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浦西封控第一天,居委给了好消息,血透病人能自主去医院了 | 三明治

上海此刻的记录者 三明治 2022-05-05

2022年4月1日,上海浦西全境进入封控,按照要求,每个人都要“足不出户”。今天凌晨5点浦东地区解封,但大部分浦东的街道都尚未满足解封要求,还将继续封闭。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今天开始几乎整个上海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不分区域。没有人能想象上海这座城市会经历这样的时刻。


前天发出「2022 上海此刻」计划之后,我们收到了100多位目前居住于上海不同区域的记录者的申请,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十天记录从自己视角所见的生活日常,为这座城市的特殊时刻存档。这些记录者中,有曾经经历过两年前武汉封城的,有家里有需要做血透的病人担心封锁后就医政策的,有处于重点区域已经被封闭将近一个月的,有因为工作需求必须驻扎单位为社区运送物资的,有需要早上5:30起床做社区志愿者的。


他们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生活如何展开,如何受到影响,他们感受如何,如何应对,来自第一人称的记录尤为重要。


其中一位记录者依稀说,“史无前例的时期,见证历史的时期,想要分享和留存的记忆太多,就把这些碎片都收集起来吧。收集当下的每一刻,发现一切或许也并没有那么糟糕,也算是我们在防疫期间对自己的疗愈吧。”


今天是上海浦西被封控的第一天,我们想和你们分享这些重要的“上海此刻”。




 早上刷牙的时候,

 浴室飞进一只白蝴蝶 



丁猫


所在城区:上海徐汇

职业:自由职业



现在是2022年4月1日早上9点,浦西封控第一天。

 

7点多闹钟响了之后,我在迷迷糊糊中听到了清脆的鸟叫。平时早上这个点,外面的大马路早已是车水马龙。


 4月1日早上8点的街道

 

照例起床开窗通风、做早餐、和狗子玩一玩,打开了手机看今日的最新动向,业主群里已经开始张罗今天的测核酸安排,12点准时开始,先照顾老人和上网课的小孩,接下来按每个楼层依次下楼排队,大家整齐地在群里接龙,等待通知。

 

 浴室里飞进来的小蝴蝶

 

我打开了浴室的窗户,这时候竟然飞进来了一只白色小虫,我当时正在刷牙没看清那是什么,以为是飞蛾还大叫了一声。定睛一看,是一只白色的小蝴蝶呀,它扑闪着翅膀,在我的沐浴液和窗户之间轻柔地飞舞着。我就在这里看着它,看看窗外对面的小区,看着空旷的街道,心里不是滋味。



还在等待下楼的小狗抱抱


我的小狗抱抱,这个月就一岁了。每天早上我都会把它抱在在飘窗上,等我们吃好早餐再带它下楼。今天早上我在飘窗跟它说了好多话告诉它从今天开始就不能下楼了,不晓得这些宽慰的话能否让它有感知。我在打字的这会儿,一边听新闻发布会,一边看着它孤独的背影,我走过去陪它一起在飘窗趴了会儿。


(后续:啊!我给它在家里自制的草坪厕所,它成功在上面尿尿了!皆大欢喜,希望这个小崽能够顺利排便,养成在家里如厕的好习惯。)




 平日最讨厌吃鸡蛋,

 如今觉得一天不消耗四个就辜负了孩子 



两瓶酱


所在城区:

上海嘉定(嘉定-普陀交界)

职业:保险代理人



嘉定真新街道,明明马路对过就是普陀区,然而我们被列为重点封控地区已经三个礼拜了,大家自由的时候,我们封控,浦东封控时,我们保持封控,浦东解封了,我们作为浦西一份子继续封控,并且后续对于能否按时解封过清明,我们毫无信心。


昨天作为“过大年”最后一天,我们家紧急补货了牛奶、米油肉禽,还有二胎妹妹的纸尿裤,原因是前天大前天在麦德龙下单的物资完全没有进展,却也不告知没货还是没有运力,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下,作为家里掌厨的我在昨天中午果断作出二手准备,紧急联系了最后能够联系到的商家、肉铺,半小时内搞定了补货工作,虽然最后骑手仓促间还是少送了一箱牛奶,不然就真的完美了。


终于,家里的常规冰箱塞得满满当当,心满意足后,傍晚一场雨,迎来了前天下单的一堆牛肉和海鲜,突然有种暴发户的感觉,同时“暴发户”还产生了一种心理:这可怎么吃呢?猛吃呗!


