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前,我在上海市郊大工厂的日子 | 三明治

禾米 三明治 2019-07-02


三明治即将在今年的3月23日迎来八岁生日,每日书也走进了第三个年头。数千普通人写作者的每日书中,即时地、真实地展示了我们的当代生活。我们选择了其中八篇,请设计师为作者们画插画,想让他们被看见。今天是本系列的第三篇。



禾米

坐标:上海

职业:营销经理

既要下厨房,辅导孩子的作业,又要工作养家的两个小学生的妈。

禾米的这篇文章,在一般读者看来可能是非典型的中国故事。大学毕业七年之后,她暂时离开在西安的丈夫和孩子,来到上海周边找工作,在一座大型工厂担任销售经理,摸爬滚打。她用 16000 余字的篇幅,描述了整整十年前“中国制造”中工厂真实的生活。这些生活经验和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仍觉新鲜。2008 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似乎已被人淡忘,而在今天,每个人却似乎比那时活得还更有深重的危机意识。



2019年第 47 篇中国故事



文 | 禾米

编辑 | 李梓新


1

找工作


2007 年,我大学毕业 7 年,好像与西安也有了 7 年之痒,IT 行业的工作不顺,收入不高,没有机遇,到处碰壁。我像个兵马俑,被大西北的风沙吹得灰头土脸,我渴望机会,改变生活,顺着大潮,决定去闯北上广,生完孩子,我就要去上海了。先生在体制内工作,暂时动不了,只能随我去。


当时的西安,还没太多的高楼大厦,从火车站出发的5路公交车像是快被晒干的蚯蚓,扭曲着长长的车厢,有气无力地把我拉到火车站。


搭乘了 K 字打头的火车,21 个小时之后,我到了上海火车站,这个火车站与西安的火车站差别不大,灰色的地面,灰色的墙壁,让我的心一下凉了半截,上海的十里洋场呢?上海的高楼大厦呢?上海的灯红酒绿呢……


我随前来接我的初中同学去了昆山,一个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同学住的那个村子,人非常多,三轮车、摩托车穿梭在街道中,邻街住户的门口都有一个水泥池子,男男女女在那洗衣、洗头、洗菜,夹杂着全国各地方言,一派生机勃勃。


我们进了邻街的一户,一个院子不知道住着多少户人家,同学的房子十几个平方,门口对着院子里的公厕,所以门是一直关着的。


那天晚上,我和同学还有她那个不满三岁的儿子睡在床上,他老公在床前仅有的一块空地上打了个地铺,我们就这样对付了一个晚上。


同学刚辞职,我们两个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昆山的人才市场多半是在招一线工人,我们一无所获。我们就去网吧,招聘网上投简历、寻工作,这种方式非常有效,我接到了很多通知面试的电话,上海的、苏州的、昆山的、太仓的,我按照这个顺序选择性地去面试。


早上 5 点我就起床了,一般赶第一班的公交车,从昆山到上海,然后再到目的地,面试完这家再去另一家,一天下来我换乘的公交车不下 10 次。有一次,我下午在一家面试,他们让我在电脑上做很多测试,我就睡着了。


面试我最关心的不是工作本身,也不是薪资待遇,而是能否解决住宿问题,让我先安顿下来,上海市区的工作几乎没有一家提供住宿的。有一家录用了我,一个小姑娘陪我看周边的房子,一间又黑又小的房间要 1500 元,这比要住在同学家的小房子的心情还令我失望。


即使跑附近的苏州,面试的经历也令我终身难忘。天刚蒙蒙亮,我就赶第一班去苏州的公交车,那公司在工业园区,下了公交车,我在那个园区东寻西找,不知道跑了几公里,才找到那家在角落的公司。


面试我的人,没讲几句话,便把我打发了,我又穿着高跟鞋一瘸一拐去找公交车站,看到公交车站,我只剩一口气了,脚火辣辣地开始疼痛,我一屁股坐在路边的台阶上,把脚从鞋子里拔了出来,脚后跟已经流血了,大脚指也起了水泡,我又渴又饿,沮丧地等着公交车。秋风吹起一阵尘土,卷起了落地的枯叶,毫无情面地向我吹来,我一动也没动。


坐上公交车不到 5 分钟,开始下起雨,雨越下越大,汽车到了火车站就到终点了,大部分人顺着人流去了火车站,我东问西问才知道去昆山的汽车要到汽车站去坐。火车站距汽车站还有一段距离,我拿着个塑料袋挡着头朝汽车站方向跑去,还没到车站,就听见有人吆喝着,“昆山、昆山”,我顺着声音就跑进了车,一个破烂不堪的面包车,在那吆喝了大半天,才满客出发。湿乎乎的面包车,在雨中穿梭着,我在这颠簸中居然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吆喝声又响起来了“昆山到了,昆山到了”,乘客都被吆喝声赶下车。


“这是哪里?没到车站?”有人喊着。


“我们不进站,这条路直走到头左拐就是汽车站。”


雨停了,地面的积水很深,天很暗,阴沉沉的,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我机械地直走左拐,找到了汽车站。


20 分钟的公交车就到了同学家,我的鞋子已经湿透了,衣服已被体温暖干了,头也开始发烫,身子软绵绵的,我意志和身体像是都快垮了,何去何从,一片渺茫。

 


2

上海第一份工作


借宿在同学家极其不方便,我钱包又越来越扁,我急需找份工作,让同学快点摆脱这份尴尬。


我调整了投简历的方向,由原来的 IT 白领,改为应聘提供食宿的工厂。很快我接到嘉定一家电子厂面试通知,并告知我去的路线,最后要我搭路边摩的才能到达。


一早我就去坐从昆山到黄渡的公交车,再倒车去嘉定,然后花了 5 元叫了辆摩的,很顺利地到了那家工厂。工厂的规模很大,门卫好像就在门口专门在等我,把我带到一个会议室,然后来了一个 40 岁左右的男人,拿着我的简历,看了几分钟才给我打了招呼,他好像没什么问题可问,让我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就带我去参观车间了。


