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裴亮: 零售业一直在重构 只是颠覆明显加速

2017-10-22 商业观察家 商业观察家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


 

纵观整个零售的格局,不能够简单地认为,一个旧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在零售业来讲,目前还建立不了这样的一个对应关系。


零售业一直在重构。按照零售的理论来讲,总是有新进入者。所谓的“价格破坏者”进来以后,颠覆了原来的零售格局。


  撰文  | 颜菊阳

实名添加微信shangyegcj加入商业观察家交流群




「新零售」是当下中国零售市场热门话题。互联网企业、实体零售商、投资机构、政府、协会等各个层面都作了一些相关注解与定义。


近期,《商业观察家》采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从行业协会角度,来观察和解读当下零售业创新与变革,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裴亮称:“大家说生意难做,是因为店太多了。就这么大一个‘蛋糕’,老有人来分,还线上线下。供给过剩是零售业未来发展比较突出的大问题。”



/ 01/

新零售运动 




商业观察家:如何看待新零售?


裴亮:对大家目前谈到的新零售,我们更愿意称作是新零售运动。因为,其的确形成了一定的势头——大家都在讨论。有些企业也在行动。但这更多是(电商)主观上主动发起的造势、借势的一个运动。


跟现实做对标,新零售概念提出来后,整个零售业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一些变化。现在,将近60%以上份额的零售市场还是传统的零售业在实现的。所谓的传统零售业就是夫妻老婆店、集市贸易、大集体的百货店等等。目前来看,他们还是整个市场份额的主体。


线上零售,至今10年左右发展,现在的规模也就占社消总额百分之十几,也是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


纵观整个零售的格局,不能够简单地认为,一个旧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在零售业来讲,目前还建立不了这样的一个对应关系。


新零售能形成热点,有其背景,或者说有借“势”、造“势”的条件。这个“势”——对零售业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再加上消费者的变化,叠加在一起以后,形成了驱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驱动力,新零售概念顺应了这种变化,因此形成了大面积的影响。


对这个事情本身的价值,我们认为应该客观地来评价。


一场运动,总的来讲,有激发创新,推动变革,或者产生新的游戏规则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破坏性。历史上的运动,其实都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往往结果更多在“破”而非“立”。


比如说电商的发展,中国电商现在号称“世界第一”,但现在往小的地方说,包装品、包装物的问题,交通的问题等都是能直接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是对于产业的破坏。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电商概念太多,理性分析有点少。相比亚马逊通过数据分析,用无人机技术高速匹配配送,中国电商在技术上还不能相提并论。


以上是我们对所谓的新零售的一个基本判断。




商业观察家:新零售,最早是由实体零售业提出来,对零售业的改革早前在线下有一定的讨论基础。阿里巴巴,或者说马云提倡的“新零售”则增加了一些,基于其立场的新内容与角度。而正是由于线上线下的共振,才形成了“新零售”当下的热度。比如,阿里巴巴也提倡新金融、新制造等概念,但这些并未能像新零售那样形成市场大范围内讨论。


因此,对于「新零售运动」的定义,未来会有怎样走向?




裴亮:这里边,我觉得核心还是观察技术因素的影响。现在我们看到的像“全渠道”,应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新零售技术的应用。


线上线下打通,形成全渠道的经营模式,现在已是整个零售业基本达成的共识。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阿里投资一些实体店等,都是较典型的全渠道思维。


无论是从技术端来看,还是从消费者需求端出发,我们认为,全渠道应该会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一个“标配”。这是一个比较确定的趋势。


其它的新技术,比如无人值守货架、无人值守便利店等这些技术,我认为还是有待观察。


协会正在起草无人值守店的行业标准。我们对目前的无人值守零售的不同形式,做了一些调研,也请当事企业来做了一些讨论。目前的判断是:无人值守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其实并没有形成突破,比如像RFID的应用,目前在无人值守领域来讲,虽然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但方法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


另外,像人脸识别和货物识别,这些技术因为5G等互联网的条件还不具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商用也存在障碍。


最近也接触了不少的企业高层,跟他们交流未来怎么走。也听到一些想法,我发现一些共识:


第一个就是全渠道化必须要做。实体店必须得有线上的服务能力,无论是“引流”到店铺来,还是店铺给提供“到家服务”,线上线下打通的服务都得去做,至于怎么去做,各有各的办法。


