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2017-11-15 莫言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新东方家庭教育推荐语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莫言专栏】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文|莫言

本文由新东方家庭教育推荐,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长必读”(ID:jiazhangbid),一个真正能帮助孩子学习的公众号,只做孩子快乐成长的陪伴者。

 01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


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02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


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03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04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来适应。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05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的最差的。

 06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主人公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这种“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


让孩子养成大胸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延伸阅读:

人的天性是向上向善的,在正常的环境中,每个人在善恶表达上,一定是优先表达善的一面。教育和其他事情的最大区别是,要实现远大目标,必须经常以牺牲当下小目标为代价。家长的教育方法过于功利,让孩子必须以成人的意愿来生活,这种强制性的做法也许有可能取得一些眼前效果,但是会隐含着更久远的问题。

——尹建莉

保护孩子的善和美,是父母最大的职责

作者|周梵(ID:xfhzf520)

本文由“尹建莉父母学堂”推荐,选自微信公众号 “周梵(ID:xfhzf520)”,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对于孩子的生命而言,
没有体验过温暖和被爱的经历,
创造不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

——周梵


在养育中,你是否也将孩子物化?


腾讯新闻曾有过一条报道,一个华人教授在美被人无故杀害。


报道中称,教授为人方正,处世温和,并未与人交恶,忽遭噩运,不说令人痛心,也难免惋惜。


就在这条新闻下,有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活该!谁让你不回国发展,中国的人才全部流失到国外去,就是因为你们这些美国狗!活该被人杀死!”


这是全部评论中点赞数最高的。


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不敢想象民众的恶意和愚蠢的部分,居然可以到这样的程度。


但它就在真实地发生。


他们叫着好,鼓着掌,对遇难者落井下石,不辨是非善恶,甚至带着义正辞严的气焰向世界宣布:让受害者去死吧。


我曾以为,是否只有成长背景穷困或者未受过教育的人才会如此偏执愚昧,但后来了解这里面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甚至也有些还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他们对自己的世界观毫不怀疑,他们不关心生命不关心情感,他们对人对自然甚至对自己都没有任何了解和联接,他们相信如果自己是正确或正义的,那么,“我就可以代表正义消灭你们”。


他们看不到活生生的人,把人物化了,因为他们也一直在自己成长中被他们的养育者物化。



孩子们将来要面对的生活难题,都不在分数里面。


我遇见过很多家长,他们来找我的时候非常急迫和焦虑。


通常这个时候,他们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行为偏差,厌食、对生活失去意义,自我封闭、无意识的身体抽动,游戏或漫画上瘾通常还伴随严重的厌学情绪,或者已经退学在家。


而会来找我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问题状况都是叠加的,不会单一存在。


但往往促使他们来找我的,一般都只有一种状况,就是孩子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学习已经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当这些家长焦急不安地把孩子的问题讲完之后,通常他们最关注的只有一个问题,我孩子现在不想上学了,我怎么做才能让TA愿意回学校去。


每每碰到这样的家长,我都会特别特别为他们的孩子感到悲伤。


一个孩子一定是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但无法自己调节并且挫败和彷徨到了极点,才会这样自我放弃不去上学的。


但是他们的父母却一点都看不到孩子的内心,他们对孩子唯一的关注点都是“掉了这么多课,马上要高三了,怎么办啊?”


这些孩子完全没有被当人看待,父母只是把他们当做学习和考试的物品。



曾经有一个震惊全台湾社会的98王水事件,一个女孩子因为另一个女孩子与自己的男友交往,在慌张之际,就把化学方面的专长用出来,她调整出了“王水”,犯下谋杀案。


跟几年前大陆的药家鑫案件一样。这个钢琴八级的优等生开车撞了骑电动车的张妙,因为张妙抄车牌号的动作,让药家鑫担心会“被缠上”,因 47 32265 47 15287 0 0 3189 0 0:00:10 0:00:04 0:00:06 3189用匕首连捅数刀,导致张妙当场死亡。


这个调制出“王水”杀人的女孩和药家鑫都是学科专业知识分数非常高的孩子,但他们道德和情感处理的分数是零。


他们是坏人或者生性残酷吗?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这两个人被捕的时候都表现得茫然失措,他们当然茫然,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这些案件都是我们认知中的“好学生”犯下的,这些孩子的父母曾经都无比自豪于自己孩子的优秀。


但他们不明白,孩子们将来要面对的生活难题,都不在这些分数里面。



懂得美和善意的孩子才有真正的未来。


一位一直跟着我学习的家长曾经很无奈地跟我说,在孩子班上的家长群谈起过女儿想学吉他的事,结果一众家长的反应是,


“学这有什么用?”

