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分食秋天的第一个柚子大概是结婚后温暖的讯号|三明治

小鱼、科科 三明治 2021-09-06

搬到英国居住后,小鱼在每日书里写下许多伦敦日常。这个月,小鱼邀请先生科科共写,朝夕相处的两个人还是第一次在每日书的页面上相遇。他们一起记录疫情来袭下的英国生活,品尝每一天里平淡却闪光的片段。昨天是小鱼和科科的结婚两周年纪念日。这份保留在文字里的生活记忆,也成为他们赠予对方的礼物。


文|小鱼、科科

编辑|备备



小鱼

来伦敦的第一天


说起来到英国的第一天,我好像有两份记忆。


一次是以游客探亲的身份,一次则是现在长期生活的身份,是两个相同又不同的第一天。


第一次来伦敦是18年5月份,我作为一名都市白领趁着五一劳动假漂洋过海来探望寒窗苦读的男朋友。那是我第一次坐十个小时的长途飞机,坐了一会儿屁股就麻了。左手边的男士晕机,皱着眉头歪着脑袋,仿佛下一秒就要“大雨倾盆”,从小晕车的我在英文电影和飞行地图界面切了好多个来回,掏出手机给男友发消息:“天呐,我都想回去了。”


那时候,飞机才在蒙古上空。


机长当然不会听我的,吃了两顿飞机餐之后,我被投递到希思罗机场,推着行李出门看到了男朋友,他穿了出席学术会议才拿出来的风衣和西装。男朋友是学生物科学专业的,我一般叫他科学家。科学家绅士的接过箱子,带我去坐地铁。五月晚上的伦敦有点冷,我第一次体验了英国百年历史的地铁,地铁车厢里温暖又明亮,和外面黑黢黢的隧道大相径庭。尽管我脸上挂着长途的倦容,科学家也带着接机等待几小时的疲惫,但我们还是对接下来几天的旅程充满了期待。


第二次来伦敦是和科学家一起的了,那时候我们新婚燕尔,拉着行李和大包小包来到伦敦准备长期学习和生活。12月底,冬令时下的英国天黑得很早,这次算是我和城市的重逢,我推着箱子东张西望,看到航站楼外有一个巨幅手表广告,模特和夜色一样高冷,金灿灿的表盘看起来时尚又名贵,哦,这就是我即将生活的伦敦啊。


我们暂时落脚的房子在west kensington地铁站旁边,需要穿过一条很宽的马路,再沿着小道走10分钟。我们一共有4个行李箱,科学家说他力气大,拉着两个28寸的虎虎生风走在前面,我拉着两个20寸的旅行箱,小步快跑跟在后面。两边的街景都模糊不清了,只记得一扇玻璃窗后面有一个旋转着的铁架子,上面是明晃晃油乎乎的肉塔,在疲惫而陌生的夜色里,心被未来要吃的肉稍稍熨平了一些。


到了公寓,合租的舍友帮我们开了门,他是过来交换的机械专业博士生,开门的时候,他正在煮一锅香喷喷的黄焖鸡。还有一个台湾舍友,过年的时候她煮了一锅卤肉,一大份萝卜糕,送了我们一瓶青岛啤酒。


回想起刚来的那一天,望着土耳其烤肉塔流口水的我绝不会想到,在英国生活了两年的我们,还是会为吃什么而烦恼呀!


科学家,科学家爸爸,还有我一起吃土耳其烤肉


青天白日下的肉塔好像也没有辣么迷人了,

但肉是真的好吃


科学家留言:

后来这家土耳其烤肉就成了我们的最爱!搬家以后还专门跑回去吃了一次~





科科

日常上学历险记


10月初,欧洲各国的疫情急剧恶化,英国的每日新增病例也蹭蹭往上涨。到了月中,新增数字还在17000+左右。尽管如此,学校也没有要关闭的打算,每天来实验室做实验的人不减反增。


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泡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收集数据,在家办公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工作模式。也就是说,为了能顺利毕业,我不得不冒着第二波疫情往返学校。实验室增加了很多社交隔离措施,也有了单向通行系统,避免大家双向而行,增加传播风险。因此,上下学通勤成为每天最危险的时间段。


