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2016-07-29
溪流
溪流的海洋人生
89年前,一支红色的武装从南昌城头出发,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一南昌的震世枪声,宣告了人民军队的诞生。这天在后来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现在我们称之为“八一”建军节。人民解放军在历经艰苦卓越的风雨洗礼后,一路壮歌前进,一直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此,向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致以节日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礼,你们辛苦了!在炮火连天的年代,人民军队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屡建功勋。在宁静和平的岁月,人民军队用忠精赤诚,抢险救灾,爱国卫民。我们用下面的视频展现人民军队的风采,以此来杨我军威,铸我军魂。同时,祝愿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祝愿我们的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新的功勋、夺取新的胜利! 89年来,人民军队走过风雨飘摇,走向闲庭信步,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作为国家之中流砥柱,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基石,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军队历经战火洗礼,为祖国、为人民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平建设时期,在支援地方建设上他们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人民财产遭受损失时他们服从调遣、冲锋在前,在服务驻地群众上他们主动作为、甘于奉献,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勇于担当和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国军队与人民的休戚与共的鱼水情深。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近四十年来,人民军队建设在改革中阔步前进。从人员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到武器装备的长足发展,从编制构成的精干高效到政策制度的调整完善。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一切都源于三军将士始终保持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上世纪80年代初,冷战的阴云还笼罩在人们头上,邓小平敏锐洞察到,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他鲜明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他告诫全党全军,“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我们怎么还能够安心地搞建设?不可能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也不可能确定建军的正确原则和方向。”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判断,中华民族把握住了又一次发展契机,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判断,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开始战略性转变,由准备早打大打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1985年6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邓小平向世界宣布:中国裁减军队员额一百万。如此大规模的裁军会不会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对此,他指出:军队要“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又说,“国防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离开这三化就谈不上国防现代化。”“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的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他同时提醒,装备的改进使人民战争更有力量。实事求是,因势而变,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进一步指明了我军建设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近一半,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全军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0多个。经过三次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兵员总员额从1975年前高峰时的611万,减到1985年的300万。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并非简单的大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与此同时,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陆军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的关键一步。作为一位放眼世界的战略家,邓小平始终把现代化建设放在我军全部工作的中心位置。他多次强调,谋划军队建设全局,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要解决现代化问题,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在邓小平的关心下,100多所军队院校得以恢复,我军人才队伍建设步入了从未有过的快车道。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在原“哈军工”的基础上成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使该校成为培养新型高级科学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1985年底,邓小平又亲自决策,将原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合并成为培养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和高级军事理论研究人才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1988年9月14日,中南海怀仁堂。邓小平在这里会见了重新实行军衔制度后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人民解放军17位高级将领。重新实行军衔制度,是全军官兵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是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重要步骤。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我军能否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我军能否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打得赢”“不变质”,这是江泽民一直关注的两个历史性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当代世界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以广阔的世界视野,精心谋划继往开来的建军治军方略。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五句话”总要求,为实现新时期军队建设总目标指明了方向。与时俱进,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在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中,贯穿在江泽民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党中央、中央军委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对体制编制进行深刻的调整改革。1997年9月,在百万大裁军的基础上,军队裁减员额50万;6年之后的2003年9月,再次裁减员额20万。与此同时,我军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和部队编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高技术军兵种不断加强。军队和武警部队停止经商活动,加快改革保障体制和保障方式,启动三军联勤,后勤保障社会化逐步推开。改革完善院校培训机制,压缩院校规模,合并撤销一批军队院校,组建5所综合性大学,院校教育逐步实现规模化、综合化、集约化。放眼世界,江泽民敏锐洞悉到,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质变阶段,信息化是这场变革的核心。他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必须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走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之路,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3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充分显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和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1997年成功进驻香港,两年后又成功进驻澳门,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1998年夏,30万子弟兵决战三江,与人民群众一同战胜了严重洪涝灾害,展示了攻必克、守必固的强大战斗力。