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电信诈骗改手机app转账了,怎么办?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1-03-07

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究竟是网络赌博还是投资理财?花点“小钱”就能看高清全集?想靠网恋成就“幸福人生”?——小心,你可能陷入了电信网络诈骗

 中老年群体仍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且呈现出逐渐由去银行转账变为使用手机APP转账的新趋势

 诈骗手法别出心裁,而人工智能拥有比人类更强更快的深度学习能力。未来,电信网络诈骗将被人工智能"打回原形"

 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除了提速人工智能在反诈骗领域的创新应用,更需构筑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防线

原题:电信网络诈骗AI反击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颜之宏


  7月,江西王女士遭遇不法分子冒充交易商户,称其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将为其办理“双倍赔付”,借此骗取王女士5000余元。


  交易过程中,某支付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交叉识别,发现了潜在欺诈风险,在王女士第一次支付时进行了拦截。然而,“不甘心”的王女士又一次向对方发起转账申请,支付平台安全系统建议王女士选择延时到账。在选择延时到账一小时后,王女士意识到“事有蹊跷”,向支付平台申诉并报警。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支付平台安全团队协同江西上饶公安,及时终止支付,为王女士挽回了损失。


  近年电信网络诈骗花样不断翻新。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婚恋交友对象、网购平台经营者或网贷行业从业者,广行骗术。


  对此,人工智能反诈骗手段也开始发挥作用,令不法分子屡屡碰壁。反诈骗专家费斌杰说,每天网络支付平台有上亿笔交易产生,可利用AI做到交易风险早发现、早预防,守好群众“钱袋子”。


警惕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记者从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随着国家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综合治理措施不断升级,传统电信网络诈骗得到有效控制,但层出不穷的新型诈骗让不少无辜群众蒙受财产损失。


  ——究竟是网络赌博还是投资理财?这样的来钱方式要不得。


  5月,何女士被拉入谈论股市、基金、期货的微信群,群里还有一个“老师”分享投资资讯,有人说,在“老师”带领下“小赚一笔”。


  添加“老师”的微信后,何女士收到一个链接。“老师”告诉她,这是“××理财”网站,并指导其投资项目。按照指导,何女士果然赚到一笔钱。此后,何女士“投资”金额逐步增加,但渐渐开始输多赢少。到7月31日,何女士选择报警时,共计损失14万余元人民币。


  ——花点“小钱”就能看高清全集?如此追星,容易人财两空。


  今年暑假,18岁的小糖迷上正热播的某电视剧,但每天两集的更新进度无法满足她的需求。7月23日,小糖看到一条自称可以提供该剧高清全集的微博,于是小糖联系对方。对方称只要25元就可获得全集资源。在发送了25元微博红包后,对方又向小糖提出,可加10元换取“高清版本”,或加15元换取“超清版本”。小糖又发送了15元微博红包后,却被对方拉黑了。


  ——想靠网恋成就“幸福人生”?你可能陷入了“杀猪盘”。


  35岁的厦门市民郑女士在交友软件“探探”上注册了账号。没多久,一个名叫“李林”、自称月薪过万的IT程序员与她搭讪,并成为了郑女士的“男友”。


  “李林”发来一个网址,让郑女士帮其购买一款彩票。他诱骗说,自己每晚利用网站“程序漏洞”,当赔率变成2.05时单双各买一半,不管如何都会赢钱。郑女士利用“男友”账户资金,赢了1.5万元。


  在“男友”鼓动下,郑女士也转账1.5万元到该网站,挣了1700多元。当钱全部退回银行卡时,郑女士完全相信了。她再次转账10万元,可这次钱却迟迟没有转回。“李林”说,提现还需打20万元流水。为了快点把本金和“获利”提现,郑女士在“李林”建议下,利用各网贷平台借来的20万元充值到账户。随后,却发现网站打不开了,“男友”也销声匿迹。


人工智能将新型诈骗打回原形

  

  虚假赌博网站“借壳上阵”、假借明星效应“诱骗追星一族”、网恋“杀猪盘”等网络诈骗不断翻新,新花样让不少人着了道。


  记者采访发现,中老年群体仍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且呈现出逐渐由去银行转账变为使用手机APP转账的新趋势。为此,在大数据和算法的帮助下,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开始尝试利用人工智能为用户筑起反诈骗防火墙。


  费斌杰说,近年来,支付宝安全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风控系统可以在不到0.1秒的时间内,对每笔交易进行包括用户行为、交易环境、关联关系等八个维度的风险检测。在近500条量化策略、100个风险模型的算法下,对相关支付行为进行7×24小时的实时风险检测及保护,能在数亿笔交易中精准识别用户账户的异常行为。


  “如果只有冷冰冰的机器提醒,不少人还是会置若罔闻。因此,在现有技术力量基础上,引入更人性化的人工劝阻流程。”费斌杰说,今年2月,支付宝上线“安全守护”反诈骗新功能。只要用户设置好“守护人”(亲友),一旦遭遇疑似电信诈骗行为,或账号出现异常登录,系统在提醒用户本人的同时,也会通知设置好的亲友,让亲友及时介入防止当事人受骗。


  如何在诈骗发生前就进行感知,也成为人工智能努力的方向。2018年4月11日,腾讯“宾果”反诈骗防控系统发现,上海的陈女士可能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于是向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推送了预警消息。随后,民警通过线索挖出了背后错综复杂的案件。


  “如果能及早识别不法分子的诈骗,这些‘推陈出新’的诈骗套路就不会得逞。”说起人工智能在反诈骗领域的创新应用,腾讯“守护者计划”的安全专家说,近年来,在机器深度学习中,教会机器怎么去辨识诈骗甚至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感知”诈骗窝点逐渐成为了可能。


  “诈骗手法别出心裁,而人工智能拥有比人类更强更快的深度学习能力。未来,这些电信网络诈骗将被人工智能一个个‘打回原形’。”受访安全专家说。


守住个人信息保护安全就是守好“钱袋子”


  业内专家认为,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除了提速人工智能在反诈骗领域的创新应用,更需构筑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防线。


  5月,国家网信办就数据安全管理办法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做了更细致的规范。


  其中第十五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以经营为目的收集重要数据或个人敏感信息的,应向所在地网信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收集使用规则,收集使用的目的、规模、方式、范围、类型、期限等,不包括数据内容本身。


  业内人士认为,从“不知道谁掌握敏感信息”到“收集前需要备案”,备案制无论从数据安全还是用户隐私保护都是一种进步。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表示,这样可以对收集者追根溯源,从源头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如果能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反诈骗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左晓栋认为,除利用人工智能进行事中和事后的处置外,事前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群众守住“钱袋子”。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处理涉及个人信息倒卖案件的过程中屡出重拳,各地公安机关在“净网行动”中接连通报一批典型案件,部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也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8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


  当前,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未来,在AI和法律法规等多重保障下,电信网络诈骗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伸向群众的诈骗黑手将被彻底斩断。LW


刊于《瞭望》2019年第34期

延伸阅读

☞ 反诈骗大数据来了:男女更易上什么当?

☞ 诈骗分子屡屡得手,抖音等成网络诈骗新平台?

☞ 手机丢了,如何保住支付宝和微信里的钱?

☞  名单丨注意!这104个都是诈骗虚假项目和组织

 “3、2、1,20万到账了!”结果……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杂志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