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整理,学到了整理|陈思呈小说阅读写作训练工作坊
很多人都会问到,为什么要读小说?那些人物和事件,甚至年代和国度,都距离我们那么远,知道别人的故事,对我们具体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我曾给过各种答案,比如说: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了理想自我;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同样的创伤;但种种答案里面,最根本的一条,依然是整理。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整理,学到了整理。
仅仅只是需要整理自己的生活,乃至自己本身,一切就会很不同。
这里我提前强调一点,我们读小说,但不是为了写小说。不管是我自己的写作,还是我要在这里发起的课程,我都建议写作我们自己,写作我们的日常,写作我们经历过以及正在经历的。
我们从别人的故事中所学会的,迁移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
这类写作还有一个作用,它能改变过去。
有个科幻小说叫《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阿巴斯深受悔恨折磨,他得知有一种可以回到过去的“年门”,他马上穿越回去了,但他发现,什么都改变不了,事实改变不了,但是回去之后,他有机会获得了对事实的不同理解。
事实无法改变,但你的理解会有所改变——这就是阿巴斯的领悟,他说“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无法改变,只能是更深刻地理解它。我觉得自己无比幸运,因为我有机会重新面对自己过去犯下的错误。”
如果我们能使用写作来对待我们的生活,那我们就不需要这样一个“年门”,我们不需要科幻,只需要在时间的作用下,你的思考,使你对过去的理解有所不同,你就能获救了。
这门 《从小说鉴赏开始的写作训练》工作坊,是我在广州学而优书店开设的工作坊的线上版。有一批学员,其中一位学员Grace一连上我的两期的写作课,后来我到广州老年大学开课,她又再一次报名了。应该说,经过这么久的写作训练,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我真的非常喜欢她,甚至我们已经有了很深厚的友谊。但在我心里,我知道保持老师特有的距离感,对于授课是必须的,对于学员的学习也是有好处的。即便她的年龄比我大一些,她还是和其它每个学员一样对我以老师相称。
每次课堂上评点作品,她的作业总是让大家讨论得欲罢不能,也能激发我无穷的思考。这篇《夏日玫瑰》是她参加了我的第一期写作课之后的心得。
——陈思呈
夏 日 玫 瑰
文|Grace
今年5月偶然在学而优书店公号看到“写下一点, 它的意义就改变一点”的专题写作营招募:“写作是我们探索世界的方式,一件事,当我们写下一点,它的意义就改变一点。”
现在回看这些宣言,我还是觉得写的真好,非常贴合我们的课程,而在当时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写作营的导师是一位我尚未读过的作家陈思呈,她开宗明义的观点也深得我心:也许这并不能被称为课程,而是更倾向于陪伴和发现。这将是我们共同进行的一场对“我”的探险。
这些好像都正合我的心意,我很快报了名,但是不巧因为一个突发的行程又取消,等我重新加入的时候,已经是第三讲。
那天我坐在第一排,可以近距离看到陈思呈老师,她的点评轻松有趣,可以感觉出来她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功力深厚,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上完这次课后我决定加入后续所有课程。虽然我是唯一一个已经退休的高龄学员,但我想在学习心态上努力跟上他们的活力。
写作营的完整课程一共九节,主题分别为身份,环境,回忆,欲望,反省,成长,困境,创伤,重生。这是探索创作的九条路径。
第四讲《欲望》。课前阅读作业是张爱玲的《第一炉香》和杜拉斯的《阻挡太平洋的堤岸》。我很熟悉张爱玲,但是杜拉斯这本书没有读过。
课后作业我写了《选择》。老师和同学们给我的意见是:选择前的过程可以更细致而有说服力一点。完全同意,但那需要更深的功力。
第五讲《反省》。课前阅读作业是《忏悔录》和《罪与罚》。《忏悔录》还是很多年前读的,完全忘记了。重读让我感触很深,课堂上的讨论也很热烈,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并表示读不下去。老师引导我们关于真实的讨论,分享了卢梭的自评和其他著名作家对这本书的高度评价。《罪与罚》以前听说但我也是第一次阅读,深受震撼。妥思拖耶夫斯基值得深读。
课后作业我写了《插曲》。老师点评时一针见血地说这个题材可以更深地剖析,写成为一个裂痕。写的还是太平,不够犀利。
深以为然,我原本题目是想叫做《裂痕》的,散步构思的时候还想着如何通过这个裂痕,笔触更深入一些,然而写的时候还是避重就轻地写成了插曲。
