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渎圣灵的罪永不得赦免
当犹太教中的法利赛人联络希律一党的人,决意除灭耶稣时,耶稣就带着门徒远避他们,退到海边去。与法利赛人敌视耶稣的态度相反,众人从四处蜂拥而来,渴望见到耶稣、得到医治、见证神迹(【马可福音】3:7-10)。耶稣讲道、行神迹是要人们认识祂是基督,因祂要救罪人脱离鬼魔的辖制;但是,祂拒绝鬼魔对祂位格和对祂工作的见证,耶稣希望别人是因为倾听祂的话语、观看祂的作为,而认识祂是谁。(【马可福音】3:11-12)。
名画名欣赏:阿姆布罗兹.沃拉尔德的画像 画家:保罗.尚塞
耶稣按自己的意愿拣选了十二个门徒(其中包括三年之后出卖祂的加略人犹大)(【马可福音】3:13-19),福音越发地兴旺,耶稣废寝忘食地传道、赶鬼,连祂的亲属也不理解祂,认识他是“癫狂”了。受耶冷撒冷公会指派下来的文士们,面对耶稣所行的神迹无法否认,就刻意曲解祂,说祂是被鬼附着,“是靠着鬼王别西卜(撒但)赶鬼”。因他们不承认耶酥是神(【马可福音】2章6)。神使这些心中骄傲不信的“智慧人”陷在自己“智慧”的网罗里,任凭他们心里刚硬抵挡真理(【哥林多前书】1:19-21);否认耶稣以神的身份赶鬼。在公元一世纪时,正统犹太教也施行赶鬼的工作,且相当普遍。耶稣于是反问他们:“我若靠着别西卜赶鬼,你们的子弟赶鬼又靠谁呢?这样,他们就要断定你们的事非。我若靠着神的能力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马太福音】12章27节;【路加福音】11章19-20节)。耶稣宣告:祂赶出污鬼是战胜仇敌,绝非与仇敌联合。耶稣严厉警告文士们:“我实在告诉你们: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以赦免;凡亵渎圣灵的,却永不得赦免,乃要担当永远的罪”(【马可福音】3章28-29)。
在【马可福音】3章28-29节中,耶稣要我们明白什么?什么罪是“亵渎圣灵”的罪?
耶稣的这个宣告:“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亵渎的话,都可得赦免”,这对于深知自己罪性、需要神怜悯的我们来说特别宝贵、并深得安慰,耶稣出于他丰盛的慈爱,将此恩典赐予信从祂的人。人一生中所犯的罪,其中包括有对神亵渎的言行,譬如当年大数的扫罗,曾经强迫初期教会的信徒说亵渎的话(【使徒行传】26:11);并有亵渎神的行为:他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监(【使徒行传】8:3);彼得面对逼迫,曾三次不认主;在无神论国家,有信徒被迫不认神、违心说亵渎神的话、但心中因圣灵的责备而不安…,等等,所犯这种种的罪,只要真心悔改,体恤我们软弱、慈悲爱我们的神,都会饶恕、赦免我们。
然而,人若故意歪曲真理,抵挡圣灵为耶稣所作的见证,就自我关闭了神向我们罪人开启的、通向救恩的大门,这就是“亵渎圣灵”的罪,它永远得不到神的赦免!具体说到文士和法利赛人,面对耶稣所传的救恩之道和所行的神迹,拒绝相信祂是弥赛亚,反而论断耶稣靠鬼王赶鬼,这就犯下了不能赦免的罪,因为他们亵渎了圣灵!他们所犯的罪与不认识神而暂时拒绝神的罪不同。
莱尔主教查考圣经后指出:“不得赦免的罪,圣经中没有一处定义它准确的实质”。但是从圣经有关教导的精意中,可以明白神的旨意。莱尔认为:最有可能的观点是:“人虽然从理智、及神创造的启示中认识福音,却故意拒绝而选择罪”。这种思想言行归予“亵渎圣灵、罪不得赦免”之列。
托马斯. 富勒(Thomas Fuller) 说:“干犯圣灵的罪,总是伴随着两种征兆:完全没有懊悔;全然不渴望得到赦免。如果你真的对你的罪有一种重担,希望得到赦免…那么,靠着上帝的恩典,你还没有、绝不会犯那不可赦免的罪”。这段话能帮助我们衡量和判断是否“干犯了圣灵”。
当我们判断罪时,虽然难于定义“什么是不得赦免的罪”,但是要证明“什么不是不得赦免的罪”的问题,却要容易很多,莱尔主教说:“为犯 ‘不得赦免的罪而苦恼’ 的人,是最没有可能犯此罪的人!”此话说得多么好!每位愿意跟随神的、因人性的软弱而犯罪的人看了后,心中必得安慰,因为一个对神有敬畏之心、害怕得罪神、惧怕被神弃绝、关注永生的福乐、渴望逃脱上帝震怒的人,是不可能犯“亵渎圣灵、不得赦免罪”的;而良心刚硬,毫不关心属灵生命的人,结论已不言自明。
在末后的日子里,古已有之的形形色色违背圣经教义的异端假道沉渣泛起,他们被撒但牵引,按自己的私意篡改神的道、标新立异、并疯狂传播,引得许多贪爱世界、既求今生好处、又妄想将来得永生的人趋之若鹜,他们不知道自己因篡改神的真道,误导神儿女,已经犯下亵渎圣灵的大罪,将面临上帝的审判。祈求圣灵带领我们:紧紧抓住圣经中古旧的真理,弃绝一切亵渎圣灵的言行,仰望上主、践行主的“大使命”、荣神益人,为永生作准备。
感谢神!恩待所有爱主、并且遵主命的人们,赐予我们得救的确据,保守我们不至于犯“亵渎圣灵的罪”,我们虽然难免犯罪,但是拯救罪人、接纳浪子的神,以耶稣基督赦罪的大爱,接纳每一个愿意在祂面前认罪悔改的人,赐予我们永生的盼望,并且要永远与我们同在。感谢恩主!愿一切颂赞、荣耀、尊贵、权柄都归于至高神!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