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民企扶贫的宁夏样本

2018-03-27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宁夏天元锰业部分厂区

 天元锰业自2012年4月至今,先后吸纳贫困家庭人员就业9925人,占集团公司员工总数的49%。凭借着进厂后平均65000元以上的年收入,其中6207名困难员工家庭实现了脱贫

 实施就业扶贫,开展劳务扶贫,做好项目扶贫,宁夏的企业扶贫经验,或对当前精准扶贫有所借鉴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罗海岩 史湘洲 武勇


  五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3.1%以下。对于这一成就,有业内人士评价到,既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面部署,也离不开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付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之举。五年来,众多国企民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大量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久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宁夏天元锰业集团自2012年4月至今,先后吸纳贫困家庭人员就业9925人,占集团公司员工总数的49%。凭借着进厂后平均65000元以上的年收入,其中6207名困难员工家庭实现了脱贫。


  特别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后,天元锰业按照总书记精准扶贫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就业扶贫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将公司打造成全区最大的就业扶贫基地,与西吉、海原、固原等偏远地区人社部门对接,通过劳务输出,使贫困群众变身为产业工人。


  天元锰业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称号。采访中,有当地官员谈到,宁夏天元锰业集团实施“就业扶贫、项目扶贫、移民扶贫”的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了脱贫攻坚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为西部民族和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提供了成功范例。


▲ 宁夏固原市彭堡镇姚磨村大力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产业,成为当地整村脱贫示范村 王鹏摄


【打造西部就业扶贫基地】


  王海龙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农民,进入天元锰业集团前,每年家庭收入不足5000元。入职天元锰业短短5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不仅在公司所在的中宁县购买了110平方米楼房,而且还买了辆十多万元的小轿车作为代步工具。


  有着类似经历的员工在天元锰业数以千计,以至于“买车买房不用愁,到了天元有奔头”的顺口溜在宁夏许多贫困地区广泛流传。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是一家跨国际、多领域、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也是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2017年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6位,曾获民营企业“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宁夏十佳企业”。值得称道的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把社会责任融入自身发展战略中。


  2011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实施35万生态移民工程,把生活在不适宜居住和发展环境里的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并脱贫致富。2012年4月,天元锰业集团响应号召,一举接纳1687名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由此拉开了就业扶贫的序幕。自那以后,天元锰业每年在招工时,都坚持向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倾斜,适当放宽条件,大批量优先录用。


  “就业扶贫只能进不能退,不仅要把贫困地区的兄弟们招进来,更要留得住、能致富。”宁夏天元锰业集团董事长贾天将谈到,为了将这件“大事”抓好抓实,公司专门组织制定了相应的扶危济困计划。现在,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已将天元锰业产业园区确定为生态移民就业安置暨扶贫产业示范园。


  站在天元锰业的高处眺望,几十栋职工宿舍楼鳞次栉比。采访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天元锰业已为困难员工提供了426套公租房,而职工购车已逾6000辆,上下班时车流蔚为壮观。


  “住着敞亮的房,吃着可口的饭,有了可观的收入,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说起来到天元锰业后的变化,来自贫困地区的员工们纷纷发出感叹。一些在天元锰业上班的“父子工”“夫妻工”每年的净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不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层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天元锰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建玉介绍说,目前公司接收的困难职工中,还有3718名贫困员工家庭没有脱贫,他们已被安排到工资较高的岗位,其中189名特困户已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计划今年内使困难职工全部脱贫。


▲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村民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参加服装加工技能培训 王鹏摄/本刊


【多管齐下精准扶贫】


  陕西省西南部的略阳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无百里平,三年两头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年,天元锰业集团与该县建立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机制,签署了《企业支持脱贫攻坚战略协议》,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计划在3年内使近万名贫困人口变身产业工人。


  与此同时,基于略阳县锰矿资源丰富的优势,由天元锰业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电解金属锰厂。2017年底投产后除吸纳本地1000名贫困人口就业外,每年还向该县上缴4000多万元税费,并带动略阳县周边其他产业协同发展,企业也获得长足发展。


  除了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项目扶贫,天元锰业集团还坚持利用和开发企业资源,为贫困户找出路、谋富路。


  2017年5月,天元锰业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村企对接”精准扶贫的要求,针对中宁县太阳梁乡二村和海原县树台乡龚湾村1068户贫困户,制定具体扶贫方案,根据不同情况开始实施就业扶贫、劳务扶贫和项目扶贫。


  实施就业扶贫。以金属锰三厂为就业扶贫基地,招收基本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成员进厂。对入职员工系统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坚持普及与提高、文化与技术、理论与操作相结合,使其尽快掌握实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持续稳定增收。


  开展劳务扶贫。在天元锰业集团生活基地设置劳务扶贫点,对没进厂的帮扶对象,按每户1~2亩蔬菜地标准,无偿提供种植,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产出蔬菜全部以市场价销售给集团公司。


  此外根据身体状况,安排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在生活基地从事枸杞采摘、园林绿化、卫生清扫等工作,使他们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


  做好项目扶贫。配合政府部门做好两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户,实施项目脱贫工作,提供专业人员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帮助村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硒砂瓜、马铃薯、红葱种植等产业,并组织好市场销售。


▲ 宁夏灵武市白土岗乡泾兴村村民在自家院子喂养“扶贫鸡” 隋先凯摄


【扶危济困融入企业发展血脉】


  采访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是民营企业,但宁夏天元锰业集团多年来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企业按市场规律办事”,坚守“感恩党、感恩政府、感恩社会、感恩员工”的理念,以打造百年红色企业为发展目标,逐步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在国家经济企稳发展中受益,迈入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


  本刊记者了解到,天元锰业集团的前身是中宁县一家破产倒闭的国营企业。2003年,贾天将董事长以301万元的价格竞拍接手了这家企业。公司成立之初,设备陈旧老化,资金缺口巨大,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在天元锰业发展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公司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并随着公司发展,累计提供了数百亿元的资金支持,帮助公司爬坡过坎,走上发展正轨,实现了由小变大。近年来,国家金融机构又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大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对天元锰业加大了信贷扶持力度。而企业也抓住市场机遇,顽强拼搏进取,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大发展。


  鉴于此,回馈社会、感恩国家,也注入了企业的灵魂。


  “起初,天元锰业的扶贫效应只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副产品’。后来,企业开始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纳入自身战略,将弘扬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企业发展血脉。”采访中,天元锰业相关人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多年来,公司一直以实业报国为己任,怀揣着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乡、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于脱贫攻坚事业中。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对此,上述人士直言,有实力的企业代表现在,有责任的企业代表未来。并表示,未来天元锰业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力争在精准扶贫、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员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建章立制,作出更大贡献。


刊于《瞭望》2018年第13期

延伸阅读

 瞭望|如何瞄准“穷根”精准下药?扶贫+扶志+扶智!

 瞭望专题|三问精准扶贫

 经验丨精准扶贫进行时,这些可借鉴

☞ 轻应用 | 十大工程精准扶贫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