办公室与车间之间是个宽宽的走廊,车间用玻璃墙隔开,我看一个个机器在运转,但听不到声音。这个男人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我之前从来没进过工厂,也不了解这个行业,对他的介绍云里雾里。参观完工厂,那个男人打了个电话,又过来个小姑娘,她带我去看了食堂和宿舍,最后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如果没什么问题,我明天就可以来报到上班了。


我感觉这份工作容易得出乎意料,管吃管住,宿舍 24 小时热水,食堂三餐都是免费,这些条件对我诱惑太多了,就满口答应了。对于具体的职务和薪资待遇也没问个清楚。


这家公司是温州老板,做电路板的,业务员分布在全国各地,接到订单,业务助理处理,我过来就是跟踪驻外业务员订单的。办公室的人看上去都很忙,没人理我也没人安排我做什么事情。办完入职手续后,他们只通知我先学习公司产品,我不知道找谁去学,请教身边的同事,有的人热情,有的人根本不理睬。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个东北姑娘,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她有空就带我到车间转,让我认识品管、生管、仓管,告诉我谁是老板的弟弟,谁是老板的侄子,谁又是老板的小情人。她男朋友出差,她就把我带到她的小屋里去住,中午会和我挤在一张床上睡午觉,我们两个聊天聊得好像多年认识的朋友。


我的室友是个漂亮的姑娘,皮肤白皙,身材高挑,年龄 20 岁左右的样子,从入住就很少见她,中午她有时来宿舍换衣服,晚上几乎没见过她,后来听说她住在老板的别墅里,是在一次聚会上,一个人把她推到了老板的面前,故事就开始了。


我每天都到车间学习产品知识,笔记做了一大本,但是对于产品的不同型号、不同材质的报价我还是不懂,所以收到报价的邮件,我就一筹莫展,非常苦闷。这样的日子还不到一个月,人力资源部就通知我试用不合格,辞退了我。这个毫无征兆的通知,让我措手不及,当天我就办了离职手续,结清了工资。


对于这份工作,我从头到尾一团迷雾,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招我,为什么辞退我,后来听我那个东北朋友讲,找我是为顶替一个老员工的位置,那个老员工是老板小情人的表姐,所以我就像个影子晃动一圈就消失了。


纪录片《工厂青年》中的工厂流水线


工厂门口是许许多多厂房和大片的荒地,我不知道去哪里,一个老乡介绍我先住到工厂附近的一个小村里。

 

村子里我租的那个小窝,给了我太多的恐惧和不安,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份工作


这间出租房在村口,又矮又小,像是个鸭棚,房间是用薄薄的木板隔开的,隔壁房间老鼠在地板上爬的声音能听得一清二楚。这么简陋的房间,是我没法选择的,老乡说他们住的院子里没有空房,过渡几天,再找合适的,我也想只是过渡一下,找工作比较重要。


我把身上所有的钱拿出来,去了趟超市,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和被褥,自己留了 500 元,把剩余的钱都买了婴儿奶粉,寄给了婆婆,老家还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儿。


在这间房子的第一个晚上就下起了雨,初冬的北风吹得房顶都快掀起来了,我非常害怕,把头和整个身子都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汗从后背渗出,骨碌碌地在我的后背上爬,我快憋死了,心砰砰地跳着,像是一个恶魔的利爪悬在房子的上空,随时都会落下,把我像笼中的小鸟一样抓住。


“砰”,隔壁的门开了,随后听见雨衣抖动的声音,还有粗里粗气的喘气声。


“雨太大了,鞋都进水了”,两个男人说话声。


人类的力量把我的恐惧驱散了,我从被子里伸出头,隔壁墙缝里照进来的光使我的房间不再那么黑暗,伴随着隔壁的说话声,我安稳地睡到了天亮。


周六去了上海体育馆人才交流中心,找工作的人真多,可以说人山人海,我选择包食宿的几家企业投了简历,周一,我就接到了通知面试电话。


一家做玻璃的工厂,老板亲自面试了我,很快就定下来了,当老板的助理,统计全国 20 个办事处的销售情况,这是第二份工作。老板很客气,带我去他的小灶食堂吃午饭,人事安排了我的办公室,为我准备了各种办公用品,我被这种温暖慰藉了,想好好在这家工作,报答老板在这危难中为我提供的一丝温暖。


我的宿舍还没有准备好,他们要我在外面再住几天,晚上我又回到了外面的那个窝。


天一黑,我就上床关灯了,我住的那个小笼子在路口,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的脚步声从我的门上擦过,我不想让人知道,这里住着一个孤身女子,所以我几乎不出门,不开灯。


工作有了着落,我也放松了很多,上床不久就睡着了,半夜被一个女人的说笑声吵醒,是隔壁传来的,我想是换了房客,但又听到了两个熟悉的声音,应该没换,我正在纳闷他们之间的关系,接着就发出了男女骚动的声音,我把头塞进棉被,耳朵堵上卫生纸,隔壁的淫荡声模糊了,但我的胸口堆满了反流的食物,我吐了。


第二天,我昏昏沉沉地去上班了,人资部的姑娘客气地跟我打着招呼,我本想提出快给我腾出宿舍的话没说出口。开开心心地工作一天,又要回我那个窝了。


下班后,我去了老乡住的家,感谢她的帮助,帮我找了个暂时落脚的地方,告诉她这两天我要搬走了,新工作提供食宿。老乡告诉我,晚上要小心,把门栓好,前两天村里有个女子被杀了。


我住了一周,又回到那个冰凉的小窝,把屋里所有的东西都挡在那张门上,一个方凳,一张小桌,还有我的一个行李箱。我蜷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自行车,三轮车开始在我门口熙来攘往,渐渐只有清晰可辨的脚步声,随后黑夜沉了下来,四周一片寂静。


“啪”隔壁的开门声,喘息声,开灯声,有规律地钻进了我的耳膜,这次对我不再是一种人气的安抚,而是一种新的恐惧,我担心他们会掰开搁着的木板,窜到我的房间,我屏住呼吸,像是个被猫盯着的老鼠。