第二个就是卖场的体验要强化。是自己做餐饮,还是通过招商的方式做餐饮,或者其他的服务,比如提供一些社区服务,自助收银等能提高购物便利性的技术应用等等,都是卖场必须去改进的。实体店跟线上比,某些方面的效率比不了,因此还得强化体验,让消费者有来实体店购买的动力。


再一个核心的还是商品的优化。零售毕竟是卖商品,从古到今核心的“抓手”都是商品,肯定永远不能松。马云说“实体太弱”,说白了,就是商品弱。不管是线上出身,还是线下出身,最后竞争的原点都是在商品。


卖场是渠道“+体验”,再“+商品”,三方面的一个集合。看谁能做得效率更高。这是共识。




商业观察家:上个问题提到的,新零售运动会带来破坏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裴亮:首先是观念上的误导。


举个具体的例子,现在一些零售企业的领导者会因为新的概念,导致决策出现偏差。我们说,商品经营是核心,团队建设是基础,这是任何零售企业的“命门”。但实际投资过程中,企业会把投资的资源过多投入到所谓的新技术应用上,在战略布局上过多地或者是非理性地做新的投入。而对于商品和团队这两个核心资源的建设,会因为后者而不能够可持续投入,这样会对企业的稳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情况,或多或少的在很多企业身上都能够看得到。


其次,互联网公司借资本的加持,形成一个个的“风口”,也有比较大的一个破坏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工成本的“水涨船高”——传统零售业本就是一个微利水平。现在如果工资给得不够,人家走了。


“风口”就像“拔苗助长”。本来这棵苗还很弱小的,你非要让他成参天大树,施肥施太多了,水浇太多,最后这苗或许够呛才能长好。现在规则也定的太少。当然,零售市场本身的容错能力特别高。




商业观察家:所以,「新零售运动」的影响目前主要还是在理念层面,还未对市场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裴亮:因为是运动,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观念的冲击。


我们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去看的时候,实际上并不会说看到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运动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从积极角度来看,现在大家创新的活力都非常高涨。


但也要看到,创新高涨除了运动带来的观念上的影响,其实更多还是源于市场增长的压力。


整体来看几大业态,百货、超市、包括服装零售,去年的经营都很困难。今年上半年做了结构调整之后,虽然销售增长得非常有限,但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当然,盈利的改善很多也不是新零售运动带来的影响,而是企业资产处置、关闭低效门店、裁员、优化管理等等,这些传统的办法带来了一些影响。


我一直不太认同说「新零售运动」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在科技领域,可能一项新的技术会形成一种颠覆性的影响,或者说瞬间改变一个市场的格局。


但是零售业到今天为止,虽然中国电商的份额占比在全球来看是最高的,但是中国的实体零售,零售店依然还相当落后,到农村市场来讲就更明显了。现在中国的农村市场,假冒伪劣还有,而且商品价格还倒挂,工业品在农村的价格高于在城市的价格,这些反映出了整个流通的“二元结构”问题,还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问题比较突出,现状还比较落后,还需要很长时间去改变。


现在阿里、京东也在布局,比如京东提的“百万家便利店”,实际是想改造三四五线城市的夫妻老婆店,甚至农村的网点。


通过互联网、全渠道的发展机遇,和技术改良,改造存量市场,这是未来提升零售效率、改善零售发展质量的一个切入点。类似阿里和京东的计划,出发点是有价值的。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确能够起到正向拉动作用,加速提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拉平城市消费差距。


但对农村网点的改造升级很有难度。因为很多原始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物品配送到农村的问题。农村的消费特别分散。电商在信息和商品配送方面,比原来进了一步,特别像京东、阿里,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整个物流商品配备和物流的成本,和农村消费市场的消费销售规模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


真正地实现“城乡一体化”以后,零售业才能根本上把农村市场、乡镇一级市场的零售现代化真正实现。零售是一个末端产品,要建立在集中消费的基础上,不仅仅是靠一个技术或者新的模式能够完全解决的。


阿里改造夫妻老婆店的“天猫小店”

/ 02/

新零售看投入产出比 


商业观察家:怎么看新零售业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作为和体验场景打造?


