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践丨驰而不息抓实脱贫攻坚后半程

2018-04-16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迎春村彝家新寨的彝族妇女 陈燮摄/本刊

 置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进入脱贫攻坚的攻城拔寨时期,更需要拿出坚持到底的劲头,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抓实脱贫攻坚后半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文/吴旭

作者为四川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中国特色 38 33583 38 12957 0 0 6339 0 0:00:05 0:00:02 0:00:03 6339贫攻坚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扎实推进,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与此同时,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还十分艰巨,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不少。数据显示,全国还有6省份贫困人口在300万以上,有5省份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有近200个县和近3万个村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


  2018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2017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再一次强调:“未来三年,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让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挑战与机遇并存,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老大难”、“硬骨头”,置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进入脱贫攻坚的攻城拔寨时期,更需要拿出坚持到底的劲头,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抓实脱贫攻坚后半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扶志扶智 拔除穷根】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调研时指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扶贫先扶志。外界帮扶是脱贫的重要动力,但只有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树立起脱贫的志气,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才能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在一些贫困地区,有些贫困群众单一地将脱贫希望寄托在国家救济和扶持上,认为“扶贫是干部的事,反正干部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要撤职”,因此存在“等、靠、要”思想,凡事都指望政府做,扶贫成了养懒汉。穷固然可怕,但靠穷吃穷更可怕。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要确保脱贫的长效,实现全面脱贫摘帽,必须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四川是全国6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近年来,针对贫困留守妇女精准脱贫的问题,四川省妇联大力发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搭建妇女“居家”与“就业”双向通道,探索出“巾帼扶贫”的四川模式。目前,已形成了以妇女手工产业、妇女种养业、巾帼家政服务业三大产业为支撑,以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从效果上看,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四川模式”的开展,不仅通过产业扶贫这种“造血式”扶贫方式,有效解决了妇女收入的来源问题,更从思想观念上引导着贫困妇女发扬“滴水穿石”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变被动扶助为主动参与,促使其愿为改变自身生存状况主动付出努力,真正让妇女走上了自主脱贫之路,有效地确保了扶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扶贫必扶智。有了脱贫的志向,还需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攻坚,要让贫困群众习得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彻底扫除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在四川,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巾帼脱贫行动”,大力实施致富能力提升、创业创新引领、维权帮扶关爱等三项计划,围绕三大支撑产业开展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基础和技能提升千人培养培训,赋予贫困妇女自力更生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在深度贫困地区差异化发展“彝枝独秀”、“彝针彝线”、“指尖藏花”、“一针一线”等“妇字号”传统手工品牌,开展“彝区(藏区)洁美家庭巾帼行动”、“清洁乡村、美丽家庭活动”,打造“百村示范”巾帼脱贫示范点,辐射带动全省贫困妇女脱贫。


  “手工改变了我的生活,微店成就了我的梦想。”今年41岁的阿依约扎家住雅安市汉源县双溪彝族乡申沟村,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11岁起就跟着长辈们学绣民族服饰,学裁缝,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发展的好政策,申沟村利用万亩桃园举办起桃花节。乡妇联把她的裁缝铺子定为旅游接待屋和手工艺品销售点,在她家挂起了“阿依手工艺”的大招牌。2015年3月,乡妇联动员她参加了妇联举办的女性创业就业培训班,帮她把汉源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手工艺品中,教会她串珠、钩针等技艺。2016年县妇联又组织她参加了“微店微商”培训班,让她学会了在手机上进行电商交易,销售自家的手工艺品,当年她家年收入就达1.9万元。阿依约扎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她说,不仅要带着全家脱贫致富,而且要带动周围像她一样的贫困妇女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的道路。


【涵养乡村文明 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不仅要实现物质上的脱贫,更要实现精神上的脱贫。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考察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在一些贫困地区,有些贫困群众受落后习俗掣肘,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引发重大疾病而致贫返贫;有些贫困群众受益于扶贫政策经济收入日益增加,但又因攀比炫富、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参与赌博等迅速返贫。在这场攻坚战中,如若不向陋习开刀,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就难以保证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有效。


  家风,是社会文明的根基,家风好则世风正。在贫困地区大力弘扬好家风、引导树立好家风,能够为脱贫攻坚提供“软助力”,促进贫困群众精神脱贫。作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女性对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


  四川省妇联结合脱贫攻坚任务,积极倡导“妇女能顶半边天,脱贫致富我领先”,大力开展“幸福家庭行动”,重点实施幸福能力提升、幸福文化引领、幸福典型激励、幸福使者关爱四大工程,形成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幸福使者项目、儿童公益学院等工作品牌,不仅助力良好家风的培育,更进一步带动了自力更生、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形成。


  全国最美家庭、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峰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春蓉一家共六口人,有两位七旬老人,她的丈夫因意外事故瘫痪,女儿先天性脑瘫、儿子正在上学。他们捡煤渣、种蔬菜、养鸡鸭,靠党的政策和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刘春蓉家庭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团结和睦、孝老爱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村上许多贫困群众受到她家感染,激发了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贫困群众精神脱贫。以“三风”涵养乡村文明,能够把全民意志和精力集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聚合社会力量 共破脱贫难题】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


  2017年12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强调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帮扶资源与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要纽带,是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是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剩余贫困人口大都集中于生态环境恶劣、缺乏资源、生产力落后的地区。实施精准扶贫,要求扶贫资源的配置由注重区域发展向满足贫困人口的个性需求转变。由于社会组织来自群众,且大多在专业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实现体制内外援助资源整合,增强社会援助软实力,促进帮扶资源与贫困户实现精准对接帮扶。另外,由于社会组织机制灵活、工作方式细致,并能简化中间环节,创新扶贫方式,比政府有更高的扶贫发现率和瞄准率,能为政府扶贫工作提供有力补充。


  在四川,以四川省妇联为代表的群团组织从职能优势出发,凝聚起了关爱、帮扶、解决特殊群众特殊贫困问题的最大合力。四川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基金会公益平台,创新实施若干公益项目,组建互助组织,开展起多方向、多渠道、多层次的联合帮扶,联职能部门、联金融机构、联行业协会、联社会各界,将社会力量统筹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群体纳入脱贫攻坚各个环节,实现了社会力量与贫困群体需求的精准对接。这是全社会合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连续第五年表达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一诺千金,眼下距离2020年还有不到三年时间,只要驰而不息抓实扶贫攻坚后半程,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会如期在扶贫考卷上写下经得起历史检验、令群众满意的答案。


刊于《瞭望》2018年第16期

延伸阅读

☞ 瞭望|民企扶贫的宁夏样本

☞ 两会实录|扶贫办负责人就“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答记者问

☞ 瞭望|如何瞄准“穷根”精准下药?扶贫+扶志+扶智!

☞ 实践|这些深度贫困的地方,是用什么方法脱贫的?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