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会再度上演吗?

买书当然是当当dangdang.com


「切尔诺贝利核爆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灾害事件,时至今日我还是不解,我所见证的究竟是过去还是未来?……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恐惧的窠臼。」

——阿列克谢耶维奇


看到「切尔诺贝利」(Chernobyl)这个单词,你第一时间一定会想到无数个修饰语。影视界与出版界已经打造了一个「切尔诺贝利宇宙」,让这个单词自动与各种不幸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


真正的不幸,是没有幸存者讲述的不幸;切尔诺贝利不幸之中的万幸,就是还有为数众多的幸存者在啜诉苦难。


在今天,切尔诺贝利的修饰语又增加了一条:战争。


根据多方信源,北京时间2022年2月24日到2月25日的午夜时分,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爆发激战。有信源说俄罗斯已经控制了普里亚皮季地区,也有信源说双方距离核废料掩埋地已经很近很近,甚至有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传出了某国以核废料为要挟的惊悚新闻……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将至,切尔诺贝利的战争再起。任谁恐怕都难以置信,这里会爆发一场真正的热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切尔诺贝利的故事已经有了无数定语,再加上「战争」二字甚至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01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

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


事故后十年,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超过500位幸存者,用普通个体的声音平贴出时代的全景,书写了一部人类的启示录。在这里,平凡人物的真实经历比小说更惊人。每个人的声音都透视着历史的崩塌、国家机器的隐瞒、俄罗斯人的价值观,以及人们的愤怒、恐惧、勇敢、同情和爱。


02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切尔诺贝利,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噩梦。《纽约客》资深记者亚当·希金博特姆十数年深度调查,数百小时采访录音,大量档案、书信、回忆录首次曝光,全景式展现了这场我们时代毁灭性核灾难的整个过程。


书中充分有力的调查,揭示了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灾难之一的真相是如何在政治鼓吹、重重保密和谣言四散的共同作用下被掩盖起来的。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原子能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引发了历最恶劣的一起核灾难。自那以后的三十年里,切尔诺贝利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挥之不去的噩梦:阴魂不散的辐射中毒的恐怖威胁,一种危险技术脱缰失控的巨大风险,生态系统的脆弱,以及对其国民和整个世界造成的伤害。然而,这场事故的真相,却从一开始便被掩盖起来,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十多年中,亚当·希金博特姆进行了数百小时的采访,以此为依托,辅之以往来书信、未发表的回忆录和新近解密的档案文件,他将那些灾难亲历者所目睹的一切,化成客观、冷静而又发人深省的叙述。由此得到的,是一本惊心动魄的非虚构杰作,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03

《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



比灾难可怕的是谎言,比谎言可怕的是遗忘。


1986年4月26日午夜之后的切尔诺贝利是一场悲剧。封锁消息让当地居民错过了最佳的防护时机,不明就里的消防队员在现场只能飞蛾扑火,层层上报的官僚链条仍在等待决策。从人祸到天灾,再从天灾回到人祸,悲剧夺走了不少人的生命,也在吞噬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这本《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的作者浦洛基是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主任,也正是《欧洲之门:乌克兰两千年史》的作者。


他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与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作者的文风冷清、平淡、克制,但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悲悯、同情与反思,正如那部HBO迷你剧的副标题一样,「什么是谎言叠加的代价?」(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04

《亲历切尔诺贝利》


要想了解切尔诺贝利的灾难,仅仅依靠作家、记者、导演显然是不够的。这本《切尔诺贝利》从一个工程师的视角出发,从技术专业分析了核泄漏事故的前前后后。他在1970年代曾经出任切尔诺贝利的工程师,也在事故爆发之后受命调查成因。本书只写了当时三天的情况,但翔实的科普解读、绵密的技术分析,都让这本书成为我们了解这次悲剧的必读书。



05

《切尔诺贝利之春》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悲剧、祭祷轮番上演,但始终对人类未来保有理想主义的艺术家,不愿意让这个地名永远与苦难联系到一起。这本法国艺术家的漫画集《切尔诺贝利之春》就用信心与希望编织了一幅切尔诺贝利的重生图。


「不,我来这里并不想触碰死亡。在我看来,真正让我恐惧、迷惑我双眼的……是未知,是神秘。让我惊讶的,是生活本身。」


漫画家满怀热忱地拒绝沉沦,反抗绝望,歌颂希望,礼赞生命。读这本书,不由得会想起那个剧作家对艺术的定义:艺术就是创造,需要想象力。艺术并不是模仿生活,而是我们依照一种美的形式来经营生活。切尔诺贝利的背后除了午夜、悲剧与祭祷,仍然还有勇气、希望与信心。



了解切尔诺贝利,关注俄乌局势

查看更多书单请点击





 往期推荐 


1、俄乌局势突变,俄罗斯为什么要死死揪着乌克兰不放?

2、关于拐卖,罗翔的一段话直击人心!

3、纸质书赢了


 近期活动 




赞且在看
读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