裴亮:他们其实是对于实体门店的全渠道的一种功能的延伸。这是全渠道范畴里,较典型的案例。从实际来看,实体店配置了线上销售的落地服务之后,的确从经济的可行性上达到了他们的预期。


我了解的情况是,门店的线上销售量有些已能达到60%的占比。当然,数据上可能每家还不太一样,但这的确是全渠道概念在实体店落地当中比较积极的一种尝试。


但是,“超市+餐饮”,本质上还是实体店在探索和强化体验,以及“引流”的做法。


现在盒马真正“博眼球”还是他的前端,包括他的引流,线上线下同步,商圈内的高覆盖,这些都还是在把客人吸引过来。这个环节上,盒马肯定是做得有声有色的。


因为对于线上引流部分,肯定是阿里系跟京东系优势更明显。且线上企业有资本做后盾,补贴式的营销、引流都是惯常的打法。但这种表现仍只是有限商圈。拿一线城市为例,多长时间做到全覆盖?店还是要一个一个开出来的。


关键在未来,比如商品领域,拿海鲜产品作为一个“爆品”来吸引客流,这种尝试是不是可持续?可以成为标配?在知道三公里商圈的客人是谁,顾客的行为数据都有了之后,但是顾客还是不进店,怎么办?顾客来的频率怎么样?客单价怎么样?最后还是取决于商品。


同时,在场景的实现上,实体店有了线上,使它具有很大的一个延展性。但从整个零售业的核心价值来讲,企业在满足顾客消费的同时要能够实现比较好的盈利模式。这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基本原则是突破不了的。




商业观察家:怎么来评判当下出现的新零售业态的价值?


裴亮:有两个基本的维度。


一是评估客户价值感,是不是提高了顾客忠诚度。比如来店频率、客单价的上升,这些都能直观反映出顾客买不买账。


第二,财务投入产出能否平衡。不然,就是伪命题。越投入,盈利时间越长。客流很大,但是亏损,那肯定难以生存。


但复杂在哪?有一个所谓的投入期和最终实现投入产出的规模盈亏平衡点。比如说开到几百家店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可能就要有比较完整的数据来进行测算。但现在这种数据外界很难获得。




商业观察家:大卖场业态能与新零售业态融合吗?


裴亮:其实仔细看一看大卖场的发展轨迹,在十年前,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大卖场,就在卖场当中通过招商的方式来引进餐饮和服务,形成引流的作用。所以,那时候就有了,只是说那是“外包”的方式,现在变成了“内生”的,就是自主经营的方式。现在“超市+餐饮”都是为了引流,为了改善体验。在这点上,大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只是说,之前是一种松散的组合,现在是一种紧密的组合。


大卖场未来怎么走?总的来看,大卖场毕竟是面积较大的实体店,将来很可能会演化成社区购物中心的定位。购物中心除了满足商品的购买,还要满足周边社区消费者的吃喝玩娱乐休闲等等其它的功能。所以,盒马鲜生应该说是其中一种方式。


其实从过去大卖场的演变来看现在新零售的演进,现在因为衔接到线上以后,“前置仓”的概念又出来了,就是卖场、实体店同时会扮演“店内提货”,或者“社区送货”的新功能。盒马鲜生也在往这个方向走,只是模式做得更重一些。所谓重,就是盒马店内配送的能力更加强化,“前置仓”的功能更加突出了。然后,餐饮的体验和经营的力道也进一步强化了。


未来,不可能所有的大卖场都会用这样一种模式。可能有的大卖场会更多用轻资产方式,比如依靠更多的招商来实现体验和引流,或者店内拣货通过人工完成。


另外,一些大的卖场的调整方式就是“瘦身”,大幅压缩百货品类,强化生鲜的经营。或者把原来的百货拿出来加入餐饮。当然,这种调整跟商圈也有关系。


盒马鲜生上海老克勒体验店


/ 03/

“店太多了”



商业观察家:从消费层面看,线上企业对年轻消费者的研究似乎更加深入?


裴亮: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中国零售市场都基本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企业重点关注还是怎么快速开店,怎么“占地盘”。从门店运营管理到业务业态模式到商品组织等,基本上以模仿为主。在创新方面,实体零售没有太多的动作或成果。


一直到最近几年,零售行业增速下来以后,(企业)才考虑怎么在管理上、业务模式上、运营上做一些优化和改良。在创新方面,互联网公司与生俱来的有创新基因,甚至是以颠覆者的角色进入零售业。所以两者的逻辑、思路都是有很大差异。


但是,零售是直接面向消费者,在对于顾客的理解上,大家没有太大差异。按道理说,传统零售商应该更理解消费者,更了解商品。只是因为这些年发展模式的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规模拓展上。同时,因为中国的消费红利、人口红利一直存在,实体零售企业实则没有做革新的压力。因此导致对消费者的研究和关注,互联网公司在某些方面反而还更有优势。因为网上购物会产生数据,有大数据的支撑。




商业观察家:从商品层面看,实体零售商能否形成竞争优势?


