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4分到4.8分,正午阳光剧的豆瓣得分怎么来的?
2022年6月21日刊 | 总第2910期
正午阳光是中国电视剧产业中的头部公司。2015年,制片人侯鸿亮离开山影,打出了这个新的字号。甫一亮相,就凭借《伪装者》和《琅琊榜》打响了品牌。
随之,他们为腾讯视频定制了《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以下简称《精绝古城》),把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带给了魔幻题材;为东方卫视定制了《他来了,请闭眼》,做了非黄档IP改编剧的尝试。
接下来就是又一部大火作品《欢乐颂》。这部剧引领了女性群像剧潮流,也以“樊胜美”一角开启了对原生家庭的控诉。这部剧激起价值争议,“金钱颂”的批评不绝于耳,但它在商业上的成功一时无两。
2016年仍然是正午阳光高歌猛进的一年,阿耐小说的改编将持续为之赋能。
2017年的正午阳光,经历过一段困惑期。《欢乐颂2》播出时口碑崩塌。《外科风云》品质尚可,但主演引发的舆论风波给播出带来巨大压力。《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有不小的商业溢价,但在播出数据和影响力上未达预期。
2018年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和2019年初的《都挺好》再次擦亮招牌。这两部剧都是明显的女性向作品,《知否》开启了宋朝宅门剧的宝藏,《都挺好》再次彰显了阿耐小说和男女平权议题的威力。
2018年以来,重大节庆不断,主题创作日渐显要。两部《大江大河》再显侯鸿亮、孔笙团队驾驭重大现实题材的功力,一部《山海情》更是突破了扶贫剧的窠臼,引发了从上到下的共鸣。
过去3年中,视频平台成为剧集行业最大的策源地,纯网剧成为了类型创新的领地。2020年,《我是余欢水》横空出世,如果不是最后时刻的台词风波,它差点就为男性爽剧打开天地。2022年,《开端》以时间循环的高概念,嫁接温情现实主义,成就了一部小爆款。
正午阳光的核心竞争力是成熟的制片流程和高水平的导演团队,以及选题上对流行思潮的精准把握。在山影期间,这个团队与大编剧合作,推出较多的硬核作品。走向市场之后,吃到了CP文化和性别议题的红利,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正午阳光出品有基本的品质保障,只要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剧本,经过他们的深加工都能达到良或者优的层级。他们也很有创新意识,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有所拓展。但在阿耐和海晏这两个资源宝库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他们也面临着选题枯竭的问题。
最新的《欢迎光临》改编了鲍鲸鲸的小说,探索了男性题材的新玩法。作品很有新意,但观众似乎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横跳之间有些迷乱了,它也就没能彻底打开市场。
去年下半年,正午阳光开启了“光合计划”,公开接受影视人才的投稿。以原创剧本报名,题材不限,时长控制在10-30分钟之间,入选者即可受到正午阳光的扶持。这个计划目前已筛出优质稿件,即将进入实战阶段。
以上是对正午阳光创作简史的回溯。本文主要是探讨其作品豆瓣评分的生成,网友为何打五星,又为何打一星?这里选的18部作品,基本囊括了正午阳光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我们将通过给星比例分布和长评短评的讲述,得出一些结论。
《琅琊榜》9.4分
打分关键词:胡歌演技、“细节控”剧组、CP红利
