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激扬起新时代青年的强大思想共鸣和行动力量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媒体报道陕师大这门课!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5-10


2017年秋季开始,我校为新入学的2017级公费师范生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公费师范生,主要通过指导公费师范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品格的奋斗故事,以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朴素情怀,开展“未来卓越教师学青年习近平,立志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专题教学活动,这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先河。


近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了我校通过指导公费师范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引导和激励学生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扎根西部服务教育的一系列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民日报》:陕师大开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 激励学生扎根西部服务教育


原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近日,记者从陕西师范大学了解到:由百篇学生学习心得集结而成的《理想信念与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将要出版发行。


从2017年秋季开始,陕西师范大学为新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通识教育核心必修课,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免费师范生。


“课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和品格的奋斗故事,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自觉树立‘扎根西部、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服务教育;心系人民、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早日成长为优秀教师,为未来成为教育家奠定基础。”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晓伟说。


自2007年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以来,陕师大每年承担2000余名免费师范生培养任务,占年度本科招生总人数的45%左右,其中90%来自中西部地区,45%来自西北地区。根据相关政策,这些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将回到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课程设计了4个由专家团队开设的专题讲座,分别为“理想信念的生成”“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学习青年习近平的谋事干事思想”以及“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报国情怀”。专题讲座之外,每15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主讲教师指导,一位教师和一位研究生担任助教,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沙龙小组活动,活动包括教师讲授、小组主题交流讨论、小组研讨总结汇报。


“我感到习总书记离我们更近了。”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冉秘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写下了这样的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也了解了历史、国情,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任晓伟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学生的千余篇心得体会进行了梳理,从中遴选100篇归类,分为“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去吃苦”“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去奉献”“用青年习近平的精神激扬青春的梦想”等4个篇章结集出版。


▎《光明日报》:筑牢立志从教的根和魂——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深入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侧记


原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现在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未来的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尚品格与伟大情怀作为我的指路明灯,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自己的价值。”走出座无虚席的千人报告厅,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卓越教师实验班的田舒宁同学如是说。


日前,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齐聚一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力波教授的带领下共同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这部著作渗透着一种青年习近平的精神,这是一种对党忠诚、对人民群众热爱,以及期盼国家民族进步而去谋事干事的精神。我们需要有千千万万个像青年习近平那样能吃苦、能担当、有理想信念的青年人,去推进新的事业,实现新的梦想,建设新的工程。”当晚,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台上的刘力波教授声情并茂、金句频出,引得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及时学——上好大学第一课


自2007年国家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以来,陕西师范大学每年承担国家2000余名免费师范生培养任务,占年度本科招生总人数的45%左右,其中近90%来自中西部地区,45%来自西北地区。


“根据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相关政策,这些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将回到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对此,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东南学艺,西部扎根’的培养理念。公费师范生要做到终身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首先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师范生大学四年第一课就是理想信念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光旭说。


从去年秋季开始,学校为新入学的2017级公费师范生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公费师范生,这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先河。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告诉记者,学校主要通过指导公费师范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品格的奋斗故事,以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朴素情怀,开展“未来卓越教师学青年习近平,立志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和激励学生以青年习近平同志为榜样,为早日成长为“四有好老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基础。


“以前的思政课气氛多半有点沉闷,这次学校给我们卓越班开设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完全不一样,老师的讲授从一个个故事入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棱有角,引人入胜,既穿越历史,又启迪当代,情景就在眼前,主题自然浮现,连我们理科生也抢着上这门课。”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7级卓越班学生孙诗雯说道。