“考试又不会加分。”

“浪费时间,会耽误学习的。”

“这种乐器上不了台面,参加音乐比赛也难得拿名次。”


他们纷纷建议他,学这个不如劝孩子去学奥数,再不济学美术或者钢琴什么的,以后还可以考特长生或者考级什么的,别惯着孩子,想一出是一出,孩子知道什么,有些事情还是要大人给他们做决定。


这些父母衡量教育所有的标准就是“有没有用”,当然是在他们自己的标准和框架体系中来衡量。


这些成年人整天忙忙碌碌,一头栽进生活大大小小的事务中,所有的价值都要被量化,他们从未想过要去感受自然与美的力量,亦对于生命本身毫无觉知。


他们会养出给那条认为受害者活该的评论点赞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奇怪。


有个人问蒋勋,我现在的五岁的女儿将来该学钢琴还是小提琴,但蒋勋建议他每天下班之后多抱抱女儿,比较重要。


因为所有的艺术讲的都是人的故事,一个孩子如果不记得父亲的体温,她将来看画、听音乐都没有感动。


如果没有这些触及心灵的记忆,所有的艺术对她而言都只是卖弄而已。


没有体验过温暖和被爱的经历,创造不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


我记得蒋勋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在桐花林里走,看见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在地上玩,妈妈在远处和人聊天。


桐花很特别,开花过后会大片大片地飘落,如果你站在桐花树下五分钟不动,身上便会落满了桐花,满地也都是美丽的桐花。


突然小男孩大叫:“妈妈,妈妈……”


原来他玩的时候,不知不觉他的周围已经落满了桐花,当他站起来想找妈妈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不忍心踩那些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所以他就一直叫妈妈。


他妈妈却说:“笨蛋,过来。”



有时候大人不留心,就会忽略孩子心中的善意和美。


这位妈妈又一次说:“笨蛋,你过来啊。”蒋勋忍不住走过去问她,“你儿子几岁了?”


“五岁,”蒋勋对这位妈妈说,“真了不起!如果他五岁了还舍不得去踩一朵花,我相信他一生都不会随便去伤害生命的。”


世界中最美的事物莫过于生命,而人们对艺术品最高的褒奖,就是感受到它其中的生命力——“这件作品似乎是活的一般。”


如果父母可以把孩子与生俱来的这种对美的敏感,对生命的尊重保护下来,这个孩子一定会是一个幸福有创造力的孩子,而且绝对不会变坏。


善意和美、美和智慧其实是一体的。有善意的人舍不得践踏、毁坏美的一切,并会为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带来美的感动。


保护好孩子内心的善意和美,当TA没有功利性地想了解艺术学习艺术时请支持TA,少一点埋怨,多花点时间带孩子接触自然,或者去接触美好的事物。


当TA对着一朵小花发呆时,请不要打扰TA,当TA问那些深刻的问题(比如,你们为什么会生下我,人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时,不要敷衍TA,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和成长。


懂得美和善意的孩子才有真正的未来!

作者简介:

周梵,两个孩子的母亲,身心灵成长导师,资深沟通关系教练,自媒体平台优质原创作者,课程影响了数千家庭,时而清醒时而混沌自以为聪明的人。

微信公众号 周梵(ID:xfhzf520)。

延伸阅读:

母爱是什么?莫言、冰心、余光中、贾平凹等10位名家这样说

莫言:陪女儿高考

3岁到6岁幼儿的9个教育关键点,其实不难做到!

孩子被虐后发出的8大求救信号!宝贝,我该拿什么保护你?

虐童事件背后反思,我们怎么保护孩子?

为什么中国幼儿园特别容易出现虐童事件

如何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

孩子从0—18岁的教育过程应如何把握

北师大教授解读0—18岁孩子成长规律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