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映资本季薇:在低GDP增速中,寻找高成长机会
2018年,是华映资本成长的第十个年头。
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回头看去,可以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 创立之初,提早布局、抢先卡位优质内容这一“价值洼地”,在影视、音乐、演艺等初具爆发形态的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投资;
// 2012-2015年间,迅速布局各细分领域的流量入口,积极推动商业变现;
// 2015年以来,寻找有流量聚集效应、内容变现效率、商业价值和技术驱动的优质标的。
近日,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复盘华映投资生态布局。“我们最好的资产,是每天和这些项目在一起,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到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行业中,华映一直坚持独立判断、坚持“布局型”投资与生态整合,与更多优质创业者站在一起,抱团发展,穿越周期,获得成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赵娜
最近几个月进入创投机构合伙人视线的商业计划书上,正在出现一个共性的变化:创业者们不仅列出了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还明确标注了预期的盈亏平衡时间点。
“这说明大家都已经明白,投资人都很关注项目的造血能力。”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认为,中国创投行业从2017年以来迎来的是“无风口”型的投资机会,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资本更加青睐长线投资,也真正拥抱价值的回归。
华映资本主要关注文化和TMT领域的投资,代表案例包括海蝶音乐、51信用卡、时空电动、界面、微盟、深兰科技、开始吧等。
截至目前,华映资本的基金管理规模超过60亿元人民币,共投资超150家企业,91%的项目中以当轮融资领投机构的身份出现。
今年7月,华映资本宣布:联合湘潭市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了华映湘江文化产业基金(“湘江基金”),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以“母基金+直投”的方式聚焦文化领域的行业投资。
这一次,他们不仅要作为投资人争取到头部项目,还要作为出资方参与到头部基金中、组建一支文化投资领域的“GP尖兵连”。
“做母基金业务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我们在看好的领域进行深入布局,这些细分赛道上有很多既有投资心得也有行业资源的‘尖兵’。”8月21日,季薇在华映资本上海办公室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我们想做的,是希望通过构筑行业生态,建立起行业投资的壁垒。”
人民币基金启幕
与中国绝大多数老牌基金是美元基金管理人起家不同,华映资本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下属的投资移民基金,基金出资人多是个人财富投资人。
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一批美元VC基金管理人开始积极探讨在中国设立纯人民币基金的可能性。这时,正在新加坡管理着投资基金的华人投资团队华映资本,也希望成为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另一大市场利好也推动基金管理人们加速了基金管理人筹备人民币基金的节奏。2009年10月,创业板开闸迅速带来造富效应,很多投资团队将重点锁定在Pre-IPO阶段的人民币基金。
华映资本另一位创始管理合伙人熊向东是TMT投资出身,曾投资过携程网、如家酒店、易趣网、好耶等项目。考虑到PC互联网的主要流量入口已有大公司存在,他和团队共同将人民币基金的投资方向聚焦能够在PC互联网平台上承载的内容和服务。
“投资行业一直在变化,文化相关的产业也正在经历从发展到兴旺到成熟。如果有一些东西没变的话,我们整个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没变的。”回顾基金管理团队的投资历程,季薇说,华映资本关注的核心一直是如何抓住人群的流量入口,以及创业团队如何将这些流量进行变现。
截至2017年底,华映资本在文化和TMT领域投资的150多个项目中,有超三成的项目集中在文化娱乐领域,并覆盖了从IP来源到平台渠道和衍生变现的完整产业链。
“华映是主要做文娱投资的,在行业内从上游到下游都有布局。他们在资源整合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支持,也非常积极地在推动项目之间的合作互动。”元聚网络CEO俞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最好的资产,是每天和这些项目在一起,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到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华映资本内部有一个被形容是“毛细血管”的数据库,每月更新被投项目的财务数据和运营数据,一方面用于跟进项目发展、及时提供建议,一方面用于发现行业变化、为新的投资做准备。
在季薇看来,随着创投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投资人的“精细化管理时代”已来。“行业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考验的是投资机构能否有更精细化的管理、更完备的团队分工,以及对行业的敏感度和对数据的追踪利用。”除了自建数据系统,提供“产品化、系统化”的投后服务;华映内部有若干的虚拟研究团队,季薇将其称作“先锋小队”,持续对行业进行跟踪和研究。