毫无疑问地,这段时间我们家的伙食明显优于平日里,平日最讨厌吃鸡蛋了,如今不一天消耗四个就辜负了孩子;平日一周也吃不了几次肉,如今一顿没有荤菜就觉得亏待了自己;平日工作忙早中饭并一顿,如今要不是一日三餐分分钟免疫力就扛不住;平日水果放到烂也不想着要吃,如今两餐之间必定要有水果搭配;平日里两瓶酱吃饭挑三拣四,如今惊觉为什么他们俩胃口这么大。




我们家冰箱不大,

让我想起了十年前拎着22寸行李箱去美国呆了3个月

物尽其用就好,就好像有多少钱就能过好多少钱的日子


我们这代人,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物资匮乏,即便现在也不是,匮乏的不是物资,是运送物资的运力,这个问题一定会解决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盒马近期推出的“集单”操作就是解决运力这个问题的,我们并没有食物短缺的恐慌,不管每个社区发放的“补贴”、“物资”卷成什么样,饿死这件事,无论如何都还不至于吧。


所以每当我们爸爸跟两瓶酱(我的两个孩子)说”好好吃饭,不然随时都有可能饿死“的时候,我都觉得有点夸张,当然特殊时期特殊教育方法没问题。


刚好在群里和大家交流疫情期间的伙食,突然想起来把封控三周以来的伙食拼个图,啧啧啧,真是赏心悦目,引起极大舒适感!原本已经黔驴技穷懒得再用心做饭用心拍照了,这么一分享,顿时又是信心满满。


果然,人类呐,还是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








 “对,我就在北蔡镇。” 



阿白


所在城区:

上海浦东(北蔡镇)

职业:公司职员



我搬来北蔡已经十多年了,在我眼里,北蔡一直是一个挺尴尬的地方。不像近邻花木那样豪宅林立,更是对陆家嘴这样的经济贸易中心望尘莫及,东边张江是科技重镇,南边的三林因为美食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而北蔡,虽然在浦东地处一个颇为不错的地理位置,却一直岌岌无名,甚至连镇上的各大商业圈都不温不火(宜家除外)。


这样的一个北蔡,竟然在2022年3月,因为疫情火上了热搜,光速出圈。连我远在天津的朋友都忍不住来问我上海的疫情。


“浦东疫情严重吗。”

“我觉得我在核心区……”

“不是说北蔡很严重吗,你怎么就在核心区了?”

“对,我就在北蔡镇。”

“北蔡听起来有很多菜,你们应该不差吃的……”

“……”


这场疫情让我发现,同公司竟然有不少同事都住在北蔡,在加上同学、亲戚、亲戚的同学、亲戚的亲戚,身边俨然一圈北蔡人。有成山路的、御桥的、高科西路的、龙阳路的、上南路的。虽然所在街道不同,但至少都有个共通点:所有人都在3月18日社区网格化管理之后,就再也没能走出小区。


大家分享自己所在小区的管控情况,也互相交流惊喜大礼包盲盒。


身为北蔡人我必须要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北蔡的大礼包不全是湿垃圾(雾),也是有干垃圾的(大雾)。咳,说笑了。并不是所有街道都把菜装在一个袋子里。像我的同事收到的菜还是分门别类地装在不同的袋子。


当然他们也贡献了一些不亚于“湿垃圾”的段子。比如“我们的大礼包里有杭椒牛柳,如今杭椒已经收到,我猜牛柳可能还在路上”,又比如“谢谢社区发的姜。但是如果再发一些肉,这块姜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月31日晚八点,同住北蔡的朋友突然给我发了消息。


“上海发布你看了没有?”

“什么?刚发的吗?”

“对,刚发布的。”


朋友给我转了链接。


“报告阳性感染者涉及的居民小区(单位、场所)所在网格化单元及毗邻网格化单元,划为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感染者涉及楼栋采取14天封闭管理措施(从3月28日封闭时起计),封控区内其他区域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社区健康管理’措施(从3月28日封闭时起计),开展相应频次检测,封闭管理期间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


于此同时,工作群内也炸了。


“喜提7+7。”

“那我也要7+7了。”

“我们小区已经在上海发布连上两榜。”


闵行的同事冒头:“身为闵行七子之一,我觉得要做好封到劳动节的准备。”


身为浦东七子之首的北蔡人,我深以为然。




 “我们家菜够了,小赵家不够吃的”  



Elaine Lin


所在城区:

上海松江新桥镇

职业:HR



等我开完会,下楼准备开箱惊喜时,先生已经处理完了。他把萝卜,胡萝卜,西葫芦,卷心菜都叫阿姨小赵来拿走了。剩下1颗莴笋,4根黄瓜,2个土豆。我家的冰箱依旧干干净净。




"你为什么不留一点?"