“来呀,来呀”,一个声音由远而近,“扑通”倒在我的门口,我紧绷的心弦一下子断了,等着举在头顶的闸刀落下。那个酒鬼嘟嘟囔囔站起来走了,声音渐渐远去,我的神智也慢慢恢复了知觉。


我的神经一直绷到了天亮,软绵绵地爬了起来,像个木头一样习惯地完成了上班前的一切动作。


“早”,前台的姑娘微笑着跟我招呼着,我礼貌地点点头,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疲惫的状态一点都没得到缓解。我机械地看着产品图册,熟悉公司的产品。


10 点钟的样子,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家通知录用我的,什么时候我去面试的,我都快忘了。我向电话里确认了明天就可以报到,搬进那家公司去住了,我就答应去报到了。


 

4

第三份工作


我带着铺盖和行李去新公司报到了,一下公交车,我就想起来了。


这家是上市公司,行业的龙头企业,当时面试的有 9 人,招聘业务经理的职务,初试复试来来回回一上午才结束,我没做过这个行业,感觉没戏,也就把这家公司忘了。


我把行李放在门卫,去人力资源部办了入职手续,领了门禁卡、考勤卡、饭卡、借书卡、员工手册一堆东西。这些东西足以显示这是一家很正规的公司,我被安排在一间向阳的宿舍,房间像是个酒店的标间,让我甚是满意。


我洗了个澡,通过窗户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窗户下面是一条小河,河面很窄,两岸的夹竹桃都快把河面盖完了,红、白的小花星星点点。小时候,这种花我们都种在盆里,冬天放在房间里保护起来了。看到这花,不免让我一阵阵想家,为了所谓的梦想,离开了不满周岁的女儿和那个温暖的家。现实与梦想差距太远了,毕业之后的工作经验都留在了西安,我的客户,我的朋友。这里茫茫人海,我认识谁呢?谁又认识我呢,面试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败,一切都是从头再来。感谢苍天,这家公司录用我,他们看上我什么了呢?


纪录片《工厂青年》中的宿舍


电话响了,人资部通知我去食堂吃饭,他们把我介绍给小食堂的老板娘,我被安排在一个圆桌上吃饭,大家礼貌对我这个新人点头致意,一桌 8 人,我几乎都不认识。其中一个人关切问了我几句住宿的事情,我想起来了,他好像是公司的副总,面试过我,问我 Marketing 与 Sales 的区别,我的英文讲得磕磕巴巴,脸囧红了,几年英语没说,英语单词都在脑袋死掉了。


吃过饭,我被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带到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真大,一百多人,西装革履白衬衫,大家都穿的整齐划一,像是银行柜台里的工作人员。


我被那个领导带到部门每个人面前介绍着,张王李赵刘,我根本就记不住谁是谁。只是听到办公室嗡嗡说话声,还有几个大嗓门的女人说笑声,这是中午休息的时间。


中午一点钟上班了,有人来回走动,有人坐在电脑前输着一串串的数字,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我被领导安排坐在他对面隔挡的位置,然后他给我一大堆资料还有讲了一箩筐的话,我将会担任这个部门的经理,来接替他之前的工作。


新进的员工,都需要至少一个月的培训。我和开发部的一个姑娘一起参加了工厂各个部门,各个车间的学习。


一进车间,我便被看到的一切惊呆了,车间的机器多得一眼看不到边,尤其那个织带车间,一道道纱线在机器上飞奔着,白花花的布带自动卷在地上的纱筒里。


还好,和我一起学习那个姑娘是做过几年服装的,南京大学毕业,她从南京到上海,见过很多类似这么大的工厂,并且懂得很多,她自然成了我这个行业最好的启蒙老师。


我们去各个车间部门,基本能受到热情的接待,在车间,从厂长到各小组组员,都是在公司多年的老员工,其中有个车间主任说,他 15 岁就在这家公司做了,现在儿子都上大学了。这种忠诚度让我油然而生敬意,他们从故土到城市,大半辈子的生命都奉献在这里。


有一次,我们在染厂学习,车间主任夸夸而谈,他谈的内容与产品无关,而是当时的一些时政要闻。他说他们读书不多,只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而已,后来认识的字都是在工作中学到的,他对颜色的敏感性是天生的,他配的颜色,是不需要仪器来核对的。所以他认为他能做的工作是多年沉淀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事情。他喜欢外面的世界,喜欢和我们这些大学生有见识的人聊天,我被他的话震惊了,我们这些所谓读过书的人,与他相比,我们自愧不如。


我们学习了四周,大部分时间是在车间,这段时间,不但让我了解了公司的产品,而且改变了我之前对一线工人的看法,每个渺小的人物,当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都会有值得我们尊重学习的地方。我不再想着霓虹灯下的美酒与浮华,不再想着十里洋场美好与繁华,就在这里好好干吧。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还参加了产品知识的考试,还写了学习报告,之后我们上岗开始工作了。我回到部门开始接替那个领导的工作,那个和我一起学习的伙伴去了开发部,成了国际开发部的一个业务员。


我到公司一个多月,2007 年就结束了,1 月初公司召开了年度总结及下年的规划会议。


会议议程是这样的:


财务部经理做了 2007 年公司财务报告,2007 年销售 2.7 亿,公司总投入与当年的产出差不多,其它各项费用我都看不懂了。


业务部副总第二个做了报告,汇报了 2007 年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绩,2008 年的工作规划,要拓展的市场及年度指标。


生产部副总第三个做了报告,报告了 2007 年各产品线产能的情况,新产品开发需要的投入。


采购部经理,计划部经理及法务部经理随后也上台做了报告。最后总经理发了言。


最后的一个环节是签 2008 年的责任状,桌子一摆,红丝绒布一铺,有点意思。


总经理和各部门副总签,签完还要握手合影,有点像电视里国家领导人会见的场面,我像看电视一样,跟着主持人的节奏时不时鼓掌。


“业务三部经理”上台,我一下子蒙了,怎么叫我的名字。我犹豫看了看别人,确认是叫我,就上去了,有点紧张,不知道在哪里签字,也不知道签的什么字,领导挥笔就好了,我看了一下,在一张纸后面签了自己的名字。领导把签好的给我交换一下,又签了名字。我跟着领导站起来,握手合影,然后拿着这个红皮的责任状下来了。


