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嘉宇:是射击选择了我

胡悦 等 复旦人周报 2021-12-11
 “吴嘉宇,最后一枪!

伴随着比赛场馆内激昂的鼓点,观众的视线调转了方向,和吴嘉宇一起注视着对面的靶心。出现在转播屏幕上的,只有枪的身影和运动员的背影。 这个出生于1997年、来自上海的小伙子,在不久前结束的2021第十四届全运会上,代表上海队拿下了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第七的成绩。作为效力于中国国家队的射击运动员,他曾是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的金牌得主。 2019年,吴嘉宇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就读。结束此次全运征程后的第2天,他就出现在了新院的选课群里,询问起专业课程的相关情况。



编辑 | 金雨丰 郁淳言

 | 胡悦

记者 | 胡悦 陆冠宇



 让国旗升起 


回忆起自己的运动生涯经历,吴嘉宇对百度词条上的早年经历部分进行了更正,表示自己大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接触了射击。因为考试可以加分,所以爸妈让他去尝试一下这项运动。后来他练得越来越好,慢慢展露出了自己的射击天赋。


| 吴嘉宇百度词条上的部分内容


10米气手枪,是他进一步瞄准的领域。这也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强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夺得了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奥运会金牌,正是在男子10米气手枪这个项目。

 

吴嘉宇运动生涯的起步十分顺利。他于2010年进入上海市射击队,2012年成功入选国家队,并在2013年的亚洲青年运动会上,获得男子10米气手枪的冠军。

 

站在亚青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听国歌在场馆内奏响,16岁的吴嘉宇找不到“开心”以外的形容词来描述当时的心情。“有种不一样的成就感,觉得自己为国争光了,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那是他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大型比赛中让国旗升起。


| 亚青会夺冠


亚青会属于青年比赛的范畴,而吴嘉宇更想在成人比赛中去展现自己的水平。两年后,他终于等到了那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在2015全国射击团体、个人锦标赛上拿到了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的冠军。

 

此后,他默默积累了三年,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出现在了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的赛场上。彼时,他与搭档纪晓晶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一场40发的资格赛,来到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的决赛。

 

该届亚运会的射击比赛采用淘汰制,资格赛决出进入决赛的五支队伍,决赛再从零开始,逐个淘汰。韩国队在决赛开始时表现较为出色,因而在决赛初期占据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 与队友一起比赛时


如今再来复盘那场决赛,吴嘉宇感慨道:“亚运会是国际性的综合性赛事,那也是我的第一次国际大赛,所以,我对自己的期望并不是很高,觉得就是积累经验,有可能出一点问题,或者打个第二第三,我都可以接受。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良好的心态,他牢牢抓住了决赛中的每一次机会,在最后一枪里打出10.5环的关键成绩,并最终和队友逆风翻盘,不仅夺得了亚运会金牌,也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一时间,题为“中国射击首金!纪晓晶、吴嘉宇10米气手枪混合团体赛夺冠”的报道铺天盖地。


 | 雅加达亚运会夺冠



 自我与困境的拉扯 


奖牌背后是运动员艰苦训练的汗水。单看2021的全运会,吴嘉宇已经足足准备了四年。战线虽然很长,但训练的任务量分配到每一天也有着科学规划。

 

备战全运会期间,受到疫情的影响,他所在的上海代表队只能在上海的射击中心进行封闭训练,周末出去的机会也被迫取消。每周一到周六,上午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6点,他与其他8名运动员都一直处于训练状态。

 

对于较为年轻的射击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例如:和砖块打交道。除了举砖以锻炼臂力外,为了让运动员的身体更加平稳,教练也会让他们分腿站在两块砖上,通常一站就是90分钟。

 

饮食方面,由于射击不同于田径、足球、篮球等运动,并非体能性项目,所以,对于射击运动员在食物摄入方面的管控并不十分严格。“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适合自己的饮食菜单,我是多吃牛肉、鸡肉、鱼肉、蔬菜,少吃主食以及油炸类食物,不吃猪肉。”吴嘉宇表示。

 

 

