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暖气温度达标,真就这么难?
文|张永群
近日,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冰城问政》的一期节目引发大众的关注。这期节目聚焦供暖问题,节目中观察员言辞犀利地质问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十几年的时间,年年这个时候做供暖问题专场,屡教不改,屡教屡犯,问题一大堆,投诉一大堆。”“各区的供暖办,你们每年拿13个月工资,年底还有几万元奖金,让你们管半年的事情,管成这个样子,夏天6个月的时间,干啥去了?”
供暖是冬季里最基础的民生问题,对于冰城哈尔滨来说更是如此。哈尔滨冬季时间长,气温低,最近夜间气温都在零下20℃以下,屋子里暖气热不热,直接关系到这漫长的寒冬能否舒适度过。
2021年新修订的《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中明确指出,在供热期内,供热单位应当保证居民卧室、起居室(厅)温度全天不低于20℃,其他部位应当符合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在《冰城问政》栏目的官方微信发布的多条视频中,许多居民反映屋里的温度达不到这个标准。在家里穿羽绒服、空调电暖气电褥子暖宝宝都得备上、屋子里窗边结了厚厚的霜、半夜都能被冻醒,视频中居民们拿着自家的温度表,展示着远远低于20℃的数值。
不仅是居民,商户反映问题的也不少。在冰雪旅游旺季,哈尔滨的多家酒店却因为太冷而让顾客望而却步。自助餐厅温度只有9度,已经停用,酒店将管线改造升级后仍然没有效果,只好改用燃气取暖,除了30多万的热费之外,还额外多出40万元的燃气取暖支出,增加了营业成本。路边的餐饮小店也是如此,正午时分10度左右的室温,直接影响了客流人气。暖气不热,冷了生意,让人无奈,而帮助商家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也是主动做好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
供暖这项民生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的评价是最直接的检验标准。民生无小事,打不了折扣,也马虎不得。无论是给水温度、流量,还是管道、保温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可居民商家年年投诉,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那就是能力和态度都出了问题,相关企业和职能部门必须反思。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公共服务的特性之外,暖气也是一种热力商品。人们付了取暖费,就应该享受到应有的取暖服务。诚然,国际国内煤价的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不应因此而偷工减料。把室温提高到文件中的标准温度,这样的诉求简单、直接、合理。相关企业应该按照合同规定予以解决,否则就要按照百分比退还居民的热费。
从供热公司、物业,到供热办、区长热线,视频中居民为了解决自家的暖气不足问题可谓想尽了办法,最后却得出了“上门解决也是假招”的结论。民众越是费心,越说明相关单位没用心,没把群众的问题放在心上。而若是让民众冷了身体又寒了心,折损的是公信力。
同供暖一样,公共服务做得是否到位,百姓有最切身的体会。我们要敢于让公众来打分,也要善于倾听公众的意见并改进问题。毕竟,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不应该是一句空话。
乐山大佛脸又花,如何保养才能长久
家长怎么成了工具人?
“平替”为什么火了?
文字:张永群图片:《冰城问政》微信公众号、网络朗诵: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