责任状是 2008 年的销售指标,年指标 6000 万,分解到每个月中。还有一大段文字描述完不成指标应受的处罚。


我对这个 6000 万的销售没有多少的概念,因为在西安,我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 IT 行业的做项目,硬件集成,软件开发,一个项目小则几百万,大则上千万,所以对于这个 6000 万的辅料,我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如果像过去,部门 12 人,一人一个项目就完成了。


开完会,是公司高层聚餐,其中包括部门经理,三个销售部,三个办事处,一个国际业务开发部,业务部人员一桌,他们都向我道贺,扛起了销售部的一面大旗。从他们那里我知道销售三部的指标最高,这个指标一下子把我从公司的边缘推到了中央,这个位置的变化,让我顿生压力。



 5

营销例会


签完责任状,我就是部门正式经理了,每周一的营销例会是必须要参加。


会议主持是副总助理——王部长,也就是我接替他位置的领导。大家都向营销副总——李副总汇报。


这次例会的主题就是讨论 2008 年指标的事情,主要是各部门如何把指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员,分解到各个客户。对于这些,我还无从下手,那个王部长当然把这些事情替我阐述得一清二楚。并且向副总表明,我真正接起这个部门还需要好长的时间,目前部门所有的工作都是他来处理。副总说给我半年的时间,把所有的工作要接起来。并把我们部门客户的情况给我说了一遍,说前任经理做的非常棒,所以升职了,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样,把公司的核心客户做稳,完成销售指标。


销售一部经理是个看上去比我们大几岁四川妹子,她在会上的发言最多,她提出 2007 年她的一个大客户因品质问题终止与我们合作了,要求 2008 年的指标再降 500 万。副总一听就不高兴了。


“要你们干嘛,老客户丢了,要开发新客户,都像你们这样,我们明年 3 个亿就没法完成了,既定的指标,任何人不得改动,做不到,换别人,我们公司向来是能者上,庸者让。”


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这番犀利的话,像一把利爪扼住了每个人的喉咙。


接着各部门经理汇报本月的销售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国际业务部经理说生产进度太慢,在圣诞节前要出货的订单还差 2 个货柜。副总一听就着了急,打了个电话,说这周全力以赴赶这个订单,其它客户的订单先停一停,要求大家给国内客户协商,不要抱怨。


大家都阴沉着脸,我像是个旁观者,观察每个人在会上的表现,感觉到在这个公司混日子没那么简单。


为了把 2008 年的销售指标分解下去,我第一次召开了部门会议。


我们部门 12 个人,3 个女生,9 个男生,三个女生是助理,2 个男生是来公司不足半年的新人,1 个是公司元老级人物,其余几个男生是来公司 2 年左右的业务员。


会议一开始,我便详细地做了个自我介绍,把之前的工作经历说了一遍,以便大家了解我对这个行业不熟悉,但我做销售管理还是有经验的。然后我让他们一个个像我一样自我介绍,他们介绍基本很简单,报了一下名字和在公司的时间而已。


随后我把每个人 2007 年的业绩和 2008 年的分摊的指标报给了他们,这个分解的指标也是王部长已替我做好的,我只不过照本宣科。这下,会议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都在抱怨自己分得的指标太高,七嘴八舌,显然对我这个新上任的经理不买账。


我让他们一个一个发言,说出他们的意见。第一个业务员就抛给我一个大问题:之前的经理都是自己带的指标的,2007 年王经理带 2000 万指标,现在其它部门的经理也是这样。这就是说他们认为我自己应该带指标,并且带至少是 2000 万。


新客户开发的业务也有意见,说他们的业绩比去年多 100 万,这明显是让他们完不成任务,让我好好看看业务员的考核方案,要根据实际分解任务,要考虑部门人的利益。


我不像是个管理者,给他们开会,而是像个被管理者,接受他们的说教。这样的局面有点让我恼火,也有些尴尬,但我不能表现出我的情绪,我是个新人,我是个外行,我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不能擅自决断下去,那样会让局面更为失控。


我只好把前任搬出来,说这些指标也是他分解的,如果大家有意见,我把他请过来。


王部长请了过来,他也很热情帮了我,解说了公司 2008 的指标和业务考核方案,并说公司未来 3 年销售要过 5 个亿,所以对业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当然各位的待遇也会越来越好。他这话还真管用,大家虽然有意见,还是在指标分解书上签了字。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还不知道自己该烧哪三把火才能让大家认可。


作者在营销培训课上



6

年会


据说公司的年会已经持续好多年了,从总部到分公司每年都举办不同规模的年会,一般在春节放假前的一周举行。


2008 年的年会是周六,一早门卫就把红地毯从大门口一直铺到办公室门口,两三百米的距离,铺红毯的两边插满彩旗,办公室和会议室也都张灯结彩,场面甚是壮观。


办公室门口竖着一块大大的签到板,十几个西装革履的业务员像是酒店的门迎,时刻准备迎接客户的到来,办公室的大厅里整齐地摆放着给客户准备的礼品。远道的客户,可能中午之前就到了,大部分客户下午 2 点之后过来。我被派到宾馆,负责安排客户的住宿。


一上午我们都很寂寞,空守在酒店大堂里,我的一个搭档是南京办事的经理,他异常活跃,给我讲公司的历史。


老板是一个山村砍柴的人,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很多,所以孩子都没上学,还要早早自己谋生。老板的第一桶金是从南亚倒卖货物换取的,之后他们兄弟姐妹七八人合力开了这家公司,没几年的功夫,他们就在全国各地开了分公司,现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都有分公司,上海公司是老板的儿子的产业,2005 年公司上市,目前市值已有四五十个亿。


