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师,你最美!
· 湖北大学建校90周年 ·
倒计时 4 天
9月30日,湖北省第二届
“最美社科人”发布仪式举行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田子渝教授
等湖北省10位社科工作者获此殊荣
颁奖仪式上,田子渝登台作了
题为《初心》的现场演讲
分享自己走访国内外近百个图书馆
为党史研究积累大量珍贵
第一手资料的心得
以及和研究团队编撰书籍
克服种种困难的历程
田子渝是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原中央编译局宣传普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是我国党史研究领域卓有影响的领军性人物。40多年来,田子渝教授致力于党史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共党史人物等方面的研究,走在全国学界前列。秉持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思想,田子渝先后出版图书20余本,发表文章500余篇。由其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被誉为“红色《四库全书》第一部”。此外,田子渝教授多年立于三尺讲台,讲好“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是湖北百佳优秀教师。
△ 湖北电视台《是这个理》讲述田子渝教授故事
湖北省“最美社科人”
田子渝:为党写史 立学述论
1987年7月3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题为“廿年前高考落榜田子渝,今日里自学成才副教授”的新闻,让当年40岁的田子渝激动不已。如今,30余年过去了,田子渝早已成为湖北大学二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等等,“而那时因科研突出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又被人民日报报道后的激动之感,此生不复。”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大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从1975年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到如今出版图书20余本,发表文章500余篇。对科研的执着和热爱让他找到了一条矢志不渝的奋斗之路,更成就了他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终身理想。“科学研究无非就是四个词———兴趣、方向、原则和态度。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方向是指路灯和航向标,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吃苦耐劳的态度是科研成功的保障。”田子渝说。
兴趣为师,科研路上葆初心
少年时期的田子渝,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特別是与湖北相关的历史图书。读中学时,他爱读屈原,感悟楚人精神。陆羽、米芾等在中国思想的天幕上灿烂辉煌的群星,成为田子渝人生的表率。1965年高考落榜后,田子渝先后到武汉第一师范学校和武汉胜利中学求学、教书。任教期间,他广泛阅读。1974年武汉图书馆开放后,每周日放假时他就带着两个馒头、一瓶水,到那里泡一天。
“那篇文章让我获得了20元的稿费,当时我的月薪才30元,于是就请家人和朋友大快朵颐了一番。”田子渝回忆。1979年,田子渝再次于《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发表文章《五四运动在武汉》。因兴趣写就的这两篇文章,竟成了他入职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的“敲门砖”。1980年,他登上了大学讲台。“科研的起步是兴趣,兴趣又是科研的不竭动力。”田子渝说,他大半辈子从事科学研究,从未将其作为任务或者工作,始终提醒自己保持初心和单纯的求知欲,不断思考和探索。他认为,科研不仅体现高校教师的人生价值,也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学会培养自身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有的青年教师搞科研很痛苦,带着枷锁跳舞是不行的。”
明确方向,情系武汉出成果
1986年,田子渝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恽代英传》,该书与任武雄、李良明合著撰写,是我国目前第一本详尽介绍恽代英生平革命活动的专著。“这是我科学研究的正式开端。”田子渝说。多年来,从对恽代英的研究到对李汉俊、董必武的研究,再到对武汉民国史的研究,对中共党史、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研究,他的研究过程就像一棵树苗,最终长成参天大树。“选择科研方向要考虑两点,一是选题意义,二是选题可能性。”田子渝说。多年前,他的科学研究从武汉的历史名人出发,首先就是考虑到对这座城市的研究意义。“武汉是具有36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名城,是中国现代化摇篮之一,是中国红色革命的重镇———近代中国三次革命的中心:首义之区、武汉国民政府、武汉抗战……”
实事求是,踏遍山河寻真知
1979年,田子渝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五四运动在武汉》一文。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二篇文章,也是他学术生涯尝到的第一个教训。这篇文章刊发后,田子渝在《江汉论坛》上读到一篇由武大、华师的教师合写的另一个版本《五四运动在武汉》的文章。田子渝将两篇文章对比后发现,自己的文章多处细节有误,“我当时对史料的调查仅限于武汉图书馆,大部分内容是根据第二手、第三手材料写成的。而另一篇文章的作者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到北京,开展了一年多的调研,他们的史料非常详实。”
吃苦耐劳,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7年春节期间,时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长梁伟年到田老家中拜访,看到房间两面满墙的历史资料,他提议田老将这些珍贵的史料整理成册。很快,以田子渝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成立,开始着手编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2018年5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出版。选集是从田子渝掌握的200余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著作文本中,精选92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广泛传播影响和独特思想价值的文本汇编而成的,按其内容特点分为四编。首批出版的是选集第一编“经典著作”3卷,将1920—1927年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的中文译作收录齐全。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选集是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研究领域一项具有开创性、基础性、系统性、时代性的重要成果。
近期发布
RECENTLY RELEASED
>> 一座楼,半部湖大史!
>> 感恩的石头!
>> 浪漫,刷屏!
>> 上新了!责任编辑/向正鹏 审核/宋韧
欢迎您为湖北大学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