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到底有什么用?没有比这篇见解更深的了……

2017-08-29 耳朵里的博物馆


朵朵说


我们常常开玩笑似得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其实背后隐藏的,是这个时代,对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


今天朵朵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的一次演讲,和我们谈谈“艺术到底有什么用”?读完后启发很大……



演讲者|周海宏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1

艺术有什么用?

为了感到幸福


艺术有什么用?


这就如问别人“为什么要喝酒、喝茶、喝咖啡”一样。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应该很熟悉现在很多家长的育儿经验:只顾学习,孩子的时间表上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去掉,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


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充斥着童年。这样的早教: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因为,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的发展机会。


  • 要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

    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

  • 你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所希望的人生。

    我想告诉你们: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古建颜色之美



2

体验幸福

是需要素质的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

 

  • 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

  • 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


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重视理想,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雕塑之美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的生活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与素质。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问题就出在“感性素质”,因为TA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他的表现就是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


有夫妻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好看一点的1600元,难看一点1400。老婆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老公低些,认为一千四就能用了,干嘛多花两百?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实际上是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深层原因是双方感性素质的高低差别。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双方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高感性者,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这也解释了夫妻在装修、一起旅游时特别容易吵架了吧?因为那是双方感性素质的大暴露!


关于旅游,常见的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点拍照。 我曾经在桂林坐竹筏游览,船上两个人,整整三个小时从头睡到尾。


所以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和感性素质低的人搭伴。他们对啥都没有兴趣,不是睡觉就是打牌——特没劲,简直是灾难!


感性素质低的人,一般不会享受生活。

不会享受生活的,由于感性素质低。

正反都说得通!



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首先要拥有幸福的能力。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不仁的人,生命品质要高得多。


3


未来将是

“雅者为王”的时代


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如果你不重视艺术素质,就会像如今学识不高却想成功一样难。


有人说,连获得幸福的物质条件都没有,怎么谈幸福生活的感受?!连“苟且”都还没闹明白,还谈啥“诗和远方”……


那好,咱们谈谈“功利”!感性素质的艺术教育到底有什么用?大家现在所谓的成功,不就是升官发财嘛!咱们就讲发财,不怕俗!


过去,国货和进口货之间明显的差别:咱们的产品外观难看、工艺粗糙,使用习惯反人性。从哲学高度来看,本质是啥:感性的素质低

 


产品的品质,由两种质量构成:


功能性的质量,解决实用问题。

一个杯子能把水喝到嘴里,这问题就算满足了。


感性的质量,也就是审美。

用这个杯子喝水,爽心悦目,永无止境。


实用与审美相加,才是一个产品的全部品质。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能把水喝到嘴里的破杯子”→“有一点设计的杯子”→“有一点好看的杯子”,这过程中,提升的不是功能质量,提升的是感性的质量。产品价格的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翻番,不是功能发生了变化,而是体验发生了变化。


我们很多企业家,由于他自己的感性素质低,产品的升级换代啥意思吃不透,死磕功能性,不懂审美性,不舍得在感性品质上增加成本。结果是你的产品换了代,但是并没有升级。特别遗憾!


 


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区别不是功能的不同。


哪个山寨货没有强大的功能?

奢侈品和日用品的功能是不是一样的?

但使用体验一样吗?!


苹果靠什么征服了世界?

苹果的核心竞争力,

就是把技术变成了艺术,让产品成为作品。

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感性的智慧。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自乔布斯死后,苹果的特色不是特别突出了。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服装建材、美容化妆、装修装饰、汽车手机、酒店医院,凡是需要感性品质的地方,都更相信外国产品,甚至把高端产品拱手让给国外企业。

 


21世纪中国开始全面迈入了小康时代。小康时代,是感性需求全面升级的时代,小康经济是感性经济,因此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感性素质,对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是生死攸关的影响。


什么是叫生死攸关?

波导死了,华为活了。


波导手机


还记得波导手机吗?那个“手机中的战斗机”?功能够凶悍吧,都“战斗机”了!上千万的研发费投进去,几个亿的生产销售、广告资金砸进去,由于外观丑到没朋友,使用不人性化,死了

 

营销人员、广告公司从业人员,感性素质低,艺术修养差,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但是企业家的感性素质、艺术品味也低,采纳了这个创意。最后几个亿的广告费投进去,就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波导是一个很low的产品。


油画之美


华为手机

 

过去几年,我几乎每年去一次华为。但是在2013年,我去了六次华为。在一次我给华为研发高管团队的讲座上,华为的高管说:华为当年出一款手机,小样打出来发现,长度比设计长4毫米,厚度厚了2毫米。可以想像,这手机还能看吗?

