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丨中国粮食安全有底气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21-03-07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预计在23.67亿吨,较2019年下降11%,全球供需平衡再次收紧

 当前中国小麦库存5000万吨、稻谷1.4亿吨,以往进口少量大米、小麦等主要是消费结构调剂,并非弥补产需缺口,中国不用过度担忧国际粮荒冲击

 中央提出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明确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这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最大底气

文丨钟钰

作者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近日,由于部分农产品出口国开始限制农产品出口,引发人们对粮食安全的焦虑。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到底有没有保障?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粮食连续16年丰收,成为有效应对疫情的压舱石。疫情期间,没有出现抢购粮食和哄抬粮价的现象,为保障社会稳定再次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党中央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局面,今年,中央明确提出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这是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坚实保障。


疫情影响有限


  此次疫情给我国粮食生产经营带来了一些困难。由于我国粮食生产从南到北梯次分布比较明显,从具体品种、区域、环节的分析来看,遭受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从粮食品种看,影响主要集中在早稻。早稻常年产量2500万~3000万吨,占稻谷产量的10%,占粮食总产量比重不足5%,对全国粮食总产量影响有限。随着复工复产逐步推进,不会影响玉米和中晚稻种植。小麦进入春季管理关键阶段,注重后期浇水施肥与虫害监测,尤其今年一、二类苗占到83.4%,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丰收希望大。


  从生产区域看,影响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2月中下旬开始华南西南地区进入春播期,但华南地区早稻产量大约1000万吨,西南地区玉米产量2000多万吨,合计占全国粮食总产量5%左右,所以影响不大。长江流域、北方地区、东北地区主要处于备耕或冬小麦管护阶段,对春耕影响相对较轻。


  从经营环节看,影响主要集中在粮食销售农资配送。以往正月十五农民手中粮食基本出售完毕,今年进度略慢。但疫情缓解后,全国粮食部门推进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复收,农民手中余粮销售进度明显加快。截至3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5828万吨,相当于上年的94.3%。农资方面,随着运销渠道畅通,超过80%的农民能通过订购等方式买到农资。


  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粮食生产经营的影响暂时是局部的、有限的。


三大风险干扰今年粮食生产


  除了疫情的短期冲击外,其他一些不利于粮食安全的问题随着形势发展逐步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甚至比以往更加严峻。综合来看,目前粮食生产主要面临三大风险。


  一是气象灾害风险。中国气象局预计,今年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降水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涝重于旱。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高温热浪,给稳定粮食生产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二是病虫害风险。去年入侵的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定殖,虫口密度明显增加,预计今年会继续“北伐”,暴发灾害几率增大。东北地区农民非常担心草地贪夜蛾夏天进入,迫切需要相关的防虫害技术。同时,沙漠蝗也来势汹汹,逼近西部边境,需要密切关注。


  三是国际市场风险。据OECD与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预计在23.67亿吨,较2019年的26.66亿吨将下降11%,全球供需平衡再次收紧。加之近日越南、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对大米、小麦等实施出口限制或者放缓出口进度,会进一步引发恐慌心理、推高国际粮食价格。


切实压紧“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必须防范三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风险。


  总体看,这些风险对我国粮食安全暂不构成威胁。一方面,我国粮食消费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生产,以往我们进口的少量大米、小麦等主要是消费结构调剂,并非是弥补产需缺口之需。布瑞克数据库显示,当前国内小麦库存5000万吨、稻谷1.4亿吨,所以无需过度担忧国际粮荒冲击。另一方面,农业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并已提前预拨14亿元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控资金,基本上做到了应防尽防。


  确保完成今年粮食产量目标有条件、有基础,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牢牢把握粮食丰收主动权,为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基础和支撑。


  一要稳定种粮面积。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已连续3年减少,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迫在眉睫,要遏制住面积进一步减少的势头。一方面,中央要依据粮食净流入量、粮食生产资源消耗,对标全国人均GDP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加大对主产区和处于销区、平衡区产粮大县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另一方面,要切实压紧“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主产区要压实重担,从南到北各提前谋划粮食春播计划,多种粮、多产粮,确保打赢今年粮食生产首仗。除京津沪外的销区,要把常住人口稻谷口粮用途消费完全自给作为粮食安全保障底线。对于平衡区,要把稻谷基本自给、饲料用粮基本自给作为粮食安全保障底线。确保销区、平衡区粮食自给的目标和发展粮食生产的相应举措,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二要稳定粮食产量。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粮食集成技术推广,以优质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农机转型升级为两翼推进“藏粮于技”发展,实现技术到田、技术到村到户。通过公益性全程技术服务对接规模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监测预报、统防统治、科学施肥等。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夯实粮田高产稳产基础。


  进一步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和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防病虫害技术水平和应急防治能力,遏制华南及西南草地贪夜蛾境外迁入虫源,加强成虫诱杀;重点扑杀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迁入种群,诱杀成虫,扑杀本地幼虫,压低过境虫源基数;加强黄淮海及北方地区迁飞成虫监测,主攻低龄幼虫防治。


  三要稳定粮农预期。多措并举提高支持政策力度和覆盖范围,稳定政策预期,提高粮食生产者补贴标准。在粮食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的最后一年总结推广经验,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粮食生产者享受到保险的兜底作用。推广“银行+保险+风险保证金”模式,加大对种粮主体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扶持政策。支持发放种粮中长期贷款,对中长期的贷款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扶持政策,有效降低金融成本。LW


刊于《瞭望》2020年第14期

延伸阅读


☞ 瞭望|哪些因素影响农民种粮意愿?

☞ 部分粮食出口国限制出口,我国老百姓米袋子会有影响吗?

☞ 卫星发现一个信号:中国耕地正在绿起来

☞ 瞭望丨一些餐饮企业宁愿继续关门也不愿复工,为何?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