正如吴嘉宇所说:“射击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较量。”在赛场上,如何与自己想赢的欲望共处,是每位运动员的必修课。吴嘉宇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瓶颈:平常训练时达到的水准,无法在大赛中完全发挥出来,这让他在与高水平运动员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他也经常陷入焦虑。最明显的反应是失眠,比赛前总是睡不着觉。他求助过队里配备的心理医生,但治疗效果并不如预期。

 

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吴嘉宇的比赛表现。备战此次奥运射击比赛的集训营内,有12-15名选手,经过约15场内部选拔赛后,只有前两名才能参战奥运。“选拔赛一开始,因为自己的水平和状态不错,所以大家、包括我心里面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能够选上奥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状态开始出现起伏。最终,吴嘉宇排名第四,错失参战奥运的机会。

 

对于此次全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第七的成绩,吴嘉宇也并不满意。“冠军包袱”导致的心态波动倒是其次,目前困扰他的最大因素,是肩膀和腰部的伤病。

 问题从15年就开始出现。起初他并不觉得这是个大问题,也一直在做出调整,包括每天晚上去进行理疗按摩,听从教练和前辈的建议修改一些动作要点。但做了很多工作之后,吴嘉宇发现自己的伤病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并且,随着训练量的增加,肩膀和腰部的负担变大,伤病反而越来越重。 “突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他言明目前自己处于迷茫的阶段,对伤病的困扰有些没有信心。 这是运动员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之一。在吴嘉宇看来,正是在这样自我与困境的反复拉扯中,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才会变得越来越强。 现在,他会通过跑步等体能训练来缓解焦虑,或是利用腹式呼吸、睡前听音乐等方式让自己慢慢平静,又或者对自己施加心理暗示。总之,“学会让自己放松下来”。 这是吴嘉宇在一次次面对巨大压力后“熟能生巧”,慢慢摸索出来的经验。

 



 射击之外 

 

现在回想,吴嘉宇觉得那时候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除去他的自我调节外,还有父母的关心和教练的引导。

 

做出坚持射击这个决定的初期,父母的压力很大。基本上每周回家,吴嘉宇都能深切感受到他们的担心和焦虑。直到亚青会夺冠,他才看到堵在他们心里的那块石头慢慢落地。现在,父母经常会通过言语安慰等方式给吴嘉宇减压。

 

除去父母外,教练作为训练生活中陪伴时间可能比父母还长的存在,一直是维系射击队的精神纽带。自从吴嘉宇进入上海市队后,刘珉教练和王莹教练就一直负责他的训练内容。处于训练状态时,他们是严格的教练员,鞭策与督促训练员们克服惰性、刻苦训练。训练之外,两位教练也会通过单独聊天、建议他们看电影、去游乐场玩耍放松等方式帮助他们减轻压力。

 

正式进入比赛生涯后,每当吴嘉宇怀疑自己,两位教练就会通过聊天等方式给予他信心,让他觉得他可以战胜对手,战胜自己,帮他树立起胜利的信念。

 

| 吴嘉宇,教练和队友的合照

 

环顾自己的生活状态,吴嘉宇承认,因为投入训练的关系,自己和同龄人之间存在一些脱节。练习射击之后,他自认为社交圈变得比较小,每天基本上都跟队友和教练生活在一起,与同学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初中同学也开始上班了,他们聊的话题跟我不太一样。”

 

回到现实生活中,他与大学同学的接触也很少。19年正式入学后,他就立马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中。两年过去,只听过几节马原相关的课程。通过朋友圈,他了解到同届的同学们在前几周刚刚结束了军训,“会有一点遗憾,平常在训练的时候看到同学们发朋友圈,发集体照,都很想加入进去。”

 

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融入复旦校园的契机。随着全运会的结束,他期待能快些回归到校园,一边训练,一边上课,体会真正的大学生活。所以,结束此次全运征程后的第2天,他就出现在了新院的选课群里,询问起专业课程的相关情况。也有同学发现,在elearning的选课人员表上,出现了“吴嘉宇”的名字。



微信编辑 | 胡悦图片来源于供稿人和国际射击联合会issf审核丨蒋涵 郑屿


 往期精彩  


特别报道|中秋夜,我们来到光草上


一枚校名月饼的中秋旅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