扎实学——入心入脑又入行


“这次课程设置,我们首先要明确对象选择,要有学术研究支撑,理论武装头脑,注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懂弄通青年习近平的精神。同时还要注意把工作做细做小、落到实处。”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晓伟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过程中,一方面努力做到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原文,悟原理精髓,一方面坚持创新学习载体,理论联系实际。学院抽调多位专家、学者组建团队,这些专家、学者首先展开自学、研究,并在交流研讨中,对青年习近平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这些研究成果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用理论武装了大学生的头脑。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出版,无疑为改进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和新鲜思路,而‘导读’课程的开设,成为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宝贵尝试。”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吉玲在备课和教学中对这门课的认识不断加深,“它有效拉近了青年学子与领袖的距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使命担当,深切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以及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引导大学生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据了解,该课程设计了四个由专家团队开设的专题讲座,分别为“理想信念的生成”“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学习青年习近平的谋事干事思想”,以及“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报国情怀”。根据课程安排,目前已经完成三个专题讲座,已有2015级、2016级、2017级公费师范生6000余人次聆听了讲座。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学校还重点开展了读书沙龙主题研讨,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充分发挥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将900名从公费师范生中遴选出来的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分成60个小组开展小组辅导、研讨,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举办主题诗歌朗诵、演讲等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高效学——效果反响很热烈


随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课程教学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热烈讨论的队伍中来。三个多月时间里,陕西师范大学学生们自发撰写了心得体会1000余篇,已梳理遴选出100篇归为四个篇章结集成册,并将30个小组的研讨记录附经典照片汇编成册。同时,学校教学团队正不断修改、完善教案,并计划于近期出版《理想信念与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一书。


“在授课中,同学们被习近平‘为人民、懂实际、磨意志、增本领、办实事、勇创新’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纷纷表示要学习青年榜样习近平,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个人成长成才梦有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宋吉玲认为,《导读》课程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将深入研讨与学习领会《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机融入大学生社团、班级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辟和精心打造高质量、有深度、生动活泼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二课堂,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学习时报》:激扬起新时代青年的强大思想共鸣和行动力量——陕西师范大学开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纪实


原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人生的扣子从一 开始就要扣好。”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陕西师范大学为新入学的2017级公费师范生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公费师范生,这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先河。课程采用讲课辅导、读书沙龙、自主阅读、主题演讲、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聚焦指导学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和品格的奋斗故事,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自觉树立“扎根西部、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服务教育,心系人民、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随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程教学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学习研讨的队伍中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学生们自发撰写了心得体会1000余篇,已梳理遴选出100篇,归为4个篇章结集,并将30个小组的研讨记录附照片汇编成册《理想信念与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据悉,这本书计划将于近期出版。


“他是我的人生榜样”


“我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离我们更近了。”外国语学院2016级学生冉秘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写下了这样的体会。“经历是一种财富,苦难也是一种锻炼。他是我们跨时代的同龄人,信念坚定,爱国为民,勤于学习,敏于思考,吃苦耐劳。我希望自己可以变成一个像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那样优秀的人,他是我的人生榜样。”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7级学生陶萧筱动情地说。在陕西师范大学,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向青年习近平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广大学生深深地被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所折服,纷纷将青年习近平视为自己的学习榜样。


