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子旸:空印案和庐山会议(2-1)

李子旸 铅笔经济学 2022-05-31

本文共计2525字,建议阅读时间12分钟。

 

这些年,明史很流行,出版了很多优秀的历史读物。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空印案”,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其中情节,我这里简要说一下。重点是后面的评论。

 

当时,各地每年要派员到南京户部核算账目,关于地方上缴中央的钱粮等等。地方政府报上一本账,户部要核对,如果数字不符,要打回重填。

 

数字不符的原因很多,不见得是因为贪腐。比如,某地上缴中央一批粮食。出发时,地方政府记个数目。粮食送到中央,一路上不免有损耗。户部到底收到多少粮食,这个很难说。到核对时,如果损耗在合理范围之内,地方政府把数字改一下,地方中央两本账能对上,就行了。

 

问题在于,如果账目有修改,改完以后,得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大印。这可就麻烦了。拿回地方去盖印吧,千里迢迢,耗时费力。把大印带到南京去盖吧,更是不允许。地方上随时要用那大印,哪能随便带走。再说,哪有带着大印到处跑的,这要万一丢了,还了得。

 

时间一长,大家就“演化”出一个变通办法。从地方出发时,准备好空白的账目文书,事先盖好大印。到了南京,如果需要修改账目,就在已经盖好大印的空白文书上填写。

 

严格说这当然是违规,但从元朝起大家就这么干了,已成惯例。朝廷上下都知道,谁也没当回事。

 

朱元璋偶然间知道了这个“空印”操作,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官员们互相勾结,营私舞弊,下令抓人杀人。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学家有争议,有说只杀了几百人,有说杀了好几万。总之,“空印案”成了明初的著名大案之一。

 

在这个大案中,有一个情节值得思考。

 


朱元璋下令抓人杀人以后,官员们都吓坏了。虽然大家都觉得“空印”操作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谁也不敢劝说朱元璋。朱元璋的坏脾气,众所周知。谁敢劝他,弄不好要掉脑袋啊。

 

有一个官员,名叫郑士利,是个敢说话的人。看见很多人因为“空印案”被抓被杀,实在看不下去,拼了命给朱元璋上书,解释此事。

 

郑士利的上书,把道理说得很清楚:

 

第一,空印之所以违规,无非是因为有人可能利用盖好印的文书去做其他事,但在“空印案”中,盖的都是骑缝章,并不会被其他人拿去利用。

 

第二,返回各地去盖章,确实有困难,路途遥远,仅仅为了盖个章,实在不合算。所以,“空印”操作由来已久,并不是秘密,只不过皇帝您不知道而已。

 

第三,朝廷此前从未禁止此事。现在突然“不教而罚”,这不合理。

 

第四,这些官员都是国家多年培养而成,都是宝贵的人才。因为这事杀了,太可惜。对国家也很不利啊。

 

虽然理由充足,论证有力,但朱元璋看了以后,不但不罢手,反而更加大怒,把郑士利也抓起来了,好在没杀,而是发去劳改了。至于空印案,继续办。

 

这个情节,值得思考之处在于,为什么朱元璋那么固执不听劝?

 


在郑士利的上书中,把“空印案”的前因后果解释得很清楚。而且,朱元璋并不是深宫中长大不知世事的废柴,相反,朱元璋是从社会走底层一步步走上皇帝宝座的,对社会现实非常了解。郑士利对“空印案”的种种解释,他肯定能看懂,也能准确判断是否符合事实。

 

既然如此,朱元璋为何仍然对此案揪住不放呢?

 

一般历史书对此的解释是:朱元璋皇帝权力欲大发作,认为这是官员们在隐瞒他,他对此绝不容忍,所以揪住不放。总之,就是朱元璋心理太阴暗。

 

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我认为,正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底层,才对此类案件格外敏感。要知道,朱元璋出身之低,在中国几百个皇帝中,应该算是倒数第一吧。因为这种“被侮辱被损害”的出身和经历,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权贵勾结、侵吞国家利益格外敏感。这才是他揪住“空印案”不放,大开杀戒的原因所在。

 

因为自己早年饱受贪官污吏权贵的侵害,甚至被害得家破人亡,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最担心也最警惕的就是国家再次出现这些坏人坏事。一旦发现这种苗头,即使情节不严重,也会引起朱元璋的激烈反应。

 

在官员们看来,“空印案”就是个技术问题,解释清楚说开了就行了。就算皇帝反对这种做法,以后大家改正不这么干了,就行了。怎么会居然因此要杀很多人呢。但在朱元璋看来,这就是“这帮人又来了!”老子这四十米的大刀,就是要砍死你们这些狗东西的。

 

如果朱元璋不是苦大仇深的底层出身,如果他是前朝权贵,通过政变等手段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肯定不会有“空印案”这种事。久在官场中厮混的人,对这种权宜之计不会大惊小怪,更谈不上深恶痛绝除恶务尽。朱元璋的反应,在郑士利等众多官员看来,简直就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疯疯癫癫。可是没办法,他是皇帝,他说了算。

 

这就是阶级和阶级区别。

 


在权贵们看来,新朝代建立了,天下就太平了,大家的好日子又回来了。但在朱元璋看来,虽然新朝代建立了,但“万恶的旧社会”随时会反扑回来。必须一有苗头就斩尽杀绝,否则,这些坏人坏事就会势不可挡地生长起来,重新残害百姓祸乱国家。

 

我认为,这才是洪武年间屡兴大案、反复折腾的原因所在。朱元璋实际上有深深的不安全感——不仅是对皇权感到不安全,更重要的是对“旧社会”会不会卷土重来噩梦重现而感到不安全。在这方面,强化皇权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激励一致”——其实是同一码事。历史学家只看到强化皇权,没看到激励一致,是片面了。

 

所以,具体到“空印案”,其中被杀被抓的那些官员,堪称冤枉——确实很冤。但朱元璋的用意,并不在这个案件本身的层面上,所以郑士利说得再有理再清楚,也没用。朱元璋要打击的,是官员们又在开始勾结,又有了独立于国家以外的集团利益。他在元朝末年熟悉且痛恨——可能还很恐惧——的“那个味儿”又来了。对此,他必须毫不留情地冒头就打斩草除根,否则,官僚机器一旦成功勾结,上下联结,他这个皇帝也是无可奈何的。

 

那么,朱元璋这么做,对不对呢?这就见仁见智了。不过,历史事实是,那些前朝权贵政变上台的朝代,往往都很短命。

 

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充斥着这种短命王朝。因为是前朝权贵,因为大家都是老朋友乃至老亲戚,新皇帝对种种官场惯例、权贵利益、集团结构很熟悉很理解也很照顾,不会像朱元璋这样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疯疯癫癫。不过,这样一来,新皇帝的皇权和国家利益就不那么“激励一致”了。结果呢,结果就是王朝短命而亡。

 

那么,这个空印案和庐山会议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我正是在了解了庐山会议以后,才对空印案有了不同看法。或者说,我是通过庐山会议才理解了朱元璋。

 

下期咱们就说说庐山会议。

 

(未完待续)

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或“在看”吧。


李子暘为铅笔经济研究社主编,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以下二维码是作者的个人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


商业合作请后台联系,谢谢。

李子旸:用中国历史经验预测2020后的美国

李子旸:2020美国大选,民意调查以及选票制度的滑铁卢

李子旸:真正的穷人是什么样的?

李子旸:解决“996”的问题需要站在谁的角度?

李子旸:回顾去年疫情时写的几篇文章

李子旸: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