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不如意、不顺利,银行资管转型为什么这么难?
从具体业务操作上讲,虽然7月20日颁布的细则给行业提供了一些调整空间,但市场机构面临的挑战总体上感觉还是大于预期。从行业现实操作的角度来说,行业可能面临“新产品发行不容易、老产品压降不如意、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不顺利”三个较大的挑战。
资管新规实施带来的变化,可能给整个货币传导带来了一些压力。基于此,提出五点建议:
加速资管子公司审批,并给予放贷资格
放开券商、基金和第三方平台的代销资格
尽快界定非标定义,并对存量非标实施例外条款
明确开放式产品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
允许银行理财与部分私募机构合作
本文系上海浦发银行副行长谢伟在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所做的主题演讲。
当前银行资管实操工作的破与立
by 谢伟
资产管理是今年国内金融市场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内专家、学者和监管领导对4月27日发布的资管新规正式文件和7月20日发布的相关实施配套细则都进行了非常透彻的分析和解读。我现在以银行资管业务经营管理者的身份,分享一些现实操作中的体会。
01
银行资管面临的挑战大于预期
应该以一种客观、中性的态度来看待相关政策的出台。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颁布,市场机构普遍感觉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受到冲击较大的银行及保险业的相关从业者感觉比较悲观,所以当时鼓励大家要看到机遇大于挑战,以此提振市场信心。7月20日,相关细则出台之后,监管层也意识到这段时间的市场压力,所以提出要适度调整过渡期等措施,因此市场机构又感觉比较乐观。针对政策的调整和变化,行业的发展目光不应仅限于目前到2020年底这一段转型期,作为从业者,应该切实从资管行业长远发展来考虑,经营策略应该相对稳定,把目光放在使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上,对相关政策的出台保持相对客观的态度,不悲观也不乐观。
从具体业务操作上讲,虽然7月20日颁布的细则给行业提供了一些调整空间,但市场机构面临的挑战总体上感觉还是大于预期。从行业现实操作的角度来说,行业可能面临“新产品发行不容易、老产品压降不如意、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不顺利”三个较大的挑战。
第一,新产品发行不容易。
一是客户接受难。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来讲,无论资产端还是理财端,经历了这么多年发展,银行客户更习惯于接受银行发行的平均存续期是10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真正超过一年期的理财产品只占5%。按照资管新规对产品期限的要求,银行要推出长期限的产品,客户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此外,资管新规对于资管投资范围的限定,包括一些对多层嵌套的限制,以及对投资资本市场一些结构化产品的限制,使银行的投资领域发生了变化,很难再对市场中有竞争力的、高收益的资产进行配置,因此银行产品端的收益率持续下跌,对此客户也很难接受。还有银行推出的净值型产品,收益率有波动,这也是传统银行理财投资人难以接受的。
二是资产起息难。这也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严重问题。4月27日资管新规推出后,浦发银行的全口径资产管理规模约在1.7-1.8万亿,由于原来银行理财最拿手的资产的投放或多或少都存在与新规相悖的问题,所以新起息的资产规模不过百亿,以往几年中很少发生这种情况,由于资管新规对嵌套等方面的限制,银行很难操作。虽然7月20日发布的细则体现了一些限制放宽,但没有根本性改变上述现实。
三是产品管理难。原先尽管监管部门再三强调不能设立资产池、资金池,但是基于银行资管整个存续资产的体量非常大、发行产品数目非常多,银行在资产配置端不会过多考虑资金端的具体需求和特点,基本上有什么资产银行就做什么资产,自然而然就会配出很大的资金池。对于资产端组合,银行调节空间非常大,一般不太考虑基于什么资产、面向什么客户,销售对应的产品,资产端和资金端基本是分割开的。资管新规对于资金端和资产端统筹协同起来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银行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现实上存在困难。此外,净值化管理也大大提高了银行产品管理的难度。从2018年初开始,浦发银行为了打破刚兑适应监管要求,大力发展净值型产品,产品规模增速超过400%,但是目前总规模3000亿元的整个净值型产品只占浦发银行总资产的25%左右,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管理难度大大提高。
第二,老产品压降不如意。
首先,新规部分规定的标准不清晰,现实操作上存在困难。资管新规明确,非标占存续资产管理规模不得超过35%,不能超过银行表内资产的4%。但是在银行资管投资领域中,非标占很大比例。非标转标的操作无外乎是转标、回表、期限到期、转移到新产品等方式,但这些方式在操作层面都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转标过程中一个最大问题是,目前对于非标的界定标准还存在模糊,没有达成明确一致的规定。转标要在什么平台上转标?虽然有一个笼统规定,但在现实操作也有很大难度。基于资管新规对嵌套的约束,银行需要更多地投资债券或者是ABS等标准化资产,所以银行投资的可选项和调整余地非常小。另外,银行存续资产也面临来自资本充足率、风险资产计提等监管压力,以及面临产品提前到期带来的相应风险。此外,银行老资管产品转移到新产品也有一些限制,银行也面临着压力。
