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cseedu(←长按复制)教育使命,点滴随行。
探寻名师品牌内核,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孔冬青,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副校长
一路走来,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奋斗的脚步,我用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一切困难,用精益求精的执着不断叩问教学的本质和价值,用研究者的姿态不断梳理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这一路让我由青涩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引领,由引领走向自我完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始终认为,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岁月会让我们容颜变老,但学习让我们永葆青春。那么,我们应该向谁学?学什么?如何学呢?
要做有心人,学会开拓多种资源领悟教育。
① 学名家之长。通过聆听教育名家的报告,读他们的书籍,从了解名家到读懂名家。学习不仅是学会名家一招一式研究成长路径,更要领悟教育思想和精神。
② 学同事之长。我常把同事之间的交流当做是一种学习,大家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常常能启迪我的智慧,点燃我不断改革的激情。
③ 听课学习。听课学习已经成为我研究课堂教学的常态,每听完一节课我一般会认真的对照听课笔记反复琢磨,这节课哪些环节设计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哪些需要再改进等等,在写听课感悟过程中让我对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要做思考者,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① 写读书报告。坚持写读书报告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每年至少三篇,目的是为了吸收更多知识,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实践。
② 写培训感悟。在外出培训听报告中,我坚持每一天写一篇培训感悟,目的是理解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让自己有所顿悟和改变。
③ 写教育随笔。我曾有幸到北京海淀进修学校参加集中研修活动,不仅每天坚持写培训感悟,还和同屋伙伴约定回去之后坚持每天写作,并且互相交作业。我的导师也和我约定每周至少写三千字,在导师的鼓励下,在伙伴的约束下,一年的时间里撰写各类教育教学随笔近20万字。
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正是在每天反思和学习中,促使着自己不断成长,所以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也是在这样的积累中,让我如痴如醉的爱上研究课堂教学。
成长源于真爱,从关注学生的成绩到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认为爱学生就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爱学生就要成长自己。真正的爱学生绝不仅仅是盯着学生的成绩,而是通过教学给学生以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生长”的力量,感受到学习的美好。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我始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舞台,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围绕学生思维发展层层设计问题,但是我的课堂不允许任何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说“我不会”,即使不会我也会引导学生说出想到了什么、哪个问题没办法解决、还需要给予什么帮助等,真正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思考。
我常在课堂中留给学生足够地思考和交流表达的时间,让学生自信的回答,有尊严的坐下,自觉的校正错误,希望能营造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和谐的课堂氛围。
此外,我常把梳理教学主张作为专业成长的突破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我更加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不断追问学科教学本质,反思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并将它作为名师工作室的课题研究,带领大家一起探讨教学的真谛。
多年来我注重致力于教育科研,正是在课题研究中我养成了用研究者的眼光观察教育教学中问题的习惯,养成了善于钻研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了关注教学本质、关注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习惯。
真正的爱学生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品德的修炼。我认为,对学生一生影响最大的是知识能够转化为智慧,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品格。
4
成长源于执着,从自我风格的形成到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
引领就是为了更好成长,只有自己足够优秀,足够强大,才能担当起引领大家的责任。所以,我努力的成长,一刻都不敢松懈,要求学员做到的我一定做得更好,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以最美的姿态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成长,因为成长,所以我很幸福。一个人最美的姿态就是不断成长,希望你也走出最美的姿态,遇见最美的自己!
相关链接
△ 芬兰教授:变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北师大教授: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研究,谈学习方式转型
△ 一线教师关心的这些问题,教育专家来解答了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