豆瓣9.4分,这不仅是正午阳光作品在豆瓣的最好成绩,即使放到整个国产古装剧领域中,也是佼佼者之一。
豆瓣用户68万人打分,打出五星的用户占比76%,好评几乎呈现一边倒的趋势。
在评价集中的五星区,用户大致可以分为普通观众、原著粉丝、胡歌粉丝这三个群体。他们对于《琅琊榜》的好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
1、胡歌传神。《琅琊榜》播出之初,率先吸引了胡歌粉丝们在豆瓣上打分支持。随着剧情深入,胡歌传神的演技获得越来越多观众的支持。剧中的梅长苏浴火重生,现实中的胡歌也曾遭遇车祸这样的重大事故。
所以,胡歌完全能够体会梅长苏劫后余生的心境。他在剧中的言行和气质,与书中描述的江左梅郎别无二致。观众们纷纷表示,他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梅长苏。选对了胡歌,《琅琊榜》仿佛是找到了定海神针。
2、改编成功。原著小说《琅琊榜》在豆瓣有8.6的高分,这是剧集成功的文本基础。剧集播出之后,原著粉丝在豆瓣上集体点赞。
他们认为剧集不仅保留了原著精髓,在情节方面做一些改动也很出色。比如小说中霓凰后来与聂铎发生了感情,在电视剧中则是让梅长苏和霓凰再续前缘。经过改编,剧中的感情线更加符合观众的期待。
3、精致服化道。观众对《琅琊榜》的服化道也是赞不绝口。虽然是架空历史朝代的古装剧,但是在服饰、道具、布景等方面,仍然展现出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
不同官职、不同背景的人物,在服装上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看服装,就能知道这个人物是文臣,还是武将。尤其是梅长苏那一袭狐裘大氅,凸显了人物贵气和锐气,一时间引来众多观众效仿。
4、全员演技在线。剧中不单是胡歌广受好评,其他演员也获得了豆瓣用户的肯定。
刘涛饰演的霓凰郡主、王凯饰演的靖王、吴磊饰演的飞流……都有观众留言夸赞,对他们的表演高度认可。就连高鑫饰演的反派太子,也有观众表示这个人物演得格外走心,令人难忘。
综合来看,电视剧《琅琊榜》在创作阶段的每一步棋都走对了。这部剧是2015年的现象级作品,经过时间检验,现在依然是古装剧的一座高峰。
《山海情》9.2分
打分关键词:“土”得精彩、方言好评、人物讨喜
在一众正剧中,《山海情》成了一股“清流”。扶贫其实是个较难得年轻观众心的题材,但《山海情》用出色的故事构架、深入人心的角色和无限真实的场景,牢牢抓住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心,从9.1分涨到9.2分,便是最好的证明。
有为了一口窖一头驴卖掉子女的父亲,也有徒步几百里奔赴新生活的女儿;有穷苦惯了对未来不抱希望的农民,也有浑身充满干劲儿的新青年。既无限贴近残酷现实,又兼顾了艺术的凝练升华。当刻骨的穷和动人的情结合起来,没有从穷苦年代走过来的中国人不会为之动容。
但也有人认为,这部剧“贫”的展现固然入味,但“扶”的过程略显生硬。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讲的是福建宁夏对口扶贫、建设闽宁镇的历史,剧集用心制作了普通话和方言两版,观感相当友好。这也为豆瓣高分奠定了基础。
《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8.8分
打分关键词:年代感真实、改革历程宏阔、真情实感的主旋律
《大江大河》有两部,第一部2018年播出,第二部2020年播出。巧的是,两部剧豆瓣评分都是8.8分。前者22万人评分,后者17万人评分。
一般来说,续作的评分人数要比首篇少。同为正午阳光旗下的《欢乐颂2》,豆瓣的打分人数就比第一部少一半,《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更是比《琅琊榜》少了足足50万。相同的分数,差不多的打分人数,《大江大河2》不可谓不成功。