"我们不会做,再说够了,蔬菜要坏的。小赵家不够吃的。"


不研究做菜成了封控期最大的劣势,我们只能买熟食荤菜,然后炒一个绿叶菜。我这十年三次到淮海路排光明村和对面副食品商店的队都在三月。我尝过了笋豆、熏鱼和酱牛肉、鸡爪、鸭珍肝、糟带鱼、卤猪耳。前天买到一些油爆虾,还有熏鱼,准备将就4天。




 一个无家可归的老奶奶,

 手里拖着全部家当,

 被警察护送着不知走向哪里 



依稀


所在城区:上海静安

职业:律师



2022年3月31日,23:13。浦西“除夕夜”的晚上,内心的情绪有些无以名状,本来想静下心看书的我,手速极快地在各个群聊和朋友圈穿梭,买菜群、社区群、楼组群、家人群、工作群、浦东朋友群、吃瓜群、打卡群、运动群。


一会儿为该囤而没囤够的土豆懊悔,一会儿get到蔬菜保存知识之青椒不能放冰箱而重新整理冰箱,一会儿听说夜晚要消杀去检查窗户有没有全部关好,一会儿看到云蹦迪里甩葱甩莴苣的各区同胞而大爆笑,一会儿看到报道又一个来不及抢救的生命因为封控而离去,一会儿看到上海加油的宣传片热血沸腾,一会儿看到因上海防疫效果而向西安和武汉道歉,一会儿告诉担心的爸妈我们一切都好,一会儿又焦虑要不要在足不出户之前立刻下楼再溜达两圈......


宁静的街道,洪水般的信息,精神分裂般的内心,希望心也如街道慢慢地平静吧。

 


2022年4月1日,8:10。窗外只有警车在穿梭,只有小鸟在叽叽喳喳,我想小鸟肯定在疑惑,“人呢?人呢?你们怎么都不去上班了?今天的世界是怎么了?”它们没有进微信群,也无从知道今天及以后会发生什么。





2022年4月1日,12:10。一个无家可归的老奶奶,手里拖着全部家当,后面有两名骑着电动车的警察护送着,一路慢慢的走,不知道要去往何处。在我们还有家可居的时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都在哪里了呢?谁会记得他们、关心他们、安置他们、怎么安置?他们为什么会无家可归?他们的故事会是什么?




 居委给了一个好消息,

 血透病人能自主去医院了 



我是大妞啊


所在城区:上海杨浦

职业:自由职业


早上被大风叫醒。门口的树被吹的刷刷作响。接着,是提醒要做核酸的喇叭声,从远处游到门口,又往后移过去了。


昨天下午,居委给了一个好消息:血透病人和其它重症病人登记后就能自主去医院了。而且考虑到重症病人的身体状况,允许一个家属陪伴前往。如果离得远还可以让居委登记派车送。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我家有一位需要做血透的老人。


但就这样,老人家还是忐忑了一晚上,生怕早上出门又出啥新政策。


事实证明,很是顺利,一路畅行。




 不能祭祖, 

 一位阿姨拿着铁桶铁叉出去烧纸 



麦子


所在城区:上海普陀

职业:教育从业者



“你今天怎么还出门啊?”电梯间里,一位卷发阿姨问同样等候的年青女人。


“下楼拿快递呀。”她把手上提着的垃圾袋换到另一只手。


“过会儿十二点了,商铺全部都关门,出去也不好买什么了。”


“对的呀,我们都被禁足了。”


禁足,这词蛮妙的。全上海这下子可都禁足了。


一楼到了,卷发阿姨先一步踏出去:“再会。”


楼道里,一个大铁桶在一位阿姨的手上晃荡着,她的另一只手上还拿着大铁叉。


“出去烧纸呀?”卷发阿姨又问。


“对呀,这下也不能祭祖了。”


我走出楼道,外面的世界声音嘹亮:“请居民们凭小区出入证进出。”拐角的一张折叠椅上摆放着孤独的扩音喇叭,正循环往复播放着。


这是浦西封锁的前一天。




墙内的人排队核酸,墙外空荡荡 




 浦西封锁第一天的早晨,

 顿时感觉一切都和吃关联上了 




天悦


所在城区:上海静安

职业:金融从业者



结束了四天的物资抢购,今天终于进入封锁。讽刺的是,昨晚竟是这一周以来睡得最好的一晚,因为不再需要凌晨抢菜、早起抢菜,还碰上盒马每天开放运力的时间都不一样,不断地刷新和点击屏幕又一次次崩溃,最后还是靠昨天和前天都早起去楼下的菜场才买到了最缺的蔬菜和豆制品。


