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鹤唳华亭》,为谁而鸣?

骨朵编辑部 骨朵网络影视 2021-03-07



  文 │ 夏天 谷雨


《鹤唳华亭》的豆瓣评分图呈现“P”字形,对熟稔行情的人来说,大比例的四星以上评分,让《鹤唳华亭》拿了一个开门红。


零宣发、掐着凌晨时段悄然上线,《鹤唳华亭》虽然低调,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是吃到了档期红利。



在十月开启的献礼季档期内,《鹤唳华亭》没有棋逢对手。首播夺下骨朵热度体系网络剧日榜冠军,观众用实打实的数字,向市场昭告了他们对古装剧的强需求,这样的成绩让Q4平淡的剧集市场,掀起了一丝涟漪。



但如果单以“档期论”来衡量《鹤唳华亭》现在的成绩,显然有失公允。原著小说里,《鹤唳华亭》是一个怅然若失的故事,它讲的是一只可搏击雄鹰的猛禽,在朝堂倾轧之间被一根一根地拔去羽毛,成为万里江山的孤傲囚徒。


就剧集版已经播出的五集来看,《鹤唳华亭》原著内核基础之上,试图以高能反转的剧情拴住受众,围绕皇太子箫定权,以他与皇帝的父子线、与太傅卢世瑜的师生线展开,将帝王家庭情与庙堂矛盾,冷静地呈现给观众。


这对于市场来说,是新鲜的。《大明王朝1566》里熟悉的演员配置、美剧化的剧情节奏、韩剧化的男女情感线打造,《鹤唳华亭》以一件件单元事件分割60集内容,最终回笔到人物情感线的勾勒上。快节奏的剧情,和慢节奏的情感线推进,信息交错之间,《鹤唳华亭》要徐徐展开的,是一卷悲剧画轴。


父与子,君与臣


从小说到剧集,《鹤唳华亭》讲得始终是父权对儿子的压制,儿子对父权的反抗故事。


故事讲到了第五集,强情节下已经推出两个案子。一个是皇太子与齐王的“冠礼之争”;另一个就是中书令与卢尚书的“春闱泄题”案,两场戏将皇太子“美强惨”的人设立住了。


他的惨是光着脚跪在雪地里,最后舅舅领兵御敌才置换的冠礼;是在冠礼之日、人生最风光的时候,为了父亲的期望,跪在天下人面前,揽下没有犯过的罪;他的惨在于对父子亲情的渴望,因为看到了皇帝对大儿子的宠爱,就天真的以为自己也能如此,所以才不断的忍让妥协,以此试探、验证心思莫测的皇帝对储君的情感。



最后头撞南墙,希望被碾碎,一个儿子对一个父亲的期待破灭了。惨是真的惨,但萧定权的聪明也是真聪明。业务能力过硬,危机公关提前处理,发现所有时局对自己不利,他早就做好手段保全自己,这才有了朝堂上最精彩的那场反转戏。


仅仅两个事件,萧定权的价值主张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即先礼后兵,用现在的话来,你的善良得有点锋芒。这也是观众对男主进行情感投资的原因,他不是一朵职场小白花。


皇帝萧鉴的人设在同类剧中也是反套路的,儿子们可以叫他“爹爹、父亲”,他对齐王非常溺宠,对先皇后也一直没有忘情。《鹤唳华亭》没有规避一个帝王对亲情和爱情的渴望,这一点上是新颖的。



戏剧性的冲突在于,他十分理性的切割自己的情感。剧里有一句台词非常耐人寻味,出自萧鉴之口,他对殿帅说,“朕很清楚,他们两个都在撒谎,不过大郎先是朕的儿子,太子先是朕的臣子”,萧定权对皇帝定位是一个威严的父亲,但这位父亲对儿子的定位,是一位可以替代自己的臣子。这是皇帝与皇太子的天然矛盾,是君与臣的矛盾。