好评首先是来自于真实。真实的年代感,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形象和真实的氛围。既然要讲上世纪的故事,那首先要做到形似。《大江大河》系列的难得之处,是在形似的基础上兼具了神似。就连王凯养猪的姿势,都那么“专业”。
豆瓣不少用户,通过《大江大河》系列看到了父辈的真实人生。没人能经历一切,但永远有人经历过。让经历过的忆当年,让没有经历过的思当下,着实不易。
还有就是它写出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命运纠缠。乍一看,这似乎是个万能句式,放在哪部年代剧中都适用。但将万能模板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尤其是两部戏之间角色转变的契合逻辑,也是亮眼的加分项。
《伪装者》8.6分
打分关键词:颜值与CP、火爆谍战风、姐弟情
《伪装者》在豆瓣获得8.6的高分,来自于28万用户的评价。
其中,45%的用户给出了五星好评,43%的用户打出了四星的评价。具体来看,豆瓣用户对于《伪装者》的好感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颜值超高。三位男主角:明台(胡歌 饰)、明楼(靳东 饰)、明诚(王凯 饰)在剧中的造型令人眼前一亮。因为他们是富家子弟出身,穿着讲究、款式潮流。他们三人在剧中有难以计数的西装、大衣,每换一套衣服都是一款全新的造型。从颜值和扮相来说,《伪装者》首先就吸引了大量的女粉丝前来追剧。
剧中女性的造型也格外抢眼。大姐明镜(于敏涛 饰)、于曼丽(宋轶 饰)、汪曼春(王鸥 饰),凭借她们多变的大衣、旗袍,同样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收获了大量好评。
2、新颖谍战。不少豆瓣用户初看《伪装者》,认为这部剧集跳出了谍战剧以往的窠臼,走出了新路。
此前的谍战剧强调的是故事的紧张程度,特工们每天都是如履薄冰,传递情报是故事主线。《伪装者》在特工潜伏伪装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动作戏、情感戏,还突出了主人公明台身世的传奇色彩。
此前的谍战剧氛围,多是内敛深沉的,《伪装者》则是热闹火爆。不少大场面的动作戏,甚至拍出了电影质感,从而获得了高分评价。
3、姐弟情深。剧中,明镜对明楼、明台、明诚呵护有加。尤其是对明台,甚至比亲弟弟还要亲。在那样危险的处境中,姐弟们为了保护对方,都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真挚的情感,在剧中演绎得走心动情。
有的豆瓣用户表示,每每看到明镜捧着明台被拔掉的指甲那场戏,总能让人鼻子一酸。
那么,《伪装者》为何没能跨过9分的门槛?
从打四星的观众评价来分析,他们是对剧情持一点保留态度。譬如明家姐弟都拥有间谍和地下党的身份,似乎太过于传奇。还有明台的感情线也处理得过于浪漫,对于喜欢谍战剧严肃氛围的观众而言,不太受用。
所以,《伪装者》就停留在8分的区域。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7.9分
打分关键词:现实主义盗墓流、改编用心、不够经典
《精绝古城》2016年播出,豆瓣开分8.6,如今掉到7.9,即便是当年的老观众也不会感到意外。
有数量不少的差评是在这两年打下的,这些人慕名观看,扫兴而归。他们不知道,在当年网剧粗制滥造,IP改编剧拍一部扑一部的背景下,注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论的《精绝古城》就像一股清流为观众洗了眼。
在评价一部剧集的时候,“用心”二字颇显空洞,但正午阳光的聪明之处在于,它用“花絮”的形式,将剧组寻找老物件的细节、主创人员的相互友爱、特效的生成等创作中的不易直观地展现给了观众。在当时,这某种程度上对观众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引导。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剧的本身质量相对过硬。