昨晚盘点了一下库存,计划是这几天每天两顿,并且已经写下了每顿的菜单。作为一个早餐食欲旺盛的人,此刻刚吃完一顿丰盛的早餐,番茄菠菜洋葱鸡肉卷饼配豆干配拿铁。



不好看但确实很丰盛对不对……大快朵颐的同时,耳边是“贤者时间”最新一期播客,主播正好在分享最近刚买了空气炸锅,又购入了鸡肉牛排,“牛排煎一煎”、“香菇炒鸡块很好吃的”……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注意到今天是张国荣逝世19周年,豆瓣电影日历是《金玉满堂》。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搜了下,也和吃食有关,豆瓣影评排第一位的就是经常在文章中写食物的张佳玮“这个易求好盖浇饭,难得好白米饭的年代”。


浦西封锁第一天的早晨,顿时感觉一切都和吃关联上了。




 保持居家工作仪式感:

 要换上“居家工作服” 



Annetta


所在城区:上海长宁

职业:品牌策划


从3月10号开始WFH(work from home),今天是不用乘地铁通勤的第23天。在家也不想穿睡衣,运动少了,零食吃多了又担心自己发胖。作为一个喜欢给自己“设定戒律”的人,也会列一些居家办公的仪式感:


1、保持前一晚在11点前上床,睡前最好不要对着屏幕(电视、电脑、iPad)太长时间,睡前不要躺床上刷手机,用kindle 读书比较靠谱→ 不太伤眼睛,能完成当日的读书进度,以及有缓慢催眠的效果。


2、雷打不动的是差不多8:30 前起床,喝热水排泄洗澡,将前一晚的碗筷放回碗柜,去中山公园转一圈。后来中山公园也关了,想念那里的猫。


3、白天洗澡后要换上“居家工作服”(运动bra + 吸汗服 + legging),保持一种“能随时出门”的状态,能随时用弹力绳拉拉筋,没有穿睡衣的懈怠感。




这次最直接的感触就是:时间仿佛停滞了,让我回到了2020年的3月份。所以我想看看2020年和2021年的自己,是如何度过4月最开始的10天。


从2017年开始用“LEUCHTTURM1917”灯塔的五年日记本,作为话痨,五年日记的小格格明显无法满足需求,只是作为“事无巨细流水账日记本”的辅助文具。写第一年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感触,但从第二年开始我就开始着迷这种记录。Same date last year, 我经历了什么?



2020年4月1日,悉尼,星期三


珍惜这段自我的日子,也许一生中只会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享受外面的雨声,依然有工作,有收入,住自己的房子,有疼爱自己的家人,可以看书、看剧。每天拉伸开背效果不错,特别爽。




2020,在悉尼的囤粮




我们仿佛回到了90年代 



花少少


所在城区:上海青浦

职业:品牌策划



零点,浦西的封城正式开始了。


孩子们睡梦正酣自不必说,就连白天赶着采办物资的当家者、急着加班赶活的打工人、忙着忧国忧民的热心市民们,此刻也都渐渐地静了下来。这个世界仿佛一切如常地迎来了新的一天。


我最近总是会回忆起小说《流浪地球》的开头。主人公这样写:“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假设一个小孩出生在今日的黎明,他会如何描述眼前的这个“魔幻主义新纪元”呢?我没见过他乡的风景,我没闻过自由的芬芳,我没听过的安宁的声音,我也没尝过秩序的味道。地球是从2年前开始停止转动的吗?抑或是就在此刻呢?


