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丨《那年花开》制片人赵毅:创作不能跟风,精品大剧来源于坚守与革新

一块腹肌 金牌经纪人 2018-12-01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以下简称《那年花开》)一经开播,就势不可当地占领了各大收视榜单的榜首位置。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收视率双台破一,观众对于剧情的讨论持续不停,微博热度不断走高。


微博的热搜也常见剧中角色及情节,昨晚被网友们封为“最暖心老公”的吴聘领盒饭,让大家唏嘘不已。



周莹哭棺更是引爆了全民泪点,关于周莹与吴聘的各种关键词在#薛之谦复合#中依旧强霸微博热搜。可以说《那年花开》全方位多角度地掀起了新一轮的追剧热潮。



《那年花开》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及人物改编,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作为一部拥有“清朝”、“宅门”、“女性励志”众多标签的影视剧,不少观众在开播前就声称自己“猜透了剧情”。但是正剧开播后,以为自己识破了套路的观众,没想到其实是被反套路了一次。纷纷表示剧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女主角周莹的人生走向并不明朗。



一次反套路的胜利为《那年花开》带来了爆棚的收视和口碑,但这种局面不仅源于演员们优秀的表演,更要归功于该剧的制片人——华视娱乐总裁赵毅。


此次金牌经纪人采访到赵毅本人,聊一聊他对于精品影视作品的坚守与革新。



从“新”出发

以内容形式的革新催生产品自信


2012年,赵毅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那年花开》最初的故事梗概。那是来自吴家后人吴老师的阐述,寥寥两三千字讲述了清末著名女商人周莹一生的起落。赵毅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希望这个传奇人物的闪光点能被更多人看到,但同时也为这个故事的改编难度发愁。周莹的故事没有专门的作品记载,流传下来的都是片段记忆和传说,如何将这些编织成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成为赵毅最初的考量。其次这样的故事难免落入主旋律的窠臼,怎样在真实还原人物的基础上,保证作品的趣味性也具有极大的难度。



金牌经纪人:《那年花开》的故事从坊间传说到成为电视剧的过程中,遭遇了哪些困难?


赵毅:最初这个项目很多人不看好,因为周莹是一百多年前的人物,跳出了陕西几乎没人认识她,所以这部作品几乎没有粉丝基础。其次如果是架空历史的设定那剧本非常好编,可真实的历史和现实都摆在眼前时,怎样将人物的闪光点这些具有情怀的东西加入进去是很难的。尤其是从制作层面来说,大家对清朝戏的审美和视觉感受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宫廷思维和概念,那我们这个民间生动鲜活的故事怎样从视觉层面得到观众的认可也是很难把握的。



金牌经纪人:在IP当道的时代,为何逆潮流选择如此高难度的真实故事改编?


赵毅:我们不想做追随的东西,不想哪个板块火爆就想去跟风。而是希望从“新”出发,做出一个具有标杆或引领的作品。这个新不单指我们没有追求IP,而是从演员的表演、冲突的呈现方式、技术层面、视觉审美,导演手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我们希望通过演员差异化的表演,来彰显他们的实力,也想借此为作品本身增加趣味性和新鲜感。《那年花开》也采用了许多“黑科技”,无论是一镜到底的月圆版预告片,还是行业罕见的动态剧照特辑,都成为了我们创新的标签。同时在内容上我们不想把这部剧拍成宅门戏,女主角需要争斗,但我更想称之为女性成长中的困惑与坚持。争斗不是为了制造冲突和看点,而是旨在体现人物的改变。这种成长对现代女性来说同样有意义。



赵毅口中的创新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年花开》经历了六年的漫长打磨。因为极高的改编难度,令丁黑导演、编剧苏晓苑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无数次的自我否定与推翻,但他对于创新作品的必要性却从未产生怀疑。一切创新的决定都来源于他对剧本的预见性以及对故事改编潜力的自信。他认为周莹身上的闪光点,与普罗大众的价值观是趋同的。


在赵毅看来,IP改编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创新同样是势在必行的。观众和市场的口味在不断变化,所以作品的成绩不能押宝在IP上。并且新媒体时代使影视发展的大环境不断变化,无论是信息的更迭程度,还是智能设备的普及。都使得观众对于影视剧的需求更加多元。在这个背景下,影视剧必须从内容和技术两个层面来打造新的视觉和追剧体验,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创新的过程是产品自信建立的过程,一个项目从萌芽到结果完全是独立完成的,这种成就感无法从其他方式上获取。而这种产品自信所带来的精神引导,对于华视娱乐或者整个影视剧行业来说,都是应该坚守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变与不变

