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苏联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解体的
(前言)
还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互联网社交网络方兴未艾,那时候天涯论坛和贴吧是非常主流的讨论场所。天涯上的《明朝那些事》引起了明史热潮,人人都满怀热情地对历史点评一番。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个帖子:明朝既不亡于崇祯,也不亡于天启,而是亡于万历。过了几天又有个帖子:明朝亡于嘉靖。再过了几天果然有人有说:明朝亡于正德。又有人说,你们都没说到根本——明朝亡于正统,如果不是朱祁镇在土木堡败光了家底,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吗?接着又有帖子表示:明朝亡于永乐,如果不是朱棣靖难之役,北方防务荒废,哪里轮得到朱祁镇和王振这个妖人去败光家底?最后有人站出来了:你们都不要争了,明朝就是亡于洪武,如果不是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它怎么会灭亡呢?
这些帖子厉害的地方在于,每个人水平都很高,都能找到一堆论据来支撑自己的结论。所以总结来看历史是一个延续的进程,每一个现象都是有因有果的,朱元璋的宗室政策也影响了大明二百余年。同样,如果想讲清楚苏联的历史,我们还是要从列宁说起。
(一)列宁
帝国主义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革命斗争面临着新的局面。马克思曾对未来的革命有一个预判:“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马克思的出发点是根据经济基础的决定论,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一定要发生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当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初,一切都显得并不那么美好。本应在此时联合革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干什么了呢——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工人运动的鞭策,无产阶级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治运动让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给予劳动人民普选权;市政建设逐渐被重视起来,工人的居住场所不再是当初的“大号公共厕所”(斯塔夫里阿诺斯语),那革命意志自然被消磨了。毕竟理性的人,是要权衡收益和成本的,革命可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我现在马马虎虎的过日子,也就忍了吧。列宁指出:“在1914年,无产阶级群众,因为少数处境优越、技术熟练并参加了工会的工人倒向了资产阶级政府,全部涣散和失去斗志了。”
《苏菲的世界》里对于马克思的评价说得很好:“马克思主义造成社会上很大的变动。毫无疑问的,社会主义已经大致上改善了社会上不人道的现象。无论如何,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已经比马克思时代更公平、更团结。这一部分要归功于马克思和整个社会运动。”然而这就是讽刺所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无产阶级生产条件改善、工作时间的缩短、工资的提高——这是无数次罢工、暴动、起义换来的,是先辈工人们用命换来的优越生活——但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阶级斗争,从而为无产阶级争取了相当数量的福利和权益,反而成为了埋葬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土壤。更讽刺的是,每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本来应该是革命条件更成熟了,但事实上反而掐断了革命的根基,每一次都会让马克思主义陷入危机。就像六十年代末,在以中国为中心的革命运动影响下,美国爆发了以学生为主左翼运动,然而工人阶级对于这些学生并不买账,原因很简单,美国工人正享受着二战结束二十年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还有一个苏联在大洋彼岸当样板让资本家不得不对工人“好一点”,那工人阶级自然不会鸟你们学生了,我老婆孩子热炕头挺好的日子你瞎闹什么。
那么在列宁时代,本应领导西欧各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哪里去了呢——全部投靠到帝国主义的怀抱了。革命党们领导的政治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选举权、劳动法令、部长或其他行政职位,也因此在当时的诸多革命当中,认为可以通过和平改良而不是暴力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这就是被列宁所批判的“修正主义”。也完全可以理解,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它能在选举和议会中获得的越多,那么它进行革命的理由也就越少,这就是马克思逝世后西欧各社会主义党派所面临的“美好形势”。但是一战的到来彻底让西欧革命党们的春秋大梦变成了虚幻的泡影,曾经的无产阶级党派纷纷倒向政府支持备战,无产阶级被送上战场成为炮灰。列宁一针见血的指出:“第二国际死了,它被机会主义者征服了”。