一上午的闲聊,让我把公司了解个底朝天,因为这个经理是从总公司过来的,与老板同村,从小和老板的孩子一起玩大的。


安排好客户的住宿,宴席都快结束了,我们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去电影院看公司自己的新年晚会了。


那种老式的电影院,容纳很多人,黑压压的,我拿着自己的座位号,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了位置,我坐的那排基本是坐着我们部门的人。


6 点 18 分,晚会开始了,王部长主持,一个个人物款款走向舞台,有种央视春晚的既视感。


首先发言的是公司总经理,一个温文尔雅,40 岁左右的男人。


他讲述着 2007 年公司所取得的骄人成绩,突破了总公司制定的销售计划,一个个第一,我也没听懂啥,他背后的屏幕却深深吸引了我,公司简介制作得很宏伟,有国家领导人参观工厂的照片,还有公司组织员工集体婚礼,在海边冲着浪花,一对对笑得那么甜。


总经理讲完话,文艺节目就正式开始了,有舞蹈、歌曲、小品、相声,都是内部员工自编自演,我惊叹公司卧虎藏龙,身边的业务员告诉我,这些节目准备了大半年。这真活脱脱是一台央视春晚,当然,节目内容俗多雅少,段子小品能让全体捧腹大笑。


在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主持人罗列了一大堆公司 2007 年所做的慈善公益,并宣布 2008 年公司将成立爱心公益基金,倡导全体员工为爱捐赠,全体经理级以上的人员上台带头捐款,大家的捐款不得低于 300 元。还好那时候大家基本都随身带有现金,老板带头,按级别大家排队捐了一份爱心。我为一个私人企业能有这样的行为而感动,也为一个私人企业那么官僚而好笑。


爱心捐款结束,主持人邀请所有的客户上台合影,一首《难忘今宵》结束了这台晚会。


周一大家还沉浸在公司年会文艺节目的欢乐中,评论每个节目的看点和败笔,猜测哪个节目应该能夺冠。听说夺冠的节目还有一笔不小的奖金,第二第三名的节目也有奖励,但我不知道谁是这些节目的评委。


因为接近春节放假,大家的工作都不在状态,手头有订单的业务员催促生产交货,好能准时回家过年。有的人已经清闲下来,上网浏览着网页,好像大家都在等待着什么。


我没有其他人的忙碌也没有其他人的清闲,心里在盘算着如何把部门带好,如何把客户尽快熟悉起来,漫无目的在公司 OA 自由论坛上翻阅着大家的留言,一条消息跳了出来:明天下午 2 点,上海公司全体经理级以上人员参加公司战略会议,大家务必准时参加,不得缺席。看这通知就知道会议比较重要。


第二天下午 1 点 50 分,我就去了二楼大会议室,主席台摆着鲜花,其他桌子上都放着农夫山泉和水果。一台录像机已摆好了架势,投影幕上“××股份战略规划会议”赫然醒目。会议室的前排都已摆好了列席者的姓名,我在最后一排,找个方便出入的地方坐下了,随后一个个夹着记事本入了席。


会议主持是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头顶略秃,广东口音,他是股份公司总裁,也是第一个发言者,概况论述了行业全球市场情况,公司目前在行业的位置。公司的目标未来 5 年实现全球布局计划,在越南开办工厂,欧美成立分公司。并购有特色的中小企业,与上下游龙头企业共享资源,分享成果。


接下来是股份公司品牌运营总监发言,主要阐述如何把公司的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提升到国际水平,联合服装企业开展时尚发布会,组织时尚设计大赛等一系列高大上的活动。


会议中场休息,与我同坐的经理说,这个总裁把政府部门管理的一套经验在公司发挥得淋淋尽致。


总裁是广东某个县下海的官员,海外留学的背景,前几年被老板聘请为总裁,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公司搞上市,接下来就是扩大公司规模,他办事讲究形式,注重政府关系。这使我一下子明白公司企业文化的味道。


会议下半场是股份公司研发、财务、法务等职能部门的发言,最后一个发言的部门是冠名球队的总经理发言,这个也给了我一个很大惊喜,电视上听到的名字,球星,这个人在这里一个一个分析着,他们在未来的团队建设、比赛要达到目标。


发言人滔滔不绝,听者热血沸腾,大家都雄心勃勃,五年 50 个亿的目标好像就在眼前了。

 


7

潜规则


一进三月,公司便忙碌起来了,听说三、四、五月份是订单的旺季,这三个月全厂人员单休,也就是做六休一。


王部长安排河北出差,说是带我认识一个重要的客户。


我们从上海飞到石家庄,一下飞机有人来接我们,年轻的小伙子,典型的北方人,热情地帮我们拿着行李,拖进了他的帕萨特车里。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便到了河北皮革衣之都。


我们还没下车,就听到鞭炮的噼里啪啦声,接下来就在司机引领下,我们去了一个门口摆满花篮的门面店。


新店开业。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热情地迎了上来,个头很高,一米七开外,精神很好,满面春风,一个貂皮大氅,雍容华贵,我想店里应该是富丽堂皇。


进去一看,货架上陈列着我们的辅料,花花绿绿,有种到我们公司样品室的感觉。


我想起路途中王部长给我说过这家客户的情况。


老太太是个下岗工人,开始有两台机器给服装厂配套修修补补来养家糊口。后来代理了我们公司的辅料,没几年就发家了,成了这里最大的辅料供应商。


今天是他们乔迁之喜,把店迁到皮革商城来了。邀请我们来参加。


在店里不大一会,我们就被帕萨特带到一个大酒店去了。


酒店的大厅富丽堂皇,包间与大厅的格调一直,并与老太太的大氅相得益彰。我们进了包间,大部分客人已到,税务、招商、派出所的代表都在了,大家相互介绍、认识握手。我们这大城市来的客人得到他们热情的接待。


