见,可能长期受忽视……幸好自己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正好排在了教室里的“黄金座位”。


网传的“黄金座位”,就是教室里二三排正居中的8个位置。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九成家长都有“座位情结”,认为孩子坐在教室前排的正中间,老师一眼就能看到,更容易得到老师关注,孩子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要高一些。但多数老师对此均表示,更喜欢关注上课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的学生。


老师的苦衷

答应了这个,其他孩子咋办?


开学刚一个月,第一次当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童芊(化名)就因为排座位的事,被家长告到了校长那里。


孩子个头有1.3米,在班里身高排第三,坐在了倒数第一排。家长很不满,多次打电话希望调座位。童芊解释,等适应一段时间,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定期前后左右的轮换。


但家长并不买账。上周校长找到了童芊,仔细询问后,并没有苛责她,但告到校长那里还是让她很不好受。


“开学第一个月,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家长的电话,希望给孩子调个中间点的座位。”童芊说,孩子视力不好、个子太小容易被挡、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都是理由。“早听人说,排座位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答应了这个,别的孩子怎么办呢?”


家长的良苦

为换座位假称孩子近视


去年开学调换座位的尴尬,陈女士至今仍历历在目。


女儿报完名回来,告诉妈妈自己被排在了倒数第二排。接下来的几天,陈女士每天都会跟老师打电话、发短信,希望能跟女儿调个座位。一个月后,女儿回来说调座位了,但是因为自己个子太高,还是坐在倒数第二排。


“告诉老师,你看不清楚黑板。医生说要往前排坐。”陈女士怂恿女儿“装近视”主动去找老师,要求换座位。


第二天,老师就把女儿换到了第三排。没过两天,问题又来了:后面的孩子总说女儿挡住了他们,有时候听课听得好好的,后面的同学就用手敲她捅她,让她往旁边挪挪,根本没法静下心来学习。“我只能让女儿坐的时候尽量歪着点。”陈女士无奈地说。


记者的调查

每周前后左右换最公平

50位家长45位在乎座位


家长到底有多在乎孩子的座位?记者调查了50位一年级家长发现:45位家长对座位安排很在意,认为教室里最理想的座位是中间组的第2、3、4排。


对于孩子的座位,家住建一路的秦女士直言不讳:“居中靠前的座位远近距离正好。被提问的机会比较多,而且孩子看黑板不吃力。”


家长刘女士坦言,孩子注意力难集中,坐在老师眼皮子底下,有什么小动作老师一眼就看到了。老师跟前排学生的互动也多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除了想让孩子坐在最佳位置,家长对孩子的同桌也非常在意。50位家长中有40位表示,会在意同桌的学习习惯。“如果遇到一个学习习惯差又好动的同桌,必须换座位。”多位家长表示。


学校的对策

按身高排座位最没争议


老师对座位一般怎么安排?记者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排座位都是按孩子的个子高低来,兼顾男女生搭配。


“一开学让孩子们从高到矮排队,再看视力。”多位学校的老师介绍,身高是最没有争议的标准。为了防止视觉疲劳,每个班级都会定期轮换座位。


钢花小学罗老师透露,目前班上换座位采取“滚动式”,每天换一横排,每周换一竖条,比如:今天坐第一组第一排,明天坐第二排,依次类推,到了下一周就由第一组调至第二组。


“尽管这种滚动式安排很麻烦,但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坐到正中间。”罗老师认为,表面上,家长为孩子争的是座位,其实争的是公平的教学资源。


“我们班上没有第几组第几排的说法,我们差不多10个人一个团队,座位都是组团式摆放的。”常青实验小学沈老师透露说,全校所有班级的座位都是呈“凹”字形组团式摆放,老师们就在小组间穿梭教学。“孩子坐哪都一样。”


医生的建议

坐得太靠前反而容易近视

低年级孩子坐5米以外对视力最好


教室中第二、三排的中间位置,是网传的“黄金座位”。对此,武汉同济医院眼科教授刘恒明却并不认同。


“一直坐前排的学生的视力,相对于座位靠后的学生而言反而更容易近视。”刘恒明介绍,眼睛对眼前5米-6米以外的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不需要调节就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这时调节眼睛的神经和肌肉是处于舒张状态的。但如果要看清5米以内的物体,调节眼睛的肌肉必须有不同程度的收缩。眼睛所看到的物体越近,收缩的程度越高,眼睛也就越疲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容易诱发近视。


低年级的孩子都有一定度数的远视储备,坐得离黑板太近,远视储备消耗得越快,反而容易近视。刘恒明说,孩子的视力正处于发育阶段,坐在5米以外对视力是最好的,算起来也就是教室第四排往后的座位。


刘恒明表示,坐在旁边其实没有关系,只要不是长时间固定坐在那里,就不会引起斜视。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教室的前中后排轮换着坐。

(本文选自武汉晚报 )

新学期编排座位这么有趣,老师你试过吗?

