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季鸣教授:领导创新的哲学 | 美西游学
文/包季鸣&崔晓明
从对“创新本质的把握”,到对“创新层次的超越”,再到“创新机会的识别”,最后到“创新流程的管理”,我们以哲学的视角看待创新,并总结其中的核心理念:
① 开放与封闭;
② 成功与失败;
③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④ Play to Play or Play to Win。
”
领导创新力修炼的框架
一
成功与失败
“
成功惰性与使命重塑
从“成功”的定义来看,以“市场占有率”所定义的成功,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成功”的时间维度来看,“成功”的都是过去的,“未知”的都是未来的。用过去的成功预测未来、领导未来,是典型的“连续性思维”的做法。与“从0到1”相比,“从1到新的1”难度更大,因为已有的成功,企业往往因为“成功惰性”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领导者思维特征看,一般人都会有思维定势,领导者昨天的成功经验,可能会制约你今天向互联网转型。正像——
[ 熟知并非真知。 ]
黑格尔《小逻辑》
过去成功的经验可能会为一种思维定势,阻止企业家探索真知。真知是什么?就是真理,但真知没有一个成型的东西,需要你探索。
所有曾经创造过市场秩序的企业,都在新一轮的秩序重构中倒下了。诺基亚、柯达、黑莓、微软、索尼……无不如此。行业更迭,沧海桑田,固守在已有的行业区隔中,丧失了对行业的重新定义。智慧的企业家,不会跟别人介绍说“我是从事咖啡连锁行业的”,而应该说“我参与引导美好生活方式事业的”。前者之下的创新,是连锁效率化、追求低成本、高收益;后者之下的创新,是围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而重新塑造产品与服务。咖啡,不过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在阶段范围内商品化的形式而已。对使命的思考,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决定了创新的范围和方向。
“
组织束缚与文化刚性
从“成功”的组织机制来看,为成功的产品/服务/模式构建效率化的运营体系,无异于“作茧自缚”。
[ 好的管理导致企业的失败 。]
克里斯坦森教授《创新者窘境》
从组织角度而言,经过科学规范的流程细化、组织体系化、工作分解化……我们处在追求效率,追求目的的过程中,只是这过程越来越被划分成细小短促的目的,偷窃了我们对未来的概念。从文化角度而言,文化是历史的财富,但正在影响未来。因此,未主动建设的文化,总是慢未来一拍。合拍的、积极的文化建设尤为必要。
“
“成功的失败”及其背后的财富
“失败”分为两大类:
① “错误的失败”,即不该出现的运营性错误,如操作不规范、职业道德问题等;
② “成功的失败”,即应该鼓励的实验性错误,如商业模式尝试的失败、产品开发的失败。
企业要想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必须准确区分两类失败,并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规避“错误的失败”,鼓励“成功的失败”。同时,企业要从失败中学习,看到失败背后的那些“偏差”,聚焦于“失败”背后的财富,才能让我们更清晰的明确未来的方向。快速试错、迭代更新,是互联网时代企业创新的两大特点。
UCLA授课老师与点评老师
二
开放与封闭
开放式创新,即将外部知识上升到同内部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本质是:突破企业边界,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在全球生产网络、全球价值链、技术变革、知识扩散的背景下,开放式创新尤为必要,能够更大范围的降低交易成本,更大程度的提高网络价值。
“
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
封闭带来效率,开放带来创新。在Prof. Peter C. Wilton对全球开放式创新网络的解析中,我们看到了宝洁、波音、ABB以及世界最大最隐秘的电器厂商伊莱克斯(Electrolux)在全球分布的创新网络;我们也看到了诺基亚固守芬兰的封闭,以及思科、苹果固守美国本土的潜在风险。
表1:开放式创新VS封闭式创新
“
开放式创新的操作思路
开放式创新的核心操作思路在于——基于价值链全球分布的创新资源配置;超越企业边界的创新资源整合。波音分布全球的生产系统和创新网络,已经成为开放式创新的经典案例。思科的中国对手——华为,从1997年开始,先后与IBM、Intel、3com、西门子等成立联合开发实验室,并积极参与七十多个国际标准组织,在上海、美国(四个)、芬兰、瑞典等多个国家成立研发中心,积极稳定的推进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的操作思路
当然,开放式创新并非灵丹妙药,用美国主流商业媒体的话来说:“所有致力于动用全球资源解决创新问题的公司,必须以波音为前车之鉴。”开放在带来多样性的同时,也带来管理的复杂性,其中产权关系是最为复杂的环节。如何有效的控制创新链,并进行创新风险的管理,并做好开放式创新的平台机制,是企业在开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复旦EMBA参访UCLA Accelerator
