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叶翠微:让学生回归到自己的世界中去!

2016-12-22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


12月17日、18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围绕此次年会主题“提高质量——教育创新发展之本”,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应该让学生回归到自己的世界中去。他从三个维度就我们的教学质量作了精彩报告,即新高考、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学生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作为一个一线的校长,怎样去思考教育,怎样去思考教育质量?就像读沙翁的《哈姆雷特》一样,一百个读者可以有一百种对《哈姆雷特》的解读,但是我想,校长心中的哈姆雷特,应该是沙翁笔下的哈姆雷特。正是因为这样的逻辑,我想形成一个聚焦,从三个维度来谈一谈我对教学质量的理解。第一,新高考给我们提出了什么?第二,世界一流大学给我们提出了什么?第三,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给我们提出了什么?

 

第一个维度,新高考给我们提出了什么?

 

我们浙江经过了两年多新高考的实践,在这两年多的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新高考的的确确有它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有它自己的基本特征。那么,新高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即它的一个核心思想是“选择”。“选择”就是学生要依兴趣选科、依专业选课、依进度选考、依基础选班。在原高考模式下,我们统一安排高考;而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首先要来看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想往哪个方向走,是简单地往一个方向走,还是老老实实地根据自己的内心去前行?这就是改革。

 

第一,依兴趣选科,学生可以七选三;第二,依专业选课,也就是学生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未来大学想学什么专业,自己要做好课程的对接;第三,依进度选考,新高考施行后,浙江高考有两次机会,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不同的时间考试;第四,依基础选班,基础好的可以往学术性大学走,基础不好的可以在某些技术领域找寻自己的生存之道。

 

因为选对了,所以就带来了学生学习的多元,高中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是为了与未来大学的专业学习对接,为了大学的专业学习与未来对接,这些都要打通,而这个打通需要学生去选择课程,需要学生走向唯一的自我,所以学生自己必须选择最得意的学科。

 

浙江高考不仅仅强调学生的高考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平时的综合素养如何,即学生在学校成长的点滴都将作为高校对学生基本素质进行甄别的依据。

 

在新高考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挑战。


第一,教学进度面临挑战。

10月14日浙江省有学考和选考。这考完后,紧接着要再学习一段时间,进入第二轮备考,同时等待学考和选考的成绩。到了11月,开始进入到第三轮学习,11月到次年4月,主要是围绕学生没有完成的或者感觉不怎么好的学考和选考再进行复习,次年4月份的学考和选考结束以后,要进入第四轮学习,也就是4月到次年6月,准备语文、数学和外语的高考,其中语文和数学是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外语有两次考试。所以教学进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第二,教学内容面临挑战。

我们的教学内容如何体现核心素养以符合时代的要求?又该怎样进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块的架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第三,教学方式面临挑战。

如何能够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第四,教学管理面临挑战。

新高考背景下,以统一考试的分数来管理评价教师是玩不转的,必须要有新的管理方式。其一,要重视学生的选择,学生的多元选择给我们的管理评价模式提出了挑战,他们从原来的统一教材、统一计划、统一考试、统一要求慢慢走向私人定制,要学什么、要考什么、未来大学想学什么专业等等的多元选择,都需要教学管理方式有相应的变革。

新高考下,教师既是“买方”,又是“卖方”。走进课堂的教师,一般来讲是一个比较体面的岗位,但是新高考教师面临卖方市场,学生在走班选科,学生自由选择,这必然决定了教师处在被选择的方位。在学生选科平台上,师德水平高、业务水平高的老师会被学生秒选;虽然有的老师有一定专业素养,但是眼中没有学生,这就不一定会被选。

学校同样要自主创新,必须要精准发力,去适应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学生选课过程中,被秒选的老师形成学校的一种品牌学科,或者品牌课程,由品牌课程形成一个品牌教师群,由品牌教师群再形成品牌课程群,由品牌课程群再形成的学校品牌。所以我们要思考教学是什么,这给了我们一个空间,思考如何应用现代科技,建设现代课程群来顺应学生的发展。


第二个维度,世界一流大学给我们提出了什么?

 

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不能总是讲我们自己好,而要把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力量注入到世界中;同时,世界一流大学的走向,又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那么,世界一流大学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其一,每年有12%-15%的同学放弃国内高考,直接到国外学习,但是每一个走出去的学生,不仅有成绩的要求,更有素养的要求。尤其是学术素养,要有真实兴趣。什么是真实兴趣?就是它是发自内心的、痴迷的、可以持之以恒的。其二,要有学科优势,同样的高考成绩都是85分,关键是有没有参加过学科竞赛、有没有专著、有没有科技创新的项目、有没有专业的分享、有没有社会责任的担当、有没有公益活动等等。其三,学生要将自身的特征体现出来。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走进人真实的成长世界,第一要倡导更有意义地帮助他人,参与社区服务,眼中有他人、有社会、有责任。第二要倡导对家庭作出贡献,一定要有行动,做家务、尽孝心,然后一定要有真实的记载。第三要重新定义自己,重新定义成绩分数。

 

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回到教育的原点,从人出发,明确人是什么,培养人的宗旨是什么,思考我们要给他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世界一流大学有分数的要求,但是更重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重视孩子内心丰富、有故事,重视孩子能够有一种为未来谋福祉的素养。

 

第三个维度,学生给我们提出了什么?

 

首先,要玩。

学生要回归自己的天性,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那么,玩什么?我有个学生向我提出来,要办一个个人舞蹈专场,我说,给你半小时行不行?一个小时行不行?两个半小时行不行?到最后,他自己玩了一个两小时四十分钟的舞蹈,他从盘古开天地跳到后现代,从独舞跳到双人舞再跳到集体舞,从民族舞跳到西班牙舞再跳到现代舞,在表演完近三个小时的舞蹈后,全校近一千名师生站起来长时间为他鼓掌。


其次,要玩得高兴。

在学校一次公映后,全校的教师共同感慨,说校长这么多年来,我们总是请专家,而现在我们请学生来公映。杭州第一次寒潮时候,只有8度,学生们在运动会上把自己的健美操节目演到极致,她们每天早晨六点半就悄悄起床排练,我要谢谢这些学生们。学生重要的是要玩得高兴,他们要追求的是极致,最终要回到自己。


再次,要玩得转。

最近,我的学生在一些赛场上都有亮相,比如我们很多学科的竞赛不是全国第一,就是浙江省第一,而且比例还不小。最重要的是,我们让愿意飞的孩子勇敢去飞,所以就会有这样一种效果。


所以,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制度设计,就是让能飞的飞起来,让会飞的飞得更高,而这些能飞会飞的,参加学科竞赛、参加国际比赛、参加科技创新。


学生究竟给我们提出了什么?就是学生要玩游戏,要玩得高兴,不仅仅是一般的要追求极致,更重要的是最终要回到自己。学校要做的是怎样更好地基于每一个学生特征,基于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基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基于每一个学生应该怎样走下去,而去探索,去教学,让学生回归到自己的世界中去。 



(以上内容根据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在12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上的主旨报告提炼整理)



  



第二十九次年会相关链接  


学有优教、回归教育人本价值是提高教育质量之本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提升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钟秉林: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

王湛:提高教育质量的意义和路径

尹后庆:“新质量时代”需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