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我同情你的遭遇,但憎恶你的残忍

2018-02-01 樊够呛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樊够呛专栏】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我同情你的遭遇,但憎恶你的残忍

原创作者|樊够呛

本文由原创作者推荐,首发微信公众号“唠客密谈ID:lkmitan”


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不缺少混蛋的子女。最近几天,一位北大毕业生12年春节不回家,拉黑父母联系方式,并写下万字长文讨伐父母的事件备受关注。这位北大毕业生细数父母的罪状,好像自己被社交孤立、工作不顺全部是因为父母造成的,引起自媒体的群起而嗨之,导致了一波网友群体声讨自己父母的浪潮。

 

对于这个结果,我唯一的感受是:震惊,非常震惊!

 

为了方便表达,我们将这位北大毕业生简称为HD。HD在万字长文里提到的事情,虽然写得像武侠小说里的血雨腥风,但我们仍姑且认为全部属实、客观。好家伙,一派他的原生家庭就是大火坑,育子不善的父母就是禽兽的气象。说真的,我同情他的遭遇,但是更憎恶此人的残忍。

 

可能大家觉得他因为父母以爱为名的控制,导致了现在的社交困境,社交困境又导致了他的工作屡屡碰壁。再被自媒体一煽动,很多人发现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于是开始强烈抨击。但是,你们有看到过他父母一方的说辞吗?你们有看到过朋友对他的评价吗?他的父母在反思和期待,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并不正面。

 

其实,这个HD完全不是你们需要同情的弱者,他不相信百善孝为先,但相信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是一个狠人。


 

他称自己的万字长文是给父母的最后通牒,作为北大毕业生,他应该知道,最后通牒是指没有谈判余地的最后要求,如果不被接纳,下一步就是严厉的制裁,甚至是宣战。他称自己亲戚开玩笑说“你只有玩模型时,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是讪笑,并怒视亲戚。他的母亲会在春节前给他发短信问是否回家,他仅仅回复一个字:不。

 

他对待父母的方式,已经不是隔绝,而是纯粹的报复。这种报复性行为,却在某些力量的煽动下,引起一片叫好之声。


这是一个让人痛苦的现实,甚至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是否对原生家庭于一个人的影响太过重视了?因为按照目前大家对原生家庭于个人影响的看法和HD这个实际案例,自己的所有无能、不爽、落魄、难受、悲哀、痛苦感受,都可以把起始原因推导至父母身上。父母俨然成为阻碍人类进步的最大力量。

 

其实冷静下来,父母对一个人最重要的影响,是遗传的基因。一个人的成长路上,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还有社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还有自省。毫无疑问,HD是一个没有自省能力的人,或者他根本不想去自省,反正一切黑锅,都有父母来背。

 

退一万步讲,父母存在天大的过错。一个聪明到可以上北大的人,在自己成年而立之后,想到的不是去挽救他眼中“有重大缺陷的原生家庭”,而是开展了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他还进入了全美前50名的大学学习心理学,希望能够自救,但是最终学会了写万字长文讨伐父母的能力。

 

站在阴影中的人,应该努力走出阴影,而不是带着愤怒,要砍倒遮荫的树。在HD的眼中,他的父母可能是世界上最邪恶的父母,所以他才要成为最残忍的子女。


拍着良心问问自己,我们父辈那代人,哪个不是在忍饥挨饿中长大的,他们有多少不赡养自己父母的?我们这代人,谁的父母不是或多或少有养育子女的知识漏洞,难道都要去敌视父母吗?

 

再退三万步讲,父母给了你不好的精神世界,恰好你也没有自省和社会学习的能力,但是他们有无供养你长大,当你把不对都归因于父母时,自己的北大毕业证,是不是也有父母教导的功劳。


现在父母老了,你仗着在北大学到的武功,捅他们一刀,头也不回地走了。再同情你的人,都会变成憎恶你的残忍。

 

学会原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拒绝原谅,是一种自许的不善。希望这几天在网络上跟风晒自己父母劣迹的人,如果你实在无法原谅父母,就去把心里话说给他们听,四处宣扬只能显示出你的粗鄙。世界之大,出现北大毕业生HD这样一个极品是被允许的,但是出现这样一批人,令人毛骨悚然。