太子威胁体现在哪里?父爱缺失让他从两个人身上找补情感,一个是老师卢世瑜,一个是舅舅武德候。这两人对萧鉴而言,前者是中央权力大臣,后者是兵权的隐患。


到这里《鹤唳华亭》也始终没有落入俗套,而是有意的把帝王人性展露在镜头前。在所有人都以为皇帝偏心齐王偏得没边儿的时候,它又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显出端倪,给观众看:



剑拔弩张的朝堂上,看到皇太子的步步反击,皇帝悄悄的笑了,这个镜头很短暂,不细心很容易被忽略。皇帝对皇太子的感情是复杂的,这也是这部剧的魅力之处。


短短五集,《鹤唳华亭》在快节奏反转中,把萧定权与萧鉴的主线丢出来了,两个人对对方角色的错误定位是这部剧的重头戏,以皇太子“冠礼之争”为节点,穿插其中的顾皇后之死,手握兵权的武德侯重回战场,《鹤唳华亭》为之后的故事走向早早埋好了伏笔。


开篇与其说讲皇太子与齐王、中书令的斡旋,不如说《鹤唳华亭》里里外外都在讲萧定权与萧鉴的“父子矛盾”,这种父子矛盾的悲剧根源在于,它发生在帝王家,凌驾在君臣之前。从这点而言,《鹤唳华亭》背后的情感内核是浓郁的。


儒家的风骨


集齐《大明王朝1566》王劲松、张志坚、黄志忠三位核心演员,让大众对《鹤唳华亭》的品相有了更高一份期待。


事实上,三位戏骨坐镇为《鹤唳华亭》赋予的意义,不止步于品相这一层面。被誉为历史神剧的《大明王朝1566》,另一版完整名字为《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一位是庙堂之上的帝王,一位是权力底部的忠臣。两人至始至终没见过一面,却是剧集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相克相生影响着大明政局。以儒家文化为底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君臣关系是该剧的重要内核。



儒家文化对中国人思想的渗透和纠缠,同样体现在《鹤唳华亭》中。不同的是,后者选择的是以皇太子萧定权与父亲消融坚冰的怨缘关系切入。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天、地、君、亲、师”为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亲”位于“君”之后。所以在剧中第一案,卷轴为齐王构陷,太子萧定权胜券在握却要含泪为其开脱,内里动机就是将“君”放在了“亲”之前。天子需要拉拢武德侯掌控兵权,而武德侯为太子舅舅,两人关系紧密,联手势必能扭转乾坤,天子需要野心勃勃的齐王,牵制太子与武德侯的势力。


太子萧定权对于局势看得透亮,作出了维护齐王的选择。这也是后续主线剧情中,萧定权愿意为国天下孤身犯险,收付兵权交于国家,自己背负千秋骂名而死的内在驱动力。人物行为逻辑里,国高于家,忠高于情,是对中国儒家传统忠孝价值的归依体现。


君臣父子、家国天下,深切而悲悯的内里气质由此流淌而来。不过,这样的情感放到当下主流社会,是否还能够引发大众共情,则是另一回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复原上述古人风骨,为观众塑造更具可信度的叙事背景,虽是架空剧,《鹤唳华亭》在服化道与礼仪上下了番功夫。



故事以古代帝王家盛大而隆重的太子冠礼展开。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通典》中记载,“冠者表成人之容,正尊卑之序。开篇即为剧集还原古代礼仪之风铺下基调。推进主线剧情上,同样有对古代礼仪的使用。


例如,用茶筅击茶汤,使之起汤花的动作,这一点茶的重要手法贯穿全剧始终,就是萧定权与父亲之间情感起伏的重要线索。


原著小说名物、服饰、艺术、风俗一律从宋,由此改编而来的剧版从整体礼制到具体礼仪,都有历史典故、典籍作为参考借鉴。在目前已更新的6集中,对玉带的解说,对点茶场面的细致描摹,对独具历史风情的雅乐曲目的还原,对发迹于宋朝的瘦金体的使用,古代礼仪与服化道为表,儒家文化为里,不难觉察片方为还原古代朝堂付诸的用心。


