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观形势:2023年盘点与2024年展望
梳理国际智库与专家学者对于2023年全球重要事件的回顾与总结来看,决定全年叙事的十个关键词包括: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人工智能、哈以冲突、俄乌冲突、大流行新时期、中美关系、美国经济、极右翼扩权、中国经济、太空竞赛。
除了以上重要事件及其发展趋势外,2024年还有以下关注点:一是美国大选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二是2024全球“选举年”;三是欧洲财政经济挑战;四是日本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转向;五是地区安全形势与地缘政治博弈。
* 本文观点仅供了解海外研究动态,不代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意见和立场。
”2023年,世界经济蹒跚前行。梳理国际智库与专家学者对于2023年全球重要事件的回顾与总结来看,决定全年叙事的重要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能源转型日渐紧迫;二是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监管机制成为挑战;三是哈以冲突战火持续,全球紧张局势加剧;四是俄乌冲突依旧延宕,美欧对乌态度摇摆;五是新冠疫情不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六是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七是美国经济未现衰退,货币政策或将转向;八是多国极右翼扩权,亟待深度经济改革;九是中国经济展现动能,部分领域面临挑战;十是多国推进太空探索,私营公司参与增多。
2024年11月的美国大选无疑将会带来全球性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结构性问题备受瞩目;
2024年堪称世界“选举年”,除美国外的多个国家将有70多场选举,涉及人口超过全球人口一半;
2024年欧洲仍将面临重大经济与政治挑战,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如何改革财政规则、控制预算赤字、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经济软着陆等;
2024年日本经济与货币政策备受关注,年内会否出现“负利率的终结”成为重要观察点;
2024年全球仍然面临复杂的地区安全形势以及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部分国家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愈加凸显。
盘点2023:十个关键词
2023年11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从极端干旱到创纪录的野火、洪水,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厄尔尼诺”“湿球温度”等曾经陌生的概念也逐渐为人所知。气候变化已不再是远期威胁,而是全世界面临的新现实,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
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办,全球盘点成为关注焦点,气候融资成为热议话题。
《外交事务》杂志对此刊文提出,投资于已经经过验证的技术,即风电、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只能实现“浅层脱碳”,想要阻止气候变化必须实现“深度减碳”,在能源和工业系统中进行更大规模、更颠覆性和更具风险的转型。
另一方面,多位业界专家表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获得的气候投融资份额严重不足,气候外交受到严重损害,如何解决种种相互关联的投融资障碍促使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关键。
2023年是人工智能(AI)技术创新与应用突飞猛进的一年。随着ChatGPT的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这项变革性技术快速进入大众视野,同时引发激烈争论:AI能否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是否也伴随着不可预期的伦理风险与监管挑战?
目前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英国、日本、巴西、新加坡等经济体正在起草或准备推出人工智能指导准则或法案,美国白宫发布《关于安全、可靠和可信的AI行政令》与欧盟就《人工智能法案》达成协议再次引发各界热议。2023年11月,英国AI安全峰会召开,试图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国际合作。
整体而言,各国对于AI监管的原则与方式仍存较大差异,且由于AI政策与地缘政治、经济竞争等因素紧密交织,全球层面的AI治理合作仍未取得具体成果。
综合多位专家意见来看,由于AI技术快速迭代、广泛扩散、威胁方式不确定、训练基于虚拟数据等特殊性以及其主要由大公司而非政府掌控,与气候变化或核扩散问题有着显著区别,现有监管逻辑并不能适用AI技术,未来如何建立AI治理合作机制成为重要挑战。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11月底,双方通过谈判暂时停火;12月停火协议到期后,以色列重新展开军事行动,对加沙地带进行空袭和炮击,加沙重燃战火。
对于这场冲突究竟会对区域发展及全球形势带来何种影响,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于2023年11月撰文表示,冲突导致全球滞胀的可能性或为35%,而目前市场对于冲突的定价倾向于最温和的情况,这种自满情绪是危险的。
2023年末,世界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M.艾汉·科塞发表文章强调,中东冲突可能进一步破坏脆弱的全球经济。
俄乌冲突依旧延宕无解。2023年11月,乌克兰军队最高指挥官称俄乌部队“陷入僵局”,尽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月,但前线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且近期不会出现重大突破。
2023年的讨论主要转向乌克兰能否维持这场消耗战。布鲁金斯学会在年末发表评论文章提出,这个冬天或是俄乌之间军事以及政治问题的转折点。战场上的僵局、乌克兰美欧盟友的摇摆不定以及基辅内部的政治紧张局势,都威胁着乌克兰继续下去的能力。其中,对乌克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西方伙伴的动摇。
事实上,“乌克兰疲劳症”正在西方国家蔓延,欧洲和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裂痕加深。在美国,共和党议员越来越反对向基辅提供更多援助。在欧洲,尽管人们还愿意支持乌克兰难民,但在经济增长失去动力之际,各国吸收难民或给予乌克兰财政援助的能力大大降低。对于2024年,俄乌冲突将会迎来“决战”、停火和谈还是转向其他形式的长期对抗,仍是全球关注焦点。
202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的彻底消失,而是代表了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病毒的妥协。
未来,新冠变异毒株仍是人类致病甚至致死的威胁,新的大流行也并非毫无可能。总结从新冠应对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是告别新冠的重要内容。
综合来看,公共卫生专家与公众的有效沟通、政府部门建立高效的数据共享系统与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医疗物资的充足储备、疫苗研发的快速行动、强化国际合作与协调尤其是对贫穷国家的支持,在全球疫情应对中至关重要。
2023年,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从2月初因“气球”事件降至冰点,到5月以来对话和接触明显增加,再到11月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带来暖意,两国关系站上新的起点。