第六讲《成长》。课前阅读作业是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我没有读懂,也看不明白这种寓言风格。课堂老师引导和讨论之后稍微明白了点。另外一本阅读作业是《那不拉斯四部曲》,改编的电影名是《我的天才女友》。这本书是我的一个盲点,之前完全没听说过。我的那些年轻的同学们却全都知道。我赶快恶补一通,真是好书,如思呈老师所言,如果可能,我希望能成为埃莱娜 芙兰特这样的作家。她的写作,尤如生活本身。
接下来的一周我沉浸在那不拉斯四部曲小说和电影里,失去创作信心,整理了一篇以前的书评《我看张爱玲和小团圆》滥竽充数交了作业。老师反倒说我写的不错,可以尝试书评写作。
第七讲《困境》。课前阅读作业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门罗的《逃离》,和钱钟书的《猫》。这些作品我以前全都看过,这次就没有认真阅读,因为《那不拉斯四部曲》还没有看完。
课后作业我同样偷了懒,改了一篇以前的书评《小团圆和海上花》充数。老师的点评:如果写书评,可以写的更加深入和具体一些。
我自己也觉得这篇写的太浮夸了。兴之所之的一知半解,只可自娱。
第八讲《创伤》。课前阅读作业是耶次《革命之路》,门罗《多维世界》,奥兹《爱与黑暗的故事》。我好容易读完了《那不拉斯四部曲》,只看了《革命之路》,稍微看了一下《多维世界》。这周阿兰从香港过来看我,陪她看了电影《封神演义 之一朝歌风云》,《长安三万里》,本周还去中山参加了以前同事的晚餐聚会,虽然有这些借口,课上讨论时我还是感觉很惭愧。
这次的课后作业我尽量认真写了。因为很快到了最后一节课,也因为琪琪提醒我的一句话,你的初心不是要写妈妈的故事?希望你能写下去。是的,为什么我不能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呢,其实那不过是,如同思呈老师所说,简单地建立屁股和椅子的关系。
一直拖到周四下午,我终于定了心坐下去,开始写吧,想到什么写什么,无论如何开始吧。写写改改,完成了《溯流而上》的第一小节,赶在周五晚上发了出去。
那个星期六的下午是我们写作营最后一次课,老师还是首先点评作业,她点评了我的作业,说:这就对了,就这样,不用急,慢慢写。
我觉得思呈老师真是太懂我了,这正是我这次写作时的感悟,不用急,慢慢写,明白了这一点,我就觉得这次写作营没有白来。
第九讲《重生》。课前阅读作业《芭贝塔的盛宴》和《走出非洲》。这两个都有小说和电影,电影我都看了,其中《走出非洲》以前看过,感受不太深,小说读了一小段没看完。《芭贝特的盛宴》电影看完又看了小说,觉得小说比电影好,那么简短的小说,却那么隽永而余韵袅袅。这两部小说出自同一个作者,丹麦国宝级女作家 Karen, 阅读并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她的作品,也是我在这次写作营最美好的收获之一。
我们的最后一次写作课也像是一场巴贝塔盛宴,思呈老师和她的十二个学生,正好与宴会的人数一样。这天的气氛特别好,班上唯一的帅哥学霸给所有的女同学和老师都送了鲜花,同学们的作业也都特别用心,精彩纷呈。老师非常用心地点评了每一个同学的作业,大家也都完全打开了自己,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互相点评。
那天的气氛实在是太好了,老师和每一位同学的状态也都特别好,课程前期有点疏离的楚帆,后边两课来了个特别令人惊艳的转身,她通过书写释放并打自我的样子真美;才华横溢才思敏捷行动力超强的beau 一直都那么棒,好多感受我还没来及想好,她已经在更深的层次轻松表达;方昊发了两篇作业,都特别好,我尤其喜欢《冬瓜盅》;擅长写寓言小说的早早,已经完成了一个系列,写作对于她来说似乎是太轻快的事;毓英有特别敏锐细致入微的感受和表达力,她作品里有关内耗和心理疗愈的部份我深有同感,也转给了女儿;温文尔雅的爱璇也是个可爱的小幽默,她居然在结课后大爆发,一下子发出两篇大作。
每个同学都那么可爱而与众不同,思敏,若奈,林茁,蔼然,Annie ,还有特别认真细致的学习委员琪琪。老师引导我们由巴贝塔的“我是艺术家”,作了一场关于什么是艺术家的讨论,结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艺术家, 每一个人都有成为未来作家的潜力。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大家合影留念,依依不舍。我六点左右有事离开,其他小伙伴一直聊到深夜,尽兴而归。
写作营结束了,我们的群还在,大家在群里分享好书,好电影,有趣的人和事。还有最后一次作业要交,方昊延续他的美食系列,发了《吃鱼》,我只觉得好,老师在去贵州的路上发来精彩点评,读后令人豁然开朗。
我为什么要开这个写作课?因为我可以陪你做我前文所说的这些思考和探索。我自己尝到过这样的甜头,我想邀请你也试一试。
这个写作课是以小说鉴赏带动日常生活的写作。但我们的目标大概会有以下几方面:
●如何在平淡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灵感?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表达欲。可写的事物是什么?这些事物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在笔下体现这些价值?