从成立之初开始,华映资本即强调“布局型”投资策略,以闭环布局与生态整合的思路,推动被投项目之间的互动合作。10年后,这一思路应用在了更为广泛的文化娱乐、消费升级、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四大板块的投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往to C消费的基础上,华映资本的投资触角已经延伸到企业服务领域,在企业通用级需求的人力资源、社保、财税等服务,延展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出行等细分领域进行积极布局。
2018年上半年,华映资本作为D轮领投方之一,投资了大数据技术服务商天云大数据。这笔投资的负责人是华映资本合伙人章高男,他在加入华映之前曾供职于雅虎。
天云大数据CEO雷涛告诉记者,华映资本团队在沟通中表达过在布局文娱内容同时打造科技生态的思路,这是他乐于接受华映的重要原因。
投资完成后,天云大数据成为华映资本为被投项目做数据和科技赋能的抓手之一,一方面服务于其他被投项目的业务,另一方面也支持华映资本在新投资上的项目筛选。
“这种合作的过程中也帮天云做了升维。华映投资了很多在应用场景上已经有实际落地的初创企业,帮助我们将客户从过去的大B企业拓展到了更多行业不同体量的客户。”雷涛说。
全阶段投资
2013年开始,中国创投市场上专注文化投资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方面是综合基金纷纷加大在文化消费领域的投资比例,另一方面是文化方面的专业型基金迅速涌现。
当时的市场背景是中国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很快将出现国民在体育、娱乐等文化消费的迅速增长。
这时华映资本已经在影视、音乐、游戏、演艺等文化产业细分领域广有布局,在占领各细分领域流量入口后开始积极推动商业变现。除了支持被投项目进行扩张,还将投资阶段向前延伸到创业孵化、向后拓展到控股并购。
在没有找到理想标的的细分领域,华映资本选择用孵化的方式创办企业。
2016年,华映资本联合上海报业集团、人民网共同孵化了面向90后用户的个性化推荐移动资讯阅读客户端“唔哩”,时任华映资本合伙人的钱奕担任公司CEO。
两年后,“唔哩”不仅成为90后用户喜欢的生活服务类资讯阅读客户端,而且还基于其内容算法平台为100多家客户提供集中式内容分发,合作方包括金立、360、WiFi-万能钥匙、触宝等。控股并购方面,早在2014年,华映资本就曾经阶段性控股过一家数字阅读企业,后在帮助整合后,将控股权交给创业公司管理团队、继续作为第一大机构股东支持公司发展。
谈及未来在控股投资方面的计划,她说:“我们希望在投资团队看好、并且有能力自建管理团队的情况下,通过控股的公司去整合一些项目,作为核心企业进行独立的资本运作。”
投后服务方面,华映资本注重资源的整合,一方面推动被投项目之间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更高效的变现,另一方面帮助创业公司寻找合适的并购标的进行业务补充。
2016年,团队曾推动了被投项目追书神器与漫画岛的合并,实现产品和团队的无缝链接。合并后的元聚网络成为国内领先阅读分发平台,用户超2亿。
元聚网络CEO 俞赟
“行业的整体环境是孤军难战,大家抱团在一起发展得会更快。”俞赟介绍,除了支持公司整合优质资产,华映团队还介绍公司与中作华文、大唐星禾等多家企业展开业务层面的合作,还推荐了拥有行业资源的战略投资人。
无论是孵化、整合、并购,还是资源的合纵连横,季薇认为全阶段投资的意义在于打造生态体系。“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以布局为抓手、在行业里深耕’。”
组建尖兵连
专注在文化和TMT领域整整10年后,华映资本建立了自己的核心能力和行业资源,也结识了一批文化投资各细分领域中优秀的同业者们。
“有了湘江基金,现在我们资金规模比较大,可以做更多的事情。”2017年,华映资本决定通过发起设立母基金的方式与更多优秀投资团队形成合力。
具体来说,湘江基金以“FoF+直投”的方式围绕“内容+”“科技+”等方向进行布局:母基金业务方面,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培养细分领域的投资尖兵;直接投资方面,资金将主要投向拥有头部内容制作能力、技术创新实力、平台孵化能力以及清晰商业模式和专业管理团队的成长型优秀项目。
作为提供给GP子基金的增值服务,华映资本会将已有的募资、法务、数据库等中后台资源进行开放,以推动合作方将时间精力资源更多投入到投资业务中。
为了更好的结合团队优势资源、完善母基金管理机制,季薇在基金成立之前找到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学习母基金运营的经验,还邀请了拥有母基金和直投基金运作经验的原上海朴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加入母基金管理团队。
根据华映资本的规划,湘江基金将有一部分资金用于发起成立一只围绕微信生态进行投资的基金,投资那些在社交、电商、游戏等领域通过小程序赋能企业的创业项目。
华映资本曾在2014年先后投资了自媒体联盟WeMedia和微信开发服务商微盟。如今,WeMedia新媒体集团旗下已拥有十余家互联网新媒体公司,微盟发展成为集软件开发、电商平台、广告营销、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
微盟创始人&CEO 孙涛勇
最初对这两个项目的投资主要基于新流量入口的判断,而今微信已经从一个拥有大流量的手机应用成长为生态级的、基础设施式的存在,华映资本决定通过专门的主题基金进行更多更快的布局。
过去几个月创投圈的热点是行业低谷、募资难、现金流紧张、团队跑路。相较于这些,季薇说,她更关注的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哪里,以及下一步要把资金配置到哪些赛道。
“前一轮的流动性过剩推高了项目的估值,以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一些公司选择流血上市。如今的低谷让大家开始反思,到底什么是真正有商业价值的。”对于华映资本在过去10年的文化投资路复盘后,她说,团队接下来的要务是在低GDP增速中寻找高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