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创始人兼总裁伊恩·布雷默认为,两位领导人在APEC峰会期间的会晤代表了中美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积极发展,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表明了两国关系的相互依赖。
但与此同时,两国之间仍然存在贸易限制,美国利用芯片出口管制限制中国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此外,美国产业政策战略方向发生重大转变。
2023年10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何瑞恩发表文章提出,美国政策制定者始终没有直接回答“究竟想在中美竞争中寻求何种结果”这一基本问题,导致其对华战略缺乏令人信服的成功愿景。12月,美国企业研究所发表文章提出,美国应该设想中美关系的最终形态,并设定阶段性目标。
2023年美国经济展现韧性,衰退并未发生。美联储在2023年召开的八次议息会议中四次选择加息、四次选择维持不变,在抗通胀之旅中取得进展。备受瞩目的美联储12月FOMC会议声明再次宣布暂停加息,而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似乎“突然转向”鸽派立场,导致金融环境急剧大幅宽松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争议。
关于2024年美国经济与政策走势,随着美国居民消费需求难以为继、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利率政策滞后影响也将显现,市场对于经济将以何种方式着陆仍有分歧。
花旗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Nathan Sheets近日表示,2023年美国经济保持强劲,关键在于形成了由强劲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驱动的良性循环。但美国经济对货币紧缩的不敏感可能源于货币政策传导滞后,加息终会带来经济阵痛。因此,美国经济表现成为2024年全球经济前景最大不确定性。
Nathan Sheets认为,目前美联储政策正在转向(pivot),在降通胀的同时比此前更加重视保护经济。但他强调,美联储转向过程应该更加温和、渐进,避免金融环境急剧大幅放宽。
民粹主义、极右翼政党在2023年继续深刻影响一些国家,荷兰、阿根廷、印度和斯洛伐克等地发生了显著的政治变化。荷兰极右翼政党自由党在新一届议会选举中意外胜出,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成功当选阿根廷新一任总统。
印第安纳-普渡大学教授安德鲁·怀特黑德认为,多国选民的倾向反映了一种全球趋势,即选民对自由民主制度基石的不信任正在恶化。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此现象表示,与其向外探寻各种替代方案,这些国家不妨自省,向内审视自身制度,进行深度经济改革,摒弃新自由资本主义,努力实现共同繁荣,平等提升每个公民的福祉。
2023年中国经济经历波浪式复苏,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动能。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均上调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但在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背景下,部分领域仍面临挑战。
布雷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国内需求有待提振、房地产行业陷入困境、外贸形势承受压力等。但积极的一面是,中国仍然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在制造业、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前沿产业的创新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显著提高的劳动力水平、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创新生态系统都是中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来源。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气候经济学家格诺特·瓦格纳等撰文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其碳密集型投资模式亟需改变,提振经济增速与应对减排挑战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将发展重点从投资主导型增长转向鼓励国内服务业发展。
2023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私营公司在太空领域加大赌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近日发文表示,在2023年,月球成为太空探索重点,最近的尝试包括俄罗斯失败的月球着陆器、印度在南极附近成功的无人月球着陆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25年让宇航员重返月球。
文章表示,太空活动的增加引发了人们对太空潜在军事化和缺乏全面太空操作规程的担忧。美国的《阿特米斯协议》旨在制定太空探索规则,但许多国家尚未同意。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和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等私营公司的参与更是增加了太空竞赛的复杂性,引发了有关利润动机和国家责任的问题。此外,日益严重的空间碎片问题也成为未来太空探索的隐忧。
展望2024:五个关注点
综合国际智库与专家学者观点来看,除了上述十方面重要事件及其发展趋势外,2024年还应聚焦以下五个关注点。
2024年11月的美国大选无疑是会带来全球性影响的大事件。多个机构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美国现任总统乔·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至“最低水平”,大比例的选民不希望他再次竞选。另一方面,尽管面临多重法律挑战和低支持率,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依然在2024年共和党提名中领先。拜登与特朗普可能再度对决,美国经济状况、主要候选人年龄问题、法律判断结果都会成为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
此外,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也备受瞩目。“陷入危机”和“功能失调”或是当前美国政治体系最大的特征。有观点认为,对美国部分政客和政党而言,个人和党派利益已经超越了国家、社会和民众利益,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随着美国政治选举周期的临近,这种政治乱象恐将愈加严峻。
2024年全世界将有70多场选举,涉及人口约为42亿,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个国家中有八个——孟加拉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将在2024年举行选举。欧盟的27个成员国也将在2024年6月举行下一届欧洲议会选举。
经济学人智库(EIU)认为,尽管选举数量众多,但许多选举并非完全自由和公正,其中一些选举对政府几乎不会有实质性影响,比如孟加拉国、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的选举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带来政权更迭。而在英国等国家,选举或将决定下一届政府或导致政策的重大改变。