每天通勤对我来说都像是一次历险。要时刻分析人流,准确找到人流最为稀少的车厢,占领绝佳的上风口位置,站稳下盘,免得摔倒……


去年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很悠闲地切换公交和地铁,在路上看电子书或者听歌。运气好的时候,有座位,我还会拿着平板电脑看文献。通勤的时间需要一个小时,尽管久了一些,但也能利用的很好。


现在的通勤和以往大不一样。为了减少风险,公交车和地铁的通勤组合变成了步行和地铁。为了保护自己,我在这段时间练就了一项技能,那就是在通勤全过程中双手插口袋,不去触碰扶手和栏杆,也会尽可能一路保持站立,减少和公共区域的接触。这样一来,尽管通勤时间还是一小时,但是整个人精力的消耗大了很多,除了听音乐,也很难在通勤的时候做别的事情。地铁转弯和急停的时候,我还得努力稳住脚步,避免撞在车厢上……


有时候实验结束的比较晚,不得已要在晚高峰回家。这个时候就很考验灵机应变的能力了。晚高峰站台上的人比较多,列车也会带来很多出站的乘客,让整个站台的人流更为密集。我会找准时机穿梭在人群里,尽可能迎着地铁进站带来的气流,穿过人流最拥挤的中央地带,走向站台的尽头。如果遇到乘客拥挤的地铁,我会等待下一辆地铁,然后站在车厢上风口,直到下车。


很怀念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宿舍就在学校附近,早上起来出门上学顺便买早饭,迈着步子很悠闲,不需要坐公交挤地铁。也很羡慕像小鱼一样可以完全在家办公,不需要担心上下班通勤的问题。


如果说这些经历让我学到了什么,那就是下次搬家要尽可能离工作地点近一点,做一个可以走路上下班的“社畜”。


小鱼留言:

哈哈,原来科学家也害怕通勤。





小鱼

我脑补科学家的一天


没想到啊没想到,每天五点多起床六点多出门,在我眼里拥有钢铁意志的科学家,原来也不想通勤。作为一个几乎不出门的居里夫人,我脑补的科学家的一天是这样子的:


清晨五点半,在苹果手表轻微的拍打声里,警觉的科学家翻身起床。小鱼还在呼呼,在满室清冷的厨房里,科学家用冷牛奶泡上一大碗麦片,边吃边看BBC新闻。把碗放进水池里,洗漱,将便当盒装进书包,给小鱼留言,出门。

泰晤士河上晨光熹微,科学家背着几十斤重的大书包,如急行军一般,目不斜视,步履虎虎生风,走向地铁站。在地铁站里稍作停留,清晨的列车里人不多,等一辆人少的,有空位也不坐,袖手立在角落和大家保持距离。换乘通道很长,加快步伐。转一趟地铁,再疾行一段。


傍晚的泰晤士河边可能会偶遇疾行的科科


快到教学楼的时候,手表收到微信消息提醒,来自刚睡醒的小鱼:“早上好呀。”


经过一天忙碌的实验,同样是疾行回家,有时候能刷到当日新增的更新数据,大部分时候英国在无限拖延。手表再次收到微信提醒,是我摸鱼发来的消息:“想吃好吃的!”


科学家留言:

哈哈,疾行回去的时候,还能收到某人的电话,嘴馋又要吃什么好吃的了。




科科

我眼中小鱼一天


前段时间为了躲避疫情,我每天早上出门很早,在小鱼还没醒的时候就出发了。晚上也很早就上床休息,导致我们两个人在周中共同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最近晚上睡得晚了点,两个人一起吃吃饭,看看剧,生活过得也有滋有味。


在我的眼里,小鱼的一天一般要从睡懒觉或者是回笼觉开始。还记得最长的一次记录是从晚上8点多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多才起床。从此小鱼就被冠上了“觉皇”的称号。


作为一个合格的社畜,每天小鱼起床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想起床、不想上班”。虽然平时经常撒娇,但工作中的小鱼是完全不一样的。她成熟有自信,专注而知性。经常因为工作太忙,午饭都没时间慢慢享受,傍晚下班以后还会在家偷偷加班,多做一点事情。


可能就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所以需要我经常性的投喂美食。经常我在从实验室晚上回家的路上接到小鱼的电话,话音里带着一丝不好意思的说:“科科,我想吃好吃的!我想吃炸鸡!我想吃麦当劳的薯条!肯德基的鸡翅!我想吃寿司!”