席间大家传杯递盏,招商局的官员话语最多,主要是游说我们在此地开设工厂:政府提供土地,免税等地方优惠政策。一杯接着一杯,你来我往,宴席结束,已经没有几个清醒的了。


“你们需要几个房间?”帕萨特问到。


“两个”,王部长回答。


我有些纳闷,感觉问话多余。


感谢王部长的海量,他依然那么清醒。


旺季如何排单生产,满足客户的交期,是整个公司的主旋律。业务员也各显神通,因为上半年是业绩达成的关键。


有人蹲在车间,给工人端茶倒水,让他们先做自己客户的订单,有人写联络函,让领导签字,一级级压下去。更多的人拿着订单去计划部,交期不满足,客户就撤单,以威胁的方式争取订单。当然,如果是公司的重点客户,一般就不用这么费劲跟单。


因为我来公司不久,大家都不会来麻烦我,他们自己把急单处理掉了。随着我不停地出差拜访客户,有些客户也开始找我解决业务员处理不了的问题了。


有个客户要样品,非常着急,样品来不及,今年的大单就接不到了。我能感到客户着急的程度,但样品的交期远远超出了客户样衣的生产周期,我被迫去找生产副总,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副总,私下里大家都叫他公牛,我只在会上见过他几次,没有真正打过交道,当我推开他办公室的门,看到他的胸牌时,我才知道公牛是他真实的名字。


我向他说明了来意,他一点都不着急,给我讲他的经历,从业 20 多年,这家公司就有 15 年之久了,开始在广东电子厂,后来到了福建,在福建公司碰到个老乡,把他从车间操作工到班组长,后来干到车间主任。去年上海公司生产副总辞职,他就过来了。


我正在吃惊他这不足一米六的个头,哪来这么大的能量,样品车间的主任进来了,他把我进来时说的话重复了一下,车间主任就出去了。


我感谢了他,并准备走了,他撤了撤脖子上的大黄金链子,咳嗽了一下。问我拜访客户的情况,需不需要礼品,去年公司做了很多礼品,他还很多呢。我想这个副总是令我敬佩的,能站在这个角度关心业务。


第二天,一上班,我就看到自己桌子上放着做好的样品,给客户顺丰过去了,客户非常感激,我也又一次拨了公牛副总的电话,表示对他的感谢。他很轻松,说小事一桩,邀请我晚上到他宿舍去取送给客户的礼品。


我感到有些别扭,为什么要我到他宿舍里去呢?我问同事关于这个生产副总的情况。


这个副总的经历和能力与他自己讲给我的一样真实,但他有个毛病,好色。前几年离婚,老婆把孩子带走了,他与女员工三天两头有新闻,总公司待不下去了,上海公司缺人,这个祸害就来了。


后来,我也只是在会议上见到这个副总了。


纪录片《工厂青年》中下班后的聚会


这两个月,我几乎天天出差,与司机也熟悉了,他们开始向我八卦厂里的男女之事了。


谁是色狼,谁是荡妇,谁潜规则了谁,司机知道得清清楚楚,他们这样向我叙述,很多事情让我吃惊。


业务部的小张,年龄不足 20 岁,是运营部经理的小三,经理已近 50 岁。姑娘开始是车间装配工,人长的漂亮,很快就被经理转成文员,但车间工资低,他又想法把她调到业务部。小张和那个经理我都有印象,姑娘白净,经理可以做她的父亲,既不帅气也不儒雅,并有几分猥琐。


“小张孤儿院长大的,缺乏父爱和教养。”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那经理一定是禽兽了,当时我想。


计划部经理的情妇是原来计划部小李,他们现在已经生了孩子,小李也辞职了。去年计划部经理的老婆带着孩子到公司来闹了,并且大打出手,小李差点没被打流产。这一对,我不熟悉,应该是郎才女貌吧,我问司机。


“男女都有家庭,不是郎才女貌,是日久生情。”


业务部经理和业务员的故事最洒脱,男女都有孩子,男人优秀,女人貌美,是公认的郎才女貌。他们很低调,又不住在公司,没几个人知道。但这种事,没有不通风的墙,司机说。


这些事,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不想与司机讨论下去。


二千多人的公司,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夫妻分居,孤男寡女,这估计不只是这个公司存在的问题,也应当是个社会的大问题。



8

女儿来看我


五月一日下午,女儿就能到上海了,我吃过早饭就准备去火车站接他们。


还不到中午,我就到了上海火车站,西安到上海的火车 5 点才能到。我买了本书,坐在火车站对面的 KFC,要了杯可乐,在那里磨蹭时间。时间过得真慢,书一页也看不下去,想想女儿见到我会不会又陌生了,不肯让我抱,也不叫我妈妈,我的小棉袄,变成了小马甲。


终于等到了火车要到站的时间了,我在出站口找了个最好的位置,以便我最先能看到他们。5 点 10 分,我给老公打电话,说自己在北广场出口等他们,老公说,他们才刚过无锡。火车晚点了。还好,算是正常,一般从西安来的长途车都要晚点 1-2 个小时,我把这个事情给忘了。


虽然知道他们还没到,但是每一波出火车站的人,我都会张望,怕女儿他们漏过了我的视线。一波一波的人潮来到我眼前又四处分散了,一个人背着孩子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兴奋、胆怯了。


婆婆背着女儿,老公拉着个大大行李箱,他们也在找我,我迎了上去,


“妈,很累吧?”我去接孩子。


“睡着了。”婆婆见到我很开心。


我又去接老公手里的行李箱。


“上海火车站一点没变。”老公很兴奋。


我准备带他们到对面饭店吃饭,他们说不饿,想赶快去我住的地方,因为天已经黑了。


我们到了我的宿舍,女儿就醒了,看到我没哭,怯生生的,偎依在奶奶怀里。我把前两天买的玩具和零食都拿给她,她喜欢那个芭比娃娃,但对会旺旺叫的小狗玩具非常害怕。看到玩具,女儿慢慢适应了,开始从奶奶身上下来自己玩了。


老公和婆婆经过 20 个小时的旅途颠簸都很疲劳了,他们洗澡准备睡觉了,婆婆跟同事去住,她的室友五一回了家。女儿很快和我玩熟了,精神很好,把大包小包的零食都拿出来看看,尝尝,并且把好吃的糖果分给我吃了。


