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杰克·F. 马特洛克
近日,俄乌局势剧变。从历史上看,俄乌矛盾的内外因素,均可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找到根源。
在乌克兰踏上独立道路之时,美国最后一任驻苏大使杰克·马特洛克对新乌克兰的未来感到担忧,并就其面临的问题写下种种思考。如今再回头看,这些担忧均在不同程度上被今日的乱局一一验证。
除了已经获得民族独立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其他共和国需要立即为自己定位,决定其民族形象和地位,决定它们将建立哪种国家。对俄罗斯来说,它将重新确定它在世界和历史上的地位。俄罗斯和其他共和国都必须决定,建立单一的民族国家是否有利,或者说国家能否依法为少数民族和少数宗教提供平等的保护和权利。
即使经济能够平稳过渡,这些问题也很难解决,容易造成分裂。但是经济并未平稳过渡。国家身份的定位——对俄罗斯来说是重新定位,恰好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这种情况提供了进行蛊惑宣传的炮弹和避免做出向必要的市场经济转轨的艰难决定的借口。
最初的独联体协议规定,其成员国将“维持和支持一支共同拥有和共同指挥的军事战略空间部队”。但是,统一指挥只维持了几个月。在阿拉木图签署了独联体条约后仅仅一周时间,乌克兰和俄罗斯就为指挥方式发生了争执,到1992年1月初,乌克兰坚持要求拥有在其领土上的所有多用途部队和黑海舰队。到夏天,实际上所有独联体成员国都开始建立独立的武装力量。
1992年5月,俄罗斯建立了它自己的国防军,在这之后,它接收了剩下的独联体指挥系统。从那时起,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军事关系就取决于双边谈判,虽然有几个成员国仍坚持由俄罗斯发起的独联体集体安全协定,允许俄罗斯军队在其他苏联国家以多国部队的“名义”进行军事活动。由此看来,独立国家联合体并不是一个实体。
独联体在维持一个单一的“经济空间”方面,并不比保持一支统一军队更成功。每个前苏联共和国都宣称拥有对其边界之内所有财产的管辖权,几乎没有什么国家赞成俄罗斯在1992年1月推行的激进改革计划。经济政策实际上五花八门,各国鼓励采取保护措施,并给相互间的贸易——现已变为国际性贸易——设置障碍。所有前苏联成员国都拒绝了戈尔巴乔夫保持共同国籍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他最后一次对各共和国领导人发表讲话时提出的。谁有资格确定国籍已成为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共和国之间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问题。曾经被苏联占有的领土的历史,从1991年起,成为不是由1个国家,而是由15个国家拥有的历史,在试图处理它们的相互关系时,它们要与巨大的内在压力做斗争。1995年。在苏联解体4年之后,独立国家联合体仍然只是个概念。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其成员国似乎很有可能让它成为实体,但是,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可能需要几年时间采取渐进的步骤,因为各国还没有真正的行动。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主要来自乌克兰西部,而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共产主义者则主要来自东部和南部,这两者的联盟在1991年秋天就独立问题的投票中获得了压倒多数票,但这种联盟是不合常理的,他们很快便分裂了。其结果是,乌克兰在独立的头三年内没有就改革战略达成一致。它在经济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同俄罗斯完全一样,但在形式上更为夸张。它的通货膨胀甚至比俄罗斯更严重。乌克兰发行的代金券——打算在使用新的货币格里夫纳前当作临时货币——在1991年与卢布等值,但是3年后,它贬值为不到卢布的1/20,此时,10多万代金券才值1美元。乌克兰的经济因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而深受打击。俄罗斯是其主要供应者,乌克兰独立后,俄罗斯立刻开始要求乌克兰以世界市场价格支付其能源产品。每隔一定时间,乌克兰便会积攒过多的未支付账单,致使俄罗斯中断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并总是在经过若干谈判、支付了部分欠账后才恢复供应,但到这时候,能源供应的中断已经损害了乌克兰的工业生产,造成了消费品的短缺。与此同时,乌克兰与俄罗斯就政治和军事问题的争论正在逐步升级。