收到我的批准之后,小鱼就会开心得在软件上下单。等外卖到了之后,某鱼细嚼慢咽,没吃多少就饱了。然而我狼吞虎咽,当有饱腹感的时候已经把很多东西吃下了肚子。所以我们在一起吃外卖或者下馆子的日子,都是我长肉的日子。


睡着的小鱼是很可爱的,会有很多睡姿,有时候侧卧,有时候平卧,偶尔还会俯卧。不管是什么姿势,不变的主题就是会不自觉的挤在我这边,以至于一开始的时候我经常被挤到床边,可怜巴巴不得翻身。在我持之以恒的“教育”下,现在我的空间更多了哈哈。


小鱼留言:

哎,就让本“觉皇”为大家附上一首小诗吧:






小鱼

科学家的好习惯


最近沉迷看《绝望主妇》,趁着周五,晚饭后一口气看了三四集。


剧里有一个精致太太叫Bree,她总是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铺得床单像她精致的脸庞,没有一丝皱纹。有时候看Bree我会想到科学家铺的床和叠的衣服,两个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整齐。科学家是个做事认真的小男孩,哪怕是在超市里买的十元体恤,每次烘干后都会用衬衫的叠法,把领口和衣袖都压得整整齐齐。我起初不放在心上,随意乱叠,后来想认真了,发现叠衣服还真是个技术活儿,总是对不齐肩线。所以每当轮到我劳动,我总是边叠边担心衣服是否有资格入柜。


整理床铺也是一门学问。科学家喜欢把被子铺得平平整整,既有高级酒店的利索感,又不掩盖被子本身的柔软感,有时候我路过房门口,看到科学家整理过的床铺只想爬上去打几个滚儿,哦,洋气的说——check in。而我比较喜欢把被子叠起来,是在哪个科学养生的公众号里看到说,将被子掀开或者叠好能让里面的“气体”挥发,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然而我叠被子纯粹看心情,看手感,看天气,叠出的作品就像日本豆腐,在无数菜肴里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扁的。这种艺术被褥也是很容易引人贪睡的,毕竟怎么看,推倒重叠都不心疼。


所以我个人以为,小鱼的“觉皇”称号,叠被子的两个人都有很大的责任。







科科

难过的科学家


伦敦的疫情还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又传来了要封锁的消息。当小鱼提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看着消息一脸苦涩。即便伦敦封锁,我还是要继续做实验。


很多人小时候都想要成为科学家,我也是。然而真正从事科研以后,才发现很多事情和想象并不一样。


小时候,我觉得科研是说一不二,是探究唯一的真理;现在,我发现科研是谨慎前行,不轻易下论断,真理可以是A,也可以是B,还有可能是C。小时候,我觉得科研是精确,是不差分毫;现在,我发现科研是近似精确,在日复一日的实验中控制每一个步骤,减少误差。


小时候,我觉得科研看得见,摸得着;现在,我发现我看不清,也摸不得。科研大多是无形的。透明的液体有很多,可能是水,可能不是水,可能有毒,可能没毒。配制溶液,更像是一个记忆力游戏,要记住每一步添加了什么,因为加之前和加之后,可能看起来都一样。


科研需要集中精力,关注细节;需要投入时间,消耗精力;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对于绝大多数科研人来说,实验失败或者是不符合预期,如家常便饭。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被绵绵不绝的自我怀疑打倒是迟早的事。


最近的科研进展总是有很多波折,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往返两个多小时的通勤也在挤压本来就不充裕的私人时间。我有一个“另类”的习惯,压力越大,就越想要劳动,通过体力的消耗来缓解内心的忧愁。忧愁的消解,还能带来劳动的成果,也算是一种别致的解压方式。幸好,我的生活不只是科研。虽然没什么特别值得夸耀的兴趣爱好,但也有喜欢的小说,享受的游戏。在伦敦的小公寓里,我有家,有爱人。


小鱼留言:

给各位实验人画个重点:压力大吗,大就对了。抽空结个婚吧,就有人分担压力啦!