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教育,是学生们在接受学习时报采访时使用频次最高的话语。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学生王雨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作为公费师范生的她毕业后将回到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家乡,从事基层教育工作。她告诉记者,上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她更加坚定了从事这份平凡工作的决心。她说,“我对扎根精神的理解不是要有多伟大多宏伟的志向,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踏踏实实地努力付出,这才是最珍贵的。我觉得这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带给我的最震撼的阅读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这是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7级学生刘艺萱最喜爱的一句话。她说:“上完这门课,我有一个直接的感受,那就是对于青年习近平来说,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过是将读书这件事换了一个地方去做。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我一定要学习他这种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精神。”作为一名理科生,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级学生韩昭亨坦言自己之前读书还不够多。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他对书中青年习近平的读书经历感触很深,他语气坚定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代读书是很有定力的,他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有思考、有借鉴、有批判,这些读书方法对我读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在采访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表示,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他们对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民领袖的成长经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大家普遍认为,“年龄最小、插队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确实是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鲜明印记。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7级学生庄舒瑜说,“我觉得,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让他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真切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冷暖和疾苦。他说,当年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有个想法,如果将来有机会从政,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实践证明,他是这么说的,也真的是这么做的”。从读懂一个人,到读懂一个国,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学生杨钰钰的两点学习感悟。通过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这门课程,不仅拉近了她与青年习近平的距离,也使她真正认识到人民领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董辉副教授说:“课程的开设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本人也有很大的触动。在备课和研讨的过程中,我最突出的感受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她还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着重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找到了深刻的思想根源。“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梁家河后,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春阳如此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为民情怀。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的坚定目标。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立场的党,才能永远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程的启动和延伸中,老师通过更加深入地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文本,通过与学生更为深入的互动交流,也在不断受益。作为主讲教师,校党委原副书记王涛教授说,“在公费师范生中开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课,我觉得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上这门课,我们要在文本研读上下更大的功夫。我和我的研究生助教在备课时,都从这本书里深受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力波教授告诉记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从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上,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解、认识和领悟,在教学相长中提升了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水平。同时,学生中形成的对青年习近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非凡经历的学习、研讨和歌颂热潮,也深深感染、鞭策着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讲坛,教书育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尽绵薄之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马克思主义学院宋吉玲副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环境下不懈奋斗的鲜活事例、生动场景及其蕴含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了我。作为教育者,我首先接受了教育,并更加明确了思政课教师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使命与担当。此次授课,使我更加坚定了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信心,增强了思政课质量提升的自觉探究意识,确立了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逻辑的研究,来支撑本课程教研一体化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燕黎副教授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生动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不畏艰辛,在实干苦干中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历史画卷。通过学习和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我深刻地感悟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己必须始终葆有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脚踏实地、勤学实干,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要把这门课程长期、高效地开展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我校的实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光旭说,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刚一出版的时候,他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对每一篇访谈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阅读。他表示,这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对29名受访者亲身经历的口述访谈,真实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代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这本书是广大青年学子学习青年习近平,尤其是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奉献的鲜活教材,为陕西师范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契机。他强调,学校刚开始决定开设这门课程时,就下决心不搞一阵风,要把这门课程长期、高效地开展下去。在高校,这门课程具有天然的、可持续开展的基础。


谈起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分管教学工作的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部纪实、易读、文风优美的思想政治工作教材,将会成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时他跟教务处有关同志一起讨论的时候就强调,作为一门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尽量不要使用教师单向讲授的传统方式,一定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程教学途径,引导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信念。


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石洛祥说,“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接下来,我们教务部门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学安排,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上出更高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表示,下一步一线老师将以“五个结合”为抓手,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这门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一是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大型纪实文学作品《梁家河》等结合起来,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理论和政治高度,把落脚点放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精神品格的学习与践行上。二是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本门课程教学,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奠定基础。三是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更好更多更集中地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组织学生赴梁家河等地实地考察学习,深化学习成果。五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课程建设相结合,把本门课程尽快建设成为大规模开放在线的慕课,不断提升该课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新华每日电讯:陕师大开设《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



原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现在我是一名大学生,未来我将成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更加坚定了扎根西部、服务教育的信念。”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田舒宁说。


 2017年秋季开始,陕西师范大学为新入学的2017级公费师范生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公费师范生。


自2007年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以来,陕西师范大学每年承担2000余名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占年度本科招生总人数的45%左右,其中近90%来自中西部地区。根据相关政策,他们毕业后将回到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公费师范生要做到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首先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学校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这门课程,就是要引导同学们顺利走上卓越教师的成长之路,为今后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奠定坚实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光旭说。


“这门导读课旨在指导学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品格的奋斗故事,以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朴素情怀。同时,开展‘未来卓越教师学青年习近平,立志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成长为‘四有好老师’和未来教育家。”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说。


任晓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过程中,一方面努力做到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原文,悟原理精髓;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学习载体,理论联系实际。学院抽调多名专家组建团队,首先展开自学、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课程设计了4个由专家团队开设的专题讲座,分别为“理想信念的生成”“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学习青年习近平的谋事干事思想”“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报国情怀”。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学校还重点开展了读书沙龙主题研讨,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充分发挥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举办主题诗歌朗诵、演讲等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形式,增强了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与学生实现了双向互动,使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在情境代入和换位思考中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中国青年报》:理想信念教育开启公费师范生大学第一课


原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一名教师。习总书记的人生经历,将激励我实现人生的价值。”走出座无虚席的千人报告厅,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田舒宁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当晚,该校公费师范生齐聚一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力波的带领下,共同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作为一门通识教育核心必修课,2017年秋季开学时正式面向陕西师范大学2017级公费师范生开课,以此开启教师成长路上的第一课。