列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背叛感到震惊,当得知像卡尔·考茨基这种浓眉大眼的共产党在德国国会战争预算中投下了赞成票的时候,列宁甚至在与其他革命者的信件中透露出一丝恐慌,最初甚至一度怀疑这是当时政府恶意抹黑。在当时的欧洲,也只有像罗莎·卢森堡、李卜克内西等少数几个有远见卓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袖,会盼望着自己国家在战争中失败。当然列宁也是其中之一:“从俄国各民族的劳动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观点来看,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就是沙皇政权的失败。”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生来就是革命的,但是被打成臭名昭著的修正主义者爱德华·伯恩斯坦却指出,无产阶级生来是不愿意革命的。这就很僵了是不是。这时候,列宁站了出来,开创了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列宁并不认同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的判断,他认为沙皇俄国经济上封建农奴制的残余势力很强;政治上沙皇实行专制统治;对外扩张战争频频失败;军队腐败战斗力低下。这种种的特殊国情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革命必将在最苦大仇深的俄国爆发。
其实列宁这个结论,是在二月革命之后修正的。就在一战期间,列宁还挺悲观的,对党内的年轻人说:未来要靠你们,说不定我这辈子见不到革命的成功了。然而二月革命充满了迷惑与巧合,看似不可一世的沙皇十天之内就灰溜溜地被人民赶下了宝座,列宁马上意识到——这是属于俄国工农兵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必须要借助于此机会,建立无产阶级苏维埃政权。
列宁进一步指出,革命形势有三个主要特征:(1)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口。(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被压迫阶级在“和平时期”(也就是鲁迅先生笔下“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能够忍气吞声受人掠夺,而在动荡时期(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群众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危机形势和“上层”本身都迫使他们去进行独立的历史性的主观选择。电影《让子弹飞》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人民愚昧不堪,喊了半天“枪在手,跟我走”,出来了就是一群鹅,虽然被发动起来的群众分分钟冲垮了黄四郎的堡垒(反动势力纸老虎的属性),但是还必须要让先锋队张麻子砍了黄四郎的替身(意指反动势力就是一张画皮,戳破了这个画皮,他们毫无力量可言)。
西方政治学,也就是自由主义政治观有一个基本观点是,政治的特征就是在彼此对抗的利益之间达成非强制性协调的艺术,而民主程序是达成这种协调唯一有效的方法。当然,马克思主义者坚信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也确实如此,无产阶级所有的利益从来没有能靠一人一票而不是暴力斗争得来的,更何况就连一人一票的权力都是暴力斗争得来的。然而有一点确实不容忽视,就是政治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资产阶级给与了无产阶级相当的福利,无产阶级放弃了暴力消灭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动力,看似我们当今的社会产生了这样一种平衡。但是,经济危机的定期到来,使一切脆弱妥协的走向都未可知,还是那句话,我们生活在历史的进程中,一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列宁还在努力解释着第二次科技革命一来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困境,为什么马克思关于工业经济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最先到来的预言没有实现,因为帝国主义在全球扩张,深入瓜分了所有殖民地,资本家通过剥削其他民族而获得的高额利润使得他们能够向本国工人支付高薪酬。本质上而言,欧洲工人阶级变成了全世界剥削体系中的同伙,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分赃。因此,革命必将在那些更苦、更革命、受剥削更深的地区发生。
可以说,马克思低估了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改良、进化、发展的各种可能性。首先没有意识到生产力的飞跃就给资本主义带来了巨大的红利,虽然说贫富差距绝对数目是扩大的,但是蛋糕做大了,虽然资产阶级分到的更多,但是无产阶级也获得了某些实质意义上的改善。就算不公平加剧,只要劳动人民没有到饿死、累死的地步,还是没有充足的动力发生革命。同时,资本主义自我更新的幅度也是超乎人们预料的,罗斯福顶着“社会主义者”这个大帽子强行给资本主义续了几十年,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再吝于给劳动者发放福利。于是探索新时代——也就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革命道路,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中之重。
这时候,列宁就站了出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们要怎么革命?——“先锋队”。并不仅仅是如第二国际诸多墙头草式的“西方民主议会式”政党,而是要能够带领广大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新的先锋队。