小鱼

难过的小鱼


小鱼的开心很简单,何以解忧,吃好吃的!这听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诉求,但是在腐国这个充斥着黑暗料理的地方,我们每月的预算又有限的情况下,开开心心吃饭还是有点难的。


上个周末夜晚,和科学家有了一段短暂的不开心,原因就是关于吃。


科学家感叹了一句:“我们周末花了好多时间在做饭上啊,感觉做饭一直很花时间。”闻言我猛烈得点头,没想到,科学家接下来的下半句,让我心凉了半截:“我们以后吃简单一点吧。”


科学家研究生阶段独居生活的饮食,大概就是他所谓的“简单”一点。水煮蔬菜,面包片夹披萨,或者是罐装的豆子和超市腌制的烤鸡腿。英国这当前的疫情,每天忙碌的生活,食物是我在乏味生活里的慰藉了,如果吃这些无欲无求的神仙餐,我可能真的要分分钟收拾细软逃回伟大的祖国。


总结一下双方的基本诉求。正方科学家:吃得简单点。反方小鱼:吃不能将就。


科学家在轰轰作响的油烟机下,翻动锅铲做牛肉炒饭。我抱着iPad打开知乎,搜索“做饭很花时间怎么办?”大家各自沉默了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科学家说,其实我们做饭也没有花很多时间,如果你想要吃好吃的,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做的。而抱着iPad的我,也看到许多大神的分享,他们是如何规划一周的菜单,批量备菜和烹饪的。


我们也商量,现在我居家办公不用通勤,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做饭;等之后通勤恢复了,我们可以午餐在学校和公司食堂解决,或者买3磅套餐,减少晚上做饭的工作量,让两个人都能好好休息或是用于自我提升。我也重新启动了菜谱的电子档案,把一些美味又易做的菜肴记录下来,便于之后翻开查找灵感与检索细节。


其实回顾过去的这三年,尤其是来英国需要独立做饭的这两年,我们的厨艺与配合都有了精进。从合租到独居,我们拥有了更宽敞的厨房可以一展拳脚;冰箱和橱柜里的调料越来越多,超市准备的酸甜酱和腌制菜肴的依赖度大大降低,我们对食物的口感有了更贴合自己的把握;冷冻层里还有许多机器切割的菜,比如菠菜球洋葱碎等等也降低了我们的劳动成本。其实我们在厨艺的道路上是有进步的,除了口味上,还有纯熟度上。


希望未来我们会吃得也越来越好。


科学家留言:

我们现在做饭已经很厉害啦!等疫情过去了,吃饭会更方便的。





科科

一道耐吃的菜


学生时代的我们有食堂,有外卖,还有各类平价餐厅可以挑选,所以一直都没有做饭的需求。后来上班上学,下厨的机会多了不少。我有时候也会琢磨一些菜谱。有的成功一点,有的就失败一点。其中最“耐吃”的,还要数麻辣香锅。


第一次做麻辣香锅还是在苏州的时候,我在超市的调料区看到了正在促销的香锅调味料。我提着菜篮子,仔细研究了包装背后的烹饪指南,评估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最后买回了家。当天晚上就问了小鱼爱吃的食材,为第二天去采购做准备。


第二天的采购是个大工程,在生鲜蔬果去徘徊了很久,比对了各种不同产地/品牌的蔬菜和豆制品,最后大包小包买了100多元的食材回家。处理食材是最耗费时间的一步。需要洗菜,择菜,再切成适当的大小提前煮到七、八分熟,然后再和炒好的肉一起翻炒,拌入麻辣香锅调味料。当天晚上,我们两个人围着香辣扑鼻的大盘香锅,吃了好几碗白米饭,格外满足。


