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身和乡土的"源代码" | 三明治在地文化发掘计划
五年半来,中国三明治报道了许多时代夹层之中的三明治们的故事。但中国之大,我们深知报道在地域上还不够多元和深入,比如,过分集中在一线城市,在个人上着墨得多,却较少涉及群体和社区。
今年七月,我们第一次把写作工坊带到台湾,华语文创地标之城的台北。
我们发现,除了富有大都市的现代感,台湾还是一个乡土感特别浓烈的地方,也是“在地文化”发展得最好的区域之一。随便走进一家文创小店,就有可能见到几十份独立杂志,比如描述原住民生活状态的《五花盐》、记录食物、人物、风土的《风土痣》,还有本来就名声在外的《蘑菇手帖》、《小日子》。从文艺杂志,扩展到文艺生活方式。无论是器物、文具、手工乃至空间,都透露着岛屿居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骄傲。
这一天,他们在台北诚品写故事,梦想成真
点击图片,了解三明治台北写作工坊
但我们相信,每座城市和每个街区都不应因笼罩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概念下而黯然,或被简单的标签定义。
今年夏天,我们初步制作了一本暂名为《我们和我们的城市》的杂志书(Mook) ,以中国三明治工作室“故事公园”所在的五原路街区作为封面故事。我们深入剖析了五原路文艺社区的形成,描绘了五原路的人群肖像,这本书将于2017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故事公园所在的五原路街区
五原路上有许多家文艺小店,店主们个个都很有“故事”
同时,在过去三年,中国三明治还孵化了关注潮汕地区文化的“听潮”项目,首创中国大陆地区的方言“TED”式分享会 ,至今成功举办了大到千余名观众的演讲大会,中型的数百人参加的乡村祠堂音乐会,小型的各种在地文化沙龙数十期,积累了许多在地文化发掘的宝贵经验。
点击图片,了解“听潮” 故事
未来,还有更多的事值得去做。
基于这两个项目的经验,中国三明治将正式发起:【SIC源代码:三明治在地文化发掘计划】
之所以命名为“源代码”,是我们希望能够溯源每个在地街区的DNA密码,了解并再造其程式。这个项目的英文名,我们也简称为SIC(Sourcing Indigenous Code),从源代码(Source Code)出发,去探寻本地密码。
作为一个公益文化项目,目前【三明治在地文化发掘计划】已通过了壹基金“我能实验室”的项目初审,如果通过终审,我们将获得一定的项目支持,帮助我们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好。
为了帮助我们提高通过项目终审的概率,根据壹基金“我能实验室”的要求,我们需要获得认同“在地文化”理念的每一位三明治的支持。
加入支持者微信群,你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关于“在地计划”的项目进展,咨询了解更多的项目信息,和群内小伙伴相互交流,或为自己争取成为“在地负责人”的可能。
前100名支持者可以直接扫码入群:
你也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三明治助理“三明治小治”(little30s),说明支持意愿,小治将会把你邀请进入支持者的微信群组~
如果三明治小治(little30s)已经在你的好友名单中,可以直接告知你的支持意愿,他会把你拉入微信群中!
2、亲身举牌支持 你可以在平板电脑,或白纸上写下“支持中国三明治在地计划”,和它合影,并把照片发送给三明治小治(little30s)或中国三明治公众号后台。
后续,我们将从支持者群中,通过自我申请的方式,遴选出10个在2017年开展的“在地文化发掘”街区及其相关负责人。(申请方式后续公布)
2、负责带领志愿者发掘团队,针对重要关注议题,进行人物采访、资料搜集等形式,进行故事挖掘。 3、在当地组织开展中小型的在地文化线下活动。
4、参与中国三明治更多相关活动。
推荐阅读
中国三明治“五原路”专题文章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LOST:五原路上这家杂志编辑部,只有一个人
果篓:这家号称上海最文艺果汁店的生活日常
活动推荐
更多精彩在三明治发生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如何打开“被遮蔽”的感受力
重新学习如何“看”、如何“听”
写下属于你的独特故事
张春的生活写作课堂第二期开课
(倒计时3天)
点击上图,报名参与
在这里,你除了可以知道三明治
台前幕后的创作故事
还能够每天获得一篇激发创作灵感的佳作阅读
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互相交流
点击上图,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