1999年,当共和国迎来50华诞的时候,人民军队以崭新的风采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三军将士的威武军容、高昂士气和精良装备再次向世人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座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2004年年末,在同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审时度势,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挥写人民军队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篇章。新世纪新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不仅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这一切,迫切要求人民军队拓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赋予军队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才能应对。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官兵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武器装备注重顶层设计,以信息化为主导,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人民解放军初步建成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体系,空海结合、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体系,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空军装备体系,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第二炮兵装备体系,综合集成、一体化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前行在科学发展轨道上的人民军队生机勃勃。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人民解放军履行职能使命,维护和平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高扬“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2005年8月,中俄两军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两年后,走过80年历程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成建制、多军种、大规模走出国门,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显示了中国政府和军队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力量。在当今发展时期,实现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需要做什么?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明确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富国与强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大基石。中国梦包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没有坚强的军事实力作后盾是决然不行的。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稳定的基本态势,但天下还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世界急剧变化增大了我国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国周边特别是海上方向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亚太地区正成为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一些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我国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竞争、军事安全较量、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更加凸显。历史的发展,总会把新的挑战摆在军队面前,有机遇,更有考验。当世界强国、发达国家军队一次又一次调整军事策略,迎接一场又一场军事变革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一次又一次面临变革的压力。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军队必须能决战决胜。历史经验表明,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为此,习主席指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近年来,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与许多国家进行联合军演,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夏威夷瓦胡岛贝洛斯军营训练场,中美两军进行了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海军派出海口舰、岳阳舰、千岛湖舰、和平方舟医院船及2架舰载直升机、1个特战分队和1个潜水分队,参加了“环太平洋-2014”演习;在中国大西南的成都军区,2014年进行了“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随着一大批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全军作战能力实现新的跨越。从国产第三代战机,到一系列新型空空、空地、地空导弹;从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到指挥自动化系统、卫星导航、战术软件等信息化设施;从先进战略导弹、巡航导弹,到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二炮作战力量,这支越来越具有“大国范儿”的军事力量,为中国真正成为与自身国土和人口基础相适应的强大国家,充实着应有的力量。人民军队在不断强大,也在不断担当起维护和平的重要责任。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已参加了联合国24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现在,中国军队共有2720名官兵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为和平值守。从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派出首批护航编队后,中国海军先后21次派出60多艘舰艇,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为中外船舶安全实施护航,保持着被护船舶和编队自身“两个百分之百安全”的纪录。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要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新一轮历史性改革,人民军队必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加快迈向强国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历经千难万险,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为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军队,正在向着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上奋勇前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建设必然有一个新跨越。军人,一个特殊材料铸就的人,他们在战火纷飞的战场用枪林弹雨铸造忠诚,在摸爬滚打的训练场用酸甜苦辣包裹幸福,在艰苦的海岛边防用寂寞代替喧闹,在长长的思念中用爱心和真情寄托所有。无私奉献是军人的原则,报效祖国是军人实践的理想,他们用理想充实头脑,用意志铸造信念,用绿色装点青春,用生命抒写忠诚。他们把情感思念打入背囊,把责任荣誉刻入心田。潮起潮落,挥汗如雨见证了他们的豪情洒脱,月圆月缺坚强了他们的品质塑造。火红的八月,火热的心情,又是一年”八一”节,我们这些曾经穿过军装当过兵的人,都忘不了生命中的那一段军旅生涯,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始终保留着对这身戎装深深的眷恋与崇敬。在人的一生之中,能够有幸参加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成为光荣的军人,为伟大祖国站岗放哨,使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光!值此建军节到来之际,请接受我们对广大指战员们最崇高的敬意!并祝现役军人们和退伍军人们及千千万万的军嫂们八一建军节快乐!听!那熟悉的军乐声又在耳际回荡,听!那整齐的步伐又向我们走来……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相关阅读推荐:
海军日▏当代海军展英姿,沧海横流显本色
海军日∣从峥嵘岁月中走来的人民海军
阅兵日▏“9.3”大阅兵:看什么怎么看
八一话题▏我军的武器装备发展历程
随笔▏军人的维度--献礼建军节
征文作品▏军恋
征文作品▏你好!曾母暗沙!
随笔▏曾母暗沙,一个海测兵的记忆
随笔▏走进可可西里,一名军测战士的回忆
海洋军事▏我国及周边海岛和海峡的军事价值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投稿,并提供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