马克思、恩格斯坚定不移地批判了“英雄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从宏观角度讲,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家”,在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马恩还尚未将共产主义者视为一个政党,而将革命领导者的形象更多的想象成“知识分子革命家”的形象。直到在之后的第一国际的斗争中,才慢慢明确了创立和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列宁在接受了唯物史观的设定之后,进一步提出,要想革命成功,人民群众需要先锋队的引导。
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不同,列宁对于人民甚至是有些“嫌弃”的感情在里面的。他说:“我们已经说过,工人、即19世纪90年代俄国多次罢工中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他们。”其实这些后来的官方马学派都不愿意提,列宁笔下的无产阶级甚至与马克思笔下的小资产阶级比较相似,马克思认为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软弱无能,只能跟着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走;而列宁坚信无产阶级只能“无意识”地跟着先锋队走。列宁甚至指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创造者不是无产阶级,而是一批高尚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学者。列宁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自觉性”和“自发性”:自觉性意味着智慧,具有理解和预见的能力,能够进行组织、制定计划、分析时机;相反,自发性意味着冲动、蛮干和本能意志。无产阶级先锋队具有自觉性,而人民群众往往是“自发性”的。当然,列宁还是承认人民群众改变历史这种根本性、无法抗拒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任何革命性的伟大社会变革都无从谈起。但是他认为这种力量是盲目的,需要先锋队的引导。
确切来说,这个先锋队就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在革命成功后,就是由该政党为核心的国家权力机关。列宁是个典型的“无产阶级精英主义者”(这词是我发明的,考试里别写),意图挑选无产阶级最先进的分子和资产阶级甘愿背叛自己阶级也依然很先进的分子,组成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精英政党,领导无产阶级走向解放。列宁设计的先锋队有三个重要特性:第一,先锋队一定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确切的说就是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第二,这是一支精挑细选纪律严明的精英队伍,具有在知识和道德两个方面的优越性,首先要有知识,至少是某些领域的专家吧,其次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原意为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的理想奋斗终生;第三,这个先锋队是一个中央集权组织,决策在党未决定之前可以由党员自由讨论,但是一旦作出决定,所有党员就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和执行,这就是著名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大清洗
红色政权第一次屹立于世界,注定会招致一切反动势力的敌视。人类社会每向前走一步,都会面临让你后退十步的巨大阻力。除却苏俄内战,资本主义各国的武装干涉,列宁遇刺也算是进步势力面临的巨大阻力的一个表现,也是进步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列宁遇刺后,身体状况非常糟糕,这也是他“早逝”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生前许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划与理念并没有付诸实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历史不允许假设,我们只能接受斯大林对于社会主义新的诠释。
想要说斯大林,大清洗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索性在讲斯大林之前就先把大清洗说清楚。历史上关于大清洗研究的专著汗牛充栋,真想要讲清楚几万字恐怕都不止,本文我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关于大清洗问题多方学者们研究成果的“最大公约数”——即下面的内容是最多人所公认的。
关于大清洗的背景,可以分为直接原因和历史原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四部分。
直接原因就是慈父同志的亲密战友——列宁格勒书记基洛夫同志被暗杀。列宁走得快,后事没有安排好,布党内部派系林立谁也不服谁。看他们这些人,哪一个不是红军之父,哪一个不是建党老臣,哪一个不是革命功勋,哪一个没做过沙皇的牢,哪一个没吃过白匪的苦?斯大林在历史转折中成为掌舵人,巧合因素比必然因素要大得多,所以当时布党大佬们没几个人鸟慈父同志,开会的时候经常受一肚子冤枉气。但是基洛夫同志,是慈父坚定地支持者,在人情冷漠的年代给与了慈父春天般的温暖,慈父主持会议,在一众大佬喷完了之后,往往要指定基洛夫发言来挽尊。而基洛夫恰恰能力很强,年纪比慈父小八岁,怎么看都是布党未来中生代的领袖。
斯大林同志很少对人动真情,基洛夫同志就算一个。然而他光天化日之下在自己办公室被暗杀了,布党领导人被暗杀不奇怪,列宁同志也被暗杀过,但是现场重要证人——基洛夫的警卫队长在看押过程中出车祸身亡了……你能想象一下斯大林同志心如刀割亲自赶往列宁格勒主持案件的调查,结果刚下火车被告知:不好意思,您即将提审的重要证人出车祸了。这都把阴谋搞成阳谋了,真把慈父同志当hello Kitty了?