向观众靠近


鹤唳华亭,名字就透露着一股正剧的孤凉之感。但《鹤唳华亭》显然不止有成为一部风雅守礼的文化正剧的野心,在对原著人物的刻画与还原外,在剧作表现手法上还进行了大幅度贴近大众的改良。


“不用理由就会相信,没有力量也要保护的人,阁下难道没有吗?

“我……还真没有。”
“因为阁下既有理由,也有力量。”



大雪下,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就为观众奉上了一记台词杀。走出牢房后,女主人公识破萧定权太子身份,“皇太子殿下”话音一落,两人一人站在牢房门外这头,一人在那头,画面定格,配乐响起,大雪持续滑落。让人联想到《鬼怪》等剧作中男女主人公相遇的场景,这是一种颇为韩剧式的相遇处理手法。


同样是一场大雪,屋外群臣叩首请求太子行冠礼,屋内皇帝气定神闲,太子马蹄疾驰赶回,人物对立关系建立,悬念迭起。


原著小说前两三章都为描述性书写,节奏舒缓,而剧版在开篇就把主要人物关系悉数抖落,将皇帝与太子间的矛盾从高潮铺开,这显然是有意为之。借鉴美剧常用形式,用悬疑色彩浓厚的手法,三五集一个单元案例展开主线剧情。第一集之后,紧随而来的强情节就似上膛子弹,为观众一一扫射,不到三集体量就完成了八次反转。


齐王设计陷害,太子在张尚宫手中簪子掉落时将计就计,为第一轮反转,案件关键人物张尚宫被宫女推下高楼,疑似一命呜呼为第二轮反转;张尚宫醒来后却歪曲真相反将太子,为第三转反转;太子在提示下抢先找到重要物证,为第四轮反转;物证为空空一张白纸,为第五轮反转;在朝堂上,太子大殿请罪反诈齐王,为第六转反转;挟持重要人证的人实为太子派去,为第七轮反转,齐王罪行证据确凿后,太子含泪为齐王开脱,为第八次反转。



多重反转下,为观众带来的是主人公开启上帝视角绝杀对手的爽感。这与《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一路开挂,屡次反败为胜带来的爽感相似,是一种从故事模型、结构、剧情上去触发观众的爽点,调动观众内心酣畅情绪,以形成观众追剧动力的源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强情节反转的情节设置是一种颇具风险的操作方式,“把情节做得各种复杂离奇,虽然这样也能黏合住观众,但问题是在一段强情节过去之后,后面情节但凡有一点接不上,观众们随时都可以弃剧。”编剧王倦在接受骨朵采访,谈及剧本创作时就曾提及过这样的担忧,其打造的《大宋少年志》同样以强情节反转著称。


如果反转不能持续高能,极易让观众产生“为反转而反转”的观感。就已更新的剧集来看,《鹤唳华亭》悬念迭起、节奏紧凑,在反转情节层面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但编剧王倦曾提及的担忧,同样值得后续创作者们警惕。


在风雅守礼的文化正剧基调下,作为观者,不难察觉《鹤唳华亭》努力靠近年轻市场的用心。不论是美剧化情节推进手法,韩剧式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知故事,《大明王朝1566》式演员阵容,《琅琊榜》式家国情怀,《天盛长歌》式画面气质,乃至《延禧攻略》式的爽感设置,多个受市场青睐的剧集元素相叠加,都是《鹤唳华亭》向主流市场示好的过程。


着眼人物居庙堂之高的无奈与孤寂,对儒家文化进行还原与呈现,辅以多重主流市场流行元素拉近观众距离,造就了亦庄亦谐,厚重质感与娱乐元素兼具的《鹤唳华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