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倒逼政府治理创新
◆ 发展新经济的制度供给创新不足,而监管模式也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趋势
◆ 既要根植于国情,又要跳脱出传统思维束缚,以包容性心态,在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为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提供合理约束和有力支撑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宫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达13.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机器人等新产业、共享单车等新业态促进相关工业产出持续大幅增长。
“变革速度前所未有,涉及面广而深,跨界融合广泛深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与组织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阮萌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诸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折射出中国新经济持续迸发出的蓬勃活力。
近年来,我国新经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全面创新为引领和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根本保障,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等为主要内容。“可以说,新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种经济结构与经济形态。通过大力发展新经济,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机遇在相关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正因为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意义重大,对政府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直言,当前发展新经济的制度供给创新不足,而监管模式也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受访专家们看来,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要根植于国情,又要跳脱出传统思维束缚,以包容性心态,在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为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提供合理约束和有力支撑。
新业态孕育新动能
移动互联网研究机构iMediaResearch最新发布的《2017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显示,2016年共享单车市场规模为12.3亿元,预计到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102.8亿元,增长率为735.8%。2017年共享单车行业用户规模会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将从2016年的0.28亿人增长至2.09亿人。
“大家在生产生活当中能感受到共享单车、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一些新的服务方兴未艾,极大地活跃了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如此讲道。
“我国具有巨大市场潜力,技术扩散效果比较明显,新经济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吕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共享单车等细分领域正是以市场力量推动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还存在另外两种典型新经济发展模式:一种是政府重点支持的,如高铁、风电、太阳能等高端制造;另一种是政府推动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如政府提供平台,市场风险投资跟上,两者协力支撑的创新创业。
在专家们看来,尽管发展模式各有差异,但新经济内部要素正在快速发生化学反应,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带动了生产组织方式转变,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了经济发展。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降低了实体经济成本,包括降低了消费者消费成本,促进了经济增长。”吕薇讲道。以网上消费为例,今年前4个月,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的零售额同比增长32%,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9%,网上服务零售额增长55.9%,目前网上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已经达到12.9%。事实上,网络消费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所占份额也在持续扩张,带动消费潜能不断释放。
同时,2016年中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2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跨境电子商务的零售进口额达306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达9440亿元人民币。国际邮政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商家已经在全球跨境电商卖家中占到26%以上。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发展新经济、培养新动能。”在吕薇看来,新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并在不断壮大。
在专家们看来,新经济、新业态创造了新的市场增量,同时为传统业态注入活力。尤其是着眼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新经济在推动动能转换、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传统监管体制难以适应
“但是,新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旧体制机制的制约,新旧经济形态冲突加剧。面对新经济,传统机制还需进一步开放包容。”在阮萌看来,尽管新经济发展迅猛,但并非一马平川,监管体制创新的紧迫性正日益凸显。
例如,具有多品种、小批次、频繁交易等特点的跨境电商对传统外贸监管体系形成很大挑战;而缺乏相应监管制度、一度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也遭遇发展瓶颈;生命健康新技术发展迅速,但相关标准和规范缺失,行业乱象频发……
“这几年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新经济发展迅猛,在推进监管改革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总体而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张占斌看来,传统管理体制需要更加有效适应新经济发展,政府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需要不断转变完善。
一方面,政府监管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政府行政审批项目清单、收费清单、责任清单等都有很多差异,相关审批流程、监管应逐步建立形成较完善的标准体系,统筹协调监管方式,以便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政府整体综合统筹协调任务任重道远。在张占斌看来,多头审批、多头监管等问题还存在,权力分割、部门分割下导致有些监管举措没有形成合力,政府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他认为,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的出现,监管部门对一些新问题、新需求,如果回应不及时,或者反应过度,将会增加出错的可能性。
新旧经济利益冲突、制度缺失、监管手段滞后及部门管理碎片化、有限资源分散化……阮萌认为,这些显然不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也不利于新经济发展与成长,更不利于中国经济动能转换。
新思维看待新事物
“发展新经济需要创新治理方式,需要新的治理思维。要鼓励创新,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先准入后规范,传统的管理办法要主动去适应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吕薇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新经济有自身特点,对待新经济要尊重规律,实现治理思维和方式的转变。
在专家们看来,时移世易,不仅仅是新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环境的外在条件也已不同以往,因此政府监管,宜立足于新经济健康发展,在审慎监管下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相关监管体制,实现政府监管能力的转型升级。
其一,贯彻实施“大道至简、弹性监管”的原则。“政府监管要有一定的温度,一时看不明白的,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张占斌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可以带着积极的、宽容的态度来看待一些新事物、新技术,把广阔的空间留给各类市场主体去探索。
同时,弹性监管也要求有一个底线监管,即在现有认识水平基础上,制定一个最低底线,对有些看得准的、出了问题的,比较严重容易出问题的,政府监管要果断出手,不能让风险蔓延。
其二,政府要更多着眼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使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技术路线的企业能够公平竞争,公平获得创新要素。
“市场监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政府已经提出来要简政放权,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目的就是要提高效率,降低制度性成本。”在吕薇看来,下一步还要继续放开市场准入,更多发挥标准的作用。比如环境、安全、质量等作为市场准入的标准,而不是行政规定;另一方面,要适应技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科学制定和动态调整标准,制定标准主体要多元化。
其三,创新监管技术手段,打破各类信息孤岛,构建起一套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具体而言,一方面,尽快争取全面实行政务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化,特别是涉及到企业和群众日常办理的事务,应尽可能全部网上进行,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另一方面,逐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流程管理,做到数据精准管理。同时,要建设国家层面的数据平台、信用平台、消费者保护平台等,通过平台化治理来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和服务全社会的能力,真正打破信息孤岛。
“此外,在新经济相关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建立先行示范区,在一定区域内对新经济发展和监管制度进行试验,取得成绩以后再推广。”在阮萌看来,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中使用的这一有效办法,同样也可以用来为新经济发展服务。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24期,原题《新经济倒逼治理创新》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新媒体主编 | 潘燕
新媒体编辑 | 屈辰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