当然,被刺杀仅仅是一个导火索。更加深远的历史原因,还是列宁走得太快了,布党内部没有完成一个平稳的权力交接,也没有产生一个真正服众的领袖。同时苏俄建国日短,从军队到政府没有完成一个换血式的更新,各种旧势力杂然相陈其间。就比如说托洛茨基这个“红军之父”吧,与其叫他红军之父,不如叫他“白军刷红漆之父”,反正各种人马别管什么水平什么觉悟,直接就往红军里面拉,导致红军内部也是山头林立各不相统。最要命的是被德国人渗透的像筛子一样,所以在军队内部大清洗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揪出德国间谍。
从主观原因来讲,跟慈父本人的性格有关系。斯大林就是一个刻薄寡恩的典型,你看他对自己的老婆都特别差,慈母同志自杀的事件至今都是一个迷,慈父同志把相关材料都销毁了。但是刻薄寡恩的另一个侧面就是钢铁般冷酷与坚定,所以让他赶上二战是对了,当时全世界恐怕没有一个领导人在面对德国法西斯的钢铁洪流时一步不退,红场阅兵简直堪称人类历史上排的上号的高光时刻。
朱元璋也刻薄寡恩,但是朱元璋双标——对功臣集团寡恩,对老朱家的宗室别提多好了,一直“养猪”到明末,最后被李自成清算了。而斯大林是“单标”,他对自己儿子也一样,我深刻怀疑基洛夫同志离世之后,慈父就丧失了“爱”的能力了。大儿子被德军俘虏了,慈父拒绝了纳粹交换战俘的要求。小儿子工作出了事故,被慈父大人一撸到底,最后天天酗酒度日,41岁就因为酗酒过度而去世。所以斯大林就是标准的“钢铁”——对谁都一样。
(三)钢铁
我们来做一个头脑风暴,假设你在玩《文明》一类的战略游戏,或者《模拟人生》一类的个人通关游戏,现在给你的条件是:(1)你是一位格鲁吉亚鞋匠的儿子,受歧视的少数民族,学历中学毕业;(2)上一任领袖在去世前,建议免除你的总书记职务,军队几乎完全掌握在你最大的对手托洛茨基手中;(3)你的新兴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因为战争,工业产值只有7年前的14%,而农业更糟,三年前刚刚发生了引发广泛农民起义的大饥荒;(4)曾经的帝国分崩离析,原有的国土出现了苏联、芬兰、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六个国家,一些蕞尔小国都欺负到了你的头上(罗马尼亚),侵占了你大量领土;(5)你的军队在与邻国(波兰)的战争中惨败而归,签订了耻辱的条约割让大量领土;(6)你的国家没有外援,周围邻国与你为敌、全世界发达国家全部与你敌对。
那么现在告诉你,你游戏成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挑战是:(1)两年内夺取党内最高权力;(2)17年后,你国家的西线即将面临600万军队的入侵,这些军队有着最先进的装备和战术,仅仅用了六周时间就灭掉了当时西欧第一大国——法国,而这次入侵要比入侵法国的来势更加猛烈,你需要坚守自己的首都不能撤退一步;(3)在以上事件发生之前,如果你没有很好地处理东线任务,那么你将面临着超过100万日军精锐的入侵;(4)任务2发生4年后,占领德国首都柏林;(4)吞并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收复波兰、罗马尼亚、芬兰侵占的领土,侵占德国、日本领土;(5)在东欧全面建立起红色政权,让你的周边不存在一个敌对国家;(6)用十五年时间,工业水平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你去世时,经济水平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并且拥有原子弹。
好的,来看看这个游戏,是不是一个WTF的地狱难度的游戏。但是有一个人,把以上任务全都完成了,他是斯大林。
关于斯大林的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我一直坚持功是功、过是过,用矛盾二分法来看待一切问题。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放到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就说你是斯大林,条件和任务上面都写明白了,你要维系苏维埃政权、让这个国家发展,有更好的办法么?