好评的人大多认同这部剧是国剧良心,制作精良,且对原著的还原度高。实际上,那时候只要照着这两点拍,IP改编剧基本上豆瓣的评分就低不了。不像现在,需要平衡的受众口味太多。
而差评则多批评的是胡八一和王胖子的演员人选、节奏过慢、特效廉价以及往回硬掰的结局。
这倒是都能理解,对IP改编剧来说,这些差评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开端》7.8分
打分关键词:概念新颖、关注底层、过度营销
一个开车的,一个端锅的,让《开端》成为了今年开年第一“爆”。
75万人参与评分,打四星的占比高达51%,打五星的占22.5%,打三星的占23%,打一星和二星的合起来有3.4%。
好评大多认为这部剧借用了一个“软科幻”和悬疑剧的壳,实则在一个小小的公交车上展现了人生百态,其他剧集不屑于关照的“底层人物”在这部剧中都出现了,因而被触动。
从他们对剧情和台词的熟悉程度来看,《开端》显然不是一部空套概念和创作理念的作品,而是实实在在地把每个人物的命运做实了,让观众在看剧过程中建立起了一种参与感。
差评多认为这种设定并无新意,叙事效率低,以及有过度营销的嫌疑。
令人意外的是,因结尾的“机械降神”和不圆核心概念而打低分的人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好评中吐槽这一点的人也没有将分改低。这或许是《开端》给国产高概念叙事剧集的最大启示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8分
打分关键词:人物出彩、宋风美学、碰瓷红楼梦
2018年底正午阳光出品的大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改编自关心则乱的同名小说。这部长达73集的古代家庭剧,以北宋官宦家庭庶女盛明兰的成长为主线,生动自然地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
它的高分有据可依:
1、经典的主角,出彩的配角。女主聪明伶俐,但为了自保喜欢扮猪吃老虎,见招拆招的爽感让其有了高级爽剧的味道;一众老戏骨加持的盛老爹、王夫人、盛老太太、林噙霜等人物各有特点,或好或坏,都牢牢揪住了观众的心。
2、有质感的布景和服化道,很有北宋人的生活气息,在当时阿宝色滤镜当道的古装剧中,《知否》模拟烛光拍摄古代夜生活的昏暗画面,成为一抹亮色。
3、剧中复杂的婚姻线,也较为真实地体现了当时的婚恋观、处世观,十分耐看,像“甄学家”们一样,《知否》也是很多观众一遍遍重刷的主要作品。
它的低分集中出现在前几集。
一是原著粉不满。从正午阳光宣布改编IP到播出一共两年,引来大批原著粉的期待,同时原著粉也是剧播初期的观众,带起了热度基本盘。但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原著粉“先入为主”的特性,让没读过原著的观众看来较为合理的情节,在其眼中成了瞎改。
二来自冲着正午阳光的招牌来、对剧集质量有较高要求的观众。剧播初期打的旗号是“宋代红楼梦”,在较真儿的观众看来就有点碰瓷了。
三是家庭剧节奏缓慢、台词文法有错误、主演原声台词不过关等硬伤令人诟病。
但不得不说,有40万人打分的《知否》,还是替《甄嬛传》分担了一些N刷压力。
《都挺好》7.7分
打分关键词:撕得起劲、辣得够味、强行大团圆
《都挺好》于2019年播出。播出时,这部剧频繁登上热搜,引起了相当规模的议论。苏明玉、苏大强、菜根花,都是那段时间的热榜常客。豆瓣7.7分,评分人数33万,四星占了一半。可见,它还是满足了大部分网友的审美诉求。
最多的好评来源于真实:有人感叹于它对一地鸡毛的真实刻画,也有人在这部剧中见到了自己家庭的痕迹,更有人欣慰它对养老等社会问题的鞭辟入里。
喜欢热闹的人,觉得它撕得够劲;喜欢讽刺的人,觉得它辣得够味。也正是从这部剧开始,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达到高潮。