 

原谅父母的过错,本应是这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事情。

延伸阅读:

“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春节”暴露原生家庭教育之痛:

父母想控制,孩子想逃离

原创作者 | 遗君明珠   

选自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01


王猛(化名)是某大院里的孩子,父母都是体制内的职工,文化程度在同龄人里较高,他是家中独子。


他从小成绩优异,高考时是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考入了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


这样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人生过得幸福而顺利。


但现实却是,12年前,王猛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


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


从小,父母就包办了他的一切,连穿什么衣服都要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


上了北大,父母托北京的大姨照顾他。他的大姨不断给他打电话,甚至悄悄联系他的同学了解他的情况。


就算去美国读研,父母还找了一位“老朋友”对他进行关心,虽然,他认为父母的那位“老朋友”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父母依然要求他与之交往。


近日,王猛写下15000字的长文,诉说这些年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并发给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告诉这些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02


故事中王猛的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父母想控制,孩子想逃离”,这样的现象确实在很多原生家庭中普遍存在。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


在我们的眼里,她是一枚典型的乖乖女。


自小乖巧听话,性格温和,成绩优秀,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长相漂亮可人。


人们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看着朋友有这样一个小棉袄,让没有女儿的我们颇有些羡慕嫉妒恨。


而有着一子一女的朋友,也每每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甚至,他们早就为自己的人生做好了打算:儿子长大之后让他闯荡江湖,女儿则留在身边照顾自己。


但出乎我们所有人预料的是,在高考完之后,他们的女儿不顾他们的强烈反对,报考了一所离家最远的大学。


而且,孩子明确表示,这样做就是想离父母远一点。


原来,她早就下定了决心,她努力听话的目的,就是为了逃离。


真的难以想象,那位柔柔弱弱的小姑娘,是在心里面积累了多少不满,才有了这样毅然决然的选择。

03


有时候,我们的儿女真的像手里的沙子,你握得越紧,他们逃离得越快。


而如果握得太松,却可能完全脱离我们。


其中的度,最难掌握。


这里面,其实说不清谁对谁错。


或者说,双方都有对的地方,也都有错的地方。


或许,以第三方的视角进行观察,可能更为客观。


比如在王猛的初、高中同学小白看来,王猛父母的确在对王猛的保护上有些过度。


小白介绍,当时王猛上学到回家实际上仅有几分钟的距离。


不过,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习前,王猛的父母都会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手上必备的就是一把雨伞和一双雨靴,连续几年都是这样。”


而同时,小白也认为,王猛过于孤僻,不善言语,抗挫折的能力较差。


即便王猛不出国,在国内也终有一天会出现挫折,而他一样可能难以适应。


显然,王猛与父母决裂,既有王猛父母的原因,也有王猛自身的原因。


04


其实,凡是爱,都带有盲目的性质,凡是反抗,都有激进的成分。


双方没有谁是百分之百正确,没有一点毛病。


父母总是以为给了孩子最幸福的生活,最全面的照顾,可在孩子眼里,那可能只是无用的关心和重重的束缚。


孩子总是以为不用父母就可以掌控世界,孰不知没有父母这么多年的事无巨细,自己可能迈不过人生当中那一个个沟沟坎坎。


父母总想了解孩子的一切,却不知道孩子本应也有自己的小秘密,有些东西我们本不必去探听。


孩子总是觉得父母管得太多说话太烦问题太刁钻,孰不知那是关心自己的人才有的正常反应。


……

05


所谓成长,就是孩子逐渐地进,父母逐渐地退。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矛盾。


而面对矛盾,最正确的应对不是逃离,不是对抗,而是沟通。


坐下来,父母拿孩子当成大人,和他们平等的对话,孩子拿父母当成朋友,向他们敞开心扉。


这样,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互相尊重,互相退让,才能达到一种平衡。


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彼此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亲最近最可依赖的人。


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给对方带来伤害,更不要以成长的名义给自己带来遗憾。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多篇文章创造千万级阅读。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

延伸阅读:

未满60岁的你,请勿轻易说老

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孩子变成了白眼狼?

不做这7种父母,才能养出孝顺孩子!

孩子将来不孝顺的4个信号,第二种必须立即纠正!

“20条家规”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敬父母如敬天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