斯大林模式和列宁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列宁说:“(苏联现有的经济基础)注定是无法成为文明国家,更不用说社会主义国家了”。按照马列的观点,建成社会主义首先要有发达的生产力,至少是一个工业社会,而当时的苏联显然不是。但是斯大林不在乎这点,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在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度里建立起来(当然啦,要损失一些农民的利益,这也是他承认的)。众所周知,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一定要建立在多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上,但是没想到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家出让了部分利益,工人生活得到改善,反而丧失了革命性,于是列宁就指出,像俄国这种又穷又苦“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才有可能革命成功,然后再用俄国的力量去帮助西欧的工人兄弟。斯大林肯定想,你不是证明给马克思看落后国家也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么,那我也证明给你看落后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咯。
简单地说,马克思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多国革命论”,列宁的理论可以称作“一国革命,多国建设社会主义论”,斯大林的理论就是“一国建设社会主义论”。说白了就是列宁修正了马克思主义,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主义,但他们都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无论是斯大林还是列宁,都需要在内外交困中回答“红色政权如何能生存”的问题。但他与列宁所选择的不同道路是基于一个对局势判断的不同,这个局势简单说来就是:欧洲诸国会来帮我们,还是会来干我们?众所周知,列宁晚年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因为要为我国的改革背书,所以新经济政策在教科书中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但其实列宁自己说得也很明白,新经济政策就是一个过渡的政策,俄国底子薄弱,几乎没有重工业基础,我们先用新经济政策缓和国内矛盾、过渡一下,西欧国家的革命就要成功了,他们马上就要来帮我们了,我们一起手拉手开开心心的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
但是斯大林可不这么看,他就是一个格鲁吉亚穷鞋匠的儿子,西方哪个国家他都没去过,第二国际的领导人哪个都没跟他谈笑风生过,当时中央政治局一水的留洋派,非常熟悉西方那一套,还有一个辈分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托洛茨基,他们压根看不起斯大林这个高加索山沟沟里出来的土鳖,斯大林也憋着一肚子火(可能这点他跟毛泽东心有戚戚焉吧)。
在十月革命仅仅胜利三年后,苏联红军就厉兵秣马进攻波兰。列宁认为,这一次战争意义重大:首先穷苦的波兰人民会箪壶食浆以迎王师,分分钟把波兰变红色;德国工人一看波兰的胜利也会组织新一轮的起义,毕竟上一次十一月革命无产阶级没有外援,而这次英法深陷战后萧条的泥潭,也很难再组织力量;德国革命胜利之后,再以德国为中心把革命意志辐射全欧,法国变色也是指日可待,到时候欧洲大陆一片红,离共产主义的日子就不远了……