 

这就是因为每个环节的人都不把感性品质当刚性要求。


华为说,我们是工程师文化,员工97%出身理工科。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缺失。不是因为你是工程师,学的是理工科,而是因为工程师和理工科教育,严重缺少了审美和艺术的教育。

 

舞蹈之美


后来,华为决定把产品设计中心放到法国,把质检中心放到日本。


高层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症结,但手上的员工缺乏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素质,教育就有先天缺失啊……

 

后来,我曾经收到华为一款土豪金的手机,拿到后发现没有LOGO,问高管“为什么”。他说这种金属拉丝表面背后印LOGO特别不好看,就没印。 我当时立刻点赞!


因为华为能够为了好看而不印LOGO,可见他们把感性品质放在了怎样的高度。但不得不提的是,这位高管的补充:这是因为我们的外国员工一致反对。


那么,为什么反对的不是国人呢? 我们也要反过来讲:如果高层没有一致共识,没有接受过审美教育,又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创意呢?

 


企业家分为三代,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代,在改革开放时率先下海的这一代人,

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勇气

在那个时代,只要敢干,就能挣钱。


第二代企业家,

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理性


第三代,是以乔布斯为代表的,

具有很高艺术修养、审美品质的人,

是他们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未来。


我提醒各位:也许,你们已经赶上这个时代了。


如果在未来,你们缺乏艺术修养、感性智慧,你还想取得成功,你所遇到的困难是和这一代没有受过像样高等教育的人遇到困难是一样的。


4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

幸福少、成功难、破坏大


有的老板开餐馆,越开越亏,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门口两个迎客的门童塑像太难看了。一个人能把这么难看的玩意放在门外,就可以想象门里的脏、乱、差。

 

为什么我们国家服务行业水平普遍偏低?


但凡是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人,有一点点感性的要求,都不会导致这种结果。但遗憾的是,每一个环节的人,都没有要求。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有感觉,怎么能体验到你的感觉。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到处都糊弄事。


我们国家当前面临如此可怕的环境问题,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全民感性素质低。特别是历史上,我们把大量感性素质低的人提到了领导岗位上,我们需要从根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出路在哪里?毫无疑问,提升全民族的感性素质。如何提升?请注意,感性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的民族。


我一直认为,中国当下如此可怕的环境问题,是和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压制人对美的愿望,否定艺术审美功能的一种报应。

 

如果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能够持续30年强化艺术教育,培养出一代热爱美,热爱艺术的公民来,我们现在苦恼的很多问题都不存在了。但是遗憾的是过去30年来,我们仍然不是这样做的。在当今中国,中小学还是动辄就停音、体、美这样的课程。


改革开放初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口号迅速传播,通俗易懂。让我们国民重视了科学,重视了理性。


我也想发明类似传播的话,让大家重视艺术: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


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它是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人类在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职能。


这方面职能在中华大地上被大大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了,请记住:

  •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幸福少。

  •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成功难。

  •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破坏大。

 

朵朵读后感:


“美育”是近些年特别火的一个词儿,我们常常要把它挂在嘴边上。而这篇文章把它提出来,已经超越了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提升到我们未来必不可缺的地位。


我不认为它言重了:

  • 感受美的能力;

  • 欣赏美的素质;

  • 创造美的才能;

将会是我们和孩子生活中重要的幸福来源。


我的福利就是:在后台为你整理了8套艺术纪录片,请挑选喜欢的,一点一点看过去,相信会在潜移默化中,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观看纪录片


长按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二维码

在微信号内回复关键词「艺术」



「耳朵里的博物馆」推荐阅读


2周倒计时:伦勃朗特展看展攻略

清华莫奈展延期:看懂西方现代绘画之路

故宫特展丨赵孟頫将要9月初展出

故宫特展丨千里江山图将要9月中展出

博洛尼亚插画展丨一座属于孩子的“美术馆”

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后台回复关键词


大英展丨睡莲丨伦勃朗

古希腊丨文艺复兴丨博物馆丨敦煌

成都丨兵马俑丨世界文明丨艺术

诗词丨中国历史丨传记电影

……

海量纪录片资源看起来

🎬



精华文章都在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