一岁半的女儿还不会讲话,“奶奶、爸爸、妹妹”我只能听懂她的这些话。


我和女儿在床上玩着小鸭过河的游戏,我的两个指头不停地在床上爬,呱呱地学着小鸭子的样子,逗得女儿咯咯地笑,我也非常开心,享受着女儿给我带来的快乐。


“哎吆”女儿在我们的欢乐中,趴到我的腿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我毫无防备,我哎吆喊叫她也不松开。我举手要打她,孩子被婆婆抱开了。


婆婆说孩子在长牙,经常咬人,说着扒开她的衣服,让我看她的肩背,被女儿咬的红一块,紫一块的。


“咬人的时候,应该打她。”


“当妈妈的,给你见面礼,我们被咬过多次了,也没想去打她。”老公说着去逗女儿。


女儿一脸无辜地看着我,没有之前的兴奋了,奶奶把她抱回去睡觉了。


作者与女儿


5 月 3 日天气晴朗,我们决定带孩子夜游黄浦江。


女儿也让我抱了,新奇地看着过往的人群,我们下了地铁,她会摇着小手向地铁说“托马斯,拜拜。”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上海游玩,陪着家人,心情非常舒畅。


我们先到南京路步行街:商场、超市、药店、眼镜店和服装店冲击着我的视野,我们顺着人流拥挤着前行,女儿被老公举在肩头,跟着花花绿绿的风车小贩,兴奋地咿咿呀呀。


中午我推荐去吃小杨生煎,听说在上海非常有名。人很多,没有座位,还要排队点餐,婆婆对此场景有些不耐烦,感觉出来玩找罪受。


吃过饭,我们步行去外滩,外滩广场人头攒动,乌压压的一大片,大家用相机、手机拍着东方明珠,还有人找个空隙拍照留念,我想拍下来的背景是人群和明珠塔,黄埔江的水是看不见的。


我们径直去买船票,准备看外滩的夜景。


售票口和登船入口都排了长长的队伍,老公去买票排队,我去排登船的队,天一黑,我们就坐上了游轮。


广播里播放着上海的简介,第一、中心、国际、经济、金融,听到这些词语,再望着黄埔江两岸灯火辉煌的夜景,瞬间仿佛到了人间天堂。


以东方明珠为中心的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灯光闪烁,璀璨夺目。随着游轮,一座座异国风格建筑,十里洋场,上海租界区的灯红酒绿又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浮动。这辉煌壮丽的夜景震撼了甲板上所有的人,包括一些外国人也兴奋地拍照留念。


“今天走了一天,总算值了!”


这是不识字的婆婆夜游外滩后的第一句话。


女儿刚学会叫妈妈就要回去了,我十分不舍。


买房安家的念头产生了,并且愈来愈强烈,接下来的周末就和同事一起去看房了。


我对上海不熟悉,选择哪里买房,我没一点概念。买过房的同事,给出了很多建议。


这里的房源少,离公司最近的小区是拆迁房,房价 5 千左右(现在已有 5 万),但环境很差。我也经常路过这个小区,小高层红墙楼房,窗户外的晾衣杆参差不齐像枪管时刻在瞄准后排的住户。


花桥绿地大道旁的房子,五一节期间老公自己过去看过,绿地的楼盘不错,精装修现房 5500,我想花桥属于昆山,比上海的房价还贵,也没再过去看。


办公室有两个同事在邻上海的淀山湖买的房,说是自然环境非常不错,我约好同事一起去。


从公司开车到淀山湖,25 分钟的路程,我们先去了淀山湖边——上海最大的淡水湖,江浙沪共享的一个湖泊。


湖边非常寂静,大风吹,芦苇荡,白鹭起舞,野鸭戏水,美哉!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湖。同事带我沿环湖大道转了一圈,这个静谧的小镇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几栋邻湖别墅还在建设中,稻田、果园能在这里看到,鸟鸣、蛙声能在这里听到。


没看到房子,我就决定要在这里安家了。


我生于北方,饮着黄河的水长大,但我不知道骨子里这么喜欢江南,尤其是这水,这湖光美景,这是我看房发现的自己。


那段时间,去淀山湖看房买房在我们公司刮起了一阵风。这里的房价便宜,普通住宅 3000 左右,环境秀美,被上海和昆山挤在一个遗弃的角落里,保持着原生态的发展。公司距离这里很近,但交通并不方便,跨着沪苏收费站。


一天,一个老乡,老板的司机,说是周末想和我一起看房,他开公司的车,方便。


周末,我和司机一起又去看房。


这个司机告诉我,周边的房子他已看了半年了,淀山湖的房子性价比最高,他已经看上了一套房。


他带我直接去看他的房,六楼带阁楼,122 个平方,已经简单装修过,是个二手房。


“姐,你感觉这个房子怎么样?”他像中介一样介绍完这个房子问我。


“很好。”我满意地点头。


“你想不想要这套房子?”


“怎么回事?”我疑问。


原来他已经订了这套房子,并交了 8 万的押金,现在他又不想买了,说自己过两年要回山东老家。


我和他一起去了房屋中介那里,中介也说这个房子好,劝我买下。


我给老公打了电话,35 万能买到这样的一套房子,老公要我自己决定就可以了。


我和老乡去了工商银行,把我银行卡里所有的钱都转给了他。这样,8 万块钱房子就将属于我了。


不到一个月,我就把房子的过户手续办理好了。


大家都觉得我这个房子买得太仓促了。


自己省了时间精力,又帮助了别人,这有什么不好的呢,简单行事是我一贯的思维方式,没有什么不好,利弊各半吧。



9

2008 金融危机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在下半年已经辐射到我们公司的每个人。我们部门为此影响了半年的奖金。