●如何识别“真实”?如何对真实的情感保持尖锐的觉知?在书写中,我们形成“多问自己一句”的习惯,这一句话便是“真的是这样吗?”假如能问出一些我们之前没有得出的答案,那么,这一句话便是善莫大焉。
●如何对“混乱”进行从容整理。很多人说到,下笔写生活,尤其是稍微触及内心的事件,但总觉得有很多的线头,总是写着写着就觉得很乱,然后不想往下写了。这个时候如何才能让自己有条不紊,这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第三个目标。
●对人物和事件有稳准狠的描述。不要再左顾右盼了,专注于你要表达的点,我们学习一下如何让笔变成刀。
●拥有自己的语感。哪怕只是一个句子,也有你自己的最佳结构和最佳节奏。用高度的节约来看待一句话(能用九个字就不要写十个字),去除一些“别人的话”,留下“自己的说法”。
课 程 内 容
第一部分
第一课:自我
萨特说:真正的自我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自我。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为自己选择的东西,是我们对未来的谋划,是变成某一种特定类型的人的意愿。由于我们总能改变自己的想法,产生新的抱负,所以自我永远不可能真正实现完满。自我只是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东西的意象,我们一直要为它而奋斗。
所以我们需要觉察的,是我们创造的目标和方向,以及我们这个抱负所在。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名字,但很多人并无法知道自己是谁,不能描述出自己的边界和轮廓,不能确认自己的位置
篇目:
《你以为你是谁》作者:门罗
第二课:家庭
在原生家庭,我们被动地配合塑造,所有的故事都在呈现我们的来路,但是后来我们参与创造,建设和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不但如此,我们对原生家庭的解释也有了变化。总之,家是我们的事业和疆场。
篇目:
《你一生的故事》作者:特德姜
第三课:我们如何当母亲
理解母亲的身份不仅在于对孩子有意义,同时也对于理解我们的母亲有意义。
篇目:
《愤怒的葡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
第四课:我们如何当父亲
父之名对于一个人至关重要,但身为父亲却没有这种觉察,这种身份在中国尤其难,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
篇目:
《一日长于百年》作者: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第五课:我们如何当父亲
这也是很多人的共同议题,但在这个议题中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真实的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是否懂得真正的交流和爱。
篇目:
《革命之路》 作者:理查德·耶茨
第二部分
第六课:欲望
拉康说,不要让渡自己的欲望。欲望是生活的能源和动力,但我们需要管理它,穿越它,进化它。
篇目:
《爱与黑暗的故事》作者:奥兹
第七课:内核
一个人如果能想清楚什么是可以放弃的,什么是不能放弃的,事实上他已经甄别出自己的内核所在。在这个小说中,我们看到一个曾经富有过的女人变得一贫如洗,甚至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但她坦然接受这些失去,却获得幸福。这是如何做到的?
篇目:
《走出非洲》作者:凯伦·布里克森
第八课:断裂
特雷弗是爱尔兰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写遍了各种失意的小人物,在这本书中他所写的并不仅仅是失意的人物,还构建了一个边缘世界的强大。
篇目:
《生活的囚徒》作者:特雷弗
第九课:秘密
麦克尤恩这个小说,通过一个童年时犯下的错,来探讨“过去是否可以被修改”,以及“罪疚感如何才能修复”。《赎罪》中,犯错的布里奥妮本人也需要被拯救,也同样需要一个告解室,她找到的赎罪方式是把这些写下来,这事实上也相当于精神分析的作用。这是让她稍微能获得平静的唯一路径,但是:“做过的事情已经做过了。天使云集,却血泪斑斑。”
篇目:
《赎罪》作者:麦克尤恩
第十课:重生
一个女佣把自己拥有的唯一一笔巨大财产办了一桌子盛宴,让全村的人们都在这个盛宴中尽欢,然后她依然回归于平静的女佣生活,但是她说:艺术家是不会贫穷的。因此她自己不会贫穷,因为她是一个艺术家。
这个小说能够给人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不贫穷,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重生之路,这是我们在这个课程中要探索的。
篇目:
《芭贝特的盛宴》作者:凯伦·布里克森
导 师 简 介
陈思呈
现居广州,作家。出版西游记评论随笔《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散文集《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每一眼风景都是愉快的邀请》、《一走就是几万里》。2019年出版《私城记》。
在“喜玛拉雅”平台上开设《西游记》百回本逐回讲解课程,播放达2406.2万次,订阅数25万余。
在《文汇报》、《瞭望东方周刊》、《南方都市报》、《美文》、《读者(原创版)》、《杭州日报》、《乐活》杂志、“腾讯大家”栏目长期开设专栏。作品曾获“花地文学榜”年度十大好书散文类提名奖、“华文好书”月度提名奖、新浪好书月度提名奖、广东省文化副刊专栏二等奖等。
长期与与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老年大学、南方周末、学而优书店等各平台合作开设写作课程若干。开创“写作创造生活”的系列写作课品牌。在“一席”和“TEDX”上进行专题演讲。
点击阅读:陈思呈|《我们唯一的一次旅行》
课程说明
上课日期
10.13日周日晚上开始,五节课至11.10日结束,十节课至12.15结束
上课时间
19:30-21:30
方式
腾讯会议 + 微信群
价格
单报五节课 1399 (第一、第二部分可以分开报),十节课连报2499
学员在小程序下单成功后,请添加三明治小讯(sandwichina)确认报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