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饭后1个常见表现,暗示肝脏出了大问题!很多人还以为是吃饱的正常反应,太无知了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2024-02-20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大家总爱用这句话来调侃季节性犯困。


但有一种困,却拥有穿越四季的力量,那就是——饭后的“食困”!


你可能会觉得,吃完就困不过是因为太懒了,其实,这可能真不怪懒……

吃饭有这3个习惯,特容易犯困!


关于吃完就困,有个说法广为流传,认为这是大脑供血不足惹的祸。


吃完饭后,身体为了消化,进入胃肠道的血液增加,大脑供血从而减少,短时间内大脑缺血、缺氧,就会出现犯困的现象。


乍听起来挺有道理,但这种说法可站不住脚。

我们的大脑有自己的调节机制,会让脑部的血液供应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一顿饭其实并不能造成太大影响。


吃完就困,更多是我们体内的激素在“捣蛋”!


  • 胆囊收缩素:饭后2小时,胆囊收缩素的水平会明显上升,它是小肠所分泌的一种激素,会激活大脑中负责睡眠的区域,让人产生困倦感。

  • 食欲素:饭后血糖升高,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它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激素,参与调节进食、睡眠和自主神经功能等,食欲素水平低下则容易产生困倦感。

  • 胰岛素:血糖升高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水平,而胰岛素又会间接促进“睡眠激素”褪黑素的形成,使人体进入“夜间模式”、产生睡意。


可是,同样是吃完饭、同样是激素变化,为什么人家神采奕奕,你却老是昏昏欲睡呢?

图源:壹图网

拉开你和旁人差距的,很可能是这3个吃饭的习惯:


1. 吃太饱


有研究证实,同样的食物内容,用餐量大的人更容易感觉困倦。


建议: 控制饭量,每顿吃七八分饱即可。

2. 吃太精


白米饭、面条、馒头等精制碳水,都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进食后血糖上升速度快,胰岛素大量分泌,褪黑素增加、食欲素减少,困意也就来势汹汹。


建议: 用粗粮、豆类、薯类代替精白细软食物,粗杂粮可占全部主食的1/3左右。

3. 吃太补


摄入过多高脂、高蛋白的食物,不仅会加重肠道、肝脏的负担,为了分解脂肪和蛋白质,胆囊收缩素的水平也会升高,以刺激胆汁分泌,人自然会犯起困来。

建议: 多吃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减少蛋糕、炸鸡、披萨等高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但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吃完就困并不仅仅是激素惹的祸,也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

吃完就困,竟是肝脏的“求救”信号!


肝脏病变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枢纽,一旦发生病变,其解毒以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液循环量等功能就会降低。

同时,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等能量代谢也会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身体困乏,总感觉力不从心。


图源:壹图网

除了困乏,肝脏病变可伴有面色萎黄、尿色加深、下肢浮肿、肝区疼痛等症状。

另外,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糖尿病

“食困”在高血糖人群中十分常见,由于糖代谢紊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被细胞充分摄取、代谢和利用。

产能不足,用餐完毕后,他们产生的困乏感就比健康人群更强。


并且,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高黏血症和脑血管病变,脑动脉供血不足,大脑缺血、缺氧,也会引起困倦、头晕。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早期则常常表现为餐前低血糖,即用餐前有明显的饥饿感。


如果你在犯困的同时还出现了可疑症状,建议尽早做个血糖检测。


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标准范围,应是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7mmo/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当心是糖尿病找上了你。

餐后低血压

进餐后,大量的血液跑到胃部帮助消化吸收,相对而言,全身的血流量就减少,血压会有轻度降低。

对于正常人来说,身体的“压力感受器”,会让血压维持在一定水平。


图源:壹图网

而那些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自身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很可能会引发餐后低血压。


轻者困乏、头晕、胸闷,严重的话还会跌倒、晕厥,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增加心绞痛、脑缺血、认知损害以及死亡发生风险。


那么,如何区别普通犯困和餐后低血压引起的犯困呢?


① 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高压)较餐前下降≥20mmHg。
② 餐前收缩压(高压)≥100mmHg,而餐后收缩压(高压)<90mmHg。


进餐前15分钟空腹测量一次,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每15分钟测一次,持续测到餐后第120分钟。


如果你的餐后血压符合以上任意1条,或者餐后血压下降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也出现了头晕、晕厥等症状,均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


饭后牢记“3不急”,否则伤肝胃、还招癌!


1. 不急于散步


都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但很多人都走错了!


饭后胃内食物充盈,立马进行直立性活动,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反而会抑制胃肠道蠕动,影响食物消化。

尤其是胃下垂患者以及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等,很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对于患有贫血、低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而言,也容易增加意外风险。

饭后可以先做做家务,擦擦桌子、洗洗碗,或者休息20-30分钟后再出门散步,注意步伐不应太快太急。

2. 不急于睡觉


吃完犯困,不少人躺着躺着就睡着了。


但吃完就躺,容易使肠胃的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无法充分消化,就会堆积在肠道内转化成脂肪。

图源:壹图网

一旦睡着后,人的基础代谢能力也随之降低,身体会自发调整为“待机模式”,胃肠蠕动的速度更加缓慢,很快你就会“胖若两人”。


而对于本身就严重消化不良、体质虚弱的人来说,更容易造成胃反酸、胃食管反流,甚至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3. 不急于抽烟


有句俗语叫“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


这是因为进食过后,我们身体里的血液会加速循环,这时候抽烟,能从香烟中吸收到更多物质,让“快活”的感觉来得更强烈。


然而,香烟中已明确的有毒物质超过了90种,致癌物质高达70种,吸收越多危害越大!

不仅会损伤呼吸道,引起胃肠道疾病,还可能会导致肺癌、膀胱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右下角,您点一个和“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米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饭后1个常见表现,暗示肝脏出了大问题!很多人还以为是吃饱的正常反应,太无知了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