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季鸣、李若山都推荐的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荐书
导读: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2019接近岁末,我们邀请复旦大学EMBA的教授们推荐他们阅读过的值得推荐的一本书,两位教授包季鸣和李若山均不约而同地推荐了这一本书——《原则》。
下文节选自科学作家万维钢所撰写的书评,我们试图通过这篇文章向大家揭开这本书备受欢迎的秘密。但真正的答案,可能还需要您亲自去阅读。
包季鸣、李若山都推荐的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
瑞·达利欧
《原则》作者瑞·达利欧是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达利欧是个相信原则的人。这本书所说的原则是他多年实践的结果,他之前把这些原则放在网上,已经有300万人下载。
大 亨
达利欧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好多年, 实干家有经验不见得就有道理,也许他的经验很特殊,根本不具有代表性。可是达利欧似乎有一点儿学者的气质:他非常善于学习,有很多学者朋友,总是与人讨论,优化自己的思想。
他可以凭直觉直接去做一些学者只能设想而做不了的事。比如达利欧一度觉得公司用人是个难题,他就设计了一个性格评价系统,给每个员工弄了一张棒球卡,列举了这个人有什么长处和短处。他要求全公司用这个棒球卡系统管理人力资源,员工一开始都对此充满怀疑,但结果是效果非常好。
早在20世纪70年代,达利欧就认为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不能靠人。在公司规模还很小的时候他就买了特别贵的计算机,自己弄了一套系统让计算机做判断。他的系统成功过也失败过,他不断地打磨,让系统慢慢演变。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半年,桥水的宏观经济判断系统已经判断出债务危机即将爆发,而当时美国政府的参谋专家还一无所知。
作为一个实干家,达利欧说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在此期间我们要依靠别人。第二阶段是工作,在此期间别人依靠我们。现在达利欧年过六旬,认为自己的第二阶段已经差不多结束了,将要开启第三阶段,也就是别人不再依靠我了,我不用非得工作了,我从此自由,可以去享受生活了。
到了这个时候,达利欧说我现在想的就不再是我自己或者我的公司怎么成功了,我想的是能不能让别人也成功,所以达利欧要把自己的原则写成书。
一般成功人士分享人生经验,喜欢用格言体。今天一句,明天一句,前后没有很强的逻辑联系,但达利欧的原则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可执行的算法体系。
投资决策中使用算法,这在华尔街司空见惯,但达利欧是把个人的生活决策和公司的管理也给算法化了,而且他真的编写了程序,有点儿什么事都输入计算机做一番推演,操作性特别强。
而且他这套原则还继承了西方哲学的传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推理系统。你只要建立了总的原则,然后一点一点推理,那么具体到每一步怎么办就都是理性选择。
人生真的可以算法化吗?咱们慢慢体会。
大道理
达利欧系统的出发点、所有道理中最大的道理,是“进化”。
达利欧说,进化的规律在于你必须不断创新和进步。光是现在强不行,因为一切好东西只在刚刚出来的时候是好东西,时间长了以后,或者因为模仿者太多,或者因为不适应新的局面,这个东西就会不行,然后新的东西就会冒头出来取代它。
那么判断一个东西好不好,你就不能从绝对的意义上去说,而必须看它在当前演化的格局之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利欧说自己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我看到自然界或者社会上发生我不喜欢的事情,我总爱问自己,是不是我自己错了,也许在更高的层面看来,这件事就应该发生。
更进一步,达利欧认为演化有一个整体的大目标:整体的最优化。进化论专家也许会告诉你生物进化并没有什么预设的方向,自然选择完全是随机的。但是据我理解,达利欧明显认为演化有个方向。这可能是因为他有感于技术进步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我想咱们没必要在这里与一个实干家争论学术问题,毕竟实干家之所以能干成大事,往往是因为他有一个不一定“正确”,但一定“有用”的信仰。
我看达利欧这个信仰,也可以说是整本书隐含的一个假设,那就是这个世界是讲理的,不是全凭运气、完全随机的。评价一个事物好不好,就不能只看个体,得看它在整体的演化中起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作为个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要顺应演化的规律,人要做的就是面对现实,积极探索。你会遭遇失败,但是你要从失败中学到东西,然后快速改进。作为“生命2.0”,人最大的优势是能主动学习,能更快速地适应新的环境。这个学习和改进的过程,就是人生中最有意思的事。
在达利欧看来,痛苦和失败是演化的必然环节。你一定会遭遇失败,如果没有失败,你就没有挑战过自己的极限;如果没有挑战过自己的极限,你就没有把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面对现实、发现自己的弱点总是痛苦的,但你应该把痛苦当成信号,说明这里可以改进。
尝试——失败——学习——改进,理想的人生就是这个永无止境的循环。
在这个理想的模式之下,人生还有各种不同的过法。那么达利欧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 “shaper”(塑造者)。
敢不敢做个shaper
所谓shaper,就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变了一些事物的前进路线。创新者、企业家、某些科学家和政治家,都可以被称为shaper。
Shaper总有一个大想法。比如埃隆·马斯克,他的大想法是让人类殖民火星。达利欧就当面问过马斯克,你以前学过火箭学吗?马斯克说没有,我的知识都是自己看书得来的,但是为了干这件事,我愿意去学习火箭学。这些人不是先看看自己能干什么,然后去给自己找个市场定位 ,而是先问自己想干什么,然后琢磨怎么把这件事干成。
Shaper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他们的眼界非常宽、非常远,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大想法。第二,他们为了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会不惜一切代价。
Shaper的一个共同点是做性格测试的时候在“顾及他人”这一项的得分都很低。达利欧说,这是因为每当面对是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是取悦他人(或不让他人失望)的选择时,他们都会选择实现自己的目标。Shaper做事是为了把事做成,而不是为了让他人高兴。
那shaper与shaper有什么不同呢?关键在于两个维度:一个是发明,一个是管理。
像爱因斯坦这样的shaper通过发明进行塑造,他不用管理。像韦尔奇这样的shaper则完全是管理者,自己并不发明任何东西,通过管理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乔布斯是既参与创新也搞管理,这一点与达利欧很像,再加上两人都爱鼓吹自己的思想,所以人说达利欧是“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作为一个shaper,达利欧平生做的事情,就是在世界的进化中做出一点点自己的贡献。
新书上架
作者:孙金云
复旦大学EMBA授课教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民营企业创业的壮美画卷:草根企业的生存法则、海归创业企业的法宝、从“富二代”到“创二代”的华丽转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揭示了民营企业崛起的组织、制度、文化、战略、创新密码。
作者:姜鹏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呈现了作者对《资治通鉴》所作的学术层面的思考,其核心意思是:我们要把史书看作文本,而不是历史本身;越是伟大的史学作品,越是时代和思想的产物。通过审视作者立场和时代背景,检核和比较史源等工作,作者为我们揭示了《资治通鉴》文本背后的一些重要信息。
更多EMBA学习
2002年国内首批获国家批准开办的中文EMBA学位教育项目
商道人文融汇贯通,以致胜之道育将帅之才
为企业决策层传授全球领先的管理思想,为校友搭建高端交互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