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采宜:学区房=强地产风险+教改风险,建议远离

2017-04-10 小新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导读

近日,北京的一位父亲原本打算用500万元给6岁儿子购买学区房,却遭房东临时加价30万,遂愤然决定移民美国。临走前一封《再见北京》刷爆朋友圈,其心路历程引起人们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共鸣。

在中国,“学区房=优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北京某小学学区房25万一平的天价、毛坦厂镇直逼北上广深的租房价格……都无法阻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们,前仆后继地踏入“学区房”这趟浑水。

针对学区房问题,CF40特邀成员、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接受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访谈。她表示,学区房相当于教育与房地产的绑定,这是一种畸形的现象,不会长久。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福利资源,它有它的市场配置机制。将来教育跟房子一定会解绑,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区房现象终将成为历史。

她建议,人们应尽量远离学区房。房地产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而学区房是强地产风险上面叠加教育体制改革的风险,具有双重风险。有能力的中产阶级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国际学校是一种考虑。


供需两端齐发力 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

楼市在经历2016年的一轮暴涨之后,2017年伊始,多地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楼市进一步收紧,为贯彻落实国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精神,部分地区相继出台调控加码措施。

对此,林采宜表示,“房地产的限购政策能够对一线城市,尤其是限购城市短期的房价波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长期来看,房价的影响因素主要还是看供求关系”。

在林采宜看来,房价的影响因素要看两端,首先要看需求端,例如当地人口结构的变化;第二要看供给端,主要是国家的土地政策。

其中需求端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增长、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的流动。一个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另外一个就是人口的流动情况。

人口流入的城市,即便它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很慢,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比如上海的本地人口是负增长,但是其人口流入速度非常快,人口增长还是很快。反过来像那些二三线城市,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并不慢,但人口流出速度非常快。

针对供给方面的政策,林采宜指出,过去我国限购政策就只限制需求一端。现在供给方面的政策也逐渐多了起来。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领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给治理和调控有关工作通知》,明确对于房地产库存消化周期低于6个月的,要增加土地供给。所以,从供求两端来调整土地的市场供求,对房地产的平稳发展还是会有一定作用。

一线城市未来房价走势如何?

政府给过热的房产市场降温的举措似乎已经有了成效,中国大城市飙升的房价增长已经放缓至接近停顿的状态。近日国家统计局指出,2016年11月份,在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增长大幅度放缓,涨幅较10月份仅高了0.1%。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楼市是中国楼市的风向标。北上广深的房价走势是中国整体房价走势的指示器。北上广深房价不跌,中国房价上涨的趋势难改。尽管不同城市房价涨跌的原因往往不同,但如果不考虑时滞因素,从整体看,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走势必然是趋同的。

对于未来一线城市房价的走势,林采宜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应该不会大跌,相对会比较坚挺,但是在供需政策导向下,大涨也很难。所以如果要炒房地产的人应该会比较谨慎。谨慎预期应该对房价的上涨会有重大的抑制作用。

未来上海房价会媲美东京房价吗?“这得看整个经济的变化。影响房价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经济发展结构的变化,第二个是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林采宜说。

珍爱生命,远离学区房

一些城市“学区房”价格不断上涨,“学区房”越来越成为教育竞争的符号。有的城市“学区房”价格,已经炒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近日,北京楼市调控重拳频出,遏制炒房,剑指天价学区房。微信朋友圈热传一篇独白——《再见北京》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位中产代表,北漂成功典型,原本打算用500万给6岁儿子购买学区房,却遭房东临时加价30万,遂愤怒而决定移民美国。

对于学区房房价疯涨问题,林采宜表示,"学区房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它其实是目前教育体制下的一个产物。如果教育制度改革,私立学校放开,就没有学区房这一概念了。好的老师都会流向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不在乎你住在哪里,只要你交得起学费"。

事实上,学区房房价疯涨以及将来私立教育的崛起,实际上都是教育资源向富人配置的一种表现。对此,林采宜认为,现在学区房就相当于教育与房地产的绑定,这是一种畸形的现象,不会长久。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福利资源,它有它的市场配置机制。将来教育跟房子一定会解绑,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区房现象终将成为历史。

针对中产阶级天价购买学区房的现象,林采宜如是说,“如果是我,我更愿意让我的孩子去上国际学校。买学区房的钱其实足以上国际学校。我个人认为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水准,在国际上应该是偏高水平的”。

那么,学区房有什么风险?在林采宜看来,学区房的巨大风险在于,将来一旦教育体制出现改革,学区不再存在,学区房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学区房的价值本来就是教育资源赋予的,一旦教育资源的优势丧失,附加价值就没有了。

因此,林采宜建议中产阶级尽量远离学区房。房地产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而学区房是强地产风险上面叠加教育体制改革风险,具有双重风险。如果你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国际学校是一种考虑。

此外,中产阶级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每个人偏好不同,每个家庭的资产结构也不同,很难做一个笼统的资产配置建议。所以对于中产阶级如何配置资产的问题。她建议,适度的美元资产应该是值得拥有的。

原创声明
本文系SFI专栏文章,转载请联系SFI微信公众号“新金融评论”授权。文章仅代表受访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SFI及受访者所在机构立场。



新金融评论

  

  聚焦新金融,独家、专业,尽在新金融评论。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致力于新金融领域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7月14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举办, 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研究院在国内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逐渐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国际金融为特色的研究道路。

此外,为纪念我国卓越的世界经济学家浦山先生,并推动我国国际金融与新金融的研究和发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于2016年7月发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并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战略合作,联合主办浦山奖。

  小新欢迎您!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近期文章精选:

【解局习特会】中美4个新对话机制有何玄机?

梁红:中国需不需要降准?

张斌:走向焦虑的高收入国家

房价飙升之后:房租的不可承受之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CF40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四十人论坛在平台型智库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等机构。此外, CF40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期刊以及金融类书籍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