于是有着“红军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斯大林、叶戈罗夫等一干豪华配置的苏联红军雄赳赳气昂昂开进波兰,结果被打到妈妈都不认识了。波兰农民别说揭竿而起迎王师了,苏军一来他们跑得比谁都快,苏军撤退的时候还不忘在后面踢屁股。斯大林心里就仿佛一万头草泥马跑过啊:卧槽TMD我们连波兰都打不过啊,那还谈个屁解放欧洲啊,还谈个屁共产主义啊。当时苏联军队跟旧沙俄军队在装备上没有什么区别,平均三个士兵一杆枪,重武器可以忽略不计,唯一肯能有优势的就是军队士气,但是在境外作战中这一点也会被大大抵消。结果回去开会检讨的时候,图哈切夫斯基先承认自己冒进的错误,接着把锅甩给了斯大林,说他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不配合西方面军的战斗计划,然后红军老大托洛茨基、加米涅夫一看,除了斯大林其他人都是自己的嫡系,那么中央决定啦,这口锅就斯大林同志来背啦。这事之后斯大林就更卧槽了,心想早晚要把这群留洋派全突突光了。
不要说苏联对于德国的进攻一点准备都没有,看斯大林二三十年代写的文章,基本上就像个碎嘴婆子一样给党内干部念叨:西方不回来帮我们,西方回来干我们,帝国主义良心大大滴坏啊,他们迟早要来打我们啊,你们要备战备荒啊……尤其是三十年代法西斯全面上台之后,斯大林就说现在形势一片大坏啊,红色政权是法西斯的眼中钉肉中刺啊,他们迟早要来打我们的,所以五年计划再加把劲啊……所以斯大林不顾一切发展重工业,宁可瘸着一条腿走路,也要撑过未来帝国主义的进攻,先别想着解放全世界了,先保住苏联这颗革命的火种就不错了。至少二十年后德国打过来的时候,等到战略纵深全力开动,红军已经从平均三个士兵一杆枪,到有打不完的炮弹、开不完的坦克了。
回到主题,就共产主义消灭国界、全世界民族大同、无产阶级兄弟是一家这些国际主义的东西,列宁是全信的,毛泽东是半信半不信的,斯大林是全不信的。或者说毛泽东和斯大林也信,但认为不是时候。所以列宁肯在布列斯特条约里出让大部分领土,肯把沙皇俄国侵占中国的土地全部归还,因为他觉得我们早晚是一家人嘛,早晚国界是要消除的嘛。结果斯大林上台了,中国的土地一点没还,还一手策划把外蒙独立坐实了;二战初期还跟邪恶的法西斯大言不惭地瓜分了波兰,接着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占领了芬兰的维堡、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直接把国境线向西推进了几百公里——一切都是从苏联自己的利益出发。
毛泽东主席就比较有意思了,对亚非拉第三世界的穷兄弟,我们从来都是很慷慨、很无私的,当然也养了不少白眼狼;对东南亚的红色游击队,我们从来是不吝支持的。他这个半信半不信可能多半要怪斯大林:刚刚建国老人家就去苏联谈条件,结果遇上了真正的高手斯大林,双方大战三百回合,我们算是把雅尔塔协定中苏联在东北的特权都拿回来了(给不争气的国民党擦屁股),但是外蒙独立是无法挽回了;拿了苏联不少援助,东南沿海也建起了几个苏联的雷达站。老人家从那个时候起就感觉不太舒服,这老大哥干嘛跟小弟耍这种心眼,等到了赫鲁晓夫的时候直接就宣布苏联成了帝国主义,是要被革命的对象。
斯大林是一个一体两面的人,对待国外敌人就是“铁血”,对待国内的政敌、农民和兄弟国家就是“冷血”。他带领国家取得了史所未有的工业化奇迹,也有政策不力而导致乌克兰大饥荒这样的惨剧。像军队大清洗这样的事本根没得洗,就跟曾国藩屠城注定要受道德谴责的一样。苏联红军中5个元帅中的3个(这里就包括“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元帅),5个一级集团军长中的3个,10个二级集团军长的全部,57个军长中的50个都被“清洗”,上万人被冤杀,十数万人被判刑、劳改、流放。这对于苏联红军不只是伤筋动骨,差不多算是连根拔起了。德国进攻时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就跟大清洗后红军内部巨大的混乱有关。