裴亮:商品层面,之前,实体零售商是以供应商的商品经营为主,零售商的经营为辅。前些年,这是基本通行的做法。甚至有的外资企业也“入乡随俗”,会过多把商品经营的问题交给供应商来做。


目前,说“线下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商品经营上。这两年,因为有了新技术,在顾客经营方面,行业都有比较大的起色。但商品经营还是传统做法,现在还没有彻底改观过来。


未来的零售业,就实体零售商而言,还是得强化自己的商品经营能力。商品经营必须大力拉起。不管传统零售企业也好,线上零售也好,全渠道也好,“打法”慢慢地会趋同。“引流”的方法,最后是大家都会差不多,门槛也不会那么高。商品这块相对来讲,建设周期要长得多,也是真正拼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在这块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关键是在投资上,在商品供应链领域的投资是不是足够多,足够把它放在优先的位置。


欣慰的是,现在已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现在的零售商,首先在观念上已经高度认同了这样的一个要求,或者说,零售转型已经是重中之重了。虽然这些年,夹杂着技术创新的一些新的亮点,但绝大多数的零售商也都知道核心的问题还是在商品上。这点已成共识。大家也都在实践。




商业观察家:未来,中国零售市场格局会否重构?


裴亮: 零售业一直在重构。按照零售的理论来讲,总是有新进入者。所谓的“价格破坏者”进来以后,颠覆了原来的零售格局。沃尔玛就是典型的颠覆者。他把传统美国零售彻底颠覆了。


颠覆,然后再被新进入者颠覆,以零售规律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里头。只是现在这种颠覆在明显加速。因为创新的速度受技术影响。




商业观察家:何种类型企业会脱颖而出?


裴亮:实体零售商的短板在人才团队。传统零售业,过往不需要很多技术性人才。当新的技术出现以后,尤其是技术传播速度这么快,新的技术怎么用?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此外,传统零售企业的一些经营方式要调整,还有传统观念的束缚,都需要人来做破除革新。在未来的竞争格局变化中,一个好的团队是最核心的。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机制问题。就像永辉做这么好,其“合伙人制”起了很大作用。没有好的机制,能干的人也不一定去使出十分的力气。


从落地来讲,实体店因为本身就干线下,这方面的优势很明显。亚马逊投资全食超市,阿里投资宁波三江购物、新华都等等背后,其实也反映出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去做线下落地,最后可能还要依托传统实体店,以合作的方式来实现。




商业观察家:未来,零售业的挑战和机会点在哪?


裴亮:看未来,其实还是供需两个方面:


供:产能过剩的隐忧。


大家说生意难做,实际上每年的GDP也好,社消总额也好都是在涨。生意难做,是因为店太多了。就这么大一个“蛋糕”,老有人来分,还线上线下。


过去“地产先行”、投资拉动,导致大量购物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局部地区的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现在购物中心的开业出租率都在下降,空置率都在提高。当然局部地区供给不足也有。但相当程度上的网点过剩、供给过剩是零售业未来发展比较突出的大问题。


“需”:转型之后,非实物商品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实物商品消费的增长。


从国际经验来看,实物消费的增长一定要慢于非实物消费增速。现在我国实物消费占比比美国要高,未来占比会越来越低。零售若仅仅是卖东西,长远来看,增长速度不会太快。


供需方面的这两个特点,未来对零售的影响应该是决定性的。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零售革命大概率发生  但“革命者”不是电商 也不是盒马


京东便利店开启全国性扩张


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  亚马逊看重这三点


“超市+餐饮”的核心价值在线上


有赞白鸦:电商企业已到瓶颈,新零售是传统零售的春天


阿里正式大举进军线下小店  至财年底要改造10000家“天猫小店”







投资消费零售    必看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添加微信shangyegcj实名加入交流群

长按二维码 关注商业观察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