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愿我能书写一间教室的生命历程

覃萍萍 校长传媒 2021-09-22

愿我能书写一间教室的生命历程

——也谈新教育学习收获

文|覃萍萍(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淡村小学)


我羡慕通源小学黄斌老师的数学课堂,这里有一群勤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在交流和讨论中,勇于争辩的孩子,有“会魔法的老师”,赋予那横的、竖的、斜的直线无穷的魔力,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渴望着发现与被发现,等待着站上舞台的那一刻;


我检阅我的课堂,我们习惯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去推动,可知道,他们只占30%或更少啊,似乎他们是整个班级的民意代表,我们常常就是用这样的欺骗与自我欺骗的方式,在课堂上匆忙行走;


所以我憧憬,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主流,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为我相信,课堂,才是学生魅力绽放的舞台。


我羡慕东洲小学的祝禧校长,她娓娓地讲着自己成长的故事,讲着自己怎样去看待教育、看待儿童、看待文化阅读,她带着我们一起朗读、感受、欣赏;吟诵、想像、描绘,那表情、语气、神态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动人心弦,我心生敬意,这才是教育者的风范;


我检阅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我渴望重新遇见那个常常流连于图书馆,去中文系蹭课的我,我渴望重新拾起那一份阅读的静谧与幸福。


所以我憧憬, 一个个飘满书香的午后,孩子们或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或形只影单躲在角落,安安静静地,只伴随着书本翻动的沙沙声,空气里弥漫着书本散发的人文精神和博雅情怀,映照在他们的脸庞上,透着高贵。


因为我相信,我们给了他们什么样的书,就给了他们什么样的生活。


我羡慕蒋春霞老师,在班级课程研发和实施过程中,她和她的孩子们看路旁不起眼的小野花,走近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感受那大自然间,生命与生命之间最神秘的,最最原始的交融。回归自然、回归本真、远离喧嚣、远离繁华,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静静享受纯净的温暖与生命的感动。


我检阅自己,是如此的缺少和孩子一同穿越课程的精神和行动,是如此缺少长远发展的眼光。


所以我憧憬,我能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寻觅到到课程背后的底蕴,不是浮光掠影的,不是无病呻吟的,不是浅尝即止的,是能带着孩子们穿越四季的芬芳与色泽的,穿越千年灵魂的,把知识唤醒的能力。


因为我相信课程是跑道、是穿越、是生命,所有的课程都是为了师生生命之花的绽放!


所有的羡慕、检阅、憧憬、相信,其实都要化作三个字,我行动!


今年秋季学期,因为学校功能室建设的需要,我暂时放下拿了14年的数学课本,打开了科学教学的第一页,在课时的安排上固然成为一名专职的科学老师,但是我心里清楚,我并不专业,也不会因此而“轻松”。


我主动承担了三、四、六年级的科学课,跨年级上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尽快的熟悉教材,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对教材系统的把握,才能理解每节课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出了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但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科学书,是根据旧课标编写的)手上拿着2本课标,8本课本,8本教参,我在每个班的第一节科学课,都用了一个共同的课题,叫做“走近科学 走进科学”。我罗列出小学这四年所要学的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几个方面的内容,介绍辅助学习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编写了各册的实验报告,尝试组织一些具有科学学科特点的活动……老师们都说,科学课真的上科学了,但是,也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科学课上,还是一堆“死”的知识,它们是没有承载的,学生并没有因此走得更远,走得更踏实。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东西都要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梦想。这个时代最宝贵之处,就是只要不放弃,梦想总有生长发芽的地方。


我问自己,从教了14年,我还有梦想吗?


学校交给我的,只是一间普普通通的科学实验室,我想,如果加入了文化的承载,它可能会生长成什么?


它会成为一间有着自己生命力的教室,是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它是图书馆、阅览室;它是实践场,探究室;它是操作间,展览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办公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


我所需要的就是要找到那个承载点,而点燃我这个恰逢其时的梦想的人,居然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三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蜗牛》,之前我布置孩子们找蜗牛并带来上课的,因为我外出学习,孩子们把找到的蜗牛养了两周,见我回来,他们都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的讲述了饲养蜗牛的经历,一个孩子说:“老师,如果我是一只小蜗牛就好了。”“为什么这样说?”“小蜗牛在它需要的时候,可以钻进壳里”。我没办法继续追问他为什么,因为,此刻,我已被一道灵光击中!


蜗牛在大树下,小草旁,墙角边随处可见,不起眼,一如我们的孩子,来自四面八方,大多是进城务工随迁人员的子女;


蜗牛安安静静,不凑热闹,也不自卑,它用自己的方式,彰显着自己的独特。


我也希望孩子们拥有这样的特质,因为曾经在过这样的一间教室,因为曾经上过这样的一门课程。


蜗牛背着的那副壳,承载的不就是事物的发展的规律,学生的成长是螺旋上升的这样一个寓意吗?


……


假如孩子们是一只只的小蜗牛,我们的科学室就是一个“蜗牛家园”。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教室文化创设、课堂活动的开展、阅读的引导、课程研发不断擦亮这个稍显平淡的名字,让它能够在学生们的心中真正地活起来,成为大家共同生活的愿景。


……


我把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放在了我的枕边,里边有一句话,“我知道教无定法,只要用战士般勇敢的精神,哲人般的智慧,勇于探索,那么即便身处灾难般的制度中,也能营造一片不同的天地。”

2015年10月29日

延伸阅读:

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如何?

初中阶段学生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百年来人文教育的堕落和疼痛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