及时学——上好大学第一课

2007年,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开始实施。11年来,陕师大每年都承担2000余名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任务,占年度本科招生总人数的45%左右。近90%的公费师范生来自中西部地区。


根据相关政策,这些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将回到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为此,陕师大在本科培养中提出“东南学艺,西部扎根”的理念,“理想信念”教育也因而成为公费师范生的大学第一课。


2017年秋季,陕师大为2017级公费师范生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必修课,并逐步扩大到该校全体公费师范生,这在全国首开先河。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品格的奋斗故事,以及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朴素情怀。并开展“未来卓越教师学青年习近平,立志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以青年习近平同志为榜样,为早日成长为“四有好老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基础。


课程方案制定后,迅速在校内掀起热潮。讲座辅导、学生自主阅读、读书沙龙、主题研讨等迅速组织起来。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宣讲方式也不断创新,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中,大量生动鲜活的实例和语言将青年习近平精神广泛传播。


扎实学——入心入脑又入行


“这次课程的设置,首先要明确对象选择,要有学术研究支撑,理论武装头脑,注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懂与弄通青年习近平精神。”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晓伟表示,同时,还要注意把工作做细做小、落到实处。


据介绍,这门课程的教师团队配置高、备课过程扎实。一方面,该院努力做到原汁原味学原文,悟原理精髓;另一方面,坚持创新学习载体,理论联系实际。


该院抽调多位专家学者组建团队,首先展开自学、研究,并在交流研讨中对青年习近平的精神内涵进行概括。这些研究成果,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这门课程,设计了4个专题讲座,分别为“理想信念的生成”“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学习青年习近平的谋事干事思想”,以及“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报国情怀”。目前已完成3个,3个年级的6000余名公费师范生先后聆听。


为保证教学实效,该校还重点开展了读书沙龙主题研讨,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将900名从公费师范生中遴选出来的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分成60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1名学生组长,每个班配备1名辅导教师和若干名研究生助教,整个辅导团队共计18名教师、40名研究生助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辅导、研讨,交流读书心得,举办主题诗歌朗诵、演讲等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这样的形式,不仅增强了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也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在“情境代入”和“换位思考”中产生了共鸣。


高效学——效果显著、反响热烈


随着课程教学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热烈讨论青年习近平精神的队伍中来。几个月里,学生们自发撰写心得体会1000余篇,从中选出100篇归为4个篇章、结集成册,并将30个小组的研讨记录附照片汇编成册。


不仅如此,教学团队还在不断修改、完善教案,并计划于近期出版《理想信念与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一书。


“这部著作,渗透着青年习近平对党忠诚、对人民群众热爱,以及期盼国家民族进步,而去谋事干事的精神。我们需要有千千万万个像青年习近平那样的青年,能吃苦、能担当、有理想、有信念,以投入新的伟大斗争、推进新的伟大事业、实现新的伟大梦想、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刘力波的演讲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我们生活在安逸和平的年代,或许缺少习总书记那样的经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和体悟。”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卓越教师实验班的朱含婧告诉记者,“面对困境,我们不会轻言放弃,会用奋斗书写青春。”


“这门导读课,使我领会了青年习近平的知青七年,是艰苦奋斗的七年、开拓创新的七年、深入实践的七年,也是心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七年。”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实验班的李亚辉表示,“作为与青年习近平同龄的青年人,正是要学习‘这位同伴’艰苦朴素的精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在陕师大,近3000名学生都上了这门课……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这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穿插选用了76幅图片,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与其他人的合影17幅、知青生产生活场景21幅、实物和文献图片30幅、其他知青图片8幅。这些发黄的保留着时代印记的图片,与书中的采访文字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少小离家来到陕北的7年磨炼经历,从而强化了这部书的可读性和感染性。


 编辑/ 刘书芳 陈恬 王蕊

责任编辑/ 张莹

内容来源于相关媒体报道

大家都在看


为你读师|六月骊歌——送给即将毕业的闪Star!

@闪Star:■■■■■□99% 你的阅读报告正在生成中……

多多益“陕”,唯才“师”用 |“四青”人才,陕西师大期待您的到来!

助推西安建设世界文化名都,听师大学者讲讲盛唐那些事儿!

毕业季 | 来看一场你所未看过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