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商业性公益项目”惹争议:机构搭台,准留学生唱戏,只为敲开名校大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年志Youthology Author 不凝视他者的
此文揭露了一种很有争议的社会现象——商业性公益项目,即以营利为目的贩卖“公益实践”,为有支付能力的客户提供“背景提升”的服务。
这种现象、此类项目需要警惕,他们看似实践着让公益与商业双赢的原则,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个人品牌营销,这是在用资本逻辑消解公益行动的基本意义。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公益这一原本小众的概念逐渐成为主流,有人愿意“购买”这样的经历,也有专门的机构来提供这些服务;但在另一方面,“公益”这一概念也在急剧地异化,某种程度上成立营销界的新兴门类,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显然不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
此文很细腻地整合、并描述了这些现象,同时敏锐地指出,这些现象容易遮蔽了人们对“系统性问题”思考,而对“系统性问题”的追问与行动,恰恰是现代公益之所以区别于传统慈善的关键,讽刺的是,名校之所以看重“公益实践”,往往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能让年轻人对社会能有更深入的思考,这一美好的愿景被人利用了。
No.1 抓住招生官的目光
No.2“变味”的公益,如何遮蔽系统性问题?
No.3 失声的受助者
No.4 同理心该何处安放
新风向?美团公益与壹基金试水“高颗粒度”公益项目
贫困县(前)在淘宝上的销售额,3年间涨了10倍
另一个“拉姆”背后:一次有争议,也有温度的共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