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的配合能培养出好人格的孩子

2016-03-07 家庭教育刘平易 校长传媒

父母的配合能培养出好人格的孩子

文|刘平易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现代教育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华家教》《家教指南》《家庭教育》等多家教育媒体作者。)


小男孩正帮父亲把一些藏书从阁楼上搬到楼下较宽敞的地方。小男孩觉得能助父亲一臂之力是很了不得的事,虽然事实上他非但没帮上什么忙,反而还碍手碍脚,使工作进行得更缓慢。

  

但这男孩的父亲不仅有耐心,而且有智慧。他知道让儿子参与工作的意义,远比搬一大叠书的效率重要得多。

  

不过,在这位父亲的藏书之中,有几本是又厚又重的教科书。对小男孩而言,要把这些书搬下楼,是相当吃力的事。有一回,他所抱的那叠书一连掉落好几次。最后他气急败坏地跌坐在阶梯上,难过得哭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笨手笨脚,不能把事情做好,而且不够强壮,无法捧着厚重的书走下狭窄的楼梯。想到自己不能为父亲效劳,他简直伤心极了。

  

父亲看在眼里,一言不发,拾起散落在地上的书本,将它们放回小男孩的怀中,然后以强有力的手臂一把抱起捧着书的儿子,将书和儿子一并抱下楼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趟又一趟,父子俩有说有笑地完成了任务,小男孩负责搬书,父亲负责搬小孩。

  

平易心得:

孩子的每一个好的行动都应受到鼓励,哪怕他做得不到位。

  

让孩子帮着一起做事,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孩子也会因为帮了父母的忙而觉得自己是很有价值的人。

  

父母常常抱怨孩子在家里缺少责任感,不考虑父母的需求。其实,责任感和价值感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对他人产生影响,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并从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通过探索而获得新的知识,认识周围的环境,这时作为父母就要为孩子创造机会,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去做自己的事情,也正是这种行为更进一步促进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并且,孩子每完成一件事情之后,会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如果能够得到父母的及时反馈,就会内化为孩子性格里的积极因素,慢慢的就会让孩子形成高自尊的人格特质。

  

所以,多让孩子主动的去做事,多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事情,这不仅仅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形成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搜狐教育-家庭教育刘平易)

延伸阅读:

每一位父母要知道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庭教育谁主沉浮?

如何让孩子既听话又有主见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