麻辣香锅这道菜一直被我们带到了英国,也就成了我们重要节日里撑场面的一道“硬菜”。去年邀请导师来家里做客的时候,麻辣香锅也作为主菜登场,给习惯欧洲菜肴的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道菜,虽然食材会随时令季节调整,但它的味道和品味它的人一直没变。


希望英国的疫情能早点结束,我们也好早点回家,把麻辣香锅这道硬菜,还有别的拿手菜,做给家人再吃一遍。


这周我们就要纪念结婚两周年了,也安排了麻辣香锅哈哈哈。


小鱼留言:

期待!豆皮茶干都已经中超下单了,搬着小板凳等吃!





小鱼

麻辣香锅登场,两周年快乐


2020年10月28日就是我们结婚两周年了,撒花鼓掌!



今天都干了什么呢?


小鱼还是照常工作,9点准时坐在电脑前面噼里啪啦打字,中午快快吃了饭和老板一起开会,晚上六点半下班。而忙碌的科科早上完成了一个presentation(据说引发了实验组内的热议),然后就在家看书和学习了。


中午我们吃了昨天提前炒好的牛肉蛋炒饭,蒜蓉空心菜,还有买的卤鸭翅。空心菜作为进口蔬菜,3镑只有一小把,盛在碗里浅浅的,不过味道真是太好了,我都舍不得下筷子。科学家一下子夹了一大半到碗里,伴着米饭吃,看得我心在滴血。他还解释说:“我夹了一半,剩下来的都是你的。”我几乎一根一根夹着吃,迟迟舍不得光盘,而科学家以为我吃不下了,提起筷子就想帮我解决……我赶紧表示,自己来自己来。


晚上,科学家亲自下厨,用午餐肉金针菇豆皮腐竹胡萝卜花瓣面等做了一大盘麻辣香锅。勤劳勇敢的打工人小鱼下班之后,就可以喝上粥(昨天剩的)搭配热乎乎的麻辣香锅啦!吃完饭我们还剥了一个柚子吃。和空心菜一样,这个红心柚子也是我斥巨资在中超买的,很好吃很金贵。科学家表演了徒手撕柚子,然后我们坐在地毯上边看《令人心动的Offer》边吃,不留神儿就把一整个吃完了。


我还调侃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恋爱时浪漫的讯号的话,一起分食秋天的第一个柚子大概是结婚后温暖的讯号啦。


现在吃饱喝足啦,科学家去洗锅了,而我打开了现在的写字页面,感谢每日书让我们这个月在页面上相遇。





作者后记


托三明治四岁生日的福,让我邀请了对象来一起共写,记录我们的生活日常,作为结婚两周年的小小纪念。在这三十天里,我们回忆了各自的童年生活,也算了算生活中的账本,当然啦,更多的是记录普通快乐的伦敦抗疫宅家日常。我打算把我们这个月朴素的文字打印成一本小书,等老了慢慢翻看。编辑联系我说能发表,真的是意外惊喜,谢谢阅读的每一个小伙伴,祝你们天天开心!


✏️✏️✏️


本文来自每日书共写班。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和情绪。11月每日书,虚构班返场。点击下方“三明治写作学院”小程序参加。或点击了解:每日书是怎样一个世界。





阅读更多小鱼的作品


来伦敦生活后,我发现自己患有“扶梯恐惧症”

在伦敦当“陪读夫人”时,我和一群爷爷奶奶成了朋友

如何饲养一名博士?来偷听两位博士家属的悄悄话




给作者赞赏





每日书11月1日开写

正在报名中


写了六个月,写作是我生活中唯一有掌控的自由




把生活变成写作,把写作变成生活
三明治是一个鼓励你把生活写下来的平台
由于微信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
如果你想要在第一时间阅读三明治的故事
或者来和三明治一起写下你的故事
不要忘记把我们设为“星标”或给文章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