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中日当代表演交流会・第1期:我们的身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行走剧场 Author 中日表演交流会
活动日程
讲座·对谈《我们的身体》
时间
4月13日 周六
14:00-17:30
地点
中间美术馆会议室
参与方式
北京站 讲座及对谈:免费
报名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填写信息即视为报名成功
联合发起/策划
王梦凡、张渊、萩原雄太
邀请艺术家
山本卓卓
现场翻译
冰清
视觉设计
王江
协力
原田僚太郎
支持方
北京中间美术馆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活动信息
中间美术馆一直坚持将学术立场根植于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高度关注与艺术创作的过程,向多种创作形式与思考保持开放。2019年我们呈现了中国、美国两位舞蹈艺术家文慧与伊冯娜·雷娜数十年的艺术历程,展厅中可被预约使用的排练舞台与艺术家相关的影像、文献资料动静相辅,改变了我们对于日常以及舞蹈的认知。同时,我们时刻与世界各个角落保持关联,并与中国自身的历史进程紧密对话,关注与艺术创作同时代的思想领域的开拓性实践。2018年我们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与比较文学系酒井直树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歌研究员探讨“何为亚洲性”,并提出亚洲与亚洲原理是拥有“问题性”与“主体性”潜质的思想视野,需要正视在亚洲实践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历史渊源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中日当代表演交流会”则是由王梦凡、张渊、萩原雄太三人共同发起及策划的⻓期交流活动,每年举办一期,意在通过非演出的形式在中日表演艺术家间展开新的对话。每期交流会邀请一位中/日表演艺术家,围绕一个具体主题或概念展开讨论,并以工作坊及对谈的形式传递给公众。 首期交流会中,小组成员将邀请参与者在表演艺术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亚洲的身体”的说法,以彼此的身体观作为工作方法,从各自语言的发音、文字形态,及其与行动的连接处出发,探索另一种身体的可能性。“我们”将代替“中国”和“日本”,成为当下身体的主语。
此次中间美术馆与“中日当代表演交流会”合作,于下周六(4月13日)为大家带来分享会。其间,交流会成员将回顾日本战后及中国近三十年来独立剧场的发展历史,以创作中的“身体”为线索,展开叙述;并从艺术家山本卓卓的剧场作品出发,试图以“我们”的视角思考隐藏在创作中那些没有被体认的“亚洲”。
“‘身体’是各种话语相互排斥和混杂的地方。虽然‘亚洲’是一种幻觉,但它却作为话语牢牢地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中。当这一话语不再是‘他们的’,而成为‘我们的’,便能真正丰富我们的身体。”
“在普遍性之外,我们如何通过具体的、个人独特的工作方式找到一个可以讨论的共同基础,如何将符号转化为方法——是我们想探索的方向。我们试着在各自的语言中找到更细微的方式去描述身体,带着身体感觉去言说和书写。这样的交流带来阻碍、误解和不可翻译之处,将它们作为具有创造性的一部分带入感觉中,让细小的差异显现。这样的表达来自身体,也将回归于身体。”
——王梦凡、张渊、萩原雄太
嘉宾介绍
艺术家介绍
Suguru Yamamoto
山本卓卓
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剧团“范宙游泳”代表。生于山梨县。自幼年时起,他就从电影、文学、音乐和美术中汲取养分,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个人独特的戏剧世界,回应着现代信息社会中加速变化的伦理观。山本有着丰富的创作实践:包括在线作品《那一侧的戏剧》;可与孩子一同观赏的《大人和孩子系列》;以及面向青少年和福利机构的工作坊等。他曾于亚洲多国及北美演出,并参与国际共同制作、委约创作。凭借《幼女 X》获得Bangkok Theatre Festival 2014最佳编剧奖和最佳作品奖。新作《香蕉花是可以吃的》获第66届岸田国士戏曲奖。山本卓卓也是日本公益财团Saison Foundation支持的艺术家。
山本卓卓作品《幼女 X》
交流会成员介绍
Yuta Hagiwara
萩原雄太
生于1983年,剧团“海鸥机器”创始人。创作聚焦于个人身体与公共的关系。2011年,他的作品《在福岛等待戈多》于距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疏散区几百米处上演。涉及日本国宪法的作品《俺之代》于2017年受邀参加罗马尼亚国际戏剧节Temps dʼImages Festival。其他代表作包括:2018年Theater Commons艺术节《美好的日子》;以及在新冠疫情之下创作的《电话演剧系列》。萩原雄太曾参与德国柏林戏剧节的国际论坛单元。他还是2023年亚洲文化协会纽约驻留艺术家。
萩原雄太作品《在福岛等待戈多》
Yuan Zhang
张渊
当代表演艺术工作者,职业身份流动多元。他曾担任上海明当代美术馆表演项目策展人,策划推出一系列国内国际项目,致力探讨表演艺术的更多可能。2020年作为策展人之一,策划OCAT深圳馆“待测-重写剧场史”之中国当代表演艺术文献展《二O20:整个世界变成了剧场》。2015至2016年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合作,发起并策划《身在亚洲》及相关出版物,开启亚洲当代表演创作者之间的对话。他是首届“嬲嫐现场”表演艺术节的创始成员与工作人员,也曾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一名制作人,译有大卫·哈罗伊《黑鸟》与萨缪尔·贝克特《终局》的演出文本。
Mengfan Wang
王梦凡
舞蹈和剧场创作者。作品包括《50/60 ——阿姨们的舞蹈剧场》(2015)、《神圣缝纫机》(2017)、《该我上场的时候,叫我,我会回答》(2019)等。2019年成立行走剧场,在此框架下主持关于舞蹈史、当代舞蹈实践的讲座和工作坊,持续探讨语言与身体的关系。2022年与顾天宇、陈丹路结成第三身体剧场,以身体文本作为方法与呈现,通过身体行动、发声方式、文本写作,在剧场中接近“第三身体”。2023年新作《叙事喷泉》展演于“跃动她影在西岸”当代舞蹈节。
王梦凡作品《该我上场之后》
北京站支持方介绍
中间美术馆于 2008 年在北京成立,是在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自此开创了一项极富意义的公益事业,为中国的艺术界开辟了一个专业、开放、生动和多元的平台,承担了丰富社会文化构成的重要职责。中间美术馆的展览和活动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的展陈和活动设计,将学术成果以最能激发新兴趣和开拓新思维的叙事呈现出来,搭建学术与公众间的桥梁。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是日本唯一一所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综合性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的专门机构。1994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北京事务所成立。为加深中日两国相互理解,基于以上理念,本中心在中国各地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及事业。主要活动分为文化艺术交流、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三个领域。
排版:李晨蕾
正在展出 What'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