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浪地球》的勇和怯

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2019-03-31



文丨特约撰稿人 胡奇

编辑丨薄荷



今年春节档电影明显呈兵分两路、各自为战的态势,属于儿童组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和《熊出没:原始时代》在上映首日已分出高下,概因自然法则颠扑不破,英国猪即使有本命年加持,还是顶不住本地熊雷霆万钧的一掌。


成人组第一梯队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组成。经接连五天大乱斗,战况已趋明朗,《流浪地球》必是春节档票房冠军,猫眼电影更是大胆预测《流浪地球》票房将超过另外三部电影总和,高达53亿元。



今年春节档的网络讨论热度也远超去年,去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红海行动》的百度搜索指数峰值为61000,而《流浪地球》的百度搜索指数峰值74000,且数据仍在攀升。


春节档的讨论热度在涨,但观影人数却同比下跌近10%,且跌幅仍在增大。主要原因无外乎票补被砍除,电影平均价由去年的39.7元涨至45.5元,IMAX动辄七八十甚至上百元,票价的边际效应显现,普通人在春节期间为数不多的娱乐阵地失守了。



这也能侧面解释为什么今年春节档的讨论热度暴涨,一张票七八十,拖家带口就是三四百,走出影院如果觉得亏得慌,难免想上网解解气。同理,花大价钱看场电影,觉得不错这钱值了,谁料一上网就看到有人说那电影不行,四舍五入等于在骂你,于是强烈的自尊心驱使你抄起键盘“殊死辩论”以捍卫此次消费的正确性。


作为今年春节档的讨论焦点,《流浪地球》讲的是在未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太阳吞没的危险,为了拯救地球,全球各国人团结在一起,听从联合政府指挥,在地表建立起上万座发动机,推离地球逃出太阳系,人类被迫迁入地下生活。



及格


《流浪地球》的剧情采用标准的三幕式,从铺出主题、游戏时间到灵魂黑夜,如教科书般踩着节奏点。这套商业片编剧法则经过好莱坞成千上万次验证,剧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均已相当完备,严格贴合观众的观影习惯,虽然缺乏亮点,但绝不犯错。



对一部硬科幻电影而言,剧情是否经得起科学推敲也很重要。


截至目前,网络上至少已有一个排的各路仙家下凡,论证《流浪地球》的科学性。他们基本来自QS排名前五十的各大院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流浪地球、科学性”恭听仙人语,但没点学术背景肯定看不懂,都是术语和演算。


这是科幻电影的难处,毕竟在科学尚未涉足的境地中,所有的情理和走向都是未知。据报道,在《流浪地球》片场,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就某个定理和概念发生争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知乎,单是“《星际穿越》科学性错误”词条就有近两百个回答,可见即使是公认的硬科幻作品《星际穿越》亦不能符合所有科学工作者的构想。


如刘慈欣在《超越自恋——科幻给文学的机会》一文中所写,“科幻文学相对于主流文学的主要差异,就是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而人类又怎能真的像造物主一样严丝合缝地创造世界呢。理解万岁。


理解归理解,但《流浪地球》里有些凡人也能看出来的草率设定。还是挺破坏影片观感的。尤其是全片高潮,救援队合力点反应堆那段戏,就见几位大咖八仙过海各展才艺,一顿研究最后发现,噢原来是一个零部件卡住了,或是撞针没有推到位等用蛮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原本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变走近科学了。


总体上,剧情还是有在兢兢业业地制造科幻感。



恢弘


众所周知,科幻片是特效最密集的片种,被称为检验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综合水准的终极探针。从特效角度看,《流浪地球》确有能力开启中国科幻元年。


导演郭帆曾拜访世界顶级特效团队工业光魔,但被其12至28万美金制作每7至15秒镜头的报价单给喝退了,被迫自给自足。刘慈欣在采访中说,“《流浪地球》的特效几乎都是国内团队制作,外国团队只参与了一小部分”。


《流浪地球》呈现的效果显然超出观众预期了。虽然有许多动态特效和近景细节仍经不住细看,比如地下城的棚拍感非常强,但郭帆导演能用极为有限的预算,凭借合格的审美构建出一个真实感和科技感充沛的未来世界,可以见得他挺尽力了。某些静态的背景和远景设计得颇具末日美感,拿来做电脑内置壁纸都没问题。



国内顶级的特效和足够规范的剧情,使《流浪地球》堪当中国科幻元年开篇之作的称谓,且它还拥有国产电影鲜见的恢弘格局。这得归因于刘慈欣原作,正如文学界对刘慈欣的评论所言,“刘慈欣的作品具有史诗般的色彩,比如对宏大场面的描写,对生命起源的追溯,对绝对真理的追求”。


刘慈欣的小说常常将全人类设计成休戚与共的抽象整体,比如《流浪地球》和《三体》中都把国家概念淡化,以世界联合政府的形式取代分散政权,站在宏观角度追索人类文明的终局。


现在的国产影视作品常常不管剧情是否兼容,动辄就加些突如其来的爱情戏,观众早已深受其害,如今出现一部将情感尺度延展到全人类层面的《流浪地球》,肯定得呵护起来。



瑕不掩瑜


但《流浪地球》显然没能尽显刘慈欣原著雄浑的气魄。原著里有段重要情节,越来越多的民众质疑流浪地球计划是联合政府的阴谋,并渐渐集结成暴力武装,推翻了联合政府,将政府官员和科学家们以残忍的手段处决,最高执政官在受刑前发表了最后演讲:


“我们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证实的那一天了,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撒下自己的眼泪,这颗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


这段非常精髓的警惕民粹的情节却没出现在电影中,取而代之的是韩朵朵一段弱柳扶风如泣如诉的自白,完全没有可信度和号召力。但邪门的是,韩朵朵还真的把已陷入绝望的全球救援队给喊回来了,她是海妖吗?



刘慈欣对宏观叙事的痴迷也有副作用,他的作品常被批评“文学性不足,角色刻板僵硬”,体现在电影里即为所有角色都是工具般的存在,纯粹是为剧情服务。


比如青年科学家李一一的设定就是标准的谢尔顿式天才,他的台词设计感太强,刻意在表现所谓低情商高智商的特征。而用来调和气氛的外国京片子更是时刻忠于人设,不分场合一刻不停地高强度搞笑,角色功能未免太过明确了。



不过《流浪地球》有个讨巧的地方,它将中国多个重要城市打包纳入电影中,例如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徐州等等,虽然有些城市仅仅只提了一嘴,但不妨碍观众在听到熟悉的城市时油然而生代入感。


比如在杭州看《流浪地球》,当影片介绍杭州有着攸关地球存亡的行星发动机时,大家脸上纷纷露出会心的微笑,“原来我们在全球战略版图上这么重要”,而当杭州的地下城全军覆灭时,大家的表情又明显凝重了几分。



总而言之,《流浪地球》从技术、审美和立意上都为中国科幻片做了相当的表率,将它无限贬低的人再一次印证了“不事创作的人总是最懂创作”的道理。对普通人来说,只要进行适度的预期管理,那《流浪地球》一定不会令人失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