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cseedu(←长按复制)教育使命,点滴随行。
公平是教育改革的瓶颈,更是方向【关注】
陈铁,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理事,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教师
“公平·优质·多样——面向未来的中国基础教育。”这是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次学术年会的主题。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学术年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一次盛会,进一步指明了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也切中了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中,确立了基础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时 49 30907 49 15287 0 0 4661 0 0:00:06 0:00:03 0:00:03 4660过二十多年,素质教育搞得怎么样?作为一线教师,总体感觉我们的教育始终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国民整体素质也没有明显的提高。问题的根因何在?
“应试教育”耗费了师生极大的精力,也耗费了家庭巨大的财力,学生为应试而没日没夜地进行强化训练,磨去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创造力,老师也加班加点地进行补课。师生身心疲惫,家长们更是焦虑不安,所有人都盼望着真正的素质教育,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老师能够愉快地教书育人。然而,国家明确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师生、家长也都在期盼,为何实现起来就这样难呢?
基础教育面临着升学问题,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能读一个理想的专业是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期待。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为了出好人才,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极少数的学校,使这些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配备上处于绝对优势,这些优质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一般学校,因而其学生的升学率也要高出一般学校,如此,就促使家长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到这些优质学校学习,这使优质学校快速扩展、不断壮大,优质生源进而被垄断。
一般学校无论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来说,还是从生源质量来说,都处于劣势,这些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追求“应试”的策略,尽可能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其始终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
社会用人机制一样存在偏见,很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一本的学生,哪怕是最差的学生,也优于二本的学生。最近有一则消息,某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表示不接受二本和三本的学生,就连研究生也要看其大学是否是一本,这更加剧了学生人人都要争上一本的竞争。
制约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就是教育的不公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社会用工的不公平。这些不公平,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加快发展薄弱学校,加大对这些学校的资金投入。同时,要鼓励促进优秀师资流转到这些学校,充实其师资力量,这是公平教育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均衡地分配生源,如此,就要消除垄断性的学校和办学集团,只要有庞大的学校存在,教育均衡就难以实现,一是他们已经储备了大量的优质资源,二是在老百姓心里已经形成了学校越大就越好的观念。现在小学校的自身造血功能明显不足,由于生源少,经费也就相对少,因而让师资进修学习的可能也就相对小。
而规模越小的学校越是狠抓成绩,“应试”愈烈。加班加点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占课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大学校见小学校抓紧“成绩”,也会加以小心应对,这更阻碍了走出“应试”怪圈的可能。
如果各类学校基本情况、师资力量相差不大,加之上级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违规者能够保证进行相应的处罚,就不会有学校再一味追求“应试”,而放弃素质教育。学校也会谋求自身的发展,从全面培养人的高度来办学,向优质教育发展,从学生的特点培养发展他们的特长,公平的教育也将逐渐成为可能。
均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在学校竞争力的客观因素相对公平后,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化就比较容易实施。另外,社会的用人机制也要体现公平,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毕业生,无论毕业于怎样的大学,都给他们公平就业机会。社会的良性发展也终会促使学校改革的良性发展,从培养“应试”的人走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轨道。
相关链接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