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为何要倡导“热血当歌”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4-09-06
我们穿越人生,就要有飞鸟凌空的勇气;
我们长途跋涉,就要有生命怒放的声音。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79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14年英勇抗战,以巨大的流血牺牲,赢得比金子还宝贵的和平。
在这一时刻,湖南获得“荷花奖”的舞剧《热血当歌》在北京天桥剧场火爆展演。
历史,似乎总有着某种未可名状的呼应。

▲舞剧《热血当歌》宣传片。

该剧讲述了抗日救亡运动中《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背后的故事,舞台上沉浸地演出,舞台下心潮澎湃。
热血贲张的剧情、激情四溢的舞蹈,震撼了现场,也引燃了社会关注,更激发无尽的思考。

▲作为“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参演剧目,舞剧《热血当歌》于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图源:新华社)
国歌诞生的历史为何如此动人?我们应从这部舞剧中看到什么?当代中国人,还需要“热血当歌”的精神气质吗?
让我们重回烽火连天的年代现场,思考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舞剧《热血当歌》传递了什么信息?
事实上,大型民族舞剧《热血当歌》并非新剧。自首演以来,就备受瞩目,力道满满。
它边演边改,精益求精,赢得市场和业界的双重口碑以及多项荣誉。尤其是2023年8月,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代表了中国舞蹈最高成就,也让湖南舞剧实现了“荷花奖”零的突破。

▲舞剧《热血当歌》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旅厅、湖南省文联、湖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南省歌舞剧院创排演出。图为该剧海报。
一部由80后、90后、00后青年主创的主旋律舞剧,凭什么火爆出圈?当我们抽出其中的主要逻辑,便能豁然开朗。
一支勿忘国魂的歌曲。《热血当歌》讲述的是国歌诞生的故事。国歌是国家身份的象征,当你听到国歌,是否想起它背后的国魂?
何谓国魂?是《义勇军进行曲》背后浴血奋战、抵御外辱的血性;是饱受苦难、和血吞牙的不屈;是海外撤侨回归祖国时那泪奔跪地的一吻;是奥运赛场“我很累,但我还可以为国再打3个小时”的坚韧。

▲抗日将士战斗在古长城。(沙飞/摄)

无论是舞美灯光、空间叙事,还是以舞演歌、狂飙激舞,《热血当歌》倾注的艺术匠心,都是在提醒我们勿忘爱国主义精魂,让它共三光而永光,照耀我们头顶,推动古老中华文明走向伟大复兴。
一段不能掩埋的历史。1926年,湖南青年田汉在上海创办南国电影剧社,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1935年,田汉联手青年艺术家聂耳、安娥,以满腔热血为劳苦大众和抗日救亡发声,最终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唤起“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发出最后的吼声。
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不能随岁月远去,更不能被时间掩埋,而应驻扎进每个中国人内心,鼓舞今天的我们无畏前行。《热血当歌》的时代意义,就在于用历史的骨血丰富当代的精神。
看《热血当歌》,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如果“这一瓢”是剧,就不能浮光掠影地看,也不能浅尝辄止地观。
看《热血当歌》,我们究竟在看哪些对应现实的锚点?

▲《热血当歌》剧照。
青年的力量。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热血斗士”田汉、聂耳、安娥等人正值青春。更不用说,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长征途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足25岁……时至今天,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从来是创造和改造世界的先锋队和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家强”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来自历史与现实的鲜活经验,始终照亮着中国青年的前路。

▲《热血当歌》剧照。
爱国的力量。上世纪三十年代,热血青年笔如投枪、歌如利刃,刺向敌寇,唤醒了四万万民众。当剧场快速闪回,繁华的十里洋场、战火纷飞的抗日前线、靡靡之音的舞厅、热血沸腾的歌曲,交织出一个觉醒的乱世,爱国青年始终站在“粉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潮头浪尖。
古往今来,爱国从来是具体的行动。以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直到无数光组成爱国主义的大阵线。
最近,《义勇军进行曲》42次在巴黎奥运会响起,嘹亮的国歌声很感人很治愈;奥运火炬手王一博弯下腰,拾起五星红旗的画面打动了世界;樊振东逆境中因同胞和五星红旗的鼓舞,反败为胜……

▲8月14日晚,4位巴黎奥运会冠军——湖南举重运动员侯志慧、罗诗芳,花样游泳运动员张雅怡,羽毛球运动员贾一凡,观看舞剧《热血当歌》。

我们为什么把祖国比作“亲爱的妈妈”?就是要这样拼尽全力,让祖国因你而更好,因你而荣耀。
文化的力量。《热血当歌》作为文艺湘军的出品,蕴含着湖湘文化的内在基因。对于历史题材,不仅“尽力去还原他们的生活,书写他们的青春”,也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与当代审美相契合”。
这也意味着,《热血当歌》以狂飙精神推进,从主题呈现到艺术表达,都脱胎换骨,超越舞剧题材本身的阈限,抵达文化图谱的新高度,触及时代精神的深层次。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柔软也最坚韧的纽带。团结一心、发展进步、绵延精神都需要文化来承载。看清楚这一点,文艺工作者将更加主动地创新创造,用更多优秀作品陶冶人心,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
怎样振奋我们的精神?
跳脱出一台舞剧的层面,我们更应该反思“热血当歌”这种精神气质,离我们有多远、能多近?

▲《热血当歌》剧照。
今天,当中华民族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为什么依然要倡导血性与勇敢的精神?
看清历史真相,才能找到自信的根源。历史是过去了的今天。拥有历史眼光,才能认清自己,认清来路和去向,产生真正的自信。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新的博弈与对垒、竞争与合作已经产生。但无论变化出什么形式,我们坚守本民族立场的方法论不变。
对待国歌这段历史也好,对待中外更古老历史也罢,唯有无限接近,才能唯物辩证地看待世界,知道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好在哪,以真正的文化自信武装头脑。

▲《热血当歌》剧照。
唤起青春火焰,才能对抗虚无和消极。都说“谁的青春不迷惘”,尤其是压力山大的现代青年,很容易因为现实困境而感到无力,甚至陷入虚无和消极状态。
而在八九十年前,当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饥寒交迫,无数有志青年并未怨天尤人,而是热血高歌、奋起抗争,为国为民肝脑涂地……
所以,身处物质充裕环境的今日青年,唯有跳出“舒适区”,横向看世界,纵向看历史,才能在类比中找到差距,获得前行动力。要知道,你今天遭遇的是困境,而非绝境,阻断你的山,其实是无数前辈早已翻过的岭。
躺平侧卧不如奋起改变,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悲观消极不如乐观面对。青春就当如火焰耀目,如烈日灼灼。
学会独立思考,不做AI时代的附庸。时代的毛病,有时也是“安乐”惯出来的。不加选择,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投喂”,就可能盲目跟风迷失自我,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甚至可能智力退化面目可怖。
放下手机,也是一种解放,也是一种“热血”。摆脱工具的控制,甩掉的是僵化的局限,得到的是独立思考之自由,这才是时代的主人。

▲《热血当歌》剧照。
每朵浪花都要追逐自己的大海,每滴热血都要沸腾的契机。
当舞剧《热血当歌》将爱国历史注入万千心灵,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共鸣,每朵浪花、每滴热血就找到了它们的路。
是的,比刀剑更锋利、比炮火更猛烈的,是“热血的旋律”,是“热血当歌”的精神,它来自历史,存于当下,继往开来。
它承载着无数趟时代的列车,呼啸着前进、前进、前进进。


一审|唐炎林

二审|王小杨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观潮的螃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