外销订单急剧下降,很多样单的大货订单遥遥无期。订单取消的现象时常发生,往年客户订单计划性稳定性今年却少见了。这种现象也涉及到内销订单的稳定性。


一个羽绒服公司是我们部门很重要的客户,由于公司订单量的减少,营销生产副总一起拜访这个客户,在客户订单最集中的这几个月争取更多的订单。这个客户是我们公司合作多年的老客户,又有公司高层的重视,客户的大批量的订单都下给我们,但交期要求之高,让生产无法应付。这样一批订单就取消了,但码带已经按照客户的色样赤橙红绿青蓝紫染了出来。


公司生产,客户采购,我一遍遍沟通,希望能最大限度满足客户交期的要求,同时也减少公司损失,这段时间,我忙得焦头烂额,还被领导痛批,没把客户取消的订单消化掉。


7、8 两个月的忙碌,让我进一步看清了人性本质。


生产营销副总把客户取消的订单责任都推卸得一干二净,最终结果,谁的业务谁买单。


我这个客户取消订单给公司带来的直接成本有 10 几万,我们部门买单,扣掉了考核奖,这个决定让我们部门在最忙绿的几个月里分文未收,业务员牢骚满腹,要我去和公司领导理论争取。


很快就有业务员提出辞职了,部门最能干的业务员,他找到新的工作,我没法用年终奖的诱惑来说服他留下来,月度考核奖都拿不到,年终奖更没什么指望。


公司开始出台了很多节能降耗的措施,去市区的大巴车取消了,宿舍 24 小时的热水供应也不正常了,连厕所的手纸都变薄了。这个痛苦的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


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寒冬,公司制定多项开源节流、节能降耗的制度。


重点是清理库存,能回炉的回炉,能返缸的返缸,实在不能再回收利用的就一卡车一卡车地卖到废品站。


这项举措让公司盘活了许多资金,从中也找到了管理中的漏洞,整改车间、仓库,调整人员管理,搞得生产车间人心惶惶。


业务部业绩达成率也越来越低,所以对订单也盯得很紧。客户那里有点风吹草动,业务员就会像饿狼一样扑过去。


一天,我去杭州出差,又和司机吹起牛来。


司机抱怨他们加班费扣得太紧,老板的司机都要参与周末值班了。


“你们没有生产惨,装配车间组长都被开掉了。”我安慰这个满腹牢骚的司机。


“你知道为什么开掉他吗?我们厂后面的那条河里能捞出几卡车的金属废料,他们这帮人胡搞,怕查到他们,把东西都隔着墙扔到河里啦。


“怎么可能呢?”我简直不敢相信他的话。


“这种谁负责谁买单狗屁政策,他们哪能买得起呢,你们业务部还有考核奖扣。”司机愤愤地说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叹息。


这次大整顿给多少人带了灾难,不只是影响到我们部门半年的考核奖了。有人同甘共苦,减轻了我的抱怨。但暴露的问题,是公司领导始料未及的。


周一上班,我们便在 OA 上看到一则重要新闻,老板的儿子被任命总经理的通知,大家都议论纷纷,现在的 CEO 该何去何从。这位总经理是老板的同乡,又是与老板一同打天下的元老级人物,只是他太高调了,几十万的手表,被老板知道了。


接下来就是公司庆祝新任总经理的周六聚餐活动。


这次活动参加的人非常多,总经办、业务部、运营部、品质部和生产班组长以上人员,老板没有像前任那样偏爱生产,而是让各部门雨露均沾。


新任总经理是老板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公司实习,大家都亲切称呼他“阿彪”或者“彪哥”,他也非常随和,有着富二代的身价,没有富二代的脾气,后面跟着一群玩伴,陪他打球聊天,这群人也有代号“太子党”。


宴席未开,新任总经理先致辞。


他西装革履,黄黄的头发高高矗立着。开始讲他的经历,从业务员到部门经理,现在又被提拔为总经理,我们公司会向全体有梦想的员工提供公平晋升的平台。他磕磕巴巴地读着手里的发言稿。


大家鼓掌,齐声喝彩,讲演者被激励了。临时加了个抽奖环节,在坐员工厂牌编号带 8 的中奖,周一到人资部领取奖品。这次的喝彩声更高了,更真诚了。


接着彪哥又把公司的愿景大大展望了一番,面对眼前 2008 年的经济危机,公司上下有信心迎难而上,攻克难关。大家被新官的发言镇住了,开始议论谁给他写的发言稿,还是在其位谋其政呢,但这番话也的确给大家以鼓舞,二代继位,这也是公司应对 2008 年危机的又一个办法。


艰苦难熬的 2008,公司整体业绩下滑,我们部门也未能按照预期完成计划。大家拿到的奖金越来越少了,有的部门下半年一分钱的奖金没了,大家有抱怨也有焦虑,看着公司的股票由 8 到 3,历史新低,“5·12”大地震悲痛还未消失,国际新闻播放着华尔街一家家公司倒闭,一个个员工抱着纸箱离开的场景,生命、生存又成了所有人重视的基点。


新的一年,我们既要开源,更要节流,2700 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春节之后 2000 人不到了,幸好到了 2009 年下半年,公司的订单开始复苏了。


今天,我再回头看看十年前这段经历,宛如深深埋在泥土里的种子,孤独、黑暗、破皮、发芽,感谢这段经历。


*如需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

*封面图来自纪录片《工厂青年》



本文编辑自每日书。嘿,每一天微小的、确定的、转瞬即逝的,都值得记录。点击了解每日书,或直接联系三明治小治(little30s)报名。




给作者赞赏


三明治八周年系列文章

点击阅读更多


《来自景迈山的信:一个在云南边境的青年告诉你乡建真相》

如果“上山”成了一份有责任有压力的工作,你还会选择它吗?

——周幺幺

《饭偶像之后,剧场成为了我生活的地方》

偶像也是普通人,但永远是你遥不可及的那个普通人。

——阿卿


活动推荐


重庆除了“网红”,还有新的讲述方式吗?

3.30重庆写作工坊



探索和打造一家小店的多种可能性

三明治实习生招募



友人和自由,我们在纷乱世界里最宝贵的两样东西

点击购买这个世界上的爱和连接




让每一个人开始写作

记得点“好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