有褒奖就有批评。豆瓣差评对《都挺好》的吐槽,多停留在“三观不正”上。有人愤怒于最终强行大团圆,也有人愤怒于重男轻女的设定,更有人被逼仄的家庭氛围整得恼火——称其全是自私鬼、白眼狼、咆哮帝,毫无逻辑。
三年前,舆情对“三观不正”的冠名方式还不太熟练,愤怒情绪也没那么容易积累。如果《都挺好》选择在2022年播出,激起的舆情风浪可能还要再高几个层级。
《乔家的儿女》7.7分
打分关键词:年代质感好、渣爹气人、一地鸡毛
如果说《如果蜗牛有爱情》代表的是2016年正午阳光拥抱观众的一个极端尝试,那么《乔家的儿女》,则可以看作另一个极端。前者走的是言情IP+偶像化路线,后者则瞄准了现实IP+话题向的捷径。
《乔家的儿女》豆瓣评分7.7分,评分人数16.2万。从开分时的8.7,到收官时的7.7,一分之差,却已经反映了观众偏好的转移。
五星观众盛赞《乔家的儿女》的质感,七十年代的南京,八十年代的生活,这是剧集实实在在带来的感动;一星用户怒评正午阳光的套路,渣爹气人,儿女奇葩,几个人的生活一地鸡毛,吵来吵去就为了话题和热度。
归根结底,如今的观众早已被精细的制作洗了眼,也被舆论话题刷了屏,话题+质感的公式前几年好使,如今想要奏效,可不那么容易。
《欢乐颂》7.4分、《欢乐颂2》5.4分
打分关键词:女性群像、演技过关、故事杂烩、狗血
说到近十年引发现象级观剧热潮的女性群像剧,必然绕不开《欢乐颂》系列。该系列剧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目前已经于2016、2017年播出两部,第三部已经制作完成,正在等待排播。
值得关注的是,两部《欢乐颂》虽然由原班人马出演,却在口碑和播出效果上呈现出较大差距。《欢乐颂》第一部在豆瓣上评分7.4,吸引26万人下场打分;而《欢乐颂》第二部不仅分数直接下滑到5.4,评分人数也直接打了对折,只有12万人参与。
先来看第一部,《欢乐颂》之所以能开播即火,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正午阳光的期待,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该剧备受关注的演员阵容,刘涛、靳东、王凯等演员刚在《琅琊榜》中大火,转过头在第二年,他们就跨时空相聚在《欢乐颂》之中,算是观众福利。
而《欢乐颂》主打的“女性群像剧”标签,也在当时引发高度关注。虽然在今天,女性群像剧已经泛滥,但于当时而言,《欢乐颂》对女性群体的全方位聚焦,是一次创新之举。
在剧中,有精英女性如安迪(刘涛 饰)、有纨绔少女如曲筱潇(王子文 饰)、有平凡社畜人如邱莹莹(杨紫 饰)和关雎尔(乔欣 饰)、有被原生家庭所累的樊胜美(蒋欣 饰)。
观众在《欢乐颂》里可以同时看到不同阶层人的不同故事,如同吃惯了独盘菜的食客,看到烩菜难免想品鉴一二,观众的此番心理,并不难理解。
再来看第二部。第二部虽然还是在讲五姐妹的故事,却在比例上略有失衡,安迪的戏份不仅明显偏多,而且偏于浮夸。第二部略失章法的剪辑也让观众不适应:“看剧居然看出了MV的感觉,故事线未免过于跳跃了。”
而真正引起观众反感的,是第二部放飞的价值观导向。不论是在剧内剧外都备受瞩目的“处女情结”问题,还是由剧情而衍生的“拜金”话题,都引发了观众对剧情的吐槽,这也让正午阳光首次陷入“厌女”的窠臼中。
狗血一波波地洒,问题一桩桩地化,可怎么就是看不到剧中人的长进和变化?对于第二部换汤不换药的假把式,观众自然不会照单全收。
《我是余欢水》7.3分
打分关键词:好惨一男的、讽刺到位、台词厌女、烂尾
《我是余欢水》是正午阳光在12集短剧上的初尝试。用这么短的篇幅拍一个男性视角的都市剧,在两年前是先锋,放到现在也不多见。对于正午阳光的创新之举,观众始终是关心。《我是余欢水》28.7万的豆瓣打分人数,也能证明这一点。
但《我是余欢水》也经历了最戏剧性的评分骤降——从第一周(更新前6集)的8.5分到第二周(更新后6集)的7.3分。