其次,老产品压降过程中,对客户融资带来很大的压力。商业银行资管产品存续规模近30万亿元,非标资产规模目前在7-8万亿元,即便到2020年底,据分析非标资产还有2万亿元的体量。在这个压降过程中,资产端的实体客户融资需求难以满足,资金端的投资客户理财需求也难以满足,监管者也意识到这个难题,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调整。
最后,目标难以统一。去年以来浦发银行酝酿转型,转型过程中面临三个阶段性目标。从近期来看,我们要满足业务发展目标和收益目标。从中期来看,我们要实现2020年底满足监管整体的一些要求。从长远目标来看,我们要真正实现彻底转型。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文件发布后,我们的目标是完成2020年底满足资管新规的要求,7月20日配套细则出台后,我们相对松一口气,考虑自身盈利目标是否还可以设定得更高,从根本上完成商业银行资管在整个统一监管大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具体操作中,老产品压降必须要兼顾短期盈利目标、中期整改目标与长期转型目标,但是次序与节奏的把握非常困难。
第三,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不顺利。
资管新政出台后,希望资管管理者能够探索老产品投资新资产的途径,但这在现实中难有突破,融资方的压力更大。今年内、外部监管给银行融资带来挑战。财政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地方违规举债的监管力度,因此导致我们的传统投资方向、融资方向上,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将地方城投公司或者国有企业融资主体。近期我们和保险资管公司的领导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国内哪些行业可以成为我们未来资产配置的重点领域,但讨论无果。除了钢铁等基建相关行业的发展稍有改观,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整个实体经济没有一个较大的容纳量满足资管行业新增配置的需求。
02
转型不是一蹴而就
对资管行业监管的五大建议
资管新规实施带来的变化,可能给整个货币传导带来了一些压力。基于此,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加速资管子公司审批,并给予放贷资格。由于资管业务只是银行中的一个部门在操作,而不是市场中的一个独立的法人,在资产配置中遇到一些障碍,因此希望监管部门明确主体资格地位,解决新产品发行和老产品整改中资产投放和被动多层嵌套问题。同时,我们希望被赋予增加放贷的资格,因为直接给融资企业放贷款既解决了被动嵌套,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资管公司的设立以及健康运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即便监层即刻批复银行可以设立资管公司,资管公司也难以短期内就顺利运营。因为公司的筹备周期较长。因此我建议监管层加快批复节奏,给银行资管业务转型和综合能力建设留下时间窗口。
第二,放开券商、基金和第三方平台的代销资格。券商和基金的产品可以在银行或第三方平台上进行产品销售,为什么银行同样的产品不能在券商和基金渠道上销售?打开销售渠道,缓解当前银行资管新产品发行难度大的问题,也可以体现统一监管的公平合理性。银行转型也在强调差异化建设,大家各有定位,可以满足金融市场上各类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尽快界定非标定义,并对存量非标实施例外条款。明确非标的定义涉及到新老产品的资产配置以及存量资产的处理工作,几万亿的非标资产规模能否在2020年底之前顺利转标?如果集中回表,从风险资产耗用来讲,银行有很大压力,因此希望监管层设立相应条款给银行持续解决存量资产的时间周期。
第四,明确开放式产品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现在我们通过开放的产品来完成转型,打破刚兑,资管新规只是针对定开产品提出可以进行摊余成本的核算办法,对于较大产品体量来讲,应该在估值核算方面能给银行一个时间窗口。
第五,允许银行理财与部分私募机构合作。国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发展,除了自身能力的建设之外,也不忘借助外脑,比如跟一些专私募机构进行合作。但是资管新规对此设立了严格壁垒,这可能对全市场资产管理整体能力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现在银行内部提倡被动管理,银行委外管理能力建设,需要建立一整套委外管理评价、风控、过程管控体系。如果一刀切地限制银行和非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对整个资管的发展可能是不利的。
这五个建议也是对前述三个挑战的呼应。作为银行从业者,我们的目光是长远的,战略推动是有条理的,绝对不会因(政策的)一时宽松,就把政策用足,我们会更多的从行业的持续发展来考虑问题。
近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