老实说,2022年3月以来的这段防疫日子,并不是很难熬。我的意思是,总有一些人要幸运一些。


在这一波浦西全域lock down之前,我所居住的小区,总共才被封过4天。先是网格化筛查48小时,再是续了48小时。已经是属于很厉害的决赛圈选手了。


我本就是一个喜欢宅家的巨蟹,从来都是work life blend地过活。这回居家办公,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照顾自己。一边在跑步机上快走一边思考创意,一边在瑜伽垫上拉伸一遍读材料,一边切菜配菜一边开会。都是常有的幸福事。


加之我们居住的小区里人口密度低,人车分流很安全。于是我就更加放任孩子孩子野在外面玩,不要回来!不要回来!不要回来!孩子们也很开心,平日里并无交集的小区孩子们很快互相熟悉了起来,有时候,甚至会在楼下喊:“XXX,快点下来玩呀!”我儿子会立刻飞奔到窗前大声回应:“我马上就弹好钢琴了呀!15分钟!”这仿佛回到90年代的古早味的情景,要不是这疫情,怕是根本没有机会看到的。


唯一的挫折,可能是不得不要面对“网络打猎多日然而颗粒无收”这个事实。第一天没买到菜,我想那只是不凑巧。第二天没买到菜,我想我多下载几个app就行了。第三天没有买到菜,我想我定好闹钟这次一定能行!第四天几乎全天都在找方法买菜。因为家里真的已经没有菜了。


好在,就在我吃完最后一颗小白菜之后,小区里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向我伸出了援手。她们送给我的菜,一下子塞满了我的冰箱。让我好歹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保留住了一点吃绿叶菜的体面。




 昨晚发烧的那位老人终于被送到了医院 



Amanda


所在城区:

上海浦东(北蔡镇)

职业:市场营销



今天五点半醒来,因为定了闹钟叮咚抢菜,抢了一个小时还是没抢到,付款的时候一直提醒我当前页面人太多,请刷新重试。上一次见到这个页面还是抢李诞的《再见,2021》的脱口秀门票。


醒了很难再睡着,在小区群里看到昨晚发烧的那个老人终于在夜里一点多钟送到了医院。昨晚大概7点半有业主在群里问有没有退烧药,家里八十几岁的老人前几天昏睡,现在发烧到39.2,好像肺部感染了。我说我有,群里立马有人说这情况很危险,老人不能随便用药,赶紧打120送医院。但是120太忙了,根本打不通,附近医院的急诊也全都停掉了,我们小区也被封了。大家帮忙打12345,110, 发朋友圈求助,想各种办法,幸好最后终于平安送到医院。


现在阳光比早上的时候更热烈了,外面除了鸟叫声没有一点声音,窗外是盎然一片的绿色。植物总是比人先感受到时间的变化,每天似乎都比前一天茂盛了许多。做了一个四月份的计划表,三月在混沌中度过,虽然也在看书、写字、工作,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状态,希望四月至少可以将写了一半的小说写完,尽管每次重读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对所有快速的东西产生厌倦,尤其是情绪,当一种情绪迅速的被另一种情绪取代,无论是同情还是憎恨,都变得廉价。


朋友们发来午餐,我和室友做了三个菜,红烧带鱼,西蓝花炒胡萝卜,宫保鸡丁,确实略胜了一筹。




 我准备早早休息,

 今天做个精神的“大白” 



无晚


所在城区:上海

职业:文化工作者



凌晨三点,将开启浦西隔离的首章。


单位提前好几天就开始通知所有人都必须住在单位。因为所在区的疫情一直领跑的原因,我们封控核酸监测开始得很早,上一周已经有过早晨六点被叫回单位,开启两天的打地铺经历,这回大家都很淡定,边聊着自己得带上枕头、浴巾,边安排了孩子网课和老人吃饭等等问题。全单位既没有人请假,也没有人推脱说不便,让我有种“真不愧是大家呀”的庆幸感。


因为规定说是进了单位就不要随意离开,忙完手里的活儿,我开始绕着单位走上四五圈。春天还是很好,天不冷,桃花的树枝上黄绿的叶子开始密密匝匝滚起来,明媚的感觉减弱了,胡乱冲撞出一种矛盾的生机感。没有什么人的树林和湖泊边上,花鸟鱼虫都活得特别自在,它们的春天一分一秒都不曾被浪费。所以,新冠是大自然给人的一场圈禁吗?


回到楼里,说是任务分配了,我们被分了两组,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和下午两点到晚上八点,我做早班。任务是为居民送物资,具体怎么送还需要看所在社区的安排。


昨天晚上我早早休息,今天做个精神的“大白”。



·


·


·


  ·「2022· 上海此刻」日常书写计划 ·  



2022年的春天,上海正在经历一段特殊时期。主流视野之外,我们想要看见普通人此刻的生活日常,听见个体发出的声音。来自个体的真实生活记录,让我们相互倾听,彼此守望,在封闭中建立连接。从4月1日至4月10日,三明治将陆续发表记录者们的每日观察。

 


·    ·     ·



 我 X 三明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