苏联军队解体时,乌克兰不仅要求得到驻扎于其领土内的陆军和空军——俄罗斯立即答应了这一要求,尽管交换军官和士兵的工作需要经过很复杂的程序——而且要求得到黑海舰队。俄罗斯人一直把黑海舰队看作自己的,黑海舰队的大多数军官也把自己看作俄罗斯人,但自从赫鲁晓夫在1954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后,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便位于乌克兰境内。一开始,俄罗斯拒绝了乌克兰对黑海舰队的要求,但是后来又同意由两国分割该舰队。谈判进行了约两年,双方达成了解决办法。乌克兰同意只拥有远少于一半的舰艇,而俄罗斯则购买乌克兰的部分所有权。然而,就使用塞瓦斯托波尔基地一事的谈判一直进行到1995年。驻扎在乌克兰的苏联核力量,成为乌克兰与俄罗斯和美国的另一个争论焦点。苏联解体时,这些核力量形式上由独联体指挥,但是叶利钦控制着“黑盒子”,并于1992年代表俄罗斯承担了正式的有效控制。尽管乌克兰政府早些时候曾同意放弃核武器、成为无核国家,但是乌克兰议会拒绝授权把核武器转移到俄罗斯。乌克兰议会企图控制核武器一事,造成了它与美国之间的不和。因为美国对乌克兰独立的承认伴随着一项协议,即乌克兰遵守它与苏联所签订的战略武器协议,承担核不扩散条约的责任。1994年1月,该问题得到了解决,在美国的斡旋下,俄乌双方达成了协议,乌克兰同意将导弹交由俄罗斯销毁,俄罗斯则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核电站所需燃料。随后,乌克兰议会批准了该协议,1994年底,乌克兰作为无核国家,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后,克林顿、叶利钦与乌克兰时任总统克拉夫丘克握手1992年和1993年,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与乌克兰的紧张关系经常加剧,因前者沉溺于帝国主义的叫嚣——许多俄罗斯的“爱国主义者”仍然不承认乌克兰有权获得独立,他们鼓吹由俄罗斯完全控制黑海舰队,并使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1993年7月,俄罗斯议会甚至批准了一个议案,宣称塞瓦斯托波尔“曾经并且仍然是俄罗斯联邦领土的一部分”。这就直接违背了1991年9月它通过投票做出的选择,当时,俄罗斯议会批准了独联体条约,承认所有独联体国家的现有边界。乌克兰认为,这种不负责任的胡闹在俄罗斯受到了广泛支持,使得乌克兰很难与俄罗斯进行合作,尽管这种合作符合两国的最大利益。乌克兰不仅拒绝加入独联体的集体安全条约,而且在一开始还反对所有协调经济政策的努力。1992年9月,乌克兰总理维托尔德·福金告诉我,他甚至反对乌克兰参加非官方的经济咨询委员会,如果俄罗斯也参加的话。一年后,乌克兰继任的总理列昂尼德·库奇马——他曾任乌克兰东部一家导弹工厂的领导人——对修复与俄罗斯破损的关系表现出更高的热情,他在基辅做东道主召开了一次会议,组建了一个非官方的协调机构。然而,他还没有做多少事就辞职了。与此同时,乌克兰的经济继续滑坡,公众的不满情绪加剧。由于随之而来的地方主义,局势变得特别危险: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各州,居住着很多俄罗斯人,许多原来的乌克兰人在文化上也俄罗斯化了,他们比住在乌克兰西部的人更为不满。然而,除了克里米亚之外,民族间的紧张关系只是次要因素。重工业大部分位于乌克兰东半部,那里巨大的国有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它们不但人员严重超编,管理混乱,而且技术落后,很多企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若进行改革、在乌克兰建立可行的市场经济,就将不可避免地使东部地区人民的负担变得格外沉重。某些观察家开始怀疑,如果地区之间相互疏远的趋势继续下去,乌克兰还是否能够维持统一。本文摘自《苏联解体亲历记》,作者小杰克·F. 马特洛克(Jack F. Matlock, Jr.)。
一个超级大国如何因内忧外患步入末路?美国驻苏联大使亲历大国崩溃,描摹帝国黄昏的全景图像,一部记录与剖析世纪剧变的重磅启示录,回忆录与学术研究的非凡结合。理解苏联70年历史,读懂30年后的世界。
作者小杰克·F. 马特洛克(Jack F. Matlock, Jr.),美国前驻苏联大使,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在美国外交部门供职长达35年,是里根政府制定对苏政策的重要顾问。1991年退休后,他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教授。关注俄乌局势
查看更多书单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