坚守文化品质,保持娱乐创新


影视剧内容和技术的创新都是在为创作者的感情表达服务、为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内核服务。所以这一切革新的前提,必然是稳定不变的基础和原则。在赵毅看来,无论是哪个年龄层的观众,无论他们是否喜爱某一种影视题材,对于一个故事好坏的判断,心底都会有非常明确的认知,好的作品观众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幕后团队的用心。



金牌经纪人:在您看来制作影视剧的过程中需要秉持怎样的原则?


赵毅:要坚持打造精品影视剧的初心不改变,要从内容开发和制作环节等多个方面去保证作品的品质。在制作高水准内容的前提下,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同时影视文化产品是属于文化娱乐产业的,华视娱乐在面对新媒体新技术不断革新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也始终秉承“坚守文化品质,保持娱乐创新”的理念。


赵毅口中的娱乐创新,不止于《那年花开》,这个求变的过程也是华视娱乐未来持续发展的方向。所谓的变,就是赵毅一直想突破的方向。当前的市场氛围比较稳定,观众对于架空、古装、宅门戏等作品种类都有较为固定的认知,影视剧都在主动迎合市场的口味。但赵毅则希望能在当前的市场氛围中,输出一些更新鲜的东西。比如《那年花开》虽然没有原著粉这个庞大的群体,但是这个故事种蕴藏的诚实守信、忠义耿直等朴素价值观,都是令人感动的。他认为好故事不该蒙尘,希望能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人。



“我经常会跟我的团队分享说,我们的每部作品,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必须让观众可以和他的父母子女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而不用担心会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我们产品所传递的价值观,一定是普世的、温暖的。绝对不会为了利益、为了博人眼球而输出低俗扭曲的东西。”赵毅如是说。


三个维度

精品影视剧的立体打造


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赵毅,有着理工男特有的细致和严谨,对于如何打造精品影视剧进行过深度细致的考量,他认为精品一定是多个层面共同作用的合力催生的。


赵毅将精品剧的标准从三个层面进行定义:“首先在创作层面上,必须坚持艺术创作的品质。作品中该有的矛盾冲突、故事核心,演员表演、导演手法以及视觉审美、剪辑、特效等诸多方面,都必须维持在高水平,这不仅是为了不辜负主创们的心血,也是对观众负责的表现。其次在思想层面上,一定要坚持创作积极、温暖的内容,让作品在输出之后得到的反馈是正能量的。最后从市场层面来说,就是一部作品需要观众口碑的主动传播,当更多人愿意主动向别人介绍一部作品时,才证明它被真正认可。”



赵毅所说的三个层面,都在证明着影视剧内容为王的核心,随着今天观众接收的信息量以及审美标准的不断提升,所谓内容更应该注重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赵毅觉得一切影视剧都需要有情怀存在,当下观众对于家国、时代等大情怀的关注度逐渐走高。在这方面赵毅始终是在探索的,并且这一点在华视娱乐未来的战略版图中清晰可见。


接下来华视将推出电视剧《月亮上的篝火》,是由王立纯同名作品改编,曾入围茅盾文学奖,讲述了50年代,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在石油工业中谱写的青春之歌,弘扬了建国初期工业精神及创业精神;《激荡四十年》将于明年与观众见面,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人民的热血创业奋斗史。,也有立足与时代背景下对人生的思考。华视仍然在坚持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创新道路。




赵毅的座右铭是追求完美,行胜于言。这也成为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他不善于用语言勾画一个宏伟的蓝图,而是用行动践行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对于华视出品的每部作品,他都保持着极高的质量要求及创新要求。《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成功是一个开始,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华视娱乐也将由此向影视文化行业的新标杆迈进。


金牌经纪人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新浪看点 | 新浪微博 | 搜

点击 关键字 查看对应金牌制片人专访

樊斐斐 | 白一骢 | 梁振华 | 陈祉希 陈玉珊  | 汤攀晶 |曹平 | 孟庆翰 罗刚 | 黄澜 林国华 黄建新 | 赵浚凯 | 侯鸿亮 吴敦 唐丽君 周丹房迎丨王莹高琛何静贾士凯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