三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
市场惯性与非连续性思维
连续性就是假设未来趋势会延续过去的发展。非连续性是指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再符合过去发展方向的假设,从而形成一种跳跃化的发展路线。BestBuy进入中国是基于“连续性”的市场判断:在消费崛起的中国市场,体验式营销会成为新的机会。然后中国市场因为两方面的非连续性,出现了跳跃:
①IT产品的标准化,使“体验”不再不可或缺;
②零售模式的跳跃化,从“低价连锁”直接跳跃到“电子商务”,跨越了“体验营销”的阶段。企业必须同时具备连续性思维和非连续思维,连续性带来改进,非连续性带来颠覆式、革命性变化。
[ 自信能预知未来,甚至比无知更危险。 ]
《哈佛商业评论》的经典文章《经验害死人》
延续了过去推论和假设的连续性思维,往往在预测未来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
李善友教授在斯坦福学习一年后,将其所有学习和感悟都归结于“非连续性”,他认为“能否跨越非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第一因”。李善友老师认为遭遇不连续性是大公司衰败的第一因;反过来讲,如果跨越不连续性,也是基业常青的第一因。
创新,需要兼具连续性思维和非连续性思维。在连续性思维下,在主流市场对核心产品/服务进行持续的性能优化;在非连续性思维下,重新想象一切,或从低端切入、或从边缘切入、或从高端切入,最终实现对主流市场的颠覆,并显著改变竞争规则和市场需求。
复旦EMBA参访Hulu
“
非连续性思维的障碍与克服
张实教授指出了三方面的创造障碍:
① 认知障碍,即由于思维定势及视野有限导致新联想的困难。
② 情绪/意志障碍,如:风险厌恶、负面情绪和动机不足等。
③ 文化/环境障碍。社会环境不赞同孩子般的顽皮,人们因为文化规范与社会环境所产生的从众压力而扼杀创造思维。
为了克服创造障碍,企业组织需要有四方面的创新:
① 驱除改变的恐惧心态与抵制行为,拥抱风险,拥抱不确定性。
② 培养创新的内在动机和组织认同,以趣味性和实验性鼓励合作而非竞争。
③ 促进信息的内外流动与横纵沟通,保持与供应商、客户、上下级员工之间的信息共享。
④ 实现目标的责权明晰与实施追踪,设定既有挑战性又实际的创新目标。
四
Play to play Or Play to Win
一旦我们有了“Play to Win(为赢而战)”的思维,就有了围绕“击败对手”的战略创新体系。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而言,“击败对手”是手段而非目的,它是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手段。一旦企业把手段作为了目标,就会出现对创新的扭曲,这是创新最大的风险。“Play to Play”则是对“客户价值”立场的坚守。
表2:Play to play Or Play to Win
结合三位教授对“客户价值”的深入分析,我们对“客户优先”与“竞争优先”下的创新思维进行了对比。在“竞争优先”的思维体系中:创新被限制在现有产业、现有价值链、现有客户和现有产品/服务中,清晰的边界壁垒阻碍了资源的流动,从根本上限制了要素重组带来的创新。在“客户优先”的思维体系中,一切以价值为依归,产业边界、组织体系、市场细分以及产品/服务都可以因为客户价值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后记
硅谷与硅滩的创新精神
在硅谷和硅滩之滨,学习“创新”和“创业”再合适不过了。这里创新,有颠覆世界的商业模式;这里自由,有允许同性婚姻的法律;这里开放,有跑在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复旦EMBA有幸接触最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相信能够深刻的领会、学习和继承硅谷和硅滩的“创新精神”。
创新的价值观,开放的办公空间,网络化的组织体系,自由的工作状态……都让我们印象深刻。Riot Games的员工在游戏场景中上班;Hulu的员工可以在任意时间休息;Google的员工可以在上班的时候到海边冲浪;Whisper有硅滩最棒的大厨;扎克伯格的办公桌与员工混杂在一起;马斯克的办公桌设在车间里……硅谷和硅滩有“玩”的文化,有“Play to play”的精神,它不强调成败,不在意“成王败寇”,有“改变世界”的超级英雄梦想,才会成就一个又一个如钢铁侠Elon Musk般的创业奇迹。
硅谷名企探访
本感悟根据UCB和UCLA六位教授的授课观点整理,并对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文中也包含了作者的思考与感悟。本文插图来自同学们之间的分享。
值得看看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更多详情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访问复旦EMBA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