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访谈 | 如何学语文概念

2015-12-09 孙瑞雪 薛梅 爱和自由



专家访谈——如何学语文概念


薛梅老师(以下简称薛):我们班的蓝玉,2岁11个月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西游记》。有一天我们在外面玩,他问我:“薛老师,什么是大步流星?”我说走得很快、又很着急的那种样子。他说:“噢,我知道,就是大步往前走。”不完全准确,但他起码理解这个意思。我当时给他表演了一下,他马上就理解了。

孙瑞雪老师(以下简称孙):你这个方法很好。知道孩子为什么焦虑吗?是一种无法深入了解语言内涵的焦虑。在小学,甚至在幼儿园,老师就在用概念解释概念。而对孩子来说,基本概念要通过感觉去理解。

传统的教育通常认为学习就是学书本上的知识,形式上是这样,但只有语词和现实联系起来,才是本质上的学习。有一部分孩子“学得很好”,但细细考察会发现他们都是记忆力好的孩子。记忆当然重要,但学习的本质不是记忆。


广州时代廊桥幼儿园 概念课——认识水果


薛: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的。不允许孩子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和学习的过程。只想让孩子学习所谓的知识。

孙:对那些孩子来说,所有的知识都是大人教的,他们没有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别人创造他们。这是不正常的。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学书本,考试就是考书本,书本成为一个世界,与现实生活无关。但我们学校的孩子只要学了东西马上就在生活中用。孩子主动找实事去应用,按蒙特梭利的说法就是:“他所形成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东西才能沉淀下来,组成孩子的人生。


北京崛起实验学校 自然课——有壳生物


薛:成人的东西就都是错的吗?

孙: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只要他一教育儿童,那肯定是错的。因为他忘了,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教孩子就会让他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成为别人,他会很痛苦。没有人想成为别人,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成人要用爱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他成长。


薛:解释概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罗列,比如解释“杯子”,就把具体的杯子罗列在后面。另一种方法是用概念解释概念。解释驴子,就说驴子是一种像牛像马的、能叫出又大又长的声音的动物……孩子能理解吗?不能。

孙:了解概念主要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主张用前者。什么是核桃?不要解释,把核桃给孩子,他立刻就知道。但是你要是解释:核桃是一种植物,有很硬的壳……孩子没见过,能了解吗?现在所有小学老师用的就是后一种方法。后面这种方法可以用,什么时候用呢?在孩子掌握大量的正确概念时才可以用,这至少要到小学四五年级左右。比如:杯子、桌子、床、狗、马……这很多的东西儿童已经通过实物、通过生活掌握了,这时他就能用这些概念去理解另一些东西。最基础的东西不能用语言去理解,而只能用实物去理解……儿童的认识规律,特别像编撰一个真正的好词典。里面一定要有图,那是词典里基础的东西,是儿童阶段的东西。这个词典要解释“马”的时候,不用语词去解释,而是画一个实物马,用实物的图像定义了“马”,就可以用“马”这个词去定义“马鞍”,再定义“马鞍形”。

词典里不用图会怎样?就会用词典里的一些词去定义另一些词。什么是金属?金属是金银铜铁等。什么是金银铜铁?金银铜铁等是金属……这样就陷入了一个逻辑循环的困境。这个解释那个,那个解释这个,最后转了一圈,怎么也解释不清楚。儿童不是成人。儿童对实物的基本感觉和表象正在建立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说很多话,用话语教孩子,这是不对的,甚至是危险的。


北京崛起实验学校 历史课——纵横家


薛:这是成人和儿童在认知方面最本质的差别。

孙:你知道,薛梅。通过语言,就是用概念解释概念的方式教孩子,使一个孩子学习的进展速度看起来非常快,正好满足成人的虚荣心。

其实概念跟概念的联系是儿童自己完成的,不需要成人的帮助。三至四年级时,语文课就专门有解词这个练习。比如“徐徐——风吹过的样子”,这是一种感觉,应该把孩子带到风里去体会。

再比如“水漫过小桥”,小孩问“漫过”是什么意思?我当时就说,把水倒满了就是漫过了。其实这是“溢出”,我讲错了。后来我这样讲:大海边,海水慢慢涨上来,漫过了海滩上的贝壳、沙子。但我依然觉得孩子还不能掌握,于是我就想,完全可以在一个盘子里摆上一些东西,比如玩具桥呀、房子呀,用橡皮泥捏出一条小河,灌满水,水灌满以后就开始溢出,桥、房子都漫过了。那是一个情境。从这个实验儿童立刻就会知道“漫过”是什么。



每周三为专家访谈或爸爸妈妈专栏,欢迎持续关注!



相关阅读推荐:

如何迈出写作的第一步?(收藏版)

一堂牛掰的作文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