2023年,欧洲遭受了大流行病、俄乌冲突及其对就业、物价和利率水平带来的冲击。2024年,欧洲仍将面临重大经济与政治挑战,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如何在经历了多重危机之后保持增长势头,改革财政规则、控制预算赤字、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经济软着陆等都将是欧洲新的一年必须面对的课题。此外,欧盟还需慎重考虑将乌克兰和其他潜在成员纳入框架的相关事宜。
欧洲委员会经济与金融事务前总司长马可·布提认为,欧盟的出口导向、能源依赖、人口停滞等特点使其此前商业模式终将不可持续,下一步应当将欧盟和各个成员国的资源结合起来,专注于发展“欧洲公共产品”。
2023年12月20日,欧盟成员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就财政规则改革达成协议,提出了更加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减支要求,旨在注重削减赤字和债务的同时,支持欧盟成员国在优先领域的公共投资。
2024年,日本经济与货币政策备受关注,年内会否出现“负利率的终结”成为重要观察点。综合来看,日本央行逐渐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确“只是时间问题”,但各方对于政策转向的具体时间仍存明显分歧。
野村证券首席日本经济学家森田恭平认为,日本经济预计将继续温和复苏直至2025年,在2024年下半年可能面临增长放缓的风险。预计日本通货膨胀将在2024年有所下降,主要由食物价格驱动。日本银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和负利率政策分别不会在2024年4月和2024年第三季度之前被放弃。
Nathan Sheets对此表示,日本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具体时点受到全球经济、外汇市场乃至美联储政策走向的影响。他认为日本央行将会较晚采取行动,退出负利率政策的最后一步最晚可能要等到2025年春季。
多位专家表示,2024年全球仍然面临复杂的地区安全形势以及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国际救援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24年紧急观察名单,列出了全球安全恶化风险最大的20个国家,这些国家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0%。也有专家提出,人们可能将在2024年看到一些国家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愈加凸显。
在布雷默看来,印度或将为全球地缘政治增添韧性。其重要性将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经济扩张,更因为其作为连接全球南方和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关键桥梁角色。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经济体是墨西哥。墨西哥经济充满活力,与新的美墨加三国协定(USMCA)深度捆绑,并从近岸投资和生产趋势中获益。总统候选人克劳迪娅·欣鲍姆被认为有较大可能在大选中获胜,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和气候科学家,她的潜在领导力不容小窥,或将促进北美、中美和南美之间的联系,为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浏览)
1. Kassia Yanosek and David G. Victor, Capitalism’s Green Revolution, Foreign Affairs,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world/capitalisms-green-revolution
2. Nouriel Roubini. (2023, November 10).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Gaza War.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israel-hamas-gaza-war-economic-effects-four-scenarios-by-nouriel-roubini-2023-11?a_la=english&a_d=654e5c98f218fdf882eae1b1&a_m=&a_a=click&a_s=&a_p=%2Fsection%2Feconomics&a_li=israel-hamas-gaza-war-economic-effects-four-scenarios-by-nouriel-roubini-2023-11&a_pa=section-commentaries&a_ps=main-article-a2&a_ms=&a_r=
3. Indermit Gill and M. Ayhan Kose. (2023, November 16). The Middle East conflict is threatening to cripple a fragile global economy.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the-middle-east-conflict-is-threatening-to-cripple-a-fragile-global-economy/
4. Michael E. OHanlon, Constanze Stelzenmüller and David Wessel. (2023, December 20). What to watch in Ukraine in 2024. 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what-to-watch-in-ukraine-in-2024/
5. Ian Bremmer. (2023, December 5). State of the World with Ian Bremmer: December 2023. https://www.gzeromedia.com/editors-picks/state-of-the-world-with-ian-bremmer-december-2023
6. Ryan Hass. (2023, October 24). What America Wants From China.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what-america-wants-china-hass
7. Zack Cooper. (2023, December 15). Does America Have an Endgame on China?. https://www.aei.org/op-eds/does-america-have-an-endgame-on-china/
8. Joseph E. Stiglitz. (2023, August 31). Inequality and Democracy.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inequality-source-of-lost-confidence-in-liberal-democracy-by-joseph-e-stiglitz-2023-08
9. Gernot Wagner and Conor Walsh. (2023, October 30). How China Can Save the World – and Itself.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china-growth-emissions-tied-to-bad-investment-model-by-gernot-wagner-and-conor-walsh-2-2023-10
10. James M. Lindsay. (2023, December 8). Ten Most Significant World Events in 2023. https://www.cfr.org/blog/ten-most-significant-world-events-2023
版面编辑:宥朗|责任编辑:宥朗 潘潘
撰文:素雅 宥朗
视觉:李盼 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