翻看豆瓣热门短评,给这部剧打4、5星的用户,打分时间基本都在4月6、7号左右。给高分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1、郭京飞演技好,好惨一男的!2、丧及灵魂的魔幻现实主义,够味。3、笑出猪叫的荒诞喜剧,喜欢。但到了4月15、16日前后,因为一句“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啊。”的台词,《我是余欢水》陷入了舆论风暴。不少被这句台词冒犯到的群体,以“夹带私货”“直男癌”“丑化女性”为关键词,打出了大量的一星评价。
这句台词究竟应该怎么定性,只要明白女权是平权而非“特权”“打拳”的人,都能给出公允的判断。我也相信,放到今天的舆论环境下,无论是主创还是平台,都不会允许这句台词保留到最终成片里的。
这里只就《我是余欢水》最终定格的评分,多说两句。客观来讲,就算没有最后的台词风波,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也大概率是要跌到8分以下的。从三人组跟踪余欢水去山里之后,后续的剧情节奏就开始崩坏,甚至可以说跟前6集判若两个类型。只是没人预判到,一次普通的烂尾,竟然会掀起如此大的舆情骚动。
《外科风云》7.3分
打分关键词:亦庄亦谐、叙事节奏佳、专业性有槽点
由李雪执导,靳东、白百何主演的医疗剧《外科风云》,是正午阳光为数不多的职业剧,该剧在豆瓣上开分6.0,而后因为剧情的渐入佳境分数随之走高,目前该剧在豆瓣上评分7.3,共有8.3万观众参与其中。
《外科风云》开分不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主演白百何在开播前一个月的负面新闻;二是作为医疗剧的《外科风云》,在前几集却频频因医疗常识问题而被观众诟病,比如用来医治因急性酒精中毒导致病人休克的纳洛酮,在剧中被陆晨曦当作“解酒药”给意识清醒的同事使用,毫不顾忌纳洛酮可能加重躁狂症状的负面药效。对此有观众直言:“《外科风云》的医学水平,让医学生看了只想笑。”
而《外科风云》评分的上扬,则得益于剧情的有效推进。李雪导演也发挥了他摄影师出身的优势,不论是空镜、转场还是正片,他拍出的镜头都干净利落,能在视觉上增强代入感。
职业剧虽然要努力提高专业度,但是对于剧集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剧情。讲故事和塑造人物才是电视剧的首要任务,这两件事做好了,观众就不会不买单。
《如果蜗牛有爱情》7.2分
打分关键词:王凯滤镜、制作洗眼睛、小言情改大格局
与正午阳光以往的剧集相比,《如果蜗牛有爱情》(以下简称《蜗牛 》)是极其特殊的一部剧。
它改编自丁墨的同名小说。在言情小说界,丁墨算是奇女子一枚。她的作品,向来专注于爱情和悬疑的结合,在宫斗、宅斗、霸总当道的那些年里,谈情说爱顺便破破案,算是一件稀罕事。
不过,她的作品现实根基并不深厚。对于向来专注于挖掘作品现实意味的正午阳光而言,这也是一件稀罕事。不过,虽然走的不是正午阳光的老路子,但《蜗牛》拥抱观众的效果却不错。
在豆瓣上,9.8万人为它评出7.2分。这其中固然有王凯第一部男主剧的滤镜,但对于大部分五星用户而言,把一部小言改成了大格局,用100天拍21集的剧集,在2016年仍是值得称赞的。彼时,市面上灌水的泡沫剧仍未断绝,一部用心的作品,终归是能让观众高看一眼。
《欢迎光临》6.5分
打分关键词:故事流畅、人物争议大、真实感强但现实性差
这部剧的豆瓣打分人数4.4万人,开分时6.8分,最终小幅下降稳定在6.5分。评分最为集中的区间是三星区。
从短评区来看,大多数用户之所以给这部剧中等评价的原因在于,这个故事整体舒适,演员表演基本到位,能看下去。但整体节奏过慢、有流水账感,影响观感。给出两星、一星评价的用户,大多在诟病人物。要么认为主角张光正这种追求近乎于性骚扰,或者认为门童追空姐的故事过于意淫、悬浮,也有人因为旁白被尬到抠脚趾,怒打一星。
当然无论评分最终成绩如何,4.4万的打分人数已经说明,这部剧并没有达到正午阳光对它期待的热度。要问为什么?有个豆瓣网友的短评挺一针见血的:航空、酒店,疫情期间男女主双双下岗。剧里拍的还没有现实跌宕起伏,怎么让人上头?