文|郑文富


很多学生觉得,一个“好”座位更有利于自己听课、学习;一些老师也认为,某个学生坐在班级某个特定位置,对该人最有利或是最有利于班级管理,他们都相信“好”座位才能起到好作用。但是,另外一些班主任看问题的角度则相反,那就是——让每个座位都变成好座位。他们的办法是:赋予座位以教育意义。

 

1.“坐遍教室每一个位置”


我的同事张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让每个学生坐遍教室里每一个座位,和每个同学都做一回“邻居”。为此,他定期重排座位,原则是让学生坐在自己从前没有坐过的位置上,而且四周没有曾经挨着坐过的同学。这是一件需要花心思的事情,但是他乐得那样去排,学生也乐得那么去坐。就这样过了三年。在临近毕业的前两周,他让学生坐回初一刚进班级时的那个座位,然后说:“现在我们每个人都重新回到了起点,我希望你们能够重新开始。”


这座位的编排里面,蕴含着多么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啊!实际上,张老师赋予座位的意义就是“体验不同的环境,尝试与每个人相处”。可以想象,他那个班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他们会多么快速地接受自己的位置,善待自己的位置,更好地珍惜身边的人。而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重新开始时,他们会多么地从容与坚强,因为他们的班主任曾用三年时间教给他们一个关于重新开始的道理。

 

2.“坐冷板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使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事实上也是如此。当座位有了意义时,那只板凳就会“说话”。它会提醒坐在上面的人不断地理解这个意义,丰富这个意义。


有一位同人在班级里专门设了一个“飞机座”,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个学生被以抽签的方式选去(不是因为犯错被罚出去)坐这个“远离”众人的座位。他们班的说法是:“要去体验一下那种坐冷板凳的感觉。”


人这辈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边缘化,小时候尝尝“坐冷板凳”的感觉,也许能让人学会反思,增强抗打击、耐挫折的能力。

 

3.“理想座位周”


另一位同人,他的班级每学期安排一个“理想座位周”。在这一周里,每个学生都有权“抢座”。只要你来得够早,就可以坐任何你向往的位置。过了这周,各回原位。


这个过程除了好玩,也能够让学生在“抢”座位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如何做才能得到想要的座位,并珍惜自己得到的座位,也让失去理想座位的人学会接受某种事实:如果他要得回某个座位,就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来得足够早。

 

4.“寻找最美同桌”


我认识一位老师,初一时他在班里开了一个主题为“我的同桌一级棒”的班会,鼓励同桌间互相赏识,互相接受。初二时,这个活动升级为“寻找最美同桌”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大家挖掘出很多同桌互相关心爱护、互相帮助成全的细节,启发学生放开心胸,融入班级。初三时,活动再次升级,主题变成“同桌的你”。这次活动比较开放,包括给同桌提一些建议,相互促进成长。


仔细品味这位老师设计的教育活动,其每一次升华都在引导学生赏识他人,反思自己。这样的班级一定会有一种整体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力量。

 

5.“在座位上塑造自己”


笔者赋予班级座位的教育意义是“在这个位置上塑造自己”。我是这样建立管理机制的: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座位由组员自己商定,各组间的座位定期纵横轮换。每个人在小组内都有一个职务,如组长、生活委员、学习委员、宣传委员、劳动委员、纪律委员等,还要负责收发一两科作业,相当于小组的课代表。组长定期轮流任职。班级还有班级层面的同类职务,各组组长轮流兼任副班长。小组内一个月一考评,按综合贡献得分排出名次,每个小组的前三名和进步最快的前三名有奖励;组间也有评比,每月综合总分第一名和进步最快的组全组有奖;各小组的各种职务间也有评比。每个小组轮流承担班务,如某月第一组负责黑板报,第二组负责扫地,第三组负责搬作业,第四组负责绿化等,由班长负责协调。学生要想在组间调动,要由申请人自己协调,两组全体成员同意方可调动。在面对学校、班级组织的某种竞赛时,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借用人员,但要“支付”一定代价。这个制度落实起来的关键是班长要有长劲,要能够配合班主任坚持这一系列制度的落实——这首先要求班主任有心劲。干什么事都要有长劲,不唯管理班级。


当我这样管理座位时,座位的物理空间性质被淡化了,转而被每个学生重视的是自己的成长表现。座位不再是一把椅子、一个位置,而是一种责任、一种环境、一种经历、一种过程。学生能从中获得什么很难估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会安心地坐在那个座位上并且努力上进。我觉得,这种能让学生上进的座位,是真正的好座位,所以班里的每个座位都是好座位。


面对一个特定的班级,怎样赋予座位以某种意义,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确定,这基本上要靠班主任去用心体味。一个班级,座位的教育意义也可能不是单一的,可能这些位置有这种意义,那些位置有另外一种意义,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座位有什么等级色彩,大家都在一个班级里,必须在人格上平等,在心理上平等。


当然,座位的教育意义需要长时间的滋养才能生成,才能被全体学生认识到并认可。对于一个正常的班级来说,要努力建设一种比较稳定的机制来保障座位的“意义”能够显露出来,让全体学生都能为丰富座位的内涵而努力。

 (本文选自《从新手到高手:班主任该怎么办》,原文标题《让座位充满教育意义》) 


延伸阅读:

愿我能书写一间教室的生命历程

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才能成为合格的家长

着力构建统合教学法:在教室中感受幸福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上篇)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下篇)

从教室墙的细节看中美教育差异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