不过要从另一个角度讲,要没有斯大林这种不要命的工业化,没有乌拉尔山区建立起来的千里纵深和数以万计的大炮、飞机、坦克,能顶得住德国的进攻么?就按工业化的底子来说,一战后的俄国跟德国比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要是德国坦克开进来的时候,红军还是三个人一条枪,那别说“红军拿破仑”了,就是“红军霸王龙”也不好使。所以说历史是多维度的、客观现实是多维度的,一些事情、一些人就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来评价是无法得到合理的结论的。再比如斯大林强占东欧六国的土地,这对于当地人民来说当然是“罪行”,但是要没这几百里的战略纵深,战局会怎么样呢?要知道,德国最远可是打到了能看到克林姆林宫的塔尖的地方了了,真要没这几百里地呢,斯大林可是死活不撤退的啊。万一莫斯科城破、斯大林身死、党中央和第三国际被一锅端、苏联崩溃、德国法西斯如日中天……那样的世界无法想象。
所以说,历史是一笔算不清的帐。就像斯大林本人一样,矛盾、复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关键的日子,在红色政权与法西斯政权最终决战的时刻,德国军队已经攻入了莫斯科郊区,距离市中心仅有八公里。要知道,面临德军的钢铁洪流,懦弱的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拱手让与纳粹;中国的领袖千里转战武汉、重庆,首都南京三十万军民惨遭荼毒。我们现在开上帝视角知道莫斯科保卫战打赢了,当时的人谁能有这个自信?德军当时可是号称“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是一败涂地的拿破仑也是一把火把莫斯科烧得精光。斯大林力排众议拒绝撤退,11月7日正值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在莫斯科的漫天大雪和德国战机频繁的轰炸中,苏联红军举行了悲壮的阅兵:风萧萧兮易水寒,士兵们高喊着“乌拉”走过列宁墓,接受检阅,随即开赴前线抵挡德军的进攻。
斯大林的儿子在前线作战被德军俘虏,希特勒想用他去交换被俘的德军元帅保卢斯,斯大林通过瑞典红十字会回答:“我决不拿士兵去换元帅”。最后他的儿子在越狱行动中被德军卫兵打死。
无论如何,斯大林无愧于他为自己取的姓氏——Сталин——钢铁。
(四)改革
我们教科书上说,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做一个不恰当的类比,斯大林模式这说白了是一个“续长命”和“续短命”的问题——它可能是在当时苏联内忧外患情况下的最佳选择,然而它的弊端、矛盾肯定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慢慢积攒和释放的。如果说斯大林模式要为半个世纪后的苏联解体负责,那苏联后几位领导人都是干什么吃的?斯大林为苏联做的最后一点贡献恐怕就是,他把之后所有问题的黑锅都背了,苏联什么问题、乃至最后的悲剧都可以用“斯大林模式的问题”来解释,以至于后面苏联的领导人都要靠批判他一番来掩盖自己的无能。所以毛主席就服一个斯大林,后面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入他老人家法眼。
客观现实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一种文明、一个意识形态,如果不能随着客观现实相应地变化,那它注定要被历史所抛弃。然而这个变化,太难了,大如日不落帝国、强如红色苏维埃,都没能跟上客观现实变化的脚步,进而被历史所抛弃。变化难,这也算是客观规律的一种,优胜略汰、不断进化的大自然法则。
斯大林模式的功过是非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专家学者,已经讨论的够多了。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件非常关键的事件,这直接影响到了苏联未来的国运——斯大林的民主化改革。你没有看错,就是这个名词,民主改革。
大清洗这个事情斯大林是没得洗的,作为最主要领导人,他必须要对大清洗扩大化,以及其中的种种冤案负第一责任。不过大清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运动,仔细理清其中的门路,对于我们理解苏联政治体制变革有很大的帮助。
可试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