《清平乐》6.4分
打分关键词:北宋风华、颜值惊艳、节奏拖沓、台词堆砌
这是正午阳光第二部宋朝剧,上次是宅门,这次是宫廷。可以看出创作者的野心,试图把前朝和后宫的事冶于一炉。既写出仁宗盛世的风华,又见出宫苑的情感纠葛。应该说,这些都有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戏。
电视剧的词根是剧,如果没有戏剧,包装再华美也是买椟还珠。把历史写成戏,这是刘和平、江奇涛这些历史剧大编剧的价值所在。历史剧不是纪录片,不是古文诵读,规律颠扑不破。
好评集中在视觉层面:北宋的绝代风华 ,宋仁宗和后宫美人的颜值,随便截屏就是壁纸。也有人沉迷于文人意趣:背诵全文的大文豪和不为人知的小故事有意思。
写实的记录和清淡的叙事也有人埋单:非常注重现实,不是后宫戏,而是真正的古代戏。王凯的演技也得到了很多美文式的短评。
批评意见更多,集中在节奏拖沓上:狸猫换太子需要交代那么长吗,难怪69集,这么冗长真的劝退。这个电视剧太好睡了,慢到怀疑人生,慢到原谅《天盛长歌》。
也有人对包装不领情:不是堆砌宋朝的名词和物质,就是真正的宋朝。言情小说改编的历史剧,还是太小家子气。这是越来越往美术服化道发展了,台词刻意文绉绉的,让剧情没法看。
目前是15.8万人为《清平乐》打分,打三星者占37%,其次是打四星和打两星的,基本上是“山”字型分布。6.4分是较为公允的打分,体现出了服化道为剧情补台之后的综合评价。
《相逢时节》4.8分
打分关键词:厌女争议、结构混乱、抓马狗血
这部剧是正午阳光罕见的得分不及格的剧目,打分人数也只有3万,打两星的人最多,占31.2%,打三星的占27.1%,打一星的占25.3%。
在跟帖中几乎看不到正面评价,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这几点:
首先说正午阳光一如既往地厌女。中年有钱有权的男主,轻飘飘否定姐姐十八岁直接进入成人社会为家族企业做出的努力。靠剧里给姐姐安排一点道德瑕疵能掩饰厌女情结吗?
这是网络纠察队最常给电视剧扣的一顶帽子。全不念《欢乐颂》《都挺好》《知否》等剧为女性争权益的过往。升米恩,斗米仇,这要手握一把锤子,到处都是钉子。
其次是对叙事的批评:拍电视剧搞成写文章了,插叙、倒叙一点提示也没有,混乱得很。说是爱情故事吧,又夹杂着家长里短、中年危机、土味商战,简直大杂烩。剧情好抓马,好狗血,好跳跃,剪辑很混乱。
还有对演员的臧否:雷佳音有同期播出的《人世间》护体,还好。袁泉就没保住好评,说她这次“不是自带高级感,而是自带丧气感”。张艺兴的台词功夫得到了普遍的差评。
这部剧大概是正午阳光历年来的最低谷,早年囤积的IP基本都已用完,具备原创功力的编剧团队尚未建立,创作、生产又不能停,就在没想清楚的情况下拍了这部剧。
阿耐证明自己是个好作者而非好编剧,正午阳光的阿耐依赖症从此可以痊愈了。从这个角度说,这次失手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
【文/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