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委”打卡西安:3000万合立“小民企”
撰文 | 黄高航
编辑 | 简佳
深国资一旦出手,向来都会引得资本市场轰动。
如2017年,深圳地铁终结宝万之争,第一次让公众意识到“国资多么强大”。再如2020年,深国资联手供销商,一举接盘从华为剥离的荣耀品牌,其间还驰援了恒大200亿元。
2021年不足百天之际,深国资又连续释放两则重磅炸弹:一是宣布以148亿元入股苏宁易购,跨越千里再次搅动中国财经界。二是宣布与中芯国际一起投资150亿元,重点生产28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
在这种大棋局下,11日,深圳国资子公司“特发信息”(000070)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数据科技”要投资1.4亿在西安建设数据中心项目。虽然金额不大,但鉴于深圳国资委对旗下上市公司的每一步“似乎都有一个隐形的抓手”,仍然值得我们仔细看看。
01
1.4亿建设数据中心
特发信息这次花1.4亿在西安建设数据中心项目,并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让数据科技联手本土沣西的千喜网络科技公司(下称千喜科技)。
进入具体合作方案。
数据科技和千喜科技子公司千喜云出资3000万成立合资公司,承担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数据科技持股51%,千喜云持股比例49%。全称西安特发千喜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高新区。
两家公司此次合作指向了数据中心产业,如果糖豆对国家去年提出的“新基建”概念还有印象,那对这个产业就不陌生,它就是七大领域之一的大数据中心。
从这里就能看到深圳国资对于国家最新动向的精准感知和高效执行。
解剖数据中心产业链,它是由上游的基础设施,如计算机设备、宽带等;中游的IDC专业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如运营商、服务商等;以及下游的最终客户应用厂商,如互联网企业、政府等三部分构成。
▲图:新基建的7大领域
这一行业的市场前景很乐观,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进应用爆发,作为支撑技术的数据中心需求也“水涨船高”。据统计,企业端数据呈爆发式增长,但仅不到2%的企业数据得以存储下来用于分析。2014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仅为372亿,2022年预测达3482亿,持续上升。
▲图: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
我们透过数据科技和千喜云,了解一下新公司的具体业务和发展方向。
1:数据科技:2018年底成立,是特发信息的控股子公司,也是实施智慧城市创展基地项目的平台,项目总投资5亿,拥有整体机柜2800个,网络接入间16个,4路市电,可以为客户提供场地、机柜、网络带宽和IP出租等基础业务,以及数据中心迁移,系统集成等增值服务和定制化服务。
2:千喜云:这是去年11月成立的新公司,重点来看一下母公司千喜科技(成立于2009年),主要业务是从事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云计算服务业务和软件开发,是陕西首家国际顶级域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也是华为和网易等公司的IDC服务提供商。
至此,数据科技和千喜云的合作意图浮出水面。
前者占据数据中心产业链上游优势,起步早、经验丰富;后者在本土领域内位居第一梯队,拥有地缘优势,两家携手可以击穿西安乃至西北市场上中游资源,至于下游,作为本土的财经观察者,我们留意到西安的总部经济已位居西北第一,巨头纷纷将西北总部放在西安,如康佳智能家电总部、华为“第三总部”、顺丰和韵达西北总部等,这些科技型企业对数据存储等存在天然需求,潜在客户众多,前景广阔。
02
对标淡马锡的启发
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4.11万亿,净资产1.43万亿,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为7956亿和1026亿,同比增长9.9%和7.8%。
深圳国资每次大手笔出资能够聚焦资本市场目光,除了拥有强大的“钞能力”外,它的具体运作模式,以及“改革路径”其实更值得我们关注。如旗下主体“深投控”2018年纾困怡亚通后马上表示:以市场化模式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及业务合作,将充分授予怡亚通自主经营权,并将在金融、业务、运营等多个维度全力支持怡亚通发展。
这里明显映射出了“淡马锡模式”的影子。
▲图:深圳市国资委财务统计快报企业经营情况
金融棒棒糖通过多篇公开报道系统研究了深国资的打法,尝试总结几个特点:
1:保民生稳定:
“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是深圳市国资委坚守的“风向标”,因此它基本上掌控着菜篮子、水电气这些民生领域,承担了全市100%的管道燃气供应、近100%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80%的果蔬交易、70%的公共交通服务60%以上的高速公路运营等。
2:保市场主体:
在上市公司纾困过程中,深国资是第一个成立“纾困基金”的,2018年他们联手多个机构操作的170亿元纾困基金,前后2个月内就先后纾困怡亚通(002183)、梦网集团(002123)和科陆电子(002121)。此举给全国各省提供了巨大的启发和示范效应,正是“从杀出一条血路到闯出一条新路”的深圳精神之直接体现。
3:保机制引领:
即使在传统的保民生领域,深圳国资委也要求旗下公司持续演化市场化机制探索。而对于大型民企收购,则突出显示出“市场化”与“上市公司+”,前者需要担当与勇气,后者则最值得我们借鉴,如陕西省政府3月10日刚刚出台的《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的意见》,就是极力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强筋健体的主角,这其间就是因为“上市公司必然是当地最优企业的代表与产业方向”。
此外,我们强烈的感受到深国资“特殊使命”已经上路。
1:在“重大纠纷”中积极出手,保持社会的大预期:宝万之争、驰援苏宁、接盘荣耀,甚至是纾困大量民营上市公司,每一桩都是相对敏感的,有没有对质疑利益输送的担心?但中国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期待下,尤其是“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大环境下,深国资的出手,无疑会加强“国进民进”的正向预期,让公众相信“民营企业确实是自己人”,在危机时刻帮助这些知名民企告别身份困境,正是满足大量公众普遍期待的最佳办法。
2:在“进口替代”中果断布局,满足社会的大期待:尤其是此次联手中芯国际(688981),共同打通“缺芯”短板,无疑是响应了国务院国资委“能给尽给、应给尽给”的原则。如果再放大一点,北京国资委对京东方(000725)长达10多年的支持亦是同理。这就向社会释放了对“双循环”强力信心,在世界第2经济体冲击关键战略期的节点上,信心确实比黄金重要。
我们认为,这些特点值得每一个省市的国资委借鉴,尽管大家也都有一些类似的尝试,但力度广度还需鼓励与探索。
03
国资上市公司应重视“小人物”
回到本文主体事件的视角,我们建议省内各界再次对“承接东部产能转移”有新的理解,这一有望“重塑陕西”的重大机遇里,“招商”自然是明显的成绩,但“外来资本”与本土创新型公司展开股权合作,包括他们带来的市场化体制机制,也是重要的一环。只不过是这些项目都比较小,不易引发公众注意,但实际上,这些“小公司”或“小项目”恰恰是陕西经济的未来所在。
例如我们刊文《140人的西高新小公司:马云投了“上亿”》,记录了蚂蚁金服上亿资金投给“西安四叶草”,这个从事网络安全的创业公司已是硬科技优秀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例如我们刊文《第6家,雷军再“链”西安公司》,纪录了小米以第4大股东的身份出现在“西安智多晶”微电子公司等,这家从事FPGA恰恰是芯片产业卡脖子领域之一。
这其间本地国资的动作如何?
1:整体没有缺位:例如西高投在2019年连续投中了三角防务(300775)、铂力特(688333)和派瑞股份(300831),陕金控旗下“陕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为莱特光电出资5000万元,陕西金资旗下的陕西金资长乐新材料投资基金投下美畅股份(300861)。这是一个好的变化,证明国资开始以PE身份进场培育新兴产业了。
2:上市公司较少:除陕煤集团屡次出手之外,深国资的“上市公司+”在陕西及西安相对较少,其实这恰恰是上市公司没有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为什么是国资基金显得比国有上市公司活跃?也许这是对并购市场的担忧。“我参股或收购一个小民企会不会不太好?”“定价怎么来?”我们能理解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担心,而这恰恰是我们今日写作的初衷:是不是可以学习一下深圳国有上市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大家会说,深国资旗下不就是控股了一些上市公司么?值得大书特书吗?但我们的认知是以深国资为代表的南方国资系统“深谙资本之道”。好,我们举一个身边的真实案例:
2010年,驰达飞机在西安成立,主要为飞机主机厂和飞机维修企业提供金属零件、复合材料零件的加工制造和部件装配服务。营收从2014年的0.4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4亿元,净利润除2015年的短期下滑(0.08亿元)以外,从2014的0.1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0.53亿元。
2016年1月,驰达飞机登陆新三板,代码为834913。
2016年9月,驰达飞机被“广州国资委”旗下上市公司“海格通信”(002465)以1.86亿元的价格收购53.13%股权,目前海格通信持有驰达飞机63.34%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
2019年9月,驰达飞机从新三板主动摘牌退市。
2020年11月,海格通信宣布“驰达飞机将分拆上市”,同期确定引入8家战投(出资1.4亿元)。
显然,驰达飞机一例,是广州国资委的上市公司发现了“小公司背后的市场机会”,并有望为上市公司带来“超级溢价”。因此,我们期待这些“小公司”被本土国有上市公司“相中”,他们缺的也许不止是资